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股经
40686000000009

第9章 跟着“大人物”学捕鱼(2)

在不同的价格波幅内,股市(通过其自身的变动)会不断地创造新的供应与需求水平。例如,如果通用汽车股在每股35美元时不再下跌——这种现象发生在牛市中就会刺激购买。有些人会这样考虑,如果通用汽车公司不想其股票继续下跌,那么一旦对其股票的需求量增大,股价就一定会上涨。“投机者”在此时做出买进的决定,这种现象本身就有助于股价的上涨。“市场上”的每位买主所支付的都会是“要价”,而不是“标价”。随着对股票需求的增长,要价与标价也会持续不断地有所上升。如果“买进”行为持续增加直到股价升至38美元,那么就会有两类“卖出”的交易者在这一价格水平出现:

1.那些为了赚取两三点赢利而在35美元时买进的人,他们会在此时兑现赢利,于是创造了一定的股票需求量。

2.那些在先前市场阶段选择了错误的时间、以38美元买进的人,他们希望此时结束股票(在下跌到35美元时)曾经带来的“恐惧”,他们认为股价还有可能再次下跌。这些人是一些“缺乏耐心的患者”,他们曾经耐心地等待股价上涨到他们曾经支付的水平——但当期盼已久的机会真正到来时,由于没有接受过市场训练或缺乏远见,他们看不到上涨一定会出现的趋势(这种趋势确实会常常出现)——于是,他们便急忙将手中的股票脱手,希望至少能落个不赔不赚的结局。

因此,就像我说的那样,随着股市的前进与倒退,它总是会创造出新的供应与需求水平。如果你在图表上(而不是在记忆中)对某种股票进行“追踪”,那么你很快就能“看出”那些“供应点”(并且能够深入观察到库房中有多少存货)——然后提前一点卖出你的股票,填补正在等待的“供应”缺口。不要过于贪心冲破底线,因为一旦某种股票到达了一个供应区,该区的供应量就会使该股票的价格变得较低,比供应区的最高点还要低很多。这时,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则——即钟摆规则——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更为精确地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供应与需求的问题。从根本上看,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股票会“套在”何处——在保证金账户中或为潜在卖主(大众)所短期持有,还是会在华尔街智者(优秀的交易者及投资者)的保管库中。

我想利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作一个更为具体的比较。当鱼贩子手中(而不是湖中)有大量鲜鱼存货时,鱼的价格就会很便宜;而当鱼贩子手中的鲜鱼存货很少时(尽管湖中的鱼成千上万),鱼就会卖得很昂贵。在我所说的这个比喻中,“供应与需求”的规则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将其用到任何一种股票之上或许意义并不大。对于绩优股(任何交易的股票)来说,其数量的增长或下跌既不以天计,也不以周、年计。然而,这些股票的价格却此一时彼一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要想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恰当的例子就是1937年10月19日的开市。那天早上,股票骤跌10个点甚至更多。然而,到了当天下午两三点钟时,同样的这些股票又回涨到了其之前的价格水平。这难道真的是供应与需求的自然结果吗?难道说与上午10点相比,下午2点会产生更多的绩优股?在同一交易时段,股价忽涨忽跌,如此剧烈的变化背后会不会有什么基本的经济原因呢?例如,纳什股早上跌到了5美元,而下午又涨回了10美元,这其中有什么合理的商业、经济或政治解释吗?没有合理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期间供应会大于需求。而且,上午10点(任何公司)的股票不会比下午2点多,任何无法预料的坏事情不可能只在发生上午10点,而无法预料的好事情也不可能只发生在下午2点。

上午10点时,手中持有股票的人会有所动摇,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保证金遭受到了损失,或者仅仅是出于他们心中的恐惧。到了下午2点时,大多数的保证金账户都已强制卖出,“心怀恐惧者”已将股票卖给了更强劲更优秀的交易者。上午10点悬浮于股市上空的“浮动供应”到了下午2点就会消失。充满了水蒸气的云团会在上午10点形成,并到下午2点时降下雨水。此后不会再出现更多的云团,风暴会慢慢平息。这时,股票就会在库存中“休息”,除非有获利的良机出现,否则一连数月以至数年都不会受到任何干扰(“积聚”就是专指这一现象的术语)。1943年时,那些纳什股卖到了每股15美元。

如果你在价格上涨、市场繁荣时买进,那么你可以想象到,“浮动供应”迟早会落到短期持有之手,所以你应该能预见到潜在的卖出现象。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间歇”之后买进,那么你就可以想象到(相对于这一间歇来说),股票(浮动供应)就会落在长期持有之手(不会轻易脱手)。对于这些极具财政实力的买主(积聚者)来说,如果只用抑制“供应”的方法(除非更高的价格出现),他们很快就能带动股票价格上涨(涨价期)。首先,经纪人无法“强迫”他们去卖出,因为他们并没有使用“保证金”。在湖里有足够多的鱼,但在鱼市上的鱼却很少。因此,你手中握着一些好伙伴,将它们抓牢,并带着它们一起去旅行。

如果你仅仅是观察到了价格上的变化,那么你还没有看到一切,也没有认识到并推论出一切,因为每位买主都会找到一位卖家,而每位卖主也都会找到各自的买家。一个人又怎么能看出股票是否已被“买走”或“卖出”,是否得到了支持,是否受到了检验或已脱销。仅仅从价格上的变化看,你并不能判断出别人的动机或计划是买还是卖。然而,一旦你开始研究股票交易量及其意义——即交易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那么你眼前的道路就会更加清晰。不过,你无法仅仅从股市的某个或某些阶段得出总结性推论,因为股市上的活动可能纯粹是“技术性的”或是“人造的”。尽管如此,通过有关数月或数年的书面价格图表,你就会找到你想要知道的一切。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你能否“读懂”那些图表的意思。

例如,一位经营者(或投资信托公司等)想要积聚10万股通用汽车股,那么他自然不会将这一目的泄露给任何人,因为这既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又是他计划的一部分。这位经营者必须对自己的计划保密,因为假如公众或其他经营者发现有人急于买进10万股,那么股票的价格就会上涨。结果,他不会对股票进行投标,而是会在预定的价格范围内买进股市上现成的股票(或者仅仅是其中一部分),价格会按比例有所增加或减少。或许,他甚至会卖出一些股票,因为如果股票“很难买到”,其价格就会上涨。这会使股市暂时换上一幅“软面孔”,释放一些该经营者所积聚的股票。

相反,当实际的卖出行为正在进行中时,买进看上去可能也在进行(有时用其他股票交易作为“烟雾弹”)。比如说,一位经营者想要处理掉5万股,因为他认为股价稍后便会下跌,那么他也不会一次性将这5万股全部处理掉。因为,这样的做法是不会招来(或者我应该说诱来)买主的。所以,他会制定出一个阶段性卖出计划(即股市行话中的“分派”),尽量使他的股票(或者其他领先股)在当时的情况下看起来更强劲。一旦股票受到倾销,股价便会急剧下滑,而遭遇这一现象的很可能就是股票的买进源头(通常是大众),他们会因这种股票缺乏活力而感到失望。然而,这一股价下跌又会转而促进购买,因为有人会从稍后再将股票卖出获利的角度出发。

通常情况下,投资信托公司及其他大经营者总是在做“转换”交易。在积聚通用汽车股的同时,他们会对库存中其他股票进行清算。这就使经营者们有机会利用“买进”,从而增加他们进行“卖出”交易的实力。

要想在股市中获得成功,既不要做领导者,也不要做开路先锋。你越是温顺谦和、少一分霸气并使你自己成为一位追随者,那么你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你最大的资本就是,一个善于“闻出”正确方向的灵巧鼻子。在交易的领域中,领导能力、先锋水平以及冒险精神不仅是毫无用处的,而且还会让你付出昂贵的代价,因为你所面对的是一些强大的力量。像《圣经》中的大力士那样去战斗毫无效果,杜兰特曾经试图阻止股市上通用汽车股的下跌趋势,结果白白浪费了几百万美金。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则,这些规则总是束缚着杜兰特。洛克菲勒将石油股“拔到”了50美元——仅仅一次,后来他更为明智地等待股价回落至其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