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的范畴很广,有些投资者认为证券投资就是炒股,其实不然,不仅仅是指股市,它还包括基金、债券、期货等市场的投资。投资者要认识到证券投资和其它实业投资一样,是投资的一种形式,赢利是证券投资的根本目的,当股市中有赢利机会时,应该积极参与,当股市中赢利机会大为减少时,投资者要重新选择适合投资的新方向,而不能将自己仅仅局限于股市中。
例如:在1995年股市疲弱之际,凡是打破惯性思维,及时转战国债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无不赚得盆满钵满;在2002年股市持续低迷时,有的投资者及时转换投资思路,转而投资三板市场,也取得了惊人的收益。
即使在股市中,根据统计表明,前几年凡是选择守着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的投资者也取得了超过二级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并且,还保持了资金的绝对安全性。可是,在二级市场中辛苦搏杀的投资者,不仅担负着巨大风险和付出足够的心血和努力,收益反而不如一级市场中申购新股的投资者,这就是惯性思维造成的结果。
2002年,采用市值配售的新股发行方式后,有些投资者转而参与当时被普遍视为利空的增发申购,结果取得了远远超越新股配售的收益率。而今年以来,增发申购的套利方式被大多数投资者发现,并形成惯性思维以后,这种套利方法立即迅速失效。这一切都表明了选市的重要性,投资者要开拓思路,超越惯性思维,证券投资的路不止炒股这一条。
二、突破选“势”的常规思维。
每当行情向好,指数强劲上升,股价涨得气势如虹时,总是有相当多的市场人士会宣称:“价升量增、成功突破前期成交密集区,后市上升空间巨大、大牛市行情即将来临……”,并极力推荐黑马,在股评中鼓动投资者追涨。而一旦股市下跌时,又反过来称:“有效破位、熊市不言底……”,各种崩盘论、千点论又重新浮出水面,并极力宣扬止损的好处,各式各样的股评中又再度鼓动投资者止损。如果投资者完全依此操作,必然要亏损累累。这反映出目前的部分股评人士在对行情的研判分析中,更多的是充满着惯性思维。股指稍一大涨就以为是突破性行情,股指刚一暴跌,就以为是踏上了漫漫熊途。据统计:2006年5月13日,股指长阴暴跌时,某大型证券网站的所有股评统计显示,看空与看多的比例是24:3,当5月14日和5月15日股指暴涨后,这个比例戏剧性地颠倒过来,变成了2人看空,32人看多。可是。更加戏剧性的是,在这一片看好声中,股指很快停止了上升的步伐,转而下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惯性思维,就是用已经出现的股市走势,惯性地推测股市未来的走势。
投资者对于这种趋势研判中的惯性思维,必须要打破。在对行情的研判分析中,必须充分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方面。当股市下跌的时候,要洞察跌的性质,了解做空的力量,挖掘股市内在的上涨潜力,这样才能树立更多的信心;当股市上涨的时候,要树立风险意识,了解市场中的不利因素,回避股市调整行情带来的风险。事实上,股市中日常的涨涨跌跌,属于正常的波动范围,而偶尔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地上涨和下跌行情,恰恰是逃顶和低买的最佳时机。
三、突破选“时”的常规思维。
选择买卖时机时一定要打破惯性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尤其如此,由于散户投资者资金实力较弱,不能和市场抗衡,所以投资者在选择时机方面要运用反向思维:当市场中利多传言到处散播时,可以选在投资者大多处于盈利状态中,或在大多数股评人士和投资者看多时,市场气氛狂热的几乎失去理性时卖出;而当市场充满利空传言时,大多数股评人士和投资者看空时,以及投资者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中,市场极为萧条,非理性的恐慌盘纷纷斩仓割肉时,可以选择过分超跌个股买入。
四、突破选“招”的常规思维。
投资者在对行情的研判和投资策略的选择上,都需要避免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中国股市自1996年以后,到2001年6月以前为止,大约有5年半的时间,市场始终处于大涨小回的长期上升趋势中。在此期间入市的投资者总结了一些百战百胜的“股市绝学”。如:大盘每一次下跌都是抄底的机会;抄底后要捂股才能赚大钱;套住了坚决不割肉,迟早可以解套并赚取一些。
核心技术使你更有把握
“当一名证券分析师就要做你认为有把握做好的事情,而且只做这些事情。如果你能运用图表、占星术或者自己非凡的天赋战胜市场,那另当别论。假如你善于发掘来年的大牛股,那就接着努力。假如你能预测下一次经济、技术或者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并能估计出由此对各种证券价值带来的影响,那么集中精力做这件事。但是,无论哪种情况下,你都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自我检查以及连续的交易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够产生有价值的结果。”这是价值投资的创始人、美国证券分析师协会首任主席本·格雷厄姆曾经说过的一番话。
格雷厄姆一直非常强调投资的安全性,因此提出了安全边际原则。在股市是个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市场,投资者要想赢利,“就要做认为有把握的事情”。这就要求投资者要有自己拿手的东西,有过硬的本领,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很流行的话———有核心技术。
哪些技术可能成为核心技术呢?格雷厄姆给出了两个“假如……”说明在他眼里,有很多条大道通向“罗马”。每个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培育、打造适合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要确立一个“一技之长”。这是在股市中生存下去的基本要求,是获得盈利的关键所在。但是,不要跑偏,误入歧途。在格雷厄姆那里,图表、占星术或者自己的非凡天赋“另当别论”,这几样不能成为核心技术。
图表,也就是通常说的技术分析,被格雷厄姆归入占星术一类。这是因为,股票市场发展历史已经明确地证明,单纯地依靠技术分析,可能撞上幸运之星,但不能持续地稳定地带来收益。格雷厄姆强调的核心技术,不是感觉上的,更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自我检查以及连续的交易证明”它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哲学名言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格雷厄姆还认为投资者要专心于核心技术,“只做这些事情”,“集中精力做这件事”。不要蜻蜓点水,弃长求短,面面俱到。更不要以为自己能样样精通。要知道,格雷厄姆的这番话,是对职业投资者———证券分析师说的。作为散户,作为普通的业余投资者,如果能达到职业投资者的水平,已经是很高的造诣了。业余投资者该做的事,是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格雷厄姆的这番话是他80岁那年在一次专门为他举办的研讨会上的一段道白。他说:“在研讨会即将结束之即,有几句忠告送给诸位,这是一个经历了很多牛市和熊市的80岁老人的忠告……”这些忠告可以看作是格雷厄姆一生投资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