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帮助孩子管理好压岁钱
对于孩子来说,压岁钱是一笔巨额的财富,但是孩子的心志不太成熟,他们没有科学的消费观念。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如果没有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科学的支出计划,再把剩下的钱存入银行,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
小明在过年的时候收到了很多压岁钱,高兴得都合不拢嘴。可是接下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钱。于是妈妈和小明商量之后决定,先拿出一部分钱作为日常之用,再拿出一部分捐献给灾区的小朋友,剩下的那些钱就先存入银行。
再有钱,也别让孩子炫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上舒适富裕的生活,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假如一个人在富裕之后处处显摆,就不免流于低俗了。如果孩子沉溺在父辈积累的财富当中,并且到处炫耀的话,就会在无形之中削弱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这样的孩子知道享受,却不懂得如何去创造财富。等到长大以后,他们的表现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可是,目前还有很多孩子喜欢炫耀从父辈那里得来的财富,有些家长不但不及时制止,甚至在孩子炫富的活动中还充当了“军师”的角色,一心计划着如何让孩子大出风头。
一天夜晚,南京某个高档度假村张灯结彩,显得热闹非凡,这里处处流光溢彩,人潮涌动,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原来那天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女孩的生日宴会。这个奢华的生日宴会震惊了所有到场的嘉宾。在此之前,女孩的爸爸向孩子的三十多位同学的家长送去了邀请函,让他们陪着孩子一起来参加生日宴会。并且还说明宴会中还设置了一个抽奖的环节,一定会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
果然,宴会进行的高潮就是抽奖环节的到来。三个特等奖都是价值不菲的小轿车,一、二等奖是翡翠首饰,三等奖是笔记本电脑。奖项设置和中奖率之高让所有到场的人为之热血沸腾。
其间,十岁的“小寿星”当场宣布把宴会收来的二十多万元礼金全部捐献给灾区,另外还有爸爸妈妈用五十多万元定制的棉衣棉被。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天的生日宴会估计要花掉几百万。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谁肯为一个孩子的生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可以肯定的是主人的财力是不可估量的。
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农村的孩子从来不知道蛋糕是什么滋味,不知道这些孩子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做出这样的举动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依靠社会救济生活的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又会作何感想呢?
可以肯定的是,主人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才举办了这场隆重的宴会,他们希望孩子懂得关爱他人,懂得去奉献。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奉献的话,真的有必要举办如此奢侈的宴会吗?家长的初衷并没有错,可是,这种行为却深深地伤害了别人的自尊,确切地说是拿自己的富裕来刺激他人的神经。
近年来,关于“富二代”的讨论越来越多,人们关注最多就是富二代的狂妄,对他人的蔑视,以及炫富的种种丑陋行为。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就如上文中提到的以宴会的形式搞慈善活动一样。原本不必这样隆重,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增长孩子相互攀比的心理,同时也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这究竟是一场慈善活动还是富人的又一次别开生面的表演?
很多人之所以炫富,就是他们被贫穷的生活吓怕了,所以一旦自己取得了成功,就敲锣打鼓地昭告天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加入了富人的行列,殊不知,这样做,受伤害最大的人,就是自己的孩子。
与此相比,很多国外的富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显得明智得多。他们想尽办法让孩子抛弃自身的优越感,试图让孩子融入大众的社会当中去。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让孩子躲在自己的保护伞下,让他们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的话,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这些富翁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甚至让人觉得他们有些吝啬。他们只给孩子提供非常少的零用钱,如果孩子想多要一点的话就不得不打工挣钱。他们试图让孩子明白,比财富本身更重要的是积累财富的过程,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一个额头上有伤疤、带着一副厚厚的眼镜、骑着飞天扫帚的名叫哈利·波特的魔法小子红遍了全球。创作《哈利·波特》系列书籍的J.K.罗琳也因身价高达5.45亿英镑而荣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罗琳的财富是她用一个字一个字码起来的。
在此之前罗琳的生活十分窘困,在大女儿杰西卡刚刚三个月的时候,由于家庭贫困,她不得不住进了一个十分狭小的房子,不久她又和丈夫离婚。酷爱写作的罗琳每天都会带着女儿来到一家咖啡馆,为的就是在那里取暖。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发表后,罗琳一夜走红,那些天罗琳的银行账户里每天都会多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英镑。成名后的罗琳除了参加图书签售会之外,从不喜欢在公众面前露面。同时她也总是告诫自己的三个儿女,不要因为自己有一个很富有的妈妈就到处去炫耀,那样只能招来别人的厌恶。
毫无疑问,家长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明智的家长,应该从小就制止孩子的炫富行为。炫富不仅有损个人能力的提高,并且还会招致他人的厌恶。
曾经有一位富翁对女儿说过这样一段话:“是的,宝贝儿,我的确很有钱,但那都是我一分一分赚来的。这些财富和你没有任何关系,虽说你是我的女儿,但是你依然不能随心所欲地花这些钱。不能因为我有很多钱,你就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高出一个等级。”
是的,父母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要把金钱当做一种身份的象征,坚决杜绝孩子的炫富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家长朋友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案:
1.家长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炫富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孩子出现了炫富的行为,也不要急于责备孩子,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以前有没有炫富的行为。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及时改正,等到自己改正过来的时候,再去教育孩子,才具有说服力。否则的话,自己在孩子面前就会失去威信,不管付出多大努力都是无济于事。
2.杜绝孩子的优越感
要让孩子明白,不管父母多有钱,多富有,也不能代表孩子的能力有多高,更不能说明孩子高别人一等。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谁也没有权力规定哪个人生来就是高贵的,哪个人天生就是低贱的。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成功。
3.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要让孩子抛开家庭条件,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要让孩子养成妄自尊大的性格。要让孩子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就无限度地放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与此同时,还要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长处,这时就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某项工作。
4.让艰苦奋斗代替孩子的炫富
和以前相比,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这并不代表着不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让孩子学会艰苦奋斗。
如果孩子一味地沉溺在父辈创造的美好生活中的话,他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就会逐渐地被消磨殆尽,当孩子没有了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时候,不管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多少财产,他都是一个失败者。而艰苦奋斗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没有哪一个人的追梦路途是坦坦荡荡的。人们必将会遇到种种艰难困苦,在走到命运的低谷时,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会发挥它强大的作用,帮助人们顺利渡过难关,走向成功。
金钱并不是奖励孩子的最好选择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不错的学习成绩,为了鼓励孩子,很多父母采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金钱挂钩的方法。如果孩子的分数上升的幅度比较大,孩子得到金钱的数额相对就大,如果孩子的分数上升的幅度比较小,那么,他得到的奖金的数额就比较小。这种设立奖金的制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大中专院校当中,奖学金制度的设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又可以帮助学校发现人才。
不过,因为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这种做法不宜过早地应用到家庭教育当中来。虽说奖金制度在短时间内能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李女士说,从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秒开始,她就和丈夫下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为了能够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她和丈夫不知道翻阅了多少教育书籍。
后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中,她发现5岁的女儿对金钱非常敏感,于是李女士茅塞顿开,她认为自己找到了教育女儿的最好的方法——金钱激励法。
经过一番周密的思考之后,她决定实施自己的教育方案了。假如孩子很听话,各项任务完成得都比较好,那么,自己就会象征性地给孩子发放数额不等的奖金,这时候女儿往往表现得非常兴奋。
为了激励女儿,李女士曾经制订了一个报酬表。表格里分别给出了完成相应的工作时妈妈应该付给女儿的报酬。比如每帮助妈妈洗一次碗可以获得5角,给花草浇一次水并进行修剪可以得到5角,进入班级前五名可以得到5元……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孩子做家务和学习的热情明显得到了提高。李女士说如果去商店买酱油或者其他生活用品的话,找回的零钱就归女儿所有。于是这个精明的小姑娘再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就会盘算着买哪种商品最划算。等到女儿上学后,李女士让金钱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考试的时候总是不及格,因此赵女士就和女儿说,如果她的数学可以拿到70分的话,就给女儿100元作为奖励。后来,在下一次的测验中虽然孩子没有拿到70分,可是毕竟她有了进步,赵女士依然给了女儿80元作为奖励。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赵女士给女儿设置的奖金数额也在不断变大。
后来,女儿开始把自己挣来的钱放到存钱罐里。没事儿的时候她就会把里面的钱拿出来数着玩,每当这时,孩子的小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笑容。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女士发现女儿在花钱的时候很冲动,曾经有好几次,女儿都因冲动买下了不合适的商品或者是假货。尽管如此,女儿依然听不进去妈妈的劝告。有一次,女儿又要买一款新上市的化妆品,但她在不久前刚买了一套还没怎么用。当李女士试图说服女儿不要再买的时候,没想到女儿却突然说道:“这些钱都是我的‘工资’,是我辛辛苦苦做家务挣来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当父母对孩子实行金钱奖励的时候,孩子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够得到多少奖金,而忽视了他所做的事情的本身的意义,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容易变得很功利,只有那些能够获得利益的事情他才做,而那些不能获得利益或者是在短期内取得利益不明显的事情就再也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了。当孩子从某件事中得到一些金钱的时候,他的欲望就开始膨胀,试图获取更多的金钱。这时候就容易滋生孩子的享乐主义,他们认为那些钱是他们通过劳动挣来的,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管是谁都无权干涉。
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孩子在物质生活上几乎并不缺少什么。即使有一些缺少的东西,也并不是他们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如果要让他们通过付出很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或是即使付出了努力,得到的可能性也不太大的话,很多孩子就会选择放弃。家长用金钱作为砝码来激励孩子,在短期内可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是一种很肤浅的手段。有时候金钱奖励办法不仅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适得其反,让事态变得更加糟糕。
例如,如果家长设置了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作为对一个成绩中等的孩子取得全年级第一名的奖励,这时候孩子内心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踌躇满志,坚信自己肯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开始客观地估量自己的能力,于是越来越没有信心,看着那些出类拔萃的同学依然鹤立鸡群地占据着考试成绩的前列,他们就会变得没有信心,犹豫、不安、急躁等各种情绪会一发不可收拾地涌上前来。这时候他就很可能选择放弃。如果放弃的次数多了,孩子的挫败感就会越来越强烈,他只能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他们会在心中逐渐地产生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其实比金钱奖励更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让孩子发现学习本身的魅力,让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这才是长久的激励之法。这样一来,孩子才会自主地学习,而不是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学习,如果孩子看重的是家长的奖励的话,一旦家长不再设置奖励,或者自己对家长的奖励不再有兴趣,那么,他就不愿意再继续努力了。即使父母总能想出让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砝码,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会一直被别人的激励所引导,他们也不会找到真正的自己,无法更好地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