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40018900000021

第21章 说律解经手书题记(3)

是岁七月初二日大慈弘一沙门演音,撰於新城贝多山中。时将筑室掩关,鸠工伐木。先夕诵无常经,是日草此叙文,求消罪业。

温陵刻圆觉了义经跋

性愿大德,劝诸禅侣,共刊圆觉了义经梵式大字册。敬题偈颂,以申称赞。

如来决定境界,十方菩萨归依。乃至分别半偈,所有功德难思。唯颇见闻欢喜,随力读颂宣说。现世金刚守护,当来花开极乐。岁次壬申五月大华严寺沙门一音并志。

手书僧伽六度经跋

此经为敦煌写本,今存英伦博物馆。范成法师获得摄影,将刊石置於南通狼山僧伽大圣道场。属为书写,余以暗短,未由辨其文字,后之贤者,幸审订焉。丙子胜音并志。

书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

菩萨戒跋尾

庚申七月,同学弘伞义兄丧母,为写《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菩萨戒》一卷;并诵是戒,以为日课。唯愿幅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演音敬记。

书佛说大乘戒经跋

庚申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演音剃染二年,敬写此经;惟愿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戒香熏修,往生极乐。

书十善业道经跋

庚申七月二十九日,地藏菩萨圣诞,演音敬写《十善业道经》,回向法界众生,愿同修十善业道。以此净业正因,决定往生极乐。

阅大乘戒经十善业道经自跋

南皖崔居士,余故友也。逊国改元而后。余住钱塘湖上,数与居士函问往还。逮及披剃,检所庋藏图书珍玩贻之。居士因奉佛法,集余贻物,别陈一室,****佛像,焚香诵经。并率族众,依余亲教大慈老人禀受三归。

为夏丏尊书地藏本愿经跋

戊午九月,入灵隐山乞戒,受纸笔墨;时丏尊丧父。为书《地藏本愿经》一节,释演音。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跋

改元后十年,岁次辛酉四月二十一日,为亡母王太淑人六旬冥诞,敬写《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一卷,以此功德,回向亡母,早消业障,往生西方。弘一释演音谨记。

大师说律解经题记(五)

净宗问辨序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遗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於清初,禅宗最盛,其所致疑,多原於此。今则禅宗渐衰,未劳攻破;而复别有疑义,盛传当时,若不商榷,或致注乱。故於万寿讲次,别述听见,冀息时疑。匪曰好辨,亦以就正有道耳。

净宗问辨跋

十一年壬戌七月下旬,温州飓风暴雨。墙屋倒坏者甚多。是夜(吴)璧华适卧墙侧,默念佛号而眠。夜半,墙忽倾圮,砖砾泥土坠落遍身。家人疑已压毙。相率奋力除去砖土,见璧华安然无恙,犹念佛号不辍。察其颜面以至肢体,未有毫发损伤。乃大惊叹,共感佛恩。其时余居温州庆福寺,风灾翌日,璧华亲至寺中向余言之。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序

后二十一年岁次壬申九月,余居峙山。上海李圆净居士来书,谓将助编九华山志,属为供其资料。自唯剃染已来,至心归依地藏菩萨十又五载,受恩最厚,久欲辑录教迹流传於世,赞扬圣德而报深恩,今其时矣。后二月,云游南闽,住万寿岩。乃从事辑录,都为一卷,题曰《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将付书局别以刊布,并贡诸圆净居士备采择焉。

近代缁素赞述菩萨化迹等书,已有数帙,然其取材,各据本愿一经。今则遍探大藏并及诸家撰述,前详言者今略指之。如本愿大旨及九华垂迹等是也。前阙遗者今补集之,如余诸文等是也。惟所憾者,余於十数年来,凡菩萨化迹见於大藏及诸家撰述虽复留意,未尝剿录,今以疾遽属稿,不获遍检,唯就其忆及者略集一卷,未免有所遗忘耳。

大分十章。第一章,译名辨异,以诸经传译地藏名号,文字小有增减不同,今为列举,示其差别。第二章,十轮经大旨,提挈经义,录写较详。序品赞地藏菩萨功德之文,录者尤繁,唯愿见闻皆大欢喜,同生深信,至心归依。第三章,占察经大旨,亦详录之。第四章,本愿经大旨,唯依阅藏知津,录写纲要,并录付嘱经文二节,以示我等今日得受化度之因。第五章,法身赞及仪轨大旨,并减定业真言。第六章,他经流传。第七章,诸家章疏。第八章,诸家忏仪。第九章,诸家赞述,灵峰赞地藏菩萨别集,录其原文有十之九,共涉十纸。可见万益大师一生,铭心沥血,归信赞扬之迹。惟冀后之学者,承斯遗范,精进修持,绍隆而光大焉。第十章,问答遣疑,唯有四问、当下止此,且从阙略也。

录写之时,亦以仓卒不及详斟。故其布列形式高下未能尽善。具录全文者低二格写,撮录原文大意及引文片段者皆顶格写。微示区别。唯录写经文而低二格,非是尊经之道,页用悚惧,未能释怀。而又别无善法可以变易,且俟当来,重复辑录,假以岁月审慎斟定,或可无大过耳。

是稿成就前二日,卢世侯居士割指滴血,绘地藏菩萨圣像一尊,捧奉入山,胜缘巧值,诚不思议。谨以写影,冠於卷首,卢居士,一字虬儿。善绘画。随侍老父,旅居思明。天性醇厚,事两亲以孝闻。殆亦多生已来,常受地藏菩萨教化者耶。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序

己巳九月,余来峙山,居金仙寺。翌日,宅梵居士过谈,赍彼所作五言古诗一卷,余谓其能媲美陶王,求诸当世未之有也。是岁十月,天台静权法师莅寺,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义。余以本愿章疏,唯有科注一部,渊文奥理,未契初机。乃劝宅梵撰白话解,而为钤键。逮於明年,全编成就,乞求禾中古农长者以剟正之。迩将付刊,请书序言。为述昔日斯事因缘,以示后之学者。於时后二十二年岁次癸酉二月贤首院沙门胜臂。

寒笳集(又名藕益大师警训略录)序

壬戌之岁,尝依灵峰宗论摭写警训一卷,颜曰《寒笳集》。辛未仲秋,又为核纂,题曰《藕益大师警训略录》,今复改集,并存二名,挈录之意,惟以自惕,故於嘉言,多有阙遗。后之贤者,幸为增订焉。於时后二十二年岁次癸酉四月学南山律於禾山万寿岩。晋水璎珞院沙门善臂集。

福州鼓山庋藏经版目录序

佛典雕镌木版,昔人唯称宋刻。近年於敦煌石室发见佛典,有唐末及五代刊者,乃知刻经始自唐末。然东国扶桑,於神护景云四年,已刊《无垢净光经》、《陀罗尼》四种。其古印本犹存法隆寺中。考彼时代,当吾唐国大历五年,较敦煌发见者尤胜,遂为世界最古佛典雕版焉。尔后东国扶桑,历宋迄清,雕版日盛,印传之本,於今颇有存者,而珍逾球璧,残楮一卷,值及数百,乃至千金。良由彼土学者,博闻好古,深识雕版意趣。近今且有《宁乐刊经史》等诸书传布,为佛典雕版系统之研考。而吾国缁素,犹未闻於此少加意者,不其憾欤?昔年余游鼓山,览彼所雕法华、楞严、永嘉集等楷字万册,精妙绝伦。以书法言,亦足媲美唐宋,而雕工之巧,可称神技。虽版角有少腐阙者,亦复何伤,弥益古趣耳。又复检彼巨帙,有清初刊《华严经》及《华严疏论纂要》,憨山《梦游集》等。而《华严疏论纂要》为近代所稀见者。余因倡缘印布,并以十数部赠予扶桑诸寺,乃彼邦人士获斯秘宝,欢喜忭跃,遂为摄影镂版,载诸报章,布播遐迩。因是彼邦佥知震旦鼓山为庋藏佛典古版之宝窟。然鼓山经版虽驰誉於异域,而吾国犹复湮没无闻。逮及前岁,李圆净居士乃劝请观本法师住鼓山,理整经版,并辑目录,以开流布之端绪。迩者目录辑就,虚云、观本二老人,悉有叙言。圆净复请余别书弁词以赞鼓山雕版殊胜,为略述之,未画意耳。岁次甲戌十二月晋水尊胜院沙门演音。

缁门崇行录选辑序

明季禅宗最盛,而多轻视德行。云栖撰《缁门崇行录》以匡救之,厥功伟矣。近岁僧众盛倡学问,不尚操履。余尝劝学院主任者,应用是录为教本,以挽颓风。岁晚多暇,为选择拟先讲解者而标志之。十门之中,清素、严正、高尚、艰苦四门,选者较多。亦以针对时风,补偏救弊耳。甲戌岁晚,居禾山万寿岩,胜音。

手书金刚经跋

岁次丙子三月二十一日敬书,四月初八日书讫。以此功德回向亡友金咨甫梦畴居士。愿彼业障消除,往生极乐世界,早证无上菩提,普度一切众生。沙门演音弘一并记。

咨甫,浙金华武义人。弱冠游杭,学於高师艺术专科。扶桑本田氏授手工,赞其精绝,求诸彼邦,未之有也。尔后任杭州师范秉女学歌乐教师二十年。尝语余曰:始任教师顿多佳兴,近唯颓倦耳。余来南闽,旷绝音问。甲戌九月,印西上人书来,谓咨甫卧病半载,艰苦备历,已谢世矣。遗嘱请余写经,为其回向佛道;忽忽二载,及於今夏,书写乃讫,并志缘起焉。龙集玄枵木槿荣月演音时掩室鼓浪日光院。

庄闲女居士手书法华经序

十法行中,一者书写。考诸史传,魏唐之际,书写经典,每极殷诚。先修净园,遍种楮树,香草名华,间杂交植,灌以香水。楮生三载,香气四达,乃造净屋,香泥涂地,觅匠制纸,斋戒沐浴,盥漱熏香,易服出入。剥楮取皮,浸以香水,竭诚漉造,经岁始就。又筑净台,於上起屋,乃至材瓦,悉濯香汤。堂中庄严,旙盖铃珮,周布香华,每事严洁。书写之人,日受斋戒。将入经室,夹路焚香,梵呗先引,散华供养,方乃书写。香汁合墨,沈檀充管,下笔含香,举笔吐气。逮及书就,盛以宝函,置诸香厨,安於净室。有斯精诚,每致灵感。或时书写,字字放光;或见天神,执戟警卫;或感瑞鸟,衔华供养。大众仰瞻,咸发宏愿,披函转读,恒灿异光。如是灵迹,史传备载。尝复寻览,辄为忭跃。虽未能至,心向往焉。妙道女士,书《法华经》,端严精粹,得未曾有。迩将影印,宏传流布。为记先范,冠於卷首。以勖来者,随力奉行。俾获感祐,利有情耳。后二十三年岁次甲戌晋江尊胜院沙门月幢,时年五十有五。

华严集联三百序

割裂经文,集为联句,本非所宜。今循道侣之请,勉以缀辑。其中不失经文原意者虽亦有之,而因二句集合,遂致变易经意者颇复不鲜。战兢悚惕,一言三复,竭其努力,冀以无大过耳。兹事险难,害冬利少。寄语后贤,毋再赓续。偶一不慎,便成谤法之重咎矣。

华严全经有两译,一晋译有六十卷三十四品,二唐译有八十卷三十九品。若其支流一品列译者,凡三十余部。唯唐贞元译《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传诵最广,盖是晋唐译全经中《入法界品》别译本也。今所集者,都三百联。自晋译华严经偈颂中集辑百联(附录四联原文连续非是集缀)。自唐译经偈颂中集辑百联(附录集句二十五联,为前百联之余;又附八联,原文连续,非是集缀)。自唐贞元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偈颂中集辑百联(附录二联,原文连续,非是集缀)。后贤书写者,於联句旁,或题曰“某译华严经偈颂集句”,或题曰“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偈颂集句”,或题曰“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某品某品偈颂集句”。集字勿冠经名之上,昭其敬重耳。

辑录联文悉依上句而为次第。唯唐贞元译七言末四联,补集后写,未依经次。字音平仄,惟调句末一字,余字不论。一联之中,无有复字。惟晋译八言第一,重如字。以义各异,姑附存之。

只句片言,文义不具;但睹集联,宁识经旨。故於卷末别述《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一卷。惟愿后贤见集联者,更复发心,读诵研习华严大典,以兹集联为因,得入毗卢渊府,是尤余所晞冀者焉。於时岁次鹑首四月二十一日大回向院胜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