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39768100000029

第29章 简单放下,轻松生活(4)

放下是一种境界

放下是一种气质,它能让人收放自如;放下是一种品格,它能让人宠辱不惊;放下是一种胸怀,它能让人为了理想和信念,忍受一切,包容一切;放下更是一种境界,它能让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将生死置之度外。

只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存在于这个天地间,就难免沾染了充满名利与世俗的尘埃,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放下呢?又有多少人能时常怀着平淡和感激的心情,踏着白云,吹着短笛,倾听大自然的乐声,达到忘记自我,忘记万物的精神境界;有多少人能摊开空空无物的双手,敞开如镜明亮的心灵,把人世间金钱的聚散与官位的沉浮,看作同一草一木的枯荣没有什么不同呢?唐代诗人孟浩然,曾被人称为是“洗削凡尽,超然独妙”的大才子,本来多年潜居鹿门山,自诩:“此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何其清高,何其飘逸。然而,终因放不下心中的功名利禄,到四十岁时,还是下了山,跑到长安摸路子,托门子,一门心思图个平步青云、衣紫着绯。

人们常常自以为能够做到完全放下,已经看清了世界和万物的本来面目,在面对金钱、权势、名利、美女这些世俗的诱惑时,蔑视、抨击,口口声声要与之决裂,信誓旦旦要背离之,可是很多时候也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些东西而割不掉、放不下。反之,一个心中当真了无一物的人,幽微的心湖是波澜不惊、一片宁静的。

“忍”并不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放下”。因为,只要放下心头的那把刀,就不用忍了,否则,那把刀迟早要开杀戒,不杀人就会杀自己。而放下了,也就无所牵挂了。某一天,当不再以固执己见来满足自我期望为目的时,我们已经变得更具包容力、有气度且更显恢宏;某一天,当能够做到不再畏惧失去,便能以更广阔的心胸去看世界,去面对周围的人或事。在内心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勇气放下每一件曾经太过坚持、急于求成的事物,放下过去的偏见、现在的执著以及未来的野心,凡事都要学会自我满足。

茫茫人海,坎坷人生路,虽不可人人皆大彻、大悟、大解脱,但若你能事事放下,不追究计较,便能得到心灵上的宁静。

生命因放下而美丽

生命在六道轮回之间,有的人一世结的是善缘,有的人一生结的是恶果。于是,爱恨情仇、名利取舍牵绊着每一个人,使人们在痛苦中追寻着,笑也痴狂,悲也痴狂,不知何处是彼岸。有多少人在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之后,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如悠悠梵歌所唱的那样:“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生命是一门艺术,我们一定要善于选择。一个行囊,如果已经装得太满,就会很沉、很重,而背后的人则会很累。一个人的生命背负不了太重的行囊,也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漫漫人生路上。因此,面对生命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放下。只有这样,生命才能轻装上阵,一路高歌;也只有这样,人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而其生命则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放下,而后重生

放下有时同于得与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种痛苦,也是幸福。因为只有失去,空下的双手,才能拾起新来的幸福。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则是没有慈悲。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懂得不仅要放自己一马,还要放别人一马,而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钻牛角尖上,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进退两难的情况,争取和放弃都不行,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此时,不如放弃,即痛痛快快地放手,将全部精力付诸一搏。放眼生活中,每个人想要追求的东西很多,若是把眼光都放在那左右为难、毫无意义的东西上,那么这种纠缠就会是永不停歇的。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拼命去追求的东西恰恰是自己应该放下的,而你却如视珍宝般地执著追求着,到最后一切都成了虚无,只留下一声叹息。如果说执著是一种精神,那么放下则是一种勇气和境界。

人生有限,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漫无目的的事情之上。忙忙碌碌、终无所成的人生不属于你。放下,或许你会因此而得到更多。

陶渊明的所处年代,正处于东晋末年,当时政局不安,各处战乱,饿殍遍野。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进入仕途。但天不遂人愿,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归隐田园。后来,为了养家糊口,在叔父的介绍下,当了彭泽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督邮来视察。然而,这名督邮是一个粗俗、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陶渊明前来拜见他。

陶渊明收到通知后,即刻对这种粗俗、傲慢且没有真才实学的上司很是鄙夷,但身为下属的他也只得马上动身。看到陶渊明正要去拜见督邮,他的下属赶忙拦住他说:“参见这位督邮大人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道:“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粗俗、傲慢的人弯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而结束了自己十三年的仕途生涯。

退隐之后,陶渊明过起了“桃花源”般的好日子,开荒种田,自给自足。在这样的生活中,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最佳的生活写照。

很多人只看到了陶渊明归隐山林的心愿,却没有读出他复得返自然的深意。陶渊明诗中有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由此可见,心挣脱了樊笼,人就得返自然、归大道,至于是不是隐居山林则不是最重要的。正是因为陶渊明挣脱了世俗的樊笼,放下了那个喧闹的世界,才终得以享受最为惬意的田园生活。

放下,生命将更美

在世俗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各种名利与****已经蒙蔽了很多人的心。为了寻求安逸的生活,在各种名利的争夺中尔虞我诈、妒忌仇恨,使原本纯善至美的心灵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生活在这个时代,就都会有一些自己执著的东西,如金钱、梦想、权利、爱情……但当大家过于执著了,它们便会成为自己心中的负担,让自己越来越累并且伤痕累累,因为盲目的执著会让自己迷失方向,变得患得患失。而大家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轻松一些,过得简单、舒心一些。放下,这是大家能够给自己的恩惠。

要真正学会放下,必得有宽广之胸怀;要具备磊落之行止,必得有高远之志向;要拥有进取之心态,必得以热切之心入世,以淡泊之心出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完全放下,经得起时光的流逝,岁月的雕琢,经得起人世间的一切恩怨情仇。

俗话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人生之不如意如手中气球,放开便知其能飘至九霄云外;人生就如一杯清茶,放下才能品出其清甜和香郁。敞开心扉,听天籁之音,用身感受,用心领悟,做个“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情溢于海”的雅士,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