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40908800000005

第5章 对“迷宫”出路的寻求(1)

在《神正论》的“序言”中,莱布尼茨提出:“有两个著名的迷宫,是我们的理性在其中常常迷路的:一个是关于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尤其是在恶的产生和起源方面;另一个在于有关连续性与显然是其元素的不可分的点的讨论,并且其中必定包含对无限的考虑。”这两大迷宫都是莱布尼茨终生所关注的问题,但其中自由与必然关系问题是他讨论被创造的、受决定的不可分的点或实体何以有自主以及连续的或和谐的宇宙何以有恶的问题时研究和阐述的,因而相比较而言,这个问题在他的形而上学中是一个派生的问题,而连续性与不可分的点是他的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他的全部形而上学从总体上说就是对这个迷宫出路的寻求。莱布尼茨之所以特别重视连续性与不可分的点的关系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理论背景,同时也与他的特殊经历有关。

一、时代课题及其哲学思考

西欧的近代,肇始于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这些新兴的城市一般在12世纪就已经以不同的方式摆脱了领主的统治,取得了它们的自由。到13世纪,它们又在反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斗争中捍卫了本身的独立,后来它们并吞了周围的土地,形成了强大的城市共和国和公国。意大利城市的兴起是11世纪开始的贸易再次兴起的产物。在贸易再次兴起中占领先地位的是威尼斯、******和比萨等意大利市镇。这些市镇的商人们与拜占庭帝国以及巴格达、大马士革和开罗等强大的撒拉逊城市建立起繁盛的商业联系。商人们带回来的产品不仅在意大利,而且在日耳曼、法国和英国引起了人们大量的需求,其结果是开辟了许多新市场。市镇的迅速发展,又大大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到14世纪,有些地区的一半人口从农业转到商业和手工业,出现了工业大作坊。当时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波伦亚、路卡和罗马都是手工工场生产的著名城市,其中尤以佛罗伦萨、威尼斯和******最为突出。富豪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先把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

在意大利城市兴起和商业复兴的同时,大约从1300年开始,欧洲发生了持续差不多4个世纪的商业革命。导致商业革命的原因十分复杂,如意大利城市取得了地中海贸易的垄断;意大利城市和北欧汉萨同盟的商人之间牟利的商业的发展;通用钱币的开始应用;贸易、航运和采矿业方面所积累的剩余资本;对战争物资的需求和新君主们鼓励发展商业,以创造更多可从中征税的财富;旅行家们的报道,特别是13世纪末马可.波罗从中国旅行归来所发表的令人神往的报道,刺激了人们对远东产品的需求,等等。商业革命开始阶段发展十分缓慢。大约在商业革命开始后的两个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了寻求一条不受意大利人控制的通往东方的道路,开始了海外探险航行。随后,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竞相参与了海外冒险和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这些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的争斗,首先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意大利城市对东西方贸易严密和狭隘的垄断被打破;其次使商业额和消费品的种类大大增加;最后使贵金属的供应增加,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所有这一切,十分有力地刺激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生活和生产方式各方面的变化: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手工业行会的衰落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更有效的贸易经济的发展,等等。而其最重要的后果是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制度,其主要特征是私人企业、争夺市场、为获取利润的商业买卖,以及以工资制度作为工人报酬的方法等。所有这一切主要特征,在商业革命时期几乎全部具备了。因此,商业革命是从半停滞的、地方化的、非赢利性的中世纪后期的经济过渡到14世纪和以后几个世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标志。

商业革命的另外一个重要后果是资产阶级在经济力量上的崛起。资产阶级是经济革命的主体,同时又成为社会革命的主体。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他们同作为中世纪意识形态的宗教神学、作为中世纪政治上层建筑的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先后出现了大规模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和政治革命运动。

14世纪初从意大利开始然后逐渐传播到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基督教神学体系和封建主义发动的一场伟大革命运动。正是在文艺复兴中兴起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化和思潮,其实质就体现在人文 主义者的一个主要口号中,即“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具有。”这句古老的箴言体现了人文主义运动的主要精神,这就是注重人,主张“一切为了人”,以反对宗教神学所宣扬的“一切为了神”。人文主义者以各种方式赞扬人的伟大,歌颂人的价值和提倡人的尊严;大力提倡人的意志自由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大胆要求现实生活和尘世的享乐;竭力提倡学术至上,主张恢复理性的尊严和思维的价值。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构成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者所理解的人不是一般的、整体的人,而是具体的、个体的人,即个人,因而人文主义运动实质上是最初的个人主义运动。

在文艺复兴的后期,欧洲同时发生了另一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的伟大运动,这就是宗教改革。英国现代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认为,“宗教改革家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整顿由于有人滥用罗马会议,由于许多僧侣们生活放荡而遭到破坏的教律。第二,按照先前遭到镇压的某些运动的方针改革教义,并返回原始的质朴状态。第三,放松教义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宗教改革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因信得救”和“因信称义”这两个主要信条,而这两个教义体现了宗教改革否认统一的罗马教会的权威,反对教皇特权,消灭教士阶级,鼓吹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实质。宗教改革与中世纪后期文明的决裂比文艺复兴运动更为深刻,而且它对平民的影响更大,“它在某种程度上更确切地预告了现代”。但是,它和文艺复兴有着密切联系:“两者都是破坏了14、15世纪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两者有着类似的经济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生。”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所倡导的是以个人尘世生活的意义和意志自由为特征的个人主义的话,那么宗教改革运动的新教哲学所倡导的是以个人信仰自由和民族国家独立为核心内容的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或者说个体主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适应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兴起的经济要求而发生的。如果中世纪的经济方式不发生急剧变化,思想和宗教也不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另一方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为伟大的思想、宗教解放运动,又给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在精神上和道德上铺开了道路。经济、思想、宗教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一种新的时代潮流,这就是以个人自主和国家独立为特征的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把个人和国家从宗教神学、统一的罗马教会和封建主义中解放出来,使个人、民族国家成为独立自主的主体,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虽然反映了商业革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对个人、国家成为独立的主体的客观要求,在思想、道德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舆论工作,但并没有从理论上给这种要求提供论证。17世纪以前的这种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带有极端个体主义的偏颇。商业革命的过程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它是与“羊吃人”、海外掠夺、黑奴制度相伴随的;人文 主义所倡导的个性自由是个人的随心所欲,所倡导的现实生活是人的肉体享受;宗教改革使西方基督教世界分裂成许多相互敌对的教派,使其统一的信仰遭到了破坏,引起了此后一系列的宗教战争。这样,在个体的主体性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的同时,整体的统一和和谐问题也提了出来。在16世纪以后到莱布尼茨生活的这段时期,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时代所关注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个时代课题,资产阶级进行了政治实践,思想家们也开始试图从理论上提供说明,这就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早期启蒙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早期启蒙运动,所针对的不仅仅是宗教神学,甚至更主要地是****主义。欧洲的****主义是14世纪以后中世纪以封主和封臣制度为内容的封建政体瓦解的结果。商业革命、地理扩张、新教革命及宗教战争等是****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主义在欧洲社会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它是民族国家从罗马教会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独立的标志,它结束了以封主和封臣制度为内容的封建主义的统治地位,反映了商业阶级为了商业利益需要最大程度的稳定和保护的要求。但是,这种****主义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种制度下,朕即国家,君权不受任何法律约束,个人没有任何自由和意志,此外它还导致了****君主之间的战争。欧洲历史上最悲惨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就是各国君主为了扩张王朝、争霸欧洲大陆所引起的。在战争中,人民不但谈不上独立自主,相反像卒子一样被来回挪动。这种****主义又是以宗教神学为根据的。****君主认为,君权是神授的。他们宣称:“国家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们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资产阶级革命正是资产阶级直接针对****主义所进行的政治上的革命实践。1566—1609年尼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640—1688年在英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比尼德兰革命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这次革命标志着国会对国王的胜利,宣告了君主****制度在英国的终结。它还给予君权神授理论以致命的打击,因为作为联合统治者的威廉和玛丽不可能否认他们的王冠是国会授与的。

资产阶级早期的政治实践在早期启蒙运动中得到了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17—18世纪西欧爆发的规模巨大的启蒙运动,其最高表现是在18世纪的法国,但它起源于英国,它的真正创始人是洛克。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一是用理性反对愚昧,二是用自由反对****。洛克摒弃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学说,认为人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人的心灵在出生时是一块白板,上面一无所有,甚至没有关于上帝的观念。理性或理智有力量把从感官得到的印象观念加以结合、协调和组织,使之成为普遍真理。正是这种经过修改的理性主义,成为了启蒙运动哲学的基调。另一方面,洛克谴责所有形式的****主义及其理论基础君权神授论。他认为,政府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如生命、自由、平等、财产不受侵犯等)通过协商,订立契约的结果。他们所给予政府的唯一的权力,只是维护自然法、惩罚犯罪者的执行权,绝对没有专断的统治权。统治者只能根据法律进行统治,这种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指导一个自由而有智慧的人去追求他的正当权益。洛克的上述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发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