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104

第104章 论西部开发中的革命文物保护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地藏、馆藏文物极其丰富。1998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民政部、团中央、国家文物局等六部委《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革命文物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部纲领性文件。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号召,对于革命文物十分丰厚的西部地区来说,进行革命文物的征集、开发、保护、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地区地域宽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和湖南省湘西、湖北省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幅员约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近现代历史事件曾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就是我们所要保护和弘扬的文物内涵。

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革命文物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意志支配下产生的,曾为一定的个人或阶级拥有和服务。因此,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保护、征集、利用革命文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开发文物人力资源是前提

革命文物都有它的时代背景,要了解和探索革命文物自身价值,需要知道它所产生的年代、背景、人物、事件等诸因素,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去研究。由于时代变迁,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事件、实物和资料会被遗忘、丢失,所以这就要专家、学者从历史的脉络中搜寻、征集、查阅资料、走访老革命,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文物的自身价值。开发文物人力资源,加强人才保护,对于进一步开发、挖掘地藏、馆藏文物,保护田野文物是至关重要的。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重庆、西藏、贵州、湖南、湖北、广西等是革命文物大省,文物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特别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从事文物研究文博机构有3495个,从业人员6万多,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近万人,高级研究人员2000多人,西部地区就拥有近一半以上,既有一批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历史、考古、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工程技术方面的老专家,也有许多保护、研究革命文物的后起之秀。这其中包括一批我国自己培养的博士、硕士,以及留学归来的博士、硕士。这些有识之士,构成了西部地区一个较为完整的文物管理体系,形成了西部地区革命文物史迹网络。

有了人力资源,如何保护是前提,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和留住人才是关键。这要从政策的角度进行保护,为研究人才开辟广阔的领域,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提供优厚的经费、研究设备和生活待遇,使他们从业务型转化为研究型、攻关型,发明保护革命文物所需要的一些办法和手段,通过他们的建言良策,为革命文物保护提供智力、技术支持,从高一层的技术理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只有从开发、保护人力资源的高度去认识,才是保护革命文物的最好依托和前提。

二、要树立综合保护革命文物的观念

深入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大、强化行政执法力度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实行革命文物有效保护的主旋律。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旅游业亦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加入WTO后,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各级政府普遍重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革命文物丰富的西部地区以革命文物开发利用之优势带动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革命文物的开发、保护和利用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革命文物的对外宣传,不但扩大了本地区在外部的影响,而且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促进本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只贪图经济效益,而对革命文物及其人文历史景观无所顾及,不实行综合保护,不去珍视革命文物,这是对革命历史的亵渎。因此,必须加强和提高革命文物保护意识,要将文博单位与旅游企业从捆绑上市中解脱出来,从将文物事业单位完全纳入风景区管理中解脱出来,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使革命文物真正成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和主要课堂。

实行革命文物综合保护不但要从执法力度、加强管理中入手,而且要以整治周边环境、控制建设性破坏中入手。因为每一个革命文物古迹的情况不同,原先是文物部门管理,后移作文化部门,随着游客的增多,又划成旅游部门的“领地”,管理者没有变,每次“重视”的结果就是变换管理权。一些文物点多头管理,真正实施保护的,只有文物部门。但是由于文物部门的执法权力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监督建议权,使得有些革命文物和革命旧址被周边建设单位或乡、镇的有些人破坏、吞噬,一些革命纪念地的外围被自发的商贩开辟为杂货集散市场,造成文物损失严重,革命纪念地土地丧失,革命文物被蚕食侵吞。我们有理由担心,如果再不采取措施,革命文物资源将被人为的无端消耗。一些专家认为:“我们的文物不是毁于战争,而是毁于建设和人为的破坏,长此以往,则使革命文物工作失去后劲,影响革命文物工作以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在实施中应兼顾全局,树立综合保护的观念,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强化行政执法力度,理顺管理关系,加强革命文物环境的综合保护,增加革命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清理整顿革命纪念地周围不安全因素,使革命文物综合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工作切实有效。”

三、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革命文物工作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把握革命文物的前进方向,增强革命文物精品意识,理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是革命文物发挥其真正宣传教育意义的根本原则,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因为革命文物是社会的一种精神所在和历史意义的体现,它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的统一,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革命文物发展事业的重要环节。我们主张革命文物的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但我们同时也主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没有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可以说是不完全,也不可能持久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革命文物事业的发展需要经济效益,不重视经济效益的决策者、领导者,应该说也不是一个完全合格者。因为革命文物有了好的社会效益可以在西部大开发和市场经济中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当然,理顺革命文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能停留在老观念上,一方面不能只图社会效益不顾经济效益,那样革命文物事业的发展就必将走向衰退;另一方面也不能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革命文物的综合保护,乃至破坏性的利用,从而使革命文物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另外,还要增强革命文物的精品意识,为社会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使革命文物充分发挥出强劲的动力,实现应有的价值,启迪后人,造福社会。只有这样,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才能蓬勃兴旺,社会主义经济才能早日腾飞。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