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40908800000043

第43章 结语(3)

然而,一种形而上学理论的实际遭遇或历史命运并不能完全表明它本身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它在一定时期为人们和社会所接受的程度也并不就是这种理论合理性的唯一的、甚至主要的标准。随着莱布尼茨著作陆续地被翻译、整理出版,随着人们对莱布尼茨形而上学兴趣的增长和研究的深入,那种用莱布尼茨从地下深处掘起并凿好的大理石块构建一座华丽神殿的巨人,在历史上没有出现,也许将来会出现。近代西方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历史总是进步的,虽然它不可能直线前进,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的曲折毕竟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少。莱布尼茨的那种温和的、稳健的、理想化的理论相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人本主义哲学而言,也许更能为未来的社会所接受,至少可以说会给未来社会发展以更多的启示。

二、历史性的回答

正如本文引言所显示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问题既是社会现实中永存的难题,又是哲学研究中永恒的课题。社会现实中的个体与整体关系问题有赖于哲学理论上的解决,然而哲学上的个体与整体关系问题却是一座迷宫。在西方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在这座迷宫里误入歧途,走向极端:要么强调整体而实际上忽视或否定了个体,要么强调个体而实际上忽视或否定了整体。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他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哲学上明确地把寻求这座迷宫的出路作为形而上学的课题,并为走出这座迷宫指出了一条途径,即在立足于个体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来解决个体之间的普遍和谐问题,而且在于他不只是一般地指出这条途径,而是尝试着沿着这条途径走出迷宫,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建立起了一个以个体独立自主和宇宙普遍和谐为最高原理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提出了许多对后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有价值的思想理论观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是值得重视和阐述的。

首先,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主张深刻反映了近代西方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所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必须具有独立自主的地位,都必须是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和利益主体,有充分的意志和行动的自由。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又不同于自然经济,它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没有正常的社会秩序,没有整体的和谐和正义,商品经济就不可能获得发展,个体的利益就不可能实现,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独立、自主、自由的地位也就不可能得到保障。个体的独立自主和社会的和谐正义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及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因而也是近代西方社会的客观要求。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主张个体独立自主,宇宙普遍和谐,这种主张显然反映了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莱布尼茨生活的时代,西方社会发展的上述客观要求并非显而易见,人们对此并没有达到普遍共识。

相反,正如本书第一章所表明的,当时西方大多数国家商品经济尚不发达,封建割据还十分严重,****主义在大陆各国占据着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充满着战争和混乱。在这种现实社会条件下,莱布尼茨以他对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所具有的深刻感受和洞察,确立个体独立自主和宇宙普遍和谐的本体论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形而上学主张不仅使当时渗透在社会生活中尚不明显的新的时代精神提炼和上升为一般的哲学原则,而且以哲学特有的规范功能向人们呐喊:改变社会现实,建立一种以个人独立自主为前提的普遍和谐的新社会。在他的个体本来是独立自主的,宇宙本来是普遍和谐的本体论原则背后,回 响着个人应当独立自主,社会应当普遍和谐的价值论要求。因此可以说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主张乃表达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要求彻底推翻****主义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愿望,在实质上是进步的、革命的,具有启蒙的意义。

其次,莱布尼茨给他的形而上学主张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上的论证,建立了一个以两大形而上学原理为核心的完整形而上学体系。莱布尼茨提出他的形而上学主张的最终基础和依据,一是两大逻辑原则,即同一性原则和充足理由原则,二是上帝。这两个方面在他那里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逻辑原则给他的形而上学主张提供论证和支持,也是他建立形而上学的工具,但不能解决诸如为什么会有单子,单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完善性,个体为什么是独立自主的,独立自主的个体为什么是普遍和谐的等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从他的体系的内在要求看,必须而且只能求助于上帝。但是另一方面,上帝作为最高的智慧,也必须遵循理性的法则,必须服从逻辑原则。逻辑原则作为理性法则在莱布尼茨那里事实上是独立于上帝的,因为它们适用于所有有理性者,无论其理性的程度如何。正是借助两大逻辑原则和上帝,莱布尼茨建立了一个以论证和阐述个体独立自主和宇宙普遍和谐这两大形而上学原理为核心内容的完整形而上学体系。本书的全部阐述表明,莱布尼茨的整个形而上学体系都是围绕着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展开的,也可以说是为了给它们提供论证。

这些论证大量地借鉴了生活经验和科学事实材料,其中也的确包含许多臆想、推测的内容,有些论证是现代人所难以接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他的形而上学原理的理论论证是充分的,它的形而上学本身是完整的、成体系的。这主要表现在:首先,莱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中的所有学说和原则都是为了论证和阐述两大原理而提出和阐述的,它们与两大原理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各自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莱布尼茨给他用以论证和阐述两大原理的学说和原理提供了详细的、多方面的论述,虽然人们并不一定同意这些论述,但这些论述一般都是基于经验事实或常识信念的,并吸取了各派哲学之长。就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水平而言,这些论述应该说是充分的。第三,虽然莱布尼茨在克服以前哲学的内在矛盾和难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难题,但他始终都不回避它们,相反总是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以使他的体系内在一致。虽然他不得不设定上帝,但上帝的设定的确使他的难题得到了解决,使他的矛盾得到了克服,从而使他的整个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有研究者认为,如果我们要摒弃“单子论”,说那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体系,那么我们所根据的理由必定不是说,莱布尼茨构想得不好,而是说,他根本就不该那么构想。笔者以为,这种看法对于莱布尼茨的整个形而上学体系也是适用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说,莱布尼茨给他的形而上学原理提供的理论论证是充分的,有根据或理由的,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说,他的形而上学原理是独断的。这种内在一致、论证充分的形而上学理论,就其对于近代西方普遍承认上帝存在和万能的常识思维来说,应该说是有说服力的。

第三,莱布尼茨在论证和阐述他的形而上学基本主张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有价值的思想。英国莱布尼茨专家麦克唐纳.罗斯在他的《莱布尼茨》一书中指出:“他决不像康德说的那样是一个极端的理性主义者,他自己的真正目的是创造出一个新的综合,以超出早期传统之间在各个理智活动领域中看起来不可调和的冲突。”的确,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是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的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综合。这种综合是他通过兼收并蓄而又谨慎创新实现的。从本书前几章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莱布尼茨对以前所有的哲学都采取一种既批判又吸收的态度。无论是近代普遍流行的笛卡尔主义,还是当时臭名昭著的经院哲学和亚里士多德主义,无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无论是经验论还是理性论,都纳入了他批判、利用和借鉴的视野。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哲学的个性特征,而且也显示了他对已有思想成果的独到见解:全盘否定,往往会导致极端。莱布尼茨的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态度,使他深刻地洞察到以前各种形而上学理论的缺陷和困难及其发生的原因,同时又使他清楚地看到它们的价值和优势。而这就为他进行新的综合提供了可能,他的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正是通过综合和嫁接提出的。他的综合又不只是为了调和各种对立和冲突,克服各种理论的矛盾和困难,而是以他形而上学研究的目的为指向的。这样就使许多传统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成为他的创见。另一方面,莱布尼茨还特别注重从日常经验和科学事实吸取营养,使之上升为哲学观点。正是通过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借鉴,对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反思,莱布尼茨在给他的形而上学主张提供论证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实体的本性在于能动性,以及相应的实体是活动的主体的思想;个体独立自主的思想;人既具有自我意识,又具有无意识、意识,既具有意志,又具有冲动、欲望的思想;自然中没有两个东西相同的思想;事物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思想;宇宙是普遍和谐的思想;自由是意志加理智的思想;必然性与受决定不同的思想;偶然真理与必然真理划分的思想;有无限个可能世界的思想;正义是社会的基本法则的思想;等等。他还提出或提炼了一些与以上思想相关的重要原则,如个体性原则,自足性或完善性原则,活动原则或能动原则,和谐性原则或秩序原则,不可辨别者的同一性原则或区别原则,普遍联系原则,连续性原则,最佳原则,极小和极大原则,充足理由原则,等等。

虽然所有这些思想和原则或多或少都包含了某种错误或片面性,但是它们中有一些是他在批判地改造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有一些其本身就具有真理性和方法论意义,有一些对后来的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有一些则在后来转化成了西方人的思想观念。

最后,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对德国古典哲学还具有重要影响。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经过沃尔夫通俗化、系统化后所形成的“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曾经遭到了康德的严厉批判,而且莱布尼茨的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它们都推崇人的理性(特别是自我意识)和意志的能动作用,都强调活动(理智的或意志的、理论的或实践的)对于作为实体或主体的人的意义,都把自由看作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有本质。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最本质的思想是能动性的思想,这一思想像一条主线贯穿和体现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之中。康德的人为自然和道德立法,费希特的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谢林的追求自我意识的“绝对同一”创造万物,黑格尔的那既是实体又是主体的绝对精神创造世界,都无不导源于莱布尼茨所主张的实体的本性在于能动性的根本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理性的精神、实践的精神、自由的精神、主体的精神,其核心是能动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说在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中已经奠定了基础。

尽管两者研究的出发点、侧重点、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通过莱布尼茨本人的广泛通信联系和学术活动,以及沃尔夫的传播,他的思想成为了德国文化和德意志民族精神的灵魂或精髓的构成部分。他的哲学工作和成就对于德国人思辨兴趣的培养,对于德意志民族哲学素质的塑造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深受莱布尼茨思想薰陶的影响的德国文化、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和个性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孕育和生长的土壤。有人称莱布尼茨是德国哲学之父,这种评价对于莱布尼茨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影响和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