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39768100000013

第13章 人生需要坚持的八样东西(4)

诚信乃成功之径

李开复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曾被主持人要求按微软聘用员工的标准,给以下要素进行排序——创新、诚信、智慧。李开复毫不犹豫地把“诚信”排到了第一位,同时他还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一次难忘经历。

那是在他对应聘者进行面试的时候,有一位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上都十分出色的应聘者。李开复本来很是满意,可是在随后的交谈过程中,这位应聘者突然自豪地主动表示,如果录用了他,他将把原来公司的一项技术带过来。结果是,这个人落选了。对此,李开复说:“不论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微软都不能录用他。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晏殊在14岁时就被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这样他本可以直接当官而根本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并没有利用这绝好的机会,毅然参加了科举考试。更巧的是,那次的考试题目是居然他曾经做过的,还被老师指点过。所以,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欣喜,反而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当然,他的文章再次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皇帝知道后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对他大加褒赞,他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皇帝不禁感到晏殊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并且让他当了宰相。

诚信是可以培养的

古语有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我们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能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从而享受最大的精神快乐。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的那样,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由此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是何等的大啊!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将诚信的理念慢慢培养起来的。说到培养诚信,李开复先生也有一套其独特的方法。

1.勿以恶小而为之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们应当以成绩、事业为重,其他细节只是一些小事,随心所欲地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会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当一个企业第一次撞破诚信的底线,从欺骗一个顾客中尝到甜头时,在利益驱动下它会为了更大的利益去骗更多的顾客;当一个员工第一次报了假账后,他就会继续报假账,并且数额会越来越大;当一个学生第一次考试作弊成功后,他就会习惯性地作弊,甚至找“枪手”代考。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变成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最终会因小失大,走入歧途。

2.不要辜负别人的期望和信任

诚信的养成,除了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而他人对于自己的期待,正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良性约束,是养成“诚信”习惯的重要力量。

3.用“报纸头条测试法”检验言行

如果一个人在诚信方面犯了错误,而且不承认或不自省,那么他就犯了双重错误。一是,对别人不诚信;二是,对自己的良心不诚信。因此,一旦在诚信方面犯了错误,就要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良心,勇于剖析自己并改正错误。

在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特别的“报纸头条测试法”来检验自己的言行。所谓“报纸头条测试法”,就是在事前事后想一想:明天,如果在一份你的亲朋好友都会阅读的报纸上,你所做的事被刊登为头条负面新闻,你会不会因此而感到羞愧?会不会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如果不会,那么你做的事才对得起自己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如果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真诚、坦白的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因为,一个真诚的人对其所信任的人是不设防的,而相互间的信任则可以扫除沟通中的任何障碍。当你信任对方,敞开心扉的时候,对方反过来也会信任你,对你敞开心扉。

坚持平常心,才能拥有好心态

儒家说,无欲则刚;佛家说,有求皆苦;道家说,清心寡欲方得道;现代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凡事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一种境界,也是古人修身养性时的一个道德标准。古人云:“心为形所累。”人的欲望越大,生活的压力也必定随之增大。人生中如果能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份轻松与洒脱。

我们既然是“人”,那么便逃脱不了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没有心静如水的定力,就会经常心生浮躁,患得患失。有些人因为得到了一些物质的财富就欢天喜地,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在失去一些东西时则会痛哭流涕,情绪一落千丈。面对人生的坎坷曲折、生活的艰难困苦,倘若心为物役,人生的大半就会在悲观的心情中窒息心智,从而难以感受到生命的乐趣。

纵观历史,看不透苦难,被坎坷打倒,因环境变迁而怀忧丧志,最后抑郁而终的人并不在少数。作出《雁门太守行》等名诗的唐朝诗人李贺就不免令人惋惜,他因为深受打击而成天抑郁不安,一位奇才仅27岁就消失于中唐的诗坛。当然,更多的忠臣义士,在遭受挫折时并不会知难而退,苏轼、岳飞、辛弃疾、林则徐等在受贬之后,他们或许失望气愤,却从不会因对现实不满而颓废沉郁、萎靡不振,而是仍能淡然镇定,铁肩担道义,始终坚守自己心灵深处的高贵。君子坦荡荡,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处之泰然。

总之,为人若能清心寡欲、宠辱不惊,自然就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而这才是高洁之士的处世之道。

不奢不贪,视名利为浮云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追逐那些所谓的名利,很多时候反而会帮你事业有成,实现人生价值。

居里夫人的朋友来她家里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由得大吃一惊。居里夫人却说:“我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这种对待名利和荣誉的心态就是平常心。也正是有了这颗平常心,她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科学成就。

托尔斯泰曾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路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土地都归你。”于是,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因精疲力竭,摔了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人们便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为他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欲望像海水,总是越喝越渴。有些东西,是我们应该得到的,比如工作的报酬、与朋友间的友谊以及与恋人间的爱情。而有些东西则是我们必须摒弃的,譬如卑鄙、索取以及贪婪。我们可以不去计较自己的工资收入比别人低多少,不去羡慕那些明星大腕博得的掌声与喝彩,我们更不屑于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们花天酒地、灯红酒绿。但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真谛,工作的意义,认认真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静下心来,读自己的书,写自己的诗,唱自己的歌,吃自己的饭,睡自己的觉,经营自己的爱情,平和地保持着那种“宠辱不惊,看庭院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