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宽广得多,表现得如同一部史诗的长篇小说是《哈泽-穆拉特》(1902年12月),讲述了1851年高加索战争中的一段插曲。托尔斯泰说:“我是(交战一方的)见证人。”托尔斯泰写这部书时已经全面掌握了他的艺术手段。视觉(眼睛的和心灵的)是完美的。但奇怪的是,人们对历史并不真正感兴趣:因为,人们感觉到,托尔斯泰对此完全不感兴趣。在叙述过程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在他身上唤起了恰如其分的同情;为每个人,哪怕是只从我们眼前一晃而过,他都勾勒出一幅完美的肖像。由于爱所有人,他没有任何偏爱。似乎写这部引人注目的小说,没有内心的需要,完全是他身体的需要。就像别人锻炼他们的肌肉,他必须锻炼他的智力机制。他需要创作,他便创作了。
其他作品带有一种个人色彩,经常达到极端不安的地步。自传式的作品就是如此,例如《一个疯子的日记》(1883年10月20日),它描绘了托尔斯泰1869年危机前参见前文论及《安娜·卡列尼娜》的段落。的那些最早的恐惧夜的回忆;又例如《魔鬼》(1889年11月19日),这最后一部且很长的短篇小说,有几部分完全是一流的,可惜结尾是荒唐的:一个曾和领地的一个年轻姑娘有些瓜葛的地主结了婚,并小心地摆脱这位农家女(因为他正派,并爱他的年轻妻子)。但是农家女“在他的骨子里”,他见到她不能不渴望占有她。农家女又来找他。他最终与她恢复了关系,并感到不能再与她分离:他自杀了。善良、软弱、强壮、近视、有教养、诚实、勤劳、苦恼的男人的形象;理想化的年轻妻子的浪漫、多情的形象;热情、不害臊的农家女的漂亮、健康的形象都是杰作。令人遗憾的是,托尔斯泰在小说的结尾放进了更多在真实的故事中没有放进去的道义:因为他的确有过一次相同的艳遇。
五幕剧《光明在黑暗中发亮》表现出不少艺术上的缺陷。但是,当我们知道托尔斯泰的晚年隐藏的悲剧时,这部用他人的名字,把托尔斯泰和他的家人搬上舞台的戏剧是多么感人啊!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萨兰泽夫接受与《我们该怎么做?》的作者相同的信仰,并且试图实践。但这不可能。他妻子的眼泪(真诚的还是假装的?)阻止他离开家人。他留在家里,在家里过着穷人的生活,做木匠活。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继续过奢华的生活,举办宴会。尽管他不参加,人家还是指责他是伪君子。然而,通过他的精神影响,通过他人格的唯一的光辉,他在周围聚集起一批皈依的人,和一些不幸的人。一位东正教神甫,被他的教理征服了,放弃了教堂。一位出身名门的年轻人拒绝服兵役,让人把自己送进惩戒营。而可怜的托尔斯泰-萨兰泽夫因怀疑而痛苦万分。他错了吗?他是不是徒劳无益地把别人拖入苦难,拖入毁灭?最后,他看不到其他解决不安的办法,只有任凭自己被他无意带入毁灭的那个年轻人的母亲杀死。
我们还可以在一篇短纪事《没有罪过》(1910年9月)中,见到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时光,一个男人的同样痛苦的忏悔,他十分痛苦地忍受他的境遇,且不能摆脱。和富有、游手好闲的人形成对照的是不堪重负的穷人;且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感觉不到这种社会状态的巨大荒谬。
两部剧作具有一种现实的价值:《所有的品质源于她》(可能完成于1910年)是一出反对酗酒恶习的乡村风味的短剧。这些人物很有个性,他们的典型特征,他们语言的可笑,被滑稽地捕捉住了。最后原谅了小偷的农民,在他无意识的道德的高尚以及淳朴的自尊上,是既庄重,又滑稽的。第二部《活尸》,是一出十二场的戏剧,有另一种意义。它描绘了被愚蠢的社会机器压垮的软弱、善良的人。主人公菲迪亚因为善良和他隐藏在放荡生活下的深厚道德感而迷惘:因为他不堪忍受世间的卑鄙和他自己的卑鄙;可是,他没有力量反抗。他有一个他爱着的妻子,她善良、安稳、通情达理,但是“没有人们为了发泡而放到苹果酒中的小葡萄”,“没有生活中的闪光”,她招致忘却。可他需要忘却。他说:
我们阶层里的所有人,我们面前有三条路,只有三条。做官、赚钱和给我们生活的阶层增加卑鄙,这让我厌恶,或许我在这方面没有能力……第二条路是与卑鄙斗争之路,对此,必须是一个英雄,而我不是一个英雄。还剩下第三条路:忘记自己,喝酒,狂欢,唱歌;我选择的正是这条路,你们也看到了,它把我引到何方……第五幕,第一场。
在另一段中,他说:
我如何实现灭亡的结局呢?首先,是酒。并不是我喜欢喝酒。但是,我一直觉得,我周围发生的一切并非应该如此;我羞愧……至于成为贵族元帅,或者银行经理,这多么无耻,多么无耻……喝过酒,人就不再羞愧了……其次,是音乐,不是歌剧或者贝多芬什么的,而是茨冈人的音乐,这给你们的灵魂倾注了很多活力,很多能量……然后,是漂亮的黑眼睛,微笑……但是这越迷人,过后我就越羞愧……第三幕,第二场。
他离开了妻子,因为他觉得他伤害了她,而且她对他也没有益处。他把妻子留给了他的一个朋友,朋友爱她的妻子,妻子爱他的这个朋友,但没有承认过,他的朋友也是这样。他消失在一群过放荡生活的人的贫民窟里;这样,一切都好:另外两个人幸福,而他,也像他们一样幸福。但是,社会不允许我们无视它;它愚蠢地逼迫菲迪亚自杀,如果他不希望他的两个朋友被判私通。这部离奇的作品,完全是俄国式的,反映出在大革命的巨大期望破灭后,精英们的气馁。作品朴实、严谨,没有任何夸张。人物性格全都是真实的,活生生的,次要的角色也是如此(在爱情和婚姻的道德观方面不妥协的和热情的年轻妹妹;正直的卡列尼娜的刻板的和蔼可亲;她的老母亲,充满贵族的偏见,保守,专横的话语,圆通的行为);甚至茨冈人和律师们的一闪而过的身影也是如此。
我略去几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说教的和道德的意图损害了作品的自由的活力——尽管这意图从未损害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的清晰。
《假息票》:一部长篇纪事,几乎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希望揭示世间的所有个人行为——无论好坏——的一致性。两个毛头小伙子犯下一个错误,引发了一系列越来越可怕的罪行,直到被一个粗野的人谋杀的可怜女人的圣洁的退让影响了杀人犯,并通过他,一步步地追溯到全部罪恶的那些元凶,元凶们感到被他们的受害者拯救了。主题是绝妙的,几乎达到史诗的高度;作品本可以达到古典悲剧注定的崇高。但是,叙事太冗长,太零碎,缺少雄浑;尽管每个人物的性格恰到好处,他们仍然全部都是无关大局的。
《儿童的智慧》是由儿童之间的二十一段对话组成的系列,涉及所有重大主题:宗教、艺术、科学、教育、祖国等等。它们不缺少才思;但是因为手法过于重复,很快就令人厌倦了。
《年轻的沙皇》幻想着他不由自主引起的不幸,是文集中最差的一部。
最后,我只列举一些零碎的草稿:《两个朝圣者》、《瓦西里神甫》、《凶手是谁》等等。
在全部这些作品中,我们对托尔斯泰一直保持到最后时日的思想活力感到惊讶。契尔特科夫和托尔斯泰最后一次生病时的医生们的记述体现出这种头脑的健康。几乎直到最后一刻,他每天都继续写,或者修改他的《日记》。当他陈述他的社会观点时,可能显得啰嗦;但是,每当他面对一个情节,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时,人道主义的幻想者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长着鹰眼、直触心田的艺术家。他从未失去这至高无上的清晰。我认为,艺术上唯一的贫乏是在激情方面。除了一些短暂的瞬间,我们的印象是,作品对托尔斯泰而言,不再是他的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它们或者是消遣的必需品,或者是行动的工具。他的真正目标是行动,而不再是艺术。当他听任自己被这激情的幻象重新抓住的时候,他似乎为此感到羞愧;他立即打断,或者,就像对待《费奥多尔·库兹米奇老人遗留的日记》那样,他完全放弃作品,因为作品有可能把他和艺术重新联系起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独一无二的例子——他充满了创造力,又为这创造力而苦,他抵制创造力,他把创造力作为祭品献给他的上帝。
罗·罗
1913年4月
①我说过,《战争与和平》中的罗斯托夫家族和包尔康斯基家族的许多特点令人想起托尔斯泰父母的家庭。我们还看到,在高加索、塞瓦斯托波尔的纪事中已经预示了多个《战争与和平》的士兵和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