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商保证智慧(下)
40400000000009

第9章 食补与药膳养生(3)

归经理论源于《内经》,约在北宋时代已初步形成,至金元时代归经理论逐步充实,明清时代归经理论又有所发展,使之进一步完善。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症为依据的,按药物的实际疗效进行分类,便于选择应用。归经与性味有关,在食补中,归经问题没有像药疗那样强调,因食物是通常食用之品,以入脾胃为主。但食物性能有偏胜,故食物的归经理论确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3)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或食物的定向作用,即指药或食物在人体内作用的四种趋向,为金元时代名医张洁古首倡,他在所著《珍珠囊》药项下均注明,作为性味理论的补充,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肯定,成为药性理论的组成内容之一。由于各种疾病的病机和症候上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泻痢、崩漏)或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病势趋向,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食物,相对来说来就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这种性能,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养生治疗。

升和降、浮和沉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等作用。升和浮的共同点是向上向外,故属阳;降和沉的共同点是向下向内,故属阴。大抵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或食物,都能向上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递、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或食物则能下行向内,其性都是沉降的。

药或食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与药或食物本身的性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能升浮的药或食物大多具有辛、甘味和温、热性;能沉降的药或食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涩味和寒、凉性。此外药或食物的升降浮沉的性能,还常受到加工炮制的影响,而且在配合应用中(即复方),一种药或食物的作用趋向还可能受到其他药或食物的制约,这在应用食补时应加以注意。

我国古老的食物性味作用等理论,基本上反映了食物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全部作用过程。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都有它的特殊生理功能,任何一种营养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3.食补的基本原则

(1)合理调配

食物的营养成分、特性和功能各具特点,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因此,必须把不同的食物科学地搭配起来,才能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维持人体的营养平衡。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些论述全面概括了粮谷、肉类、蔬菜、果品等几个方面是饮食的主要内容,只有相互配合食用,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对人体补精益气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应根据需要,兼而取之,不可偏食,此所谓“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现代营养学则把食物分成主食和副食两大类。主食主要供给人体热能,而副食如肉类、蛋类、奶类、鱼类、海产类、豆类和蔬菜类等,能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磷脂、维生素、钙及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主食和副食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互为补充,共同为人体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另外主食之间、副食之间的营养成分也有所差别,各有侧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但主副食之间要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同时也不能长期以一种粮食作为主食,或几种肉类、蔬菜作为副食,应当粗、细粮之间,各种副食之间互相兼顾。一方面可以调节口味,更重要的是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体维持健康、平衡的营养需要。

(2)注意五脏、五味调和

与自然界万事万物一样,食物也有与“五脏”相对应的规律,即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正如《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具体讲就是“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多吃酸性食物可以补肝,多吃苦性食物可以补心,多吃甘甜食物可以补脾,依次类推。同时,也可以根据五行生克变化的规律,进行食补(见下)。五行、五脏、五味的生克关系如下:

①五行

相生:木→火→土→金→水→木。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火→金→木→土→水→火。即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②五脏

相生:肝→心→脾→肺→肾→肝。相克:心→肺→肝→脾→肾→心。

③五味

相生:酸→苦→甘→辛→咸→酸。相克:苦→辛→酸→甘→咸→苦。

中医认为,食物的味道不同,其对于人体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故选择食物应注意五味平衡,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明确指明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五味调和是指食物味道的浓、淡以及不同味道之间的搭配要适宜,不要不足或偏亢,以免伤及人体脏腑。

(3)应时调节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与季节变化相对应的风、火、暑湿、燥、寒各有其特点,因此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人们应当在不同的季节合理选择调配不同的食补。

春天气候温暖,风气当令,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春天人体之阳气初升,此时应养阳。在饮食上要适当选择一些能助阳的食品,如葱、荽、豉等,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在饮食品种上宜清淡,多吃新鲜时令的蔬菜和水果,如荠菜、苹果,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火气当令,火生苦,苦生心。由于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所以容易损伤人体阴津,此时宜食用偏于寒、凉食物,如绿豆等。另外,由于夏季多湿,容易影响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振,可以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黄花菜等。

秋季气温凉爽,燥气当令,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由于气候干燥,应注意少用辛燥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等,宜食用芝麻、蜂蜜、枇杷、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当令,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由于气候寒冷,要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牛、羊肉等。

(4)因人而异

因人们的年龄、体质、职业不同,滋补饮食也应有所差别。

人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所以对饮食的要求也应各有侧重。婴幼儿,应吃各种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软、烂、细的食物。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必须全面、合理地摄取各种营养,并特别注意蛋白质和热能的补充,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老年人则须保证钙、铁、锌等矿物质以及蛋白质的补充。只有根据人体各个阶段的生理变化,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才能保证机体生理的需要,使得食物进补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不同体质的人,饮食也应因人而异。阴虚之人应多食补阴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蔬菜、水果、鱼类等清淡食物;阳虚之人应多食温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气虚者应食人参、山药、大枣等补气之物;血虚者应食荔枝、黑木耳、甲鱼、羊肝等;阳盛者宜食水果、蔬菜、苦瓜,忌食牛羊狗肉、酒等辛热之物。

饮食还应随职业不同而调整。脑力劳动者平常应适当吃些健脑补脑的食品,如核桃、芝麻、黄花菜、蜂蜜、花生、豆制品、松子、栗子等。重体力劳动者应当多吃一些具有补肾、强筋健骨作用的食品,如肉类、蛋奶类,以保证身体足够的能量,弥补过多的能量消耗。

另外,对于病人来说,不同的疾病也应当在平时日常饮食中多加注意,有所禁忌,如果饮食不当,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其意思是说:辛味食物多有行气、散气作用,素体气虚的人不可多吃;咸味食物多有活血作用,血虚病人不宜多吃咸味食物。

所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食物,对于病人来说尤为重要,选择得当还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芹菜、番茄、花生、玉米、香蕉、苹果、糖、海带等;便秘患者宜多吃香蕉、无花果、韭菜、苹果、蜂蜜、番薯等;糖尿病患者宜多吃菠菜、糯米、芹菜等;湿热腹泻患者宜多吃苦瓜、黄瓜、绿豆等;肥胖患者宜多吃黄瓜、冬瓜等;小便不利患者宜多吃鲤鱼、葱、冬瓜、菠菜、黄瓜等。

4.食补的主要方法

食补的方法主要有补气益脾法、补血滋阴法、补肾益精法和益胃生津法等。

(1)补气益脾法

补气益脾法是补气法与健脾法的合称。补气法具有补肺气、益脾气、增强脏腑功能、强壮体质等作用,适用于气虚体质者和气虚症病人;益脾法具有健脾除湿、益气升陷等功能,适用于脾虚体弱或表现为脾虚症的病人。

①补益肺气法

选用补益肺气的食物,或补益肺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用以治疗肺气虚症的方法。如选用大枣、饴糖、蜂蜜、鸡肉和人参、党参、黄芪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肺虚气弱,喘息短气,语声低怯,易感冒或汗出等症。

②补益脾气法

选用补益脾气的食物,或补益脾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用以治疗脾虚症的方法。如选用糯米、大枣、猪肝、鸡肉、鹌鹑和党参、白术、山药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脾虚,精神困顿,四肢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③健脾除湿法

选用健脾除湿的食物,或健脾除湿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脾虚湿困症的方法。如选用莲子、芡实、薏苡仁、赤小豆、扁豆、茯苓、白术和鲫鱼、鳝鱼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脾虚水湿不运,面浮身重,四肢肿胀,肠鸣、腹泻等症。

④益气升陷法

选用补益元气的食物,或补气升阳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气虚下陷症的方法。如选用鸡肉、羊肉、鸽肉、鲫鱼、大枣制成饮食,治疗气不摄血症的方法,称为益气摄血法。如选用花生、大枣、龙眼肉、鳝鱼、墨鱼和黄芪、三七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气不摄血的吐血、便血、齿衄、肌衄、崩漏等症。

(2)补血滋阴法

补血滋阴法是补血法与滋阴法的合称。补血法具有增强机体生血功能,补充血液不足和补心养肝、濡养身体等作用,适用于营血生化不足,久病血虚及各种失血后之血虚症;滋阴法具有滋补阴液、濡养筋骨、涵敛阳气等功能,适用于阴虚体质或热病久病后阴液不足的病人。

①益气生血法

选用具有益气生血的食物,或补气养血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气血亏虚症的方法。如选用胡萝卜、菠菜、花生、大枣、龙眼肉、鸡肉、猪肝、羊肉和黄芪、当归等,分别制人和而成。常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爪甲无华、眩晕心悸等症。

②补血养心法

选用补血养心安神的食物,或具有补血养心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血不养心症的方法。如选用龙眼肉、荔枝、大枣、葡萄、猪心、鸡肉和人参、当归、酸枣仁、茯苓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

③补血养肝法

选用补血养肝的食物,或补血养肝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肝血不足症的方法。如选用胡萝卜、菠菜、猪肝、鸡肝和枸杞、桑葚、何首乌、当归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肝血亏虚,视物昏花,眩晕,惊醒,手足麻木等症。

④滋阴熄风法

选用滋养肝阴、平肝熄风的食物,或滋阴熄风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阴虚风动症的方法。如选用桑葚、黑豆、鳖肉、牡蛎肉、鸡子黄和龟板、鳖甲、白芍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肝阴不足,虚风内动的手足蠕动,筋脉拘急,头目眩晕等症。

⑤滋阴清热法

选用滋阴清热的食物,或滋阴清热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阴虚阳盛症的方法。如选用梨、藕、龟肉、鳖肉、牛乳、鸡子黄和生地黄、龟板、枸杞、桑葚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阴虚火旺之五心烦热,骨蒸盗汗,潮热颧红等症。

(3)补肾益精法

补肾益精法具有补肾气、充元阳、填精髓、强筋骨等功能,适用于肾气不足,精髓亏虚所致发育迟缓、早衰或遗精不育等症。

①补肾滋阴法

选用补肾滋阴的食物,或补肾滋阴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肾阴不足、精血亏虚症的方法。如选用芝麻、黑豆、枸杞、桑葚、牛乳、猪肾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肾虚亏损之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消渴,遗精等症。

②温补肾气法

选用温补肾气的食物,或温补肾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肾气虚弱症的方法。如选用胡桃仁、栗子、韭菜、豇豆、狗肉、麻雀肉和肉苁蓉、淫羊藿、附子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清长,阳痿、遗精等症。

③填精补髓法

选用填精补髓的食物,或补肾益精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精髓不足症的方法。如选用芝麻、黑豆、龟肉、海参、淡菜、猪脊髓、羊脊髓和肉苁蓉、鹿茸、枸杞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肾精亏虚之腰膝酸痛,足膝痿软,须发早白,虚羸少气,发育迟缓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