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东方奇人传
40088100000035

第35章 东方奇人传(5)

初三休初五歇,十五不过还算节。可刚刚过了初七,有人半夜敲开刘承府的门,告诉他一个消息:村里一名干部为了扳倒刘承府,带着几个人到镇里告状,但告了一天非但没有如愿,还挨了镇里一顿批评:“刘承府每年向村里交那么多钱,还捐资捐工建了小学,你们非要告倒人家是什么意思呢?”由于肚饥夜黑,心情郁怏,回来的路上,那位村干部撞到一棵树上,头也破了眼睛也肿了。得知这个消息,刘承府又是高兴又是气愤,早晨起来问李秀林道:“夜里说的事儿你听见了吗?”

李秀林说:“怎么没听见,把我气得半宿都没眼儿!”

刘承府说:“你知道那是为了什么吗?”

李秀林说:“不就是祖上那些疙疙瘩瘩的事儿?可他也不该朝你……”

刘承府说:“行,你还有点认识水平。我想求你一件事儿,你一定得答应。”

李秀林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阴阳怪气的!”

“有夫人这句话什么都有了。”刘承府说,“你把昨天人家送来的那两瓶酒、四个罐头,送到告状的那户家里,就说我让他好好养伤的。”

刘承府的脾性,对朋友两肋插刀,有酒管醉,有钱管花,有气管骂;对仇人则恰好相反,仇越大越客气、越亲热、越端水送茶。人家奇怪:“骂你小子,怎么倒端上茶来了?”他说:“让你润润嗓子好骂个痛快啊!”人家气得两眼翻白,要走,他还笑咪咪地挽留:“别急着走哇,润润嗓子再骂一会儿啊!”至于报复,那就只是个时机问题了。但人家告了黑状并且遭到了报应,他非但不庆贺还要派人前去慰问,李秀林还是第一次听说。

“你疯啦!人家恨不得要你的命,你倒好!”

刘承府说:“这你别管,你只要把东西送去就是立了一大功。”

李秀林说:“要去你去,我才不稀罕你那个大功!”

刘承府说:“那我求求你了!要不,我给你磕头。”说着,便真的要跪下来。李秀林把他推到一边,他涎着脸皮犹自不休:“秀林,你不是当过演员吗?就权当你再当一次还不行吗?”

李秀林被逼无奈,只得按照刘承府的编排进了那位告状的村干部家:

“承府听说你昨儿夜里受了惊,打发我给你送点东西来慰劳慰劳。他说等你哪天好了,再请你过去好好喝顿酒。”

那位村干部被惊得目瞪口呆。李秀林走后,越想越憋气、越窝囊,原本三天就好的病,躺在家里七八天没能出得了门儿。

李秀林为刘承府立了一大功,但没过多久,当振兴建筑公司从村里迁到位于济菏公路边上的大本营时,李秀林又病倒了。刘承府好一阵忙碌,才使她的病情得到缓和。那天她到公司大本营,正巧赶上刘承府宴请外地客商,便作了陪人。因为病刚好,酒过几巡,总也打不起精神。刘承府忽有所感,说:“我作首诗吧。”便念道:

爱妻病愈未复健

一句出口,李秀林说:“可不是,俺这病好是好了点,就是没好利索嘛。”

刘承府又念:

懈懈怠怠度余年

李秀林说:“俺可不就是没精打采地混日子!”话到伤心处,抽抽搭搭哭起来。在座的朋友见李香林落泪,七嘴八舌批评刘承府不该作这种歪诗。

刘承府说:“我还没作完哪。”

李秀林问:“怎么呢?”

刘承府又念一句:

结发夫妻心相连

一语出口,李秀林破涕而笑,客商和朋友们发出一片喝彩和掌声。

送走客人,李秀林高高兴兴回村去了——大本营离睦里庄至少三五里路呢。刘承府躺在冰冷的床上,想起李秀林得病这十多年里,自己所受的艰辛劳顿和种种说不出的痛楚酸辣,起床又写了一首:

饮食穿戴冷和暖

卫生清洁谁人管

忙于企业无时间

个人生活犯了难

独闯(创)企业要拼搏

接待应酬是关键

仪表正(整)洁讲风度

安排服务理当然

第二天,一个职工奉命专门料理刘承府的衣食生活。那是个中学毕业没有多久的女孩子,她的名字叫郭凤香。

十三

西方一位企业家谈到企业危机时说过这样的话:“危机是一种机缘。没有没有危机的企业。发展必然带来危机,甚至可以说发展本身就是危机。”他的话能否算是真理,要留待理论家们去论证认定。但其中肯定有一部分真理,因为刘承府的企业,恰正面临着这样一种“发展危机”的磨难。

春风一行催白鹭,江天九万任逍遥。一九八五、八六两年,振兴建筑公司借助改革开放热流的推动,一跃而发展到拥有六队三厂、一百多万固定资产的规模,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然而,当一九八六年即将成为历史、一九八七年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摆在刘承府面前的是一幅严峻的图画:管理松弛,帐目混乱,利润下跌,仅木器厂、预制件厂等三个单位,就亏损了整整十万!

包揽工程增多,木材、水泥预制件等基本建筑材料需求量增大,刘承府相继上了木器厂和预制件厂。他的本意在于缓和矛盾减少开支,却不料反而陷入了“小而全”的绝路。

队伍扩大,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为了应付急需,刘承府不得不把一大批熟人、亲友和跟自己干过多年的老工人提拔到负责岗位。他指望这批人能够为他支撑局面。却不料,这些人忠诚有余才能不足,有的刚刚放下锄头,连起码的工程常识也不懂,有的干脆打着他的旗号,胡指鸳鸯乱点兵。

部门增多,人员组成复杂,为了把大家的心拢到一起,刘承府特别注重布恩施德。对干部,他放手信用,企望他们知恩图报;对工人,有了问题多是拍拍肩膀喝盅酒,企望人家能够看着他的情面体谅他的难处。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放松监督和惩戒的结果,使不少人钻了空子,以至蛀虫恣肆大木危殆。

痛定思痛,刘承府食不甘味寝不入寐。

是夜,高空行风,大野走银,孤灯如梦,弯月如弓。刘承府展纸提笔,遂成“心机”二篇:

其一:

老实代替不了本事

着急代表不了积极

出力代表不了营(赢)利

忠于不等于创效益

任人为(唯)亲骄傲自满

不受教育难以成器

吹牛者还有不负(服)气

不会管理无有能力

自私自肥亏本归东

良心何在负我心意

投下巨资盲目发展

用人不当损失经济

智者千虑总有一失

向谁苦诉责问自己

人才难求百里挑一

人心难求考验实际

突变心乱力量不足

忍心忍气等待时机

其二:

将才觉醒天时地利

立下恒心剪去枯枝

留下精华去其糟粕

任人为(唯)贤努力求之

学会用人才算董事

注重策略攻(工)于心计

科学管理注重技术

职业道德人材第一

“心机”二篇是含着苦汁和泪水写下的,痛苦、思索、自责折磨着刘承府,终而使他领悟到作为一个企业家所必备的品质。八七年春节过后,他大刀阔斧地对公司进行了整顿:砍掉了三个厂,精简了二分之一管理人员,对各工程队实行上缴利润承包和会计监督制度。随后不久,他又根据建筑市场过份拥挤,国家将要压缩基建规模的形势,及时调整结构,砍掉了两个工程队;同时,投资五十万,承包经营了一个面向农村和个体车辆的加油站;投资五十一万,创建了一个以工业废料油为原料的石蜡厂。

“狡兔尚且三窟,何况我乎!”刘承府得意地说。

不管西方企业家有关“发展就是危机”的论点能否成立,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经过一场企业危机,刘承府是的的确确变得更加老辣和实力雄厚了。

十四

现在,我们该来介绍一点有关刘承府的生活哲学、处世之道,以及理论见解方面的情况了。刘承府是个大老粗、草莽英雄。大老粗和草莽英雄并不见得没有思想,这已经是被历史反复证明过千百遍的了。

关于生活:

酒少喝 饭吃好

常活动 别累着

多娱乐 少烦恼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造就人生构成社会

帝王将相都如此 何况我乎

关于处世: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党性原则 江湖义气

对于这一条刘承府作了解释:第一句,说的是要有领导,要尊重服从领导,要懂得上下尊卑;第二句则说的是,作事、交朋友要仗义,但也要有界限,不犯大法大错。

关于孔孟之道:

过去说孔孟之道不行,现在说马列主义不行,西方那一套也不行。那么哪个行?到底怎样才算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正直的中国人?别人怎么看我不管,我看孔孟之道得继承,不是一般的继承,得正儿八经地继承。

关于商品经济: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把商品经济的大门打开了,这是个了不起的贡献。但还不够,因为商品经济还不发达,还没形成一种能够发达的环境条件。马克思主义过去靠发展,今后还要靠发展。

关于个体和私营经济:

有人瞧不起咱们个体户,我说我还瞧不起他。我一年上缴几万十几万国税,他的贡献多大拿出来比比!我不就是办企业作生意发展经济?有什么不好的?我犯了法或者胡作非为,你有法律,有强大的军队警察,把我铐起来不什么都有了?

关于私营企业的地位、作用和前途,特别是人们议论最多的、有关私营企业主所获取的剩余价值应当怎样处理的问题,刘承府在一九八八年应有关领导同志要求,写给中央******的报告,和同年他在山东省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中,作了清楚明了的阐述。他主张尽快制定私营企业法,主张以税收手段抑制私人消费刺激扩大生产,主张在私营企业停业时,由国家派员监督拍卖,征收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资产转移税上缴国库。

他的直言不讳的理论,惹得不少人大光其火。他在政协会议上的提案,被按程序转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后,一位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一次会上怒气冲冲地说:“咱们这儿有那么个角儿,狂得不知天高地厚。不让办公司他办了,不让搞的事他搞了,领导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够可以的了;还不行,还给中央打报告,要在中国发展一部分资本主义!”

话出,全场默然。刘承府笑笑说:“刚才这位领导说的那个角儿就是我。说我狂得不知天高地厚我承认,我的第一身份是私营企业主,从这个身份上说,这位领导的批评是对的。但我还有第二种身份——政协委员、无党派民主人士、共产党的朋友,共产党给我的任务就是参政议政、给共产党提批评提建议。刚才这位领导难道还要剥夺我参政议政的权利不成?请回答!”

那位负责人被问得瞠目结舌。出席会议的上级一位领导同志担心事情闹僵,连忙表态说:“刘先生说得对。刘先生积极参政议政的态度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那位负责人被搞得狼狈不堪。过了很久,当有人提起这件事时,他还拍案大骂说:“想不到小小睦里庄藏龙卧虎,还出了刘承府那么个角儿!”

他实在不必动怒。他应该检讨的倒是自己。谁让你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刘承府早就不是睦里庄那个扛着锄头下地的农民了呢!

十五

年底历来是最忙的时候,八八年底尤其如此。加油站刚刚开业,石蜡厂正处在筹建的紧要关节,刘承府和秘书老孙每天马不停蹄,恨不能把手脚全变成翅膀。

偏偏这时李秀林又一次病倒了,而且势头非同以往。元旦开会,刘承府大哭了一通“家破人亡”,及至春节将临,李秀林已经不行了,好不容易熬到腊月二十三,一盏油灯终于亮到了头。

春节是在凄凄凉凉中度过的。通家四口,两对光棍,有人还登门“贺喜”。刘承府尽管强打精神,心里终究空空落落。人若无妻,如屋无梁。李秀林留给他和三个儿子的,是无限的孤单和怅惘。

职工都放假回家去了,刘承府在加油站当起值班员。初五那天,郭凤香忽然出现在他面前。

郭凤香为刘承府料理过一段衣食杂务之后,在加油站当了会计。如今,她已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大姑娘了。

二十三岁,对于一个未婚并且对象也没谈过的女性说来,不能不是一个敏感微妙、焦灼磨人的时光。家中每每催促订亲,她始而拒绝,继而看过几个都未中意。刘承府对她颇为看重,自然也颇为关心。一次听说家里要她辞职还乡,当即赠诗一首曰:

凤香是位好女子

心灵手巧倔脾气

高中毕业学会计

科室工作最适易(宜)

中等收入较书(舒)适

经济生活能独立

世俗观念回家去

农妇喂猪又养鸡

耕耩锄割农家事

风吹日晒拼力气

一身文才无处用

吃饭穿衣靠男的

工作收入很重要

人品爱情属第一

忠言相劝肺腑话

千万仔细挑佳婿

走错步后悔莫及

靠你自己拿主意

但赠诗之后忙忙碌碌,刘承府并没有再过问郭凤香的情况。

“小郭,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刘承府问。公司放假到正月十五,还有整整十天时间呢。

郭凤香不回答,问:“听说刘毅他妈过世了?”

刘承府说:“是。”

郭凤香沉了沉,又问:“你又找了吗?”

刘承府说:“她腊月二十三去的,今天正月初五,我到哪儿找能这么快?”

“那……那你还打算找不找了?”

“……找也得有合适的。”刘承府忽然预感到什么。

“那……那要是我跟你行不行?”

刘承府一阵愕然。他想象不出这位文弱女子会有这样的勇气。在他的印象里,郭凤香是个聪明伶俐、长相俊俏的姑娘。这样的姑娘主动求婚,实在要算是他的福气。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