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全书
39805400000047

第47章 破坏均衡的恶果(3)

这个游戏的过程告诉我们,在激烈的团队竞赛中,个人的生存只有两条道路:支持和反对,如果你想走第三条路,一定会失败。很多公司的内部斗争都被简称为“站队”,结果通常是如果你不站在我这一队里,你就是我的敌人,我不仅要防着你,而且迟早要“铲除”你。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团队中,你必须有敏感的洞察力,并时刻警惕危险的出现,对于哪怕是潜在的危机,也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并立即制订有效的对策。而如果你的动作慢了,或者犹豫了,你将面临危险,虽然也许你不会被马上淘汰,但这种危险将使你陷入被动,最终导致无法逆转的恶果。充分估计和快速应对,正符合孙子兵法的名言:“多算胜,少算负,而况于无算乎”。

最终,在这场激烈竞争的游戏中,“幸存者”会是什么人呢?

游戏的结果是:经验最丰富而善于谋略者被留下;最机智而年富力强者被留下。这是自然的选择。实际上,和很多群体博弈一样,最后的几名选手应该是不相上下、伯仲之间。因而最终谁是“幸存者”,就要看他有没有极好的运气了。综合说来,要在团队中成为“幸存者”,你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个诚实的人,获得团队成员的信任。这样别人才可以与你合作,甚至会帮助你度过难关。

2.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充分沟通,让别人了解你。这样会增加你与其他人之间的亲密感,让别人感觉和你在一起合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尽自己的力量为团队做好事,尤其是在你比较擅长的方面。你帮助了别人甚至整个团队,团队成员会对你心存感激,虽然这并不能保证别人不过河拆桥。

4.取得成绩后可以适当表现,但不要过分张扬,更不要藐视他人。

5.虽然你不搞“阴谋”,但不等于“阴谋”不会找上你,所以你还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对潜在的危机有充分的估计,并且尽快制订出对策。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要与别人合作,同他们达成交易,共同进退,保证自己不会出局。

6.“大树下面好乘凉”,“良臣视主而栖”,在一开始你就要选择好自己所忠于的团队领导,不能“站错队”。如果你想最终胜出的话,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7.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一切自己可以控制得了的事情都选择好策略之后,最终结果到底如何就要看命运女神是不是眷顾你了,你现在可以做的就只有祈祷了。

4.要做规则的制定者

任何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只是有些规则是明的,有些规则是暗的;有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有些规则是可以变通的。对于博弈双方来说,遵守博弈规则,大家就有规律可循,能够增加博弈的透明度,这样的博弈往往达成合作性博弈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当博弈一方实力足够大,觉得可以“一边倒”时,就往往会更改规则,使博弈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但是不是制定新规则的一方就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呢?这也不一定,因为如果首先改变规则的人都能够取得胜利,那么博弈也就难以存在固定的规则了。

规则的改变者和制定者,不一定是笑到最后,也不一定是笑得最甜的人。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权的皇后——吕氏的博弈生涯。

吕后名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嫁给刘邦时,刘邦还是一个无名之辈。早年的吕雉经历了贫困与死亡的磨砺,刘邦好逸恶劳,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落到吕雉肩上。刘邦起兵以后,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几年中,屡战屡败,吕雉和父亲都做了项羽的俘虏。

公元前203年,当了近三年俘虏的吕雉被释放。而此时,刘邦已经有了众多的女人,饱经苦难的吕雉又被刘邦扔在后方,独守空房。估计也就是这些苦难,使吕雉明白了如何在困难中寻找出路。

刘邦称帝以后,倒也没有“富易交,贵易妻”,还真有点“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风范,将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吕雉封为皇后,吕后所生长子刘盈立为太子。

在刘邦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吕后过人的心机,卓越的政治才干,狠毒的手段逐渐显露出来。立国后,对中央集权最大的威胁就是在战争中分封的异姓王。但在七个异姓王中,实力最强大的韩信和彭越居然死在貌不惊人的吕后手中。她那处变不惊的手段,使刘邦刮目相待,对这位结发妻子又敬又畏。

在巩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吕后自己也遇到了一场重大危机。太子刘盈懦弱,不被刚强的刘邦看好。刘邦宠爱戚姬,总觉得戚姬所生的刘如意像自己,加上戚姬屡次在刘邦面前哭泣,使刘邦打算废长立幼,立戚姬所生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的这一举动,直接威胁到吕后的切身利益。对吕后来说,儿子刘盈能否保住太子之位,直接决定了她的后半生是否有依靠。然而,刘邦不是一个懦弱的人,而是从枪林箭雨中夺取天下的开国皇帝;吕后的家族也不是名门望族,在朝中没有强大的势力。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吕后想起了“规则”——嫡长子继承制度。

她一方面鼓动大臣用秦朝废长立幼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来劝阻刘邦,使刘邦在朝中得不到大臣的支持。另一方面,她通过张良等人的策划,请来刘邦心仪已久的“商山四皓”辅佐刘盈,使刘邦感到太子集团的势力强大。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没有足够的理由,不要去动摇国家的根本规则,这本身也是封建集团内部的潜规则。

刘邦的小算盘被吕后联合朝中大臣以“规则”制约而夭折,对着爱姬,他只能高歌一首“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来表示自己对废长立幼已经有心无力。

公元前195年,刘邦逝世。这位在马背上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汉高祖,似乎预感到自己的结发妻对刘氏政权的存在是一颗定时炸弹。于是,他与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无功而侯者,天下共击之!”这就给他那班与他出生入死的大臣们制定了一条规则:非刘姓的人称王,没有功的人封侯,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除掉他。其潜在的规则是:天下是刘家的天下,有人篡位,你们必须帮我除掉。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刘盈仁慈软弱,吕后大权独揽,成为汉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最初,她还在后台操纵国家,任用萧何、曹参为相,减轻刑罚,坚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国策,保持社会稳定发展。而她长期受到压抑而导致变态的心理也开始宣泄,把昔日的情敌戚姬砍去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药哑喉咙,然后扔进猪圈,称为“人彘”。她还毒死戚姬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斩草除根。

刘盈生性善良,被母亲疯狂的行为惊吓,于公元前188年患病死去。儿子死去,吕后干脆找了两个幼子,声称是刘盈的儿子,立为皇帝,然后自己走上前台,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正式“临朝称制”,公开行使皇帝的一切权力。

对于吕后的这一连串举动,大臣们内心虽然比较郁闷,但也无话可说。因为从大局上来说,吕后一直任贤使能,沿用刘邦立国之初确立的“休养生息”政策,得到百姓拥护;从小的方面来说,吕后以太后的名义处理朝政,仍然是刘家的人在治理天下。“天下是刘家的”,这个总的价值量没有变化,所有大臣也毫无异议。

随着地位的巩固,吕后的私心也日益膨胀,她企图以吕氏政权替代刘家天下。但是,她也知道刘邦在临死前制定的规则,于是企图一步步挑战规则的底线,逐步实现改朝换代的活动。

一天上朝时,吕后把给吕氏封王的想法告诉大臣们。右丞相王陵当场表示反对,并且搬出了汉高祖刘邦与功臣们订立契约的誓言。吕后大为恼怒,质问王陵是不是觉得她是一个妇道人家就好欺负。陈平一看事情不妙,马上出来打圆场,表示赞成吕氏弟子分封王侯,吕后才消了气。

对于刘邦的老臣来说,吕后以刘邦“未亡人”当权的时候,她再怎么折腾,总是刘家的天下,没有违背刘邦确立的规则。所以他们只能支持而不能反对。

但是,当吕后提出要分封吕氏弟子为王侯的时候,就违背了规则,所以王陵公然反对。这种公开的对抗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如果吕后又打出刘邦“未亡人”的旗号,他们也无可奈何。所以,陈平走出来打圆场,就是为了避免博弈中的最坏后果——老臣们被吕后以刘氏的名义一网打尽。果然,公开反对的王陵很快“升为”太傅,被闲置起来,而陈平忍辱负重,保存了实力,耐心地等待时机。

吕后处置了王陵,看着一班大臣服服帖帖,以为她制定的新规则已经取代了刘邦的老规则。于是她开始大肆分封吕氏子弟为王侯,同时将大批吕氏女子嫁给刘氏各王侯为妻,以控制刘氏势力。但她却忘记了刘邦规则中的潜规则:不能篡夺刘氏天下。刘邦的臣子表面支持吕后,暗中却开始谋划反吕之计。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她让吕禄、吕产分别统领南军、北军,控制了卫戍京师的军权;又给天下王侯和各级官吏增加俸禄,企图收买人心,为改朝换代作准备。而刘邦旧臣在吕后死后,马上夺回军权,将吕氏家族扫荡一空,迎接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在经济学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价值总量不变。天下是刘氏家族的私产,这是价值总量,刘氏家族的人掌握政权,这是规律。吕后想通过笼络与打击大臣的手段违背刘邦的规则,从而受到刘邦臣子的反击,这就是规律的表现。

博弈者博弈,不但遵从博弈规则,也创生着博弈规则。博弈中出秩序,秩序中生规则。规则是什么?规则就是制度,就是在实力相当的时候大家都必须遵守的秩序。

在古代社会,动荡的时候,有一套弱肉强食的规则;在零和博弈中取得胜利的人,在新的环境中又建立一套规则,于是大家就按照新的规则博弈,社会又进入了“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但是,在规则制定以后,不仅仅是想当奴隶的人要遵守,就是“奴隶主”也同样要遵守。因为如果作为“裁判员”的奴隶主不遵守规则,那必然引起做“运动员”的奴隶的不满,从而与“裁判员”发生冲突,引发新的非合作性博弈。历史上新王朝建立之后迅速崩溃,往往是“裁判员”逾越了自己的位置,从而使新王朝轰然崩溃。

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经过司马懿祖孙三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在265年由司马炎通过“禅让”篡夺了曹氏家族建立的魏政权,又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在280年灭了东吴政权,结束了从184年黄巾军起义以后的割据局面,也可谓是人心所向。但是统一后不久西晋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天下一统的局面重新分崩离析。

西晋的覆灭,直接原因当然是“八王之乱”,而八王之乱的导火线则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史书记载的贾南风“个头矮胖,皮肤黝黑,大眼,眉端有一块疤”,而这样一个难看的妇人为什么能够成为太子妃,最后成为皇后呢?这主要得益于她的家世。贾南风的父亲贾充历任司空、待中、尚书令、太尉等职,是西晋第一代皇帝司马炎的心腹大臣。

公元272年,太子司马衷已满13岁,晋武帝和杨皇后决定给太子选妃。当时贾南风已经15岁,她的父亲为了巩固贾家的势力,精心策划,为贾南风能当上太子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贾南风的母亲亲自出马,极力奉承杨皇后;朝中一些大臣受到贾家的指使,不断制造舆论影响;再加上杨皇后的坚持,武帝就在泰始八年二月册封贾南风为太子妃。

贾南风能够登上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就在于她有一个“好丈夫”。晋惠帝能够名垂青史,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有名的“傻皇帝”。有两件事足以说明他傻的程度:

一次,大臣上奏说发生灾害,老百姓没饭吃,希望朝廷开仓救济,晋惠帝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弄得大臣们无言以对。

又一次,惠帝在皇家园林游玩,听见远处传来蛤蟆的叫声,他感到纳闷,随员告诉他是蛤蟆在叫。大约在朝廷上听多了大臣们议政时“为公为私”的争论,他问:“这蛤蟆是为公而鸣呢,还是为私而鸣呢?”左右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后来还是一个老太监答道:“皇上,这蛤蟆在官家地里叫唤的,是为公而鸣;在私人地里叫唤的,是为私而鸣。”惠帝司马衷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司马衷能够当上太子和皇帝,嫡长子继承规则和贾南风功不可没。司马衷从小弱智,就是晋武帝也认为他不是当皇帝的料,不想立他为太子。可是,杨皇后百般劝谏,认为废长立幼于理不合。于是,晋武帝在公元267年立司马衷为太子。满朝文武都知道司马衷愚钝不化,恐难继大任,但一想到这是皇帝的家事,况且司马衷又是嫡长子,符合古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

虽然如此,晋武帝还是不放心。一天,他突然让太子东宫所属官员一律入太极殿侍宴。随后,送去一系列奏章让太子断决。傻太子看着这一堆材料不知如何是好。太子妃贾南风意识到这件事关系到太子能否继承皇位,立刻叫人到自己家里找来精明干练的家臣,把政务处理得四平八稳。这时家臣建议:太子愚笨,朝野皆知,如果答卷处理得过于工整,反而容易露出马脚;不如写得基本得体,大致通顺,更符合太子实情。贾南风就让家臣将批示写得浅显简陋,文字略有不通,又让司马衷照抄了一遍,由内侍送交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