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那年,他们对我的学习管得更严了,每天当我费尽心机地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熬夜完成他们给我留的“额外作业”。我的生活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我没有了玩耍的时间,失去了看电视的权利,就连自由自在睡觉的机会都没有。我对学习的重压感到窒息,但是他们还是抱怨我没有把闲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于是又把我睡觉的时间推迟到12点。虽然我知道这样下去我会垮掉,但是我只能咬牙坚持。我期待考上高中后,一切都会有所改善,可以放松地玩乐和生活。
在这种高压学习生活中,我的体重在一个月之内骤减了6斤。当他们看到我的身体脆弱的时候,就给我买了一些补品,想让我尽快恢复健康,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新一轮的复习。有一次,我打开电视看了一下我喜欢的节目,想放松放松,但是他们却怒气冲冲地将电视关上,然后对我大声喊道:“什么时候了,马上就要中考了,你还浪费时间,马上给我去复习。”而当他们看到我安静地坐在书桌旁,才会安心。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我是人,我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我期待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孩子爱玩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当孩子完成了他的作业后,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玩耍和休息的时间。一些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在玩,就会说:“就知道玩儿,还不快去做作业。”如果孩子说:“作业已经做完了。”父母就会说:“做完作业了不能多看看书啊?”总之,这些父母视孩子玩耍如“大敌”。有的父母甚至说:“必须把孩子的时间都占领,让他们没有时间去玩。”
一位教育工作者曾说:“如今的一些父母,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摧残孩子,他们拼命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使孩子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殊不知,在重重的压力之下,孩子会对学习失去感觉,这就是教育的失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可是很多父母认为家是除学校以外的第二“战场”,孩子绝对不能对学习掉以轻心,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孙云晓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研究员,他曾说过一句幽默的话:“虽然全国的父母从来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全国的父母每天却说着非常相似的话:要好好学习,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就是在这种错误教育观的指导下,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不惜牺牲孩子的一切代价。而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尴尬境地中成长的。长此以往,会严重压抑孩子的个性,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使孩子变成一个只会考试的学习机器。
孩子也是人,他们不是机器,况且机器运转到一定程度也有休息的时候,更何况是小孩子呢。通过调查发现,劳逸结合的用脑方式是和支出的时间成正比的,说明这样比较有效率;反之则效率下降。家长们一定要做好孩子在玩耍和学习之间的平衡,通过玩耍放松身心,让小孩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为了更好的学习做准备。除此之外,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也能学到彼此身上的优点,这也是一种提高,更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请不要难为成绩差的孩子
在学校里,每个班级都有成绩好的孩子,当然也少不了成绩差的孩子。成绩好的孩子往往能够受到老师和父母的宠爱,受到同学们的追捧,但成绩差的孩子却常常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嘲弄的对象,成为父母们发泄和责难的对象。但是成绩差的孩子并非一无是处,成绩差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失败者,所以请不要为难成绩差的孩子。
事实上,成绩不好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许多成功人士在幼年时期,也曾经被人视为差生。爱因斯坦小时候较自卑,不爱说话,在母亲的关爱和培养下逐渐走上成功之路;爱迪生当年因成绩差被学校劝退,在母亲的教育和培养下成才;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成绩在班里排名倒数第一,后来遇到了对他没有丝毫成见的陈玉峰老师,才爆发出对学习的热情,最后成为一代宗师。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难成绩差的孩子。就像有人套用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所说的:“世上本没有‘差生’,教育失误太多了,慢慢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差生’。”
王淑梅的儿子12岁,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他是班里“知名”的差生,老师讨厌他,同学们讥笑他,就连王淑梅也为难他,给他背思想包袱。邻居一提到王淑梅的儿子,都大发感慨:“那个孩子,成绩差得要命,不会有出息的。”而每当王淑梅听到别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她就感到很没面子,于是回家后对儿子大发牢骚,有时候还会打骂儿子,说他不给父母争脸。
儿子非常顽皮,他之所以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认真听课。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这对儿子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为了提高儿子的成绩,王淑梅三番五次地给儿子请辅导老师、报特长班,尽管儿子非常不愿意,但是还是在王淑梅的“威逼利诱”下去上课了。这让儿子感觉是一种折磨,他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因为学习成绩差,一些孩子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在老师和父母面前,明显底气不足,在同学们面前自卑得抬不起头来;他们因为成绩差而失去很多参加别的活动的机会;就是被扣上了“差生”的帽子,他们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是差生,父母没有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因为被人称呼为“差生”,他们也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与愉快的童年失之交臂……
当孩子把一个很糟糕的成绩告诉父母时,有些父母会抱怨孩子或责备孩子,然后唉声叹气;有的父母会暴跳如雷,大发怒火,甚至打骂孩子。这些种种不良反应,都是对成绩差的孩子的为难。
作为父母,应该通过孩子的分数自我反思,寻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达到改进方法、提高教育效率的目的。分数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学习成绩只能反应孩子的某些方面的素质,但不是孩子的全部,所以不应该把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砝码。
有一个孩子非常调皮,他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且特别讨厌写作文。爸爸是一位报社的记者,他希望激发儿子的写作兴趣,让儿子爱上写作文。
一天晚饭后,爸爸对儿子说:“孩子,你得学习写作文啦!”
“我不会写作文!”儿子一边看电视一边不假思索地说。
爸爸说:“正是因为你不会写作文,所以我才要教你写作文呀。”
儿子又说:“我是学不会的!”
爸爸说:“学不会没关系,我会慢慢教你。”
这时儿子忍不住笑了,他说:“慢慢教我也学不会!”
“慢慢教你也学不会?”爸爸反问道,“我这个周末带你去外面旅游,让你认识外面的世界,体验生活。”
儿子听到这里,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
第二天,爸爸带着儿子去祭扫烈士墓。回来以后,爸爸问儿子有何感想,儿子说:“爸爸,挺受感动的。”
于是,爸爸让儿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并鼓励他“只要你把你想到的写出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就这样,在爸爸的鼓励和引导下,儿子学会了写作文。慢慢地,他的作文越写越好,语文成绩明显提高。爸爸再用语文成绩的进步鼓励儿子,让儿子提高数学成绩。后来,儿子自信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没有哪个孩子在得到他人的信任后还自暴自弃。在教育孩子时,为难成绩差的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更糟糕,让孩子失去自信。即使你的孩子成绩再差,你也不要责难或打骂他,而应该给孩子尊重和信任,让孩子自信地学习,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应该看到已有的半杯水,而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差就否定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成绩差的孩子更需要表扬。所以,请不要为难成绩差的孩子,而应该给成绩差的孩子更多的认可和赏识,关爱和理解。
高分并不代表孩子的一切
虽然高分能够证明学生有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能够应付题海书山,能够刻苦练习,能够忍耐和磨练自己,能够证明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较好,能够说明学生善于克制自己,能够抵制玩耍的欲望。但是高分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不应该简单地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判断标准。
有的孩子记忆力超强,他们能熟记书本知识,在考试中如鱼得水。然而,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思考题就束手无策。他们尽管成绩优秀,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却很差;而有的孩子不擅长学习书本知识,考试成绩较差,但离校后,他们却能在自己喜爱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
伽罗华是群论的创始人,他先后两次报考大学而以失败告终;著名的《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和发明大王爱迪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糟糕,但他们后来在科学技术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纵观古今,高材生不一定具有创造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卷面成绩不代表动手能力就一定强。就像美国美利坚大学主管职业安排的负责人麦本翁所言:“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大学生。”教育心理学家们一再表示,分数与能力并不是成正比的。其实,很多天才是出了名的健忘,牛顿几乎每天忘记吃早餐,爱因斯坦连自己家的门牌号都不记得,不过他们对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东西却记忆深刻。
有一个孩子的数学成绩很差,一次,他的父亲被数学老师找来谈话。在数学老师面前,这位父亲说,我儿子虽然数学成绩很糟糕,但是他在写作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因为他喜欢阅读报刊杂志,对生活中的小事能进行很细致的观察。说到这里,这位父亲还给数学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印度洋发生了海啸,这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把海啸的知识讲给孩子听。直到有一天,我在和儿子的姥姥通电话的过程中,姥姥问海啸是怎么回事时,我不假思索地说,谁知道啊,反正就是天灾人祸呗。不料一旁的儿子马上抢过电话,把海啸的知识告诉了姥姥,还有板有眼地给姥姥仔细地做了分析。我对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感到格外惊奇。后来,儿子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海啸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