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努力刻苦
做什么都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成功就必定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而我们则应该有一种随时都要努力奋斗的精神准备。
执念意味着一意孤行,许多人都曾执著于得不到的东西,而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之中。当你苦苦追寻的时候,你是否问过自己,这究竟值不值得一意孤行?诚然,为了梦想而洒下辛勤的汗水是正确的选择,但当你付出所有,你是否想过前面只会是一片荒芜的沙漠。固执己见并不是坚持,当你朝着永远不可能到达的终点前进时,你便会陷入无尽的黑暗中。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必须放下自己的执念,才可能收获人生的真正含义。
固执不等于坚持
人们常说:“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其实,坚持和固执往往也仅相差毫厘,然而其结果却总是失之千里。坚持是一种美德,而固执则是一种弊病。
坚持,是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过,坚持的前提是方向正确,倘若方向错误,还一个劲地坚持下去,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而这种所谓“坚持”,只能叫固执。在现实生活中,分清坚持与固执的区别。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百折不挠;不该固执的则应听人劝,早回头。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智慧之一。
何为坚持
坚持,是一种过程,一种持续的过程。想要大事成功,就要从一件件小事慢慢儿地做,积少成多,这也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知道,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也一定要向着自己所向往的目标努力奋进,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最后的成功。
坚持是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或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人的一生肯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内心总经受着煎熬,但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在失败的时候,不妨再试一次,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人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形成了狭隘、自卑、孤僻以及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状态,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梦想。
坚持是对正确目标的持之以恒。假如我们要从事某项工作或事情,只有先认清方向和目标,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可行的方案,才有获得最后胜利的可能。倘若不是,则很有可能迷失方向而最后不得不遗憾地以失败告终。胜利固然是可以坚持,但如果方向错误,不合适的时间里找了一些不合适的人完成了不合适的策略,那么事情的结果最终只会令人沮丧。真正懂得坚持的人,会选择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如果发现不合适的地方也会去积极调适,听取他人的意见,进而最终获得成功。
何为固执
固执是坚持成见、不懂变通,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缺乏民主作风、一意孤行,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别人。如《后汉书·韩棱传》中所描述的那样:“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
与坚持相反,固执甚至是一种偏执型的人格障碍。这类人多在生活中敏感多疑、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易冲动和诡辩、缺乏幽默感,甚至常常发生与朋友分手、与恋人告吹、夫妻不和、父子反目等情况,因而可以说,固执是人际交往也是成功路上的大敌。
人对事物会有自己的认知,对事物的态度也是由自己的评价来决定的,而且这种评价是依赖于其自身的经验。而固执的人在认知过程中,总无法将客观与主观、现实与假设很好地区分开来,而如果将自己这种已有的经验驾驭于现实之上,并且过分固化的话,就会便得执迷不悟。
有这样一个故事:大雨瓢泼,洪水开始泛滥,村子马上就要不保了。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就要漫过他的膝盖,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对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却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能勉强地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救生员开着快艇过来,对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然而,神父却坚持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看到你被洪水淹死!”可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最终,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被淹死了……
其实,生命中的很多障碍,都是由于我们的过度固执造成的。神父的固执断送了他自己的生命,却没想到在天堂向上帝抱怨时,上帝却说:“我怎么没有救你?第一次,我派了一个救生员划着舢板来救你,你不要;第二次,我又派了一个救生员开着一艘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派了一名飞行员开着一架直升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
当人在固执时,很多时候都是听不进去劝告,也想不到更深处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就是那个一直在呆呆等待上帝救援的神父。
固执不是坚持
认准了准确的道路奋勇前进,不达目标不松懈是坚持;一意孤行,沿着错误的方向不撞南墙不回头则是固执。坚持和固执,有时正像是一件事物的正反两面,而判定坚持之所以为坚持,固执之所以为固执的标准,仅仅是一个开头,即选择的方向正确与否。
比如说,一个坚持的人,她心中会有一个优秀女人的标准,自己想成为一个这样的女人。但是当她发现自己当初定的优秀女人标准有偏差,并且发现了更符合自己标准的榜样出现时,她就会自动去调整自己当初的想法,在不断修正中不断努力,一直坚持到她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优秀女人。这个女人不固执,她的坚持有意义。
而固执的人心中也会有一个优秀女人的标准,自己也想成为一个这样优秀的女人,但是她的这个标准都是自己定的,即使周围的朋友证明了她这个标准不对,她也不会改变她的想法。但是她的这个固执的想法,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不是她能够做到的,而越做不到,她会越固执。这个女人很固执,她的坚持没有意义。
虽然坚持是一种值得称赞的良好品性,但在有些事情上,过度的坚持,就会变成一种盲目、一种教条,这时的坚持也就变成了固执。我们的确需要坚持,但坚持不是固执。坚持着的目的比较理性,固执则比较盲目。通常,那些固执的人总是“一根筋”,抓住一点不放,从而钻进牛角尖。
生活中有许多棘手的事情,有时候会让人找不到一点头绪,但只要及时转变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为,有时只要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就能把原本看似棘手的事情圆满解决。因此,大家在坚持的同时,也应该学点适时的变通,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适可而止才是大智慧
有句古训叫“适可而止”。不错,凡强人所难或就人所苛,都不可过分,否则就会走向反面,进而变成了“过犹不及”。
在现实生活中,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成功,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发挥,适度的体温是保证人体正常运行的关键。但是,最难把握的恰恰也是这个“度”。民间有许多俗语,如“欠火候”、“过头”等,就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度”。由此可见,适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适可而止则是我们人生中的大智慧。
当心“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中有云:“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大致就是说,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不错,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也是这样,超过的效果与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俄国有一个名为《杰米扬的汤》的寓言故事,大致的内容是这样的。
热情好客的杰米扬精心熬制了一锅鱼汤,为了与人分享,他决定请好朋友福卡过来一起吃。鱼汤的确很是美味,福卡也吃得也很开心。可是,在福卡明确表示吃饱后,杰米扬却仍然一个劲地劝福卡继续吃。福卡为了不驳朋友的面子,只好继续装作吃得津津有味,把盆里的鱼汤吃了个精光。可怜的福卡虽然喜欢吃鱼,但这样吃却跟受罪一样。勉强吃完后,福卡马上站起身来,抓起帽子、腰带及手杖,用足全力跑回了家,并且从此再也不来杰米扬家做客了。
热情好客本来是件好事,仍有个“度”的限定,要懂得适可而止,如果给予过度就会给受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以至于产生厌烦的情绪。
还有一个诙谐的故事。台下的听众本就不多,一位演讲者为了吸引大家兴趣便在台上更加努力地演讲着,大家感动于他的真诚也就认真听着。但是,由于他的演讲过于冗长,半个小时过后,仅有的听众也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一位养鸡的老农。那位演讲者深受感动,便用眼神向老农征询自己是否还要继续下去。于是,老人鼓励他说道:“年轻人,每天早上我起来喂鸡时,即使只有一只鸡,我也会把它喂饱的。”演讲者大受鼓舞,继续做着他冗长、乏味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他诚恳地向老人征求意见。这时,老人却说道:“年轻人,我要是只剩下一只鸡的话,是不会用完所有饲料的。”
可见,坚持是件好事,可是如果当这种所谓的“坚持”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变成“过犹不及”了。
生活中要学会“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它可以指引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我们费尽心机的去努力拼搏了,可结果却不是我们想要的。这时,我们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应该适可而止了。
1.不要忘了自己原本的目的
有一次,一个人要在客厅里挂一幅画,于是请邻居来帮忙。画已经放好了,正准备钉钉子,邻居却说:“这样不好,你最好先钉两个木块,然后再把画挂在上面。”于是,邻居就去找木块。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邻居又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邻居四处去找锯。找来锯,还没有锯两下,“不行,这锯太钝了。”邻居说,“得先磨一磨。”邻居家里有一把锉刀,锉刀拿来了,他却发现锉刀没有手柄。为了给锉刀安手柄,他又去园子旁边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砍下小树后,邻居又发现自己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于是,邻居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用来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跑到街上去找木匠。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邻居回来。当然了,对于那幅画,主人则是一边一个钉子把它钉在了墙上。下午在街上见到邻居的时候,他正在帮木匠从五金商店里往外抬一台笨重的电锯。
生活中,不少人通常会认为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得去做前一件事,而要做好前一件事,则必须得去做更前面的事。于是,逆流而上,寻根探底,直至把原始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净。因此,他们总是忙忙碌碌,一副辛苦的样子,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时,他们应该停下来,看看自己是不是没有把握好度。
2.说的多不见得效果好
一个学生因为调皮捣蛋经常被班主任训话,一次又一次,费尽唇舌,可是却都被当成耳边风,屡教不改,甚至还激起了叛逆心理,情况越来越糟。后来,这个班换了一位班主任,他对这名学生只是简单说明了道理,然后加了一句:“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结果,这名学生就因为这句话而痛改前非,开始勤奋学习,与先前判若两人。同样的道理,适当的表扬会让被表扬者心情愉悦,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风度,然而表扬过多却会产生负面效果,让被表扬者对你的表扬习以为常,甚至怀疑你的诚意,这样就不好了。
3.选择适合自己的
拿婚姻来举例,我们是要找一个适合的人过一辈子,而不是随随便便地过一生。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能将就地过,可也不能什么都想得太过完美。时下,各种相亲节目里,男选女、女选男,惊现雷人、雷语,让很多人对现在年轻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疑问。我们的想象总是很好的,要长得帅,要有钱,要有志向,要这个,要那个,可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怎么样呢?对别人提要求的时候,我们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否则,就只能望目标而兴叹了。
4.努力掌握好“度”
许多人不喜欢看斯诺克比赛,认为它过于平静,过于简单,似乎没有丝毫的波澜和悬念。然而,如果你打过斯诺克,你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选手们在斯诺克比赛中最难把握的就是一个“度”。选手们有时候轻轻一推,有时候擦边而走,有时候打一个低杆,将适度演绎得淋漓尽致。要知道击球角度或击球点发生一点点偏差,球就会偏离方向而无法准确入袋。因此,适可而止,准确把握位置和轻重的“度”是斯诺克比赛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就要努力把握好“度”。比如,上学时,每两节课之间总是安排10分钟的休息时间,因为只有劳逸结合、张弛有致,即适度的学习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老师们明白,只有适度的练习才会使学生真正落实、真正掌握、真正巩固,而过度的练习却只会使学生疲于应付,从而囚禁他们的思维,根本达不到开拓思维、发展智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