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39997000000036

第36章 重视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多出现在那些性格内向的人身上,这类人群在社交中会出现惶恐不安的状况,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速、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

梦瑶今年14岁,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梦瑶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因此受到音乐老师的喜爱。有一次学校举行歌咏比赛,轮到梦瑶的班级表演,梦瑶作为领唱,登上舞台。梦瑶忽然发现台下有两个她的小学同学。梦瑶看出她们的眼神里不但有愕然,还有鄙夷。

梦瑶突然紧张起来,嗓子里像爬进十几条毛毛虫,发不出任何声音。台下的场面顿时骚动起来,梦瑶恍惚觉得所有的嘘声和口号声都变成了两个字——“傻子”。之后,梦瑶恐惧得全身发抖……

梦瑶上小学五年级时,曾有一次不开心的经历。外校老师来班里观摩教学,在课堂上,老师点名让梦瑶回答问题。她站起来,心慌了,什么也答不出来。老师没有说什么,就让她坐下了。梦瑶感觉很内疚。下课后,其他同学不但不安慰她,反而对她说:“你给班级丢脸了!”后来,同学还给她起了个“傻子”的绰号。

梦瑶升入初中,将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忘掉了。谁想到,当她看到熟悉的同学时,就又勾起了以前的回忆。

歌咏比赛之后,梦瑶再也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和同学说话,害怕看到同学们蔑视的目光。梦瑶变得形单影只,喜欢一个人去操场,在心中默念着:“我不是傻子,不是傻子……”有时梦瑶感觉心里憋闷极了,就用刀片在手上划,看见流出了血心里才痛快。梦瑶渴望友谊,看到很多同学聚在一起玩耍,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

梦瑶患有社交恐惧症。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初次与他人交往的时候,都会产生恐惧心理。大多数人可以克服紧张的情绪,逐渐地适应交往。害怕交往的人,越是不愿意与人交往,就越容易形成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对自己评价过低并且变得过于敏感,认为和别人交往是打扰别人,给别人带来麻烦。二是面对公共场合会有恐惧心理。三是对自己的形态和言行过于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

社交恐惧症会让青少年感到孤独、自卑,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他们学习和生活,并成为其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的孩子还会把自己孤立起来,拒绝与任何人联系。

孩子有社交恐惧症,父母很容易忽略。父母认为孩子害怕交往只是害羞或性格内向的表现,因此,常常延误了其诊断和治疗。有关资料显示,在了解中小学生交往能力方面,专家们曾经设计了相应的题目,一是“不管是什么人你都能融洽相处,这是真的”,二是“对于集体活动你要积极参加,课堂上踊跃发言”。

统计结果表明,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有36.4%的小学生、31.7%的初中生、32.6%的高中生和25.6%的大学生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有40.3%的小学生、38.6%的初中生、34.4%的高中生和28.7%的大学生做出“不积极”的回答。

中小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不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甚至怀疑自己不能和别人相处愉快。由此可见,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为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常见症状。

有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受到“社交恐惧症”的困扰。在他们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关闭自己的心扉,害怕与别人交往呢?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果孩子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就会发展成“社交恐惧症”。

有的孩子缺乏自信,是由于自己的长相平平或成绩不好等原因,这会让他们产生自我否定的态度,从而时刻担心自己被别人嘲笑、批评,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得退缩、害羞,不敢与同学交往。

李弘是个聪明、勤奋的孩子,小学时是班里的班长。某次班会,他发言时讲错了一句话,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搞不清楚同学们是笑话他的长相还是笑话他讲错的话。

从此,李弘就总觉得自己相貌难看,先是觉得脸不好看,后来又觉得发型不好看,再后来又觉得体形也不好看了。总之,他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哪儿都不好看。

上初中后,他越来越孤僻,常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从来不和陌生人打交道。有时候别人多注视他一下,他就会认为是自己太难看了,所以才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如果别人没有看他,他又会认为别人因为他相貌丑陋不敢看他。

长期以来,李弘几乎不敢在公众场合露面。为此,他痛苦不堪。

在交往中屡受挫折和打击的孩子,会长期被紧张、焦虑的情绪所困扰。这种状态一旦定型,以后遇到类似的交往情境时,他们便会产生极度的恐惧感。

社交恐惧症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烦恼。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消除社交恐惧症,让孩子建立起自信,从而愿意与人交往。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要让孩子战胜自己。

父母要让孩子清楚一点,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但不能将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夸大别人的优点。通过努力,自己也会变得很优秀。孩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交恐惧症。

第二,让孩子放松自我。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如果感到非常紧张和不适,父母应建议孩子进行自我放松。比如,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闭上双眼进入冥想状态,将身心全部放松,每天至少练习一次。

第三,可以反复回想场景,缓解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父母应帮助孩子记录他们平时出现在哪些场景会紧张,并按照紧张程度由弱到强,对其排列。

教孩子运用放松法,进行全身的放松。当孩子感到身体完全放松以后,让孩子努力回想父母所记录的场景,这时孩子可能开始感到非常焦虑,焦虑一发生应马上停止回想,然后再让他们放松一下。待身体完全进入放松状态,父母再引导孩子重复上述行为。每当孩子焦虑时,再次让孩子放松。如此反复,直到孩子对记录中的场景不再感到焦虑为止。

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反复做,直到对每一项记录都不感到恐惧为止。按照这种方法一条一条地进行,直到最后不再感到恐惧为止。

第四,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技巧。

有时候,某个话题,或是某种原因可能导致孩子难以开口,进而孩子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这时,教孩子转换话题,将别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话题上,可以使气氛变得缓和融洽。

尊重别人的感受是一种人际交往技巧。教孩子尊重别人的感受,就是教他在交往中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如果一个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能够顾及别人的感受及“面子”,那么他就会得到朋友的重视和喜爱。

一天下课后,王蒙和同学们在教室的门前玩耍。王蒙看到好朋友小乐的脸上有一处污渍,便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对小乐说:“你的脸好脏,赶快去洗一洗吧!”当时,小乐的脸就红了,但是他并没有去洗脸,而是不再理睬王蒙了。

放学后,王蒙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将疑惑告诉了妈妈。于是妈妈就告诉他:“你虽然是好心,但是你的做法让朋友很没面子。脸上有灰本来就是一件让人尴尬的事,你这样一说,大家都知道了,而且都会去看朋友的脸。这样,他就会不好意思,甚至埋怨你不该把事情讲出来。再遇到类似这样的事,聪明的做法是悄悄地告诉他。朋友一定会感激你给他保留了面子。”

王蒙听了妈妈的话后恍然大悟,于是主动找小乐玩,并向小乐道了歉,两个人又重归于好了。

让孩子学会这些交友技巧后,他们才能结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才能感受到融洽相处的乐趣,孩子们因此才会变得更加活泼。

对于孩子而言,懂礼貌必定会受人欢迎,大家才愿意和他在一起玩。举例来说,主动和别人打招呼,遇事懂得和别人商量,出现错误时说“对不起”,等等。要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讲礼貌,经常说“谢谢”“不客气”“没关系”“请坐”等,这样可以使孩子逐步学会交朋友。

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各种爱好,共同的爱好是建立友谊的桥梁。假如孩子的朋友不是很多,父母可以培养孩子几种健康有益的爱好。同时,父母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示学到的本领,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种种方法和手段,让孩子大胆地表现自己,乐于与别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