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40908800000012

第12章 个体的独立自主(4)

从莱布尼茨思想发展过程看,两类实体的划分并非在他确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一开始就提出来的,而是在他确定了个体是实体之后进一步论证和说明个体何以成为个体实体的过程中逐渐明确的。在通常认为是他的形而上学体系开始形成的标志的《形而上学谈论》(1686)中,他所讨论的实体是个体实体,在那里不但没有两类实体的划分,而且没有明确的说明个体的实体性在于什么的意向。在这篇文章中,关于个体实体他所讨论的主要是它是什么,说明个体实体是一种包含所有属性的完全存在,个体实体概念是一个包含所有谓词的完全概念。其中,他也讨论到实体形式。他认为,应相信实体形式有某种合理性,但这些形式不能改变现象,不应用它们来解释特殊事件。他批评说,那些引入和强调实体形式的哲学家并不像我们现代哲学家所想象的那样远离真理,那样荒谬。他特别指出:“没有实体形式,我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第一原则或把精神提高到对无形体的本性的认识和对上帝的惊叹”。而且,他还把精神和动物的灵魂看作实体形式,认为构成一个一本身(unum perse)的事物是实体,并且具有实体形式。但是在这里,他还没有把精神、灵魂或实体形式看作是实体,没有提出宇宙中所有个体事物都是实体,都有实体形式,没有指出个体实体的实体性在于实体形式。在这里他提出了灵魂或实体形式是完全不能毁灭的,但还没有提出形体本身是实体形式或灵魂构成的,它们也是不灭的。到1695年的《动力学实例》中,他已经明确提出在有形事物中除广延之外还有某种先于广延的东西,这就是一种自然造物主植入的自然的力,认为“它必定构成形体的最内在的本性”,而且是到处存在的。

在同一年发表的《新系统》中,他又重申了上述观点,并提出那种力是实体形式的本性,它具有与感觉、欲望相似的东西,可以把它设想为灵魂。他认为,正是这种力构成了个体真正统一性的本原。它不仅包含有现实的活动(lacté)或可能性的完成,而且还包含有一种原始的能动性(activité)。他还提出,要有实在的复多,必须有许多真正的单元来构成,这种单元本身具有某种形式或能动的成分,它本身就是一种完全的存在。他把这种完全的存在称为有真正统一性的单纯实体、实体的原子或形而上学的点。“只有实体的原子,就是说真正的单元才是绝对没有部分的,它们是活动的源泉,是事物由以构成的绝对的第一本原,也可以说,是在对实体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最终元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在这篇文章中莱布尼茨已经由《形而上学谈论》中对个体是什么的研究深入到了对个体实体何以成为实体以及个体实体的内在结构的研究,已经明确阐述了他关于个体实体之所以成为个体实体的基本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个体实体之所以是能动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灵魂或原始力,这种力构成了个体内在统一性、能动性的本原;其次还因为它是由一种本身就是形式或灵魂的实体的点或要素构成的,或者说是由简单实体构成的,它们是实体活动的源泉。

在这里,莱布尼茨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复合实体和简单实体的关系,论证了个体之所以是实体,是因为它是由一些本身独立的、能动的、实在的简单实体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但是在这里,莱布尼茨还没有明确使用复合实体的概念,而且还没有把简单实体称为单子。在同一年给洛比达侯爵的信中,他首次提到“单子”(monad)一词,但还没有用单子来表达简单实体。约3年以后,即1698年,莱布尼茨在《论本性本身;或论属于被创造事物中的力及其活动》一文中,他开始把实体的点或实体的本原称为单子。他说:“这同一实体本原,在有生命的事物中被称为灵魂,在其他事物中被称为实体形式;由于与物质联合,它构成一个真正的一或一本身的实体,它构成我称之为单子的东西。”他还明确提出,被称为单子的东西具有一种知觉和欲望。到1714年写的《单子论》一文,莱布尼茨系统阐述了作为简单实体的单子与复合实体的关系,最终完成了对个体何以成为实体的形而上学论证。以上考察表明,莱布尼茨是首先从研究个体入手然后逐渐深入研究个体何以成为实体的,表明他始终都关注个体何以成为实体的研究。从其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在承认个体实体之后提出简单实体,并且着重研究这种实体,其原因在于要真正确立个体的实体地位。由此亦可以看出两类实体在他那里的内在一致性,以及两类实体的划分对于实现他的形而上学的终极目的的意义。

以上我们阐述了莱布尼茨为什么要划分个体实体和简单实体的理由,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具体研究他所理解的个体和单子或两种实体及其相互关系。

莱布尼茨没有给个体下过定义,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就是他把个体看作是真正的实体,这种作为真正实体的个体就是他所谓的个体实体。他对个体实体的论述集中在《形而上学谈论》之中。在这篇文章里,莱布尼茨是为了区别上帝的活动与他的创造物的活动而说明个体实体是什么的。他说:“既然能动性和被动性独特地属于个体实体,那么说明这样的实体是什么就是必要的。”他接着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个体实体的观点,即“当几个谓词能被归属于一个单一主词,而这个主词不能被归属于任何其他主词时,它就被称作个体实体”,指出:“这当然是真的。但是这还不够,这样一个定义只是名义上的。那么我们还必须考虑,真正被归属于某一个主词意指什么。”他认为,在一个真命题中,谓词不是明显地包含在主词中,就必定实际上包含在它之中。就是说,真正被归属于某一主词,不仅指那些明显地包含在主词中的谓词,也指那些不是明显地但实际上包含在主词中的谓词。

在他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谓词都在事物的本性中有某种基础。如果说那些明显地包含在主词中的谓词是事物的属性,那么那些不是明显地包含在主词中的谓词就是事物的偶性。这就是说,个体实体不仅包含属性,而且包含偶性。不仅如此,他在后面还指出,“属于它的所有经验连同它的全部环境和外部事物的整个系列都包含在它的概念之中”。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莱布尼茨认为个体实体的本性就在于它是一个完全的概念。他在解释了在一个真命题中谓词被包含在主词中之后,继续说:“如果承认这一点,我们就能说,具有一个如此完全的概念,以致于它足以使我们理解并从中演绎出这个概念被归属的主词的所有谓词,这就是一个个体实体或完全存在的本性”。这就是说,既然一个真命题的谓词被包含在主词之中,那么一个个体实体就是一个完全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关于它所能真正地被谓述的一切。他认为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概念是完全的,即能从中给这个概念所归属的主词的谓词提供一个理由,这就是一个个体实体的概念。”基于上述看法,莱布尼茨否认种和属等抽象概念是完全概念。他举例说,一个热的东西有一个完全的概念,但热没有。他称包括所有能说的一切的热的概念为“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他认为,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个体事物的概念包含上帝的自由意志,而抽象或“本质”的概念则不包含,因而前者不像后者那样,它包含偶然的真理。他说:“这种区别在于最抽象的种的概念只包含完全不依赖上帝的意志的必然或永恒真理。而那是完全的并足以完全区别其主体,那因此而包含偶然真理或事实真理、个体的时间、地点等环境的个体实体概念,也必定把被看作是可能的上帝的自由意志包含在它们的被看作是可能的概念之中,因为上帝的这些自由意志是存在和事实的主要源泉,而本质是在先于任何意志考虑的上帝的理智之中的。”

在他看来,一个抽象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不是充分确定的,因为它不包含它所归属的主词的其他性质。以国王的概念为例。即使充分知道关于国王所能说的一切,即能充分分析这个概念,也不能说出关于“国王”所谓述的那个主词(如亚历山大)所能真正地说的一切。这是因为亚历山大的概念不仅包含国王的概念,而且也包含其他的概念。另一方面,假设一个人知道关于亚历山大所能真正地说的一切,即能充分分析亚历山大的概念,那么亚历山大就是一个本身不能谓述任何别的东西的主词,就是说,亚历山大的概念不包含在其他更复杂的概念之中。所以莱布尼茨说,国王只是一个“充分的”概念,因而只是一个抽象,而亚历山大则是一个“完全的”概念,因而是一个个体。简言之,在莱布尼茨看来,一个概念是完全的,当且仅当它不能作为构成另外一个比它自身更复杂的概念的部分。

那么说一个个体实体作为主词是一个完全的概念,那就是说:“一个个体实体是一个不在另一个主词中的主词。”根据以上考虑,莱布尼茨得出了关于个体实体的“几个与通常相反的重要结论”:第一,那种认为两个实体能彼此完全相似,只在数量方面不同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既然每一个实体都有一个完全的概念,而这样的概念是无限复杂的,那么就不会有两个实体具有相同的复杂概念,换言之,不会有两个实体是相同的。在他看来,一个完全的概念,不仅使一类事物与另一类事物区别开,而且使一个特殊事物与其他特殊事物区别开。他说:“托马斯关于天使和理智所说的[“每一个个体在这里都是一个最后的种”(quod ibi omne individuums it species infima)]同样适用于所有实体,假若像几何学家就形而言所理解的那样理解种差的话。”这个结论所表达的是莱布尼茨后来一再强调和论述的“不可辨别者的同一性”原则的基本思想。第二,“除非通过创造,否则一个实体不能存在,或者除非通过毁灭,否则它就不会消灭。”既然如此,实体总是持续存在的。“在每一个实体中未来都与过去完全联系着。这就是造成个体的同一性的东西。”第三,“一个实体不能被划分为两个,或者说,一个实体不能由两个实体构成,这样实体的数量就不会自然地增加或减少,尽管它们经常变形。”既然个体实体是一个完全的概念,是一个一本身,它就不能被划分,否则它就不是一个一,就不具有统一性、完全性。第四,“每一个单个实体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整个宇宙”,“属于它的所有经验连同它的全部环境和外部事件的整个系列都包含在它的概念之中”。

前面说过,一个个体实体的完全概念足以理解并从中演绎出这个概念所归属的主词的所有谓词,而在莱布尼茨看来所有事物都是联系的,这样,一个实体的概念就包含与整个系列的关系。既然宇宙即“整个事物系列”由无限个体实体构成,那么个体实体的完全概念可以说“包含着无限”。例如,亚历山大的完全概念必然包含亚历山大与宇宙中所有事物的关系,不仅涵盖一个有限的时代,而且涵盖整个时间。莱布尼茨所说的个体实体包含着无限,一方面是指“它像一个完整的世界,像上帝或他所表达的整个宇宙的镜子”;另一方面是指“它表达(无论多么含混地)宇宙中过去、现在或将来发生的一切”。

在上述四个结论中,第一、三、四结论可以从他的个体实体是一个完全的概念引申出来,但第二个结论似乎不能直接引出。不过,从下面将会看到,这个观点对于解决个体实体的灵魂与形体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可以说奠定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上述四个结论是莱布尼茨关于个体的最基本观点,它们分别表达了作为实体的个体所具有的独立性、不可创造性、不可毁灭性、同一性、完整性和丰富性等一些个体性特征。然而,这些基本观点虽然能从个体实体是完全的概念这种基本思想引申出来,但这种引申并不充分。为了给他的这些基本结论提供论证,在写作《形而上学谈论》以后,莱布尼茨就着手研究个体实体的内在结构,以说明个体实体何以成为个体实体,并进一步阐明个体实体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