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来,黎元洪实在没有办法在革命军政府中待下去了,于是就从武昌到北京,被袁世凯安置在稼台,虽然名为副总统,但是一直都是没有权力的,整天都是以散步、读书、写字来过日子。所以在这次的权力争夺场上,黎元洪就是被袁世凯打败的一个败将。
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在这场权力争夺中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对黎元洪所施的策略利用了黎元洪的弱势地位,先宠他,然后再对他加以控制,这其实就是袁世凯的一个设局之策,他所施的这个策略就像是钓鱼一样,先用诱饵套中他,然后再任意摆布。在权力面前是没有什么道理和情理所讲的,有的只是最后的胜利。
袁世凯对付人会依人而定,不同的人,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袁世凯对熊希龄的控制,就采取了不同于对黎元洪的方法。
熊希龄是光绪朝进士,曾在翰林院任职,因为参加了维新变法而被革职。后来熊希龄被起用并派往各国去考察宪政,回国后一直被认为属于进步党人士。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熊希龄曾大力拥护,并任财政总长和热河都统。
袁世凯为了取缔国民党,摆脱国会的束缚,决定利用熊希龄作为过渡人物。他首先将熊希龄任命为国务总理,由熊希龄组织所谓的进步党内阁。
袁世凯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希望熊希龄的内阁能帮助他来主持工作,而是想通过这个内阁来取缔国会,解散国民党。袁世凯了解熊希龄的一些丑事,他想利用这些事来挟制熊希龄。
熊希龄任热河都统期间,办公地点就设在承德避暑山庄。熊希龄曾派人去察看避暑山庄中的国宝,由于与这些宝物朝夕相处,又无人监督,不免起了贪念,把国宝偷出来,移到一个秘密处。
除此之外,熊希龄还将乾隆的珍贵折扇盗出,竟送给了姜桂题。姜桂题乃是袁世凯的亲信,就将此事告诉了袁世凯。这在当时对于这帮祸国殃民的军阀来说,也是常有的事,如果袁世凯不加追究,也就无事。但是,此时袁世凯正要利用熊希龄达成自己的心愿,便决定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
就在熊希龄刚刚将内阁成员组织完的时候,袁世凯就派人去查“热河失宝案”,这给熊希龄造成了紧张和压力,他不得不处处小心,以免“东窗事发”。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登上正式大总统位置后,便紧急召熊希龄来总统府,说是有事商量。两人见面后,谈了几句话,便有人来通告说有外国大使求见。于是袁世凯让熊希龄去他的办公室等一会。其实这是袁世凯有意安排的。
熊希龄走进袁世凯的办公室,随意看看四周,没想到一下子,就看到了桌子上的“热河失宝案”的卷宗。卷宗的资料特别详细,有失窃的宝物种类、数量,知情人的口供,甚至还有那把乾隆折扇的去处和姜桂题的供词。熊希龄看到这些不免胆战心惊,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时,袁世凯走了进来。
袁假装不知道熊希龄看过卷宗,也避口不谈热河失窃案,只是问熊道:“你是不是不舒服?”熊只能硬着头皮说好,不敢言及其他。
突然,袁世凯大声指责起国民党,说国民党闹革命是要取消责任内阁制,如果不除掉国民党,国家就不会安宁。然后,袁世凯问熊的意见如何,熊此时己为笼中之鸟,只能点头称是。袁世凯从抽屉里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命令,让熊签署,这份命令的内容就形同虚设,不久也被取消。
1914年2月,袁世凯又将这个由所谓的进步党组成的内阁也抛弃了,熊希龄被迫辞职。在没有了国会、内阁这些形式上的约束之后,袁世凯的权力行使得越来越畅快。
袁世凯为了篡权当皇帝,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在权力争执场上,为了能够更好地保全自己的利益或者是清除对自己不利的人,就需要设局清除异己,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全自己的权力,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6)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鞍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鞍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
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靴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鞍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鞍见昂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300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鞍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鞍还摆宴款待公子昂。公子昂兴冲冲入席,只听一声号令,伏兵四至,公子昂和三百随从还没反应过来就全部被擒。公孙鞍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河西一带,向秦求和。秦国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崤山一带。
从故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孙鞍是一个奸诈者,从他的做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阴谋诡计。但凡好诈者除了心怀不满、贪得无厌,最多的东西就是谎言和骗术。并且奸诈人最爱施的手段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所以说奸诈者多像黄鼠狼,他们在待人的时候总是怀着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他们的表面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算计,在每一刻他都是在寻求机会,制造一些事端,从而在乱中投机取巧。而且,这种人还是有点小聪明,他会很快明白你的爱好和弱点,然后开始引你上钩。当你不知不觉心有所动的时候,他已经布置好了整个计划,张开自己的罪恶之网等待着你。
奸诈者以沉默作为一种等待时机、隐蔽自己、装聋卖傻的方式,真话假说,假话真说,他让你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掩饰是为假正经,把自己心怀鬼胎的形象装饰一下,给自己再留一些余地。比如想攻击别人,说自己和对方素来关系很好;想诬陷别人,则先说自己不好等等。奸诈的人总会给自己制造机会。
奸诈的战略战术是不为人所取的,奸诈者的作风更是我们所讨厌的。但是奸诈者的做法最终的目的为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利益,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博弈精神,虽然公孙鞍出卖了朋友,但是他最终的目的却实现了他的最高目标。
3.用博弈来对局的策略
(1)孙权在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再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和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吗?一定能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以抵御了!”
孙权一听,大惊失色地说:“我大大失策了!可事己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起事。这才是上策。”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座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露。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
司马露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两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剩下那一处也不会长远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躯体,与关羽头颅配在一起。
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以说无以复加了。
刘备闻知,果然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与东吴不共戴天。通过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不管是孙权嫁祸于曹操还是曹操厚葬关羽,都存在博弈论。孙权在杀死关羽后嫁祸于曹操,目的就是为了让蜀国的矛头转向曹操,从而保全自己的利益。然而,他的这个计谋没有实现,被曹操的手下识破。于是曹操就将计就计,厚葬了关羽,最后让孙权的计谋以失败而告终,这样刘备还是继续与孙权拼命。这样一来曹操就没有因为这一件事而被牵连进去,也就没有损害自己的利益。
(2)李渊在当了皇帝以后,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习惯,于是便在武德元年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把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武德二年(619),同竹地方发生动乱,一个叫祝山海的人,聚集一千多人造反闹事,唐高祖李渊颁布诏书,命李建成领将军桑显和等人前往征讨。祝山海变乱平定后,凉州(今甘肃武威)人安兴贵率众归降,唐高祖又命李建成前往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接应。
李渊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委托李建成以军国大事,目的就是在大臣和诸子之中让他树立威望,巩固他的太子地位,为他将来继承帝业打下基础。谁知,李建成行军之时正值夏季,天气酷热。他一边赶路一边打猎,士兵们不堪忍受,都纷纷逃走。李建成回长安时已是溃不成军。
李渊见此非常生气,把李建成狠狠地骂了一通。此后,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国事,提高处理政务的本领,李渊每次临朝,都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参加各种问题的讨论,遇到不太重要的问题,唐高祖李渊还让他亲自处理。此外,李渊又命礼部尚书李纲、刑部尚书郑善果为东宫官员,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尽管李渊想方设法要提高李建成的威信,但李建成还是辜负了唐高祖的厚望。他在东宫不理政务,淫逸无度,还经常搬弄是非,制造兄弟不和。武德四年,北方稽胡首领刘仙成统率所部几万人搔扰唐朝边境,一时边关告急。李渊派李建成率领十万大军前往征讨。到最后,李建成大败刘仙成,却以恐有变乱为借口把那些投降的几千人全部都坑杀了。
刘仙成被逼得没办法逃到梁师都那去了。这样,唐朝北方的边境并没有得到安定。因为这件事李建成处理的不妥,高祖李渊对他的看法更坏了。李建成的处境日益不妙,而李世民却逐渐受到高祖的重用。武德三年,李世民奉李渊之命平定了刘武周割据势力,收复了并洲、汾阳广大地区。武德四年,李世民又奉诏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支劲旅,极大地巩固了李唐政权。在这一年七月的一天,当李世民胜利地返回长安的时候,他身上穿着黄金甲,而且在后面还紧随着25员大将和万匹铁骑,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很是威风,李世民受到了高祖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隆重欢迎。这时候,李世民己经滋长了当天子的念头。
而这个时候,李建成看李世民的威望在不断地提高,感到十分的不安,于是,便拉拢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李元吉是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勇猛过人,也立过战功。但他骄淫放纵,名声不好。虽然这样,李元吉心灵深处也在想着皇位的继承权。他不止一次地私下权衡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及影响,以便自己决定投靠哪一方。经过周密的考虑,李元吉最后选择了李建成。李元吉认为,如果他跟随李世民,显然不能实现自己谋得帝位的野心,如果是投靠了李建成,或许还有得到帝位的希望。李元吉想,如果能够先除掉李世民,再干掉李建成就易如反掌了,到那时,太子的位置也就唾手可得。当李建成对李元吉有所表示的时候,李元吉立即站到了李建成的一方。
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能给李渊一个更好的印象,采取了用后宫支持的办法。他们拉拢后宫嫔妃,给她们送礼物,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这一招果然见效,因为后宫嫔妃原本就不喜欢李世民。在武德四年李世民攻下洛阳以后,李渊派嫔妃们前去选阅宫人和府库珍宝。有的嫔妃乘机向李世民索取宝物,有的为自己的亲戚请求官职。由于李世民已经把宝物和官职分给了自己的部属,所以未能满足这些嫔妃们的要求,她们便对李世民产生了怨恨情绪,只不过长时间来没有发泄的机会。李建成给了后宫嫔妃们好处以后,后宫的势力便完全倒向了李建成、李元吉一边。从此,嫔妃们常在高祖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