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39748200000060

第60章 成语故事(1)

功亏一篑

周武王灭商建周,四方诸侯前来朝贺。偏远小国西戎送来一条名狗作礼物,周武王很喜欢。而召公却是担心,害怕武王骄傲自满、迷恋豪华享受,于是劝谏周武王:“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君主应该修养德行,不应该沉湎于声色。”

周武王开始不以为意,召公就继续劝谏:“贤明君主应该为群臣做表率,随时注意修身养德,哪怕是微小的细节也应加以注意。大德由小德积累而成,就像用土去堆一座九仞的高山,哪怕只差一筐土,一旦停止,也不能成功,岂不是太可惜了!作为一个明主,怎么可以犯这种错误呢!”

武王听取了召公的劝谏后,便开始专心治理朝政,终于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不耻下问

孔圉是春秋卫国人,因为勤奋好学谦恭有礼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好评。他死之后,卫国的国君赐他谥号为“文”,所以,世称其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孔文子”的称号言过其实。于是就去请教老师孔子。

子贡说:“孔文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为什么要称之为‘文’呢?”

孔子答道:“孔圉聪敏并且好学,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求教而不以为耻,所以才能称他为‘文’啊。”

子贡听后恍然大悟,于是才心服口服。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箪食瓢饮

孔子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受孔子喜爱和器重,孔子曾多次在人前夸赞他。

颜回家境贫寒,生活俭朴,然而却非常乐观,从不因贫穷而发愁。他勤奋好学,读书废寝忘食,对孔子的教诲身体力行,并且知错能改。

一次,孔子问颜回:“你家里如此贫寒,为什么不去谋个官职呢?”

颜回回答说:“我家虽然贫穷,但有口饭吃,有件衣穿,就足够了,而且还能以琴瑟为乐,从您那里学到学问和道德,这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何必要做官呢?”

孔子听后非常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颜回真是贤德啊!每天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深巷,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清苦,而颜回却没有改变他乐观的心态,真是贤德啊!”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病入膏肓

春秋晋国景公生病,病情逐渐加重。听说秦国有个名医叫做缓,晋景公就派人到秦国,请缓来为自己治病。

缓还没有到,晋景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两个小孩在对答,一个说:“缓的医术十分高明,他要是来了,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另外一个小孩回答:“没关系,等缓来了,我们就躲到膏的下面,肓的上面。这里非常安全,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都拿我们没有办法!”

晋景公听见两个孩子的对话,猜出他们就是自己身上的病魔。

缓来以后为晋景公作了仔细检查,然后摇头对景公说:“您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病已到了肓之上、膏之下,这种地方针灸刺不到,药力达不到,我也无能为力啊。”

缓说的与景公梦境吻合,于是景公也不再强求,让缓回去了。没过多久,晋景公果然去世了。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尔虞我诈

春秋时期,楚国称霸中原。一年,楚庄王找借口讨伐宋国,很快就打到宋国都城。宋都被围。

然而宋军在大夫华元的率领下拼死守城,楚国军队一时无法攻克。

双方相持了八九个月,宋军已经粮草断绝,每天都有人饿死,但军民们在华元的领导下顽固地坚守着,宁死不降。

楚军也由于围城时间太长,粮草不足、军心动摇。楚庄王于是想撤兵回国。大夫申叔时向庄王建议:“我们可以让士兵假装盖房种田,作出打算长期围城的样子。宋国人看到后就会死心、投降。”

楚庄王觉得有理,采纳了他的建议。华元见状就与宋义公商议想办法让楚军撤兵。

一天晚上,华元装扮成楚国士兵悄悄出城,来到楚军统帅子反的帐中。子反见到华元大吃一惊,华元拿出匕首对着子反说:“如今城中已经没有粮草,百姓已经饿得连死去的小孩都交换着吃,死人的骨头当柴烧,已经无法再坚持了。”子反就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投降呢?”华元说:“形势虽然危急,但我们宋国军民的斗志却依然很旺盛,决心拼死守到底,决不投降!如果你们肯退兵三十里,我们就同意讲和。”

子反答应了华元的条件,说服楚庄王与宋国签订了和约:“我不欺骗你,你也不欺骗我。”

和约签订以后,楚国就撤兵,华元也到楚国做人质,几年后才回到宋国。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厉兵秣马

春秋时期,秦穆公派将领杞子到郑国帮助设防,同时也让杞子暗中摸清郑国的情况,好伺机占领郑国。

不久,杞子派人报告秦穆公说他已经掌握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秦穆公发兵偷袭,他就能打开北门做内应。

秦穆公立即派孟明视等三人领五万大军偷袭郑国。老臣蹇叔极力劝阻,认为秦郑二国相距太远,中间还隔着晋国,若遇晋军的袭击,处境非常危险。然而穆公不听劝告坚持发兵。

秦军长途跋涉,途中碰到了一个叫弦高的郑国贩牛商人,他猜测秦军要去袭击郑国,于是派人给郑国送信,然后挑选四张牛皮和十二头肥牛犒赏秦军。

弦高对孟明视说:“国君听说你们要带兵到我们郑国去,派我送这些东西前来慰劳。”孟明视听弦高如此说,以为郑国已经知道秦军偷袭的事,做好了防备。于是取消攻打郑国改为攻打滑国。

郑国接到情报,派人去察看杞子的动静,发现他们果然已收拾好行装,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做好了战斗准备。

郑穆公于是派人暗示杞子郑国知道秦国要进攻郑国。杞子见机密泄露,于是便立刻带着自己的兵马逃走了。

秦军灭掉滑国返回的途中,遭到了晋国军队的袭击,结果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人也全部被俘。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包藏祸心

春秋时的郑国是一个小国,为了求得楚国的支持和帮助,公孙段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楚国的公子围。

公子围带兵马到郑国迎亲。按照迎亲的礼法,公子围应该到祖庙迎接新娘。然而郑国的大夫看到他带了许多兵马来,担心他乘机偷袭,于是不想让他带兵入城。郑国派子羽传话要求在城外迎亲。

公子围不满,派太宰伯州犁对子羽说:“楚国非常重视这次迎亲,出发前在神庙里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祭告了祖先。如果在野外迎亲,就如同将贵国国君的恩惠丢到了草丛中,让公子围承担辱没先君的罪名,他就无法再当楚国大臣,也无法回去。”

但子羽也不让步,他说:“郑国很小,但这不是郑国的罪过。如果因为国小依赖大国,却不对大国有所防备,那才是罪过。如果大国包藏祸心,我们也会抗拒大国之命。”

公子围手下伍举听后,知道郑国已有戒心,就提出迎亲仪式还在祖庙举行,但进城的楚国人都不带武器。这样才被郑国接受。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同甘共苦

战国时,燕王哙想以尧为榜样,将王位禅让给一个贤能的人。他对相国子之非常赏识,于是想要将君位让给他。然而燕王哙看错了人,子之并非好人。他做国君后天天吃喝玩乐,欺压黎民,结果燕国内乱。齐国见有机可乘,于是起兵伐燕,占领了燕国,杀了子之与燕王哙。

齐国退兵以后,燕王哙的太子平即位,称为燕昭王。

燕昭王继位后,一心恢复国力,要为父报仇,于是他招贤纳士。他拜谋士郭隗为师,并采纳他的建议筑造一座黄金台公开招募贤士。

消息很快传开,各国的贤士包括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卫国的屈庸等纷纷前往燕国。

燕昭王对他们热情接待,委以重任。贤士们见燕昭王礼贤下士,也都尽心帮燕昭王出谋划策。

燕昭王还身体力行,早起晚睡,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燕国兵精粮足,国富民强。于是,燕昭王派乐毅联合秦、赵、魏、韩等国,攻打齐国,报了杀父之仇。

《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百步穿杨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神箭手。

一次,养由基与人比箭。那人自以为箭法高超,没有对手,他让人在一棵杨柳树的叶子上做上记号,站在距树五十步的地方说:“我一箭就能把那片树叶射下来!”说完,弯弓搭箭,一箭射出,正好射中那片叶子,周围一片喝彩。那人自鸣得意,连发几箭都射中目标。

轮到养由基时,养由基说:“这算不了什么本领,五十步远的靶子太近。我要站在一百步远的地方射杨柳树的叶子。”

不顾众人吃惊,养由基让人在树叶上做好记号后左手推弓,右手搭箭,果然一箭射中,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人起初不敢相信,结果养由基又连发三箭,箭箭从叶子的正中间穿过,于是那人口服心服、甘拜下风。而“百步穿杨”的故事也传播开来。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三人成虎

战国时,魏国大臣庞葱陪同魏国太子到赵国去当人质,临行前庞葱担心自己走后有人在魏王面前说自己坏话而对自己不再信任,于是便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人告诉您他在街市中看到一只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答道:“我不信。”

庞葱又问:“如果过了一会儿又有人告诉您街市中有只老虎,您可相信?”

魏王答道:“有两个人说了,我会将信将疑。”

庞葱又问:“那么有第三个人再这样说呢?”

魏王肯定地回答:“三个人都这么说我当然相信了。”

庞葱说:“大王,街市中虽然没有老虎,然而如果有三个人都说有,您就相信真的有了。如今我陪太子去赵国,走后必然有人会到大王面前说我坏话,而且必定不止三个,大王您又当如何呢?”

魏王明白庞葱之意,便说:“你放心去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庞葱走后,果然有人在魏王面前说庞葱的坏话。魏王开始不信,然而次数多了便开始有点怀疑。虽然庞葱临走时说的话他没有忘,但是已经开始心存芥蒂。三年后,庞葱陪着太子返回魏国,魏王终究再没对他委以重任。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位和尚,法号国泽,他佛学造诣很深,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李源善。这天,国泽与好友一起去游玩,路过一条河边时,看见一位孕妇。国泽便对李源善说:“那个妇人已经怀孕三年之久了,一直在等待我投胎做她的儿子,我一直在避着,如今既然已经看见了,就不能再躲下去了,三天后,那个妇人就要临盆,到时候,你去她家看看,倘若所生婴儿冲着你笑,那就证明一定是我。十三年后的中秋之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两人游玩结束后,便分别了。国泽和尚在他们分别后的第三天夜里圆寂了,与此同时,当日在河边看见的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

李源善便照着圆泽所说,前去妇人家里探望,果真看到那个小婴儿对他一笑。于是,在第十三年后的中秋夜,李源善便如期赶到天竺寺去寻访。刚到天竺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汉朝皇帝变成了傀儡。刘备乃汉朝皇室后裔,一心想匡复汉室,消灭曹操。然而,要完成如此大业,没有一个出色的军师是不行的。于是,刘备四处寻访贤人,终于找到两个人才——司马徽和徐庶。然而,司马徽却不肯出山,徐庶此人虽然来了,但却没过多久就被曹操给骗去了。不过,司马徽和徐庶二人都极力向刘备推荐隐居隆中的诸葛亮。

求贤心切的刘备便立即备好礼物,仪式非常隆重地带着关羽和张飞,去探访诸葛亮。第一次,他们走了很多曲折的山路才赶到了诸葛亮的处所——茅屋前,可侍童却说主人已经出门了。于是,刘备一行吃了个闭门羹。

刘备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过了些时候他又带领关羽和张飞再次前去造访。而这时恰逢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走到半路时,又风雪交加。张飞便开始打退堂鼓了,可刘备却异常坚定,顶风冒雪良久才终于到达诸葛亮住处,却又被告知诸葛亮已和朋友一起出门了。

再一次无功而返,刘备依然没有放弃。他不久后再次带着关羽和张飞去登门拜访诸葛亮。这次诸葛亮倒是在家里,可是却正在睡觉。见此情形,刘备没有惊动诸葛亮,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口,耐心等候诸葛亮醒来。结果,这一站足足站了两个时辰,直站得刘备两腿发软,诸葛亮才醒过来。听书童说刘备已经等候多时了,诸葛亮忙穿戴整齐,恭敬地将刘备迎进屋中。两人纵论天下大势,诸葛亮当即就给刘备提出了一个统一中国、恢复汉朝的宏图大略。这让刘备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十分虔诚地表示要请诸葛亮下山,做他的军师。自此,诸葛亮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建立了蜀汉政权。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