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40647800000001

第1章 大放异彩的小儿郎

尊贵的出身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在陕西武功的一座别馆里,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哭声,一个健壮的男婴呱呱坠地了。据说,这个婴儿出生的时候天空上漂浮着紫色的祥云,门前出现两条直冲云霄的金龙。这个男婴就是一代圣帝唐太宗——李世民。要了解李世民的一生,我们还是要先从他的家世说起。

从李氏七世祖开始,他们这一族的人就在各朝中有显赫的地位。西魏时,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官至太尉,因对朝廷有功被赐姓大野氏。到北周闵帝时,又追封李虎为唐国公。从此,李氏一族便世代承袭唐国公这一名位。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七岁时被封为唐国公,在北周时官任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她从小就十分聪明、勇敢。隋文帝篡夺了北周政权称帝后,窦氏悲愤地说,如果她是个男子,一定要洗雪国仇家恨。她的父亲听到这句话后,认为她不是普通的女子,将来前途一定不可限量。随后便在门屏上画了一对孔雀,凡是前来求亲的人,必须射中画中孔雀的两只眼睛,才能娶他的女儿做妻子。过了很久,才有一位青年做到了这个要求,他就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

李氏先祖长期在北朝为官,多与胡人通婚。他们这一族的血液中融合了胡、汉两种血统。因此,唐太宗的个性中既有野蛮精悍的特质,又有温文沉毅的成分,后来才能成为一代文武兼治的明智君主。

“世民”的由来

李渊在岐州任太守时,一日,一位书生打扮的人来到太守府门前要求晋见李渊。侍仆向李渊禀报后,李渊很高兴地接见了他。平日里李渊就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读书人。因为读书人来求见他,不是谈些乡隐民情,就是谈些需要改革的政治措施。其中有些人会提出极好的建议与计策,这些都是对国家人民有益的,李渊很乐意听取他们的意见。

那个书生模样的人神态平和地向李渊行礼,李渊打量了他一番,心中很是惊异。此人俊朗飘逸、气质非凡、神态自若,声音也比一般人更浑厚,与他以前所见的书生大不一样。

李渊和气地回礼并请那书生坐下,问他前来所为何事?原来这个书生对星象、五行、八卦都有研究,前些天他观察到太守府中有一股奇特的气象,而后在街头见到李渊时发觉他果然有贵人相,且命中注定会有不平凡的儿子,所以今天才冒昧地到府上求见,希望能和太守府的公子们见见面。

书生的要求,使李渊大惑不解。当时的人都很相信星象、符卦这一类命相之说,所以李渊考虑了一会儿,便答应书生的请求,让侍仆请公子们出来见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感到此人不是普通的书生,这人不仅精通命相之学,而且全身弥漫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神秘气质。

书生仔细端详了站在他面前的小世民一会儿,便激动地赞美这个孩子神态秀伟似龙凤,器宇轩昂如日月,以后一定是个济世安民的栋梁之才。书生的话使李渊大为高兴,他想到当初在陇西别馆生二儿子时就曾经出现过异象,今天这书生又说他像龙凤、像日月,这孩子也许真的会成就一番大业。李渊便从书生所说的“济世安民”四个字中,择取“世民”二字为二儿子命名。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一天,李渊的一名军师匆匆跑到太守府告诉他皇上驾崩了。李渊惊喊一声后连忙跪下,边落泪边向军师询问皇上得的是什么急病。因为前些天去上朝时,皇上只是有点小病并无大碍。军师转头看看四周,确定没有人后走近李渊身旁,低声地告诉他到处都传闻是太子杨广派人将皇上害死的。李渊忙用手掩住军师的嘴,说这样的话是要被灭九族的。打发走军师,李渊很担忧,他知道要是杨广做了皇帝,天下的人都没有好日子过了。

这个担忧是有道理的。隋文帝是个节俭又爱民的好皇帝,他的二儿子杨广却是个有点小聪明却非常自负、骄奢又暴虐的人,与文帝完全不同。为了夺取皇位,杨广不惜设计陷害自己的亲哥哥,现在甚至秘密谋害了自己的父亲。

太守府内李渊的四个儿子正在练习射箭。突然爆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原来是因为小李世民刚刚连续射中三箭,他的侍从不禁高兴地欢呼起来。七岁的小李世民挥舞着手中精致的弓箭向欢呼的侍从答礼,虽然他还是个孩子,全身上下却散发出独特的气质,令人刮目相看。站在阶梯上看儿子们射箭的李渊,看着箭法精准的小李世民俊秀的脸庞,心想:“果然是与众不同的孩子啊。”

知爱民的孩童

杨广即位后不停地用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听信相士的话,在旧洛阳城以西十八里的地方营建新都,新都占地七十余里,样式完全和首都大兴城相同。为了这座新都早日竣工,他下令每月从全国各地征调二百万壮丁日夜赶工。此外,还严令全国官员四处搜寻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放在新都以供玩赏。这样他仍不满足,又下令开凿运河,在长安到江都的途中,设置离宫四十多所,并建造龙舟、船只数千艘用来游玩江南,在游玩途中鱼肉百姓的恶行罄竹难书。其后,为了炫耀国力,向高丽发动战争,置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处境。

“父亲,您最近在忙些什么啊?”李世民走到父亲的身旁关切地问。

“皇上要盖新都、挖运河,命我去征调民夫。”李渊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父亲,我听说皇上南下乘坐的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两百尺,船身雕刻得十分精美。”李渊的大儿子建成用羡慕的口吻说,“拉船的船夫就用了八万人,队伍长达两百里,父亲,您带我们去看看好不好?”李世民的小弟元吉听了也在一旁拍手嚷着要去。

“父亲,我听先生说古代英明的君王,都以不扰民作为施政的原则,为什么现在这个皇帝要在农忙的时候,征调那么多壮丁呢?难道他不怕百姓没饭吃吗?” 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

李渊忙告诉李世民这样的话是不能乱说的,又问李世民怎么才算是英明的皇帝呢?

小李世民朗声地说:“要亲民、爱民、不扰民,要向尧、舜、禹、汉武帝他们学习。”李渊听了儿子的回答,感到很欣慰。

“父亲,您为什么不向皇上进谏,恳求他善待老百姓呢?”小李世民又仰着头问。

“皇上不爱听这个啊,前些时候有朝臣在朝堂上向皇上进谏:‘因为壮丁都被征走,没人下田干活,田地都荒废了,到处都在闹饥荒,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跑去当盗匪。’结果那个大臣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拖出去砍头了,你说谁敢再去进谏?”李渊满脸愁容地说,“而且,皇上又远游江南去了,我就算想进谏,也没地方去啊!”

连年征丁,田地荒芜,到处闹饥荒,百姓们已经无法生存了。攻打高丽也失败了,这一来百姓更是怨声载道,全国不少地方的人开始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