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上)
39553400000038

第38章 长淡一扯三十年(2)

在当时,建国才刚过百年的美国当然不是一个什么传统的海军大国,虽然敲开日本国门的是美国海军,但那只是因为日本没有海军而已。被尊为美国“海军之父”的是和日本海军之父山本权兵卫同时代的西奥多·罗斯福,真正算起来,美国现代海军的起步比日本还要晚。日本1895年就已经取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而美国直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之前,由西奥多·罗斯福以海军部副部长的身份主持海军部时才真正开始重视海军。

但是美国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国力,1907年12月,默默无名的美国海军突然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华丽阵容出现在世人面前,由16艘战列舰组成的美国舰队在旗舰康涅狄格号的带领下,从东海岸弗吉尼亚州的汉普敦锚地诺福克军港出发南下,经过里约热内卢穿过麦哲伦海峡后再沿着智利海岸北上,在第二年5月5日到达西海岸的旧金山。

然后在7月7日从旧金山出发,经夏威夷、新西兰奥克兰、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奥尔巴尼、菲律宾马尼拉,于10月18日到达日本横滨。然后经中国厦门再回马尼拉,12月1日从马尼拉出发,经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科伦坡过苏伊士运河,穿过地中海到达直布罗陀,回到汉普敦锚地的诺福克军港时,已经是1909年的2月22日了。

一般的舰队都是灰色的,而这次环绕世界一周的美国舰队全漆成了白色,所以被称为“白色大舰队”(Great White Fleet)。16艘战列舰中除了第四舰队的阿拉巴马[USS Alabama (BB-8)],伊利诺斯[USS Illinois (BB-7)]、齐尔沙治[USS Kearsarge (BB-5),这是唯一的不用州命名的美国战列舰]和肯塔基[USS Kentucky (BB-6)]以外,全是20世纪以后建造下水的战舰。

其实美国人也有在海上乱溜达的传统,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跑了18000海里去打仗,让人觉得很伟大,其实波罗的海舰队之前的世界纪录是美国人创造的,那是一艘满载排水量11688吨的美国战列舰俄勒冈号,1898年3月19日俄勒冈号从加州的旧金山出发,孤狼一匹地顺美洲大陆南下,绕过麦哲伦海峡再北上,耗费了66天,航行14000海里一直到古巴的圣地亚哥去参加战斗。

顺便再说一下这艘俄勒冈号吧。这么牛的俄勒冈号当然是俄勒冈人的骄傲啦,退役以后就被羁留在波特兰当作浮动博物馆供人瞻仰。二战开始后,海军手头紧,准备把它拆了当废铁用,这一下俄勒冈人炸开了锅,要和海军拼命,海军没办法,只好再把这艘老爷舰俄勒冈号弄到太平洋战场去给俄勒冈人长脸。当军舰是不行了,运弹药吧。这伙计在关岛战役中干得还挺欢,后来不知怎么就被忘在关岛了没开回来,赶上台风,被吹翻到海底去了。俄勒冈人又炸开了锅,海军只好找人打捞起来,想拖回美国还给那些容易炸锅的俄勒冈人,但是发现实在拖不过太平洋,就偷偷摸摸地以20万美元把它卖掉了。买主又再转卖,经过三四次倒手以后居然卖给了日本的川崎公司,由川崎把它给拆了。当然最后俄勒冈人还是知道了,再次炸锅,在美国海军被俄勒冈人无数次地痛骂了以后,只好灰溜溜地再到日本去找回俄勒冈的主桅杆,把它树在波特兰的一个公园里,俄勒冈人现在每次看到这根主桅杆还要骂一下美国海军。

这次的“白色大舰队”航海,明显带有后起的工业大国进行军力示威的意思,所以山本权兵卫拿来作为威胁的实例是有一定道理的。除了这支白色大舰队之外,美国和日本也开始了一些摩擦,首先是有关哈里曼计划的问题,美国铁道大王爱德华·亨利·哈里曼(Edward Henry Harriman)想染指东北的铁道,这个提案在日本得到了首相桂太郎和一部分元老的首肯,因为他们一是觉得美国人在日俄战争的谈判问题上帮了忙,该给人家一些回报;二是俄国人也没有完全趴下,什么时候会回来也不知道,在和俄国人靠得那么近的地方经营铁路,总有点悬,不如干脆卖给美国人算了,还能弄点现钱贴补一下被战争弄得千疮百孔的经济。但是外相小松寿太郎坚决反对,这才使得哈里曼计划流产,而这就违反了美国人一贯主张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原则,两者起冲突也是自然的。

再加上就是这个媾和谈判本身在日本得到的评价也不高,当时日本面临的危如累卵的局面并没人知道,所以民间对于没有得到战争赔款的《朴茨茅斯合约》反响极为强烈,东京、神户和横滨还发生了打砸抢事件,所以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变得非常坏。虽然西奥多·罗斯福因为撮和日俄两国谈判还拿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是诺贝尔和平奖就是这么个怪东西,哪儿有了这个奖那里就肯定没了和平。

但是日美之间存在这些个扯皮事情是不是就意味着日美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到开战的地步呢?起码以山本权兵卫为代表的日本海军在口头上是这样认为的。当然人的认识会出错,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认识永远正确。但是山本权兵卫真的仅仅是认识错误吗?30年以后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无意之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是在1939年8月8日讨论《德意日共同防共条约》的五相会议(首相、外相、藏相、陆相和海相会议)上,大藏大臣石渡问了海军大臣米内光政这么个问题:“缔结了同盟,就必须考虑德意日三国和英美苏法四国开战。而一旦开战,80%是由海军进行。现在想听听海军大臣的意见,德意日海军和英美苏法海军开战,我们有多大胜算?”

米内海相的回答简单明快:“没有任何胜算,首先日本海军就不是为了和英美打仗而建造的,但要是打打德国意大利的话,倒没有任何问题。”

就是说,以山本权兵卫为首的日本海军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把美国看成什么“假想敌”。花费天文数字的公帑,在为了“准备和美国假想敌战争”的大义名分下建造起来的海军舰队,居然在三十年后被人一句喝破:“不是为英美打仗而建造的。”换句话说就是日本海军其实根本就没有准备过和英美打仗。每年海军兵学校的新生入学典礼上校长大叫大嚷的那句:“我们的敌人是英美”根本就是一句骗人的鬼话。那日本海军是为了什么而建造的呢?回答只能是为了海军的私利——说的更清楚就是为了少数高级海军军人的私利。

六十一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的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大佐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这位仁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麦克阿瑟手下的维罗比少将召请为顾问,和他一起以编写战史为名收罗了日本旧陆海军的大量高级军人,这批人被称为“服部机关”。服部机关里有一位原来专管海上运输的海上护卫总司令部先任参谋大井笃大佐,大井是服部同一所中学的两年学弟,一次吃饭的时候两人之间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大井问服部:“一直听说开战前是你和作战班长的辻政信最积极主张开战,到底有没有这件事?”

服部很痛快地承认:“这是事实,那时参谋本部里最积极的就是我和辻政信。塚田功次长后来都有点想打退堂鼓,是我和辻君冲到次长室给他又上了上发条,参谋本部这才没有人说软话了。”

大井又问:“你那必胜的信心是从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