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悠着点,别太累
41563500000009

第9章 疲劳的危害有多大(5)

但凡咱们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知足者常乐”这句格言,很多大家也曾对此作过专门的论述。林语堂先生在论及此事时曾经说,中国人比西方人也许更容易满足,不管是哪个阶层,无论是知识分子阶层还是广大劳苦大众,都有这种快乐知足的人生态度。这样一来,好像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天生的哲人似的,好像都懂得修身立命,永享快乐人生。其实,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人并非都是这样的。很多人由于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像秦朝李斯不可谓不聪明,然而他一心迷恋权势,行将就木,还不知隐忍退让,结果得到的却是统治者的一把利刃。

知足才能常乐。古语云,“人心不足蛇吞象”,利欲的沟壑是填不满的。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用来鼓舞士气很妙,若是用来涨私欲,则是人生之大失误。其实,天地之大,无奇不有,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还多着呢,但是,我们又得到了多少呢?

烦恼往往产生于一种不满情绪当中。有人不知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有了不满情绪,自然而然地就要宣泄出来,无论做事、说话、交朋友,都会带出来,自己不知道,但别人觉察得出。与其满腹牢骚过日子,倒不如将一切淡化,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不要计较,知足常乐。

有人说幸福是脆弱的,因为诸神对此感到嫉妒,于是幸福成了生活中最不可捉摸的东西。然而,幸福又是人们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事实上,不是所谓神明嫉妒,而是自己的一己私欲在作怪。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自己将自己的神明遮住了,自己将自己的幸福断送了。终日在苦海中浸泡着,不知人生幸福全在于知足。

佛典《大智度论》也写道:“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夜里。五欲无益,如狗咬炬。五欲增多,如鸟竟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可见,人的私欲是难以填满的,要想得到快乐,只有清心寡欲,做知足常乐之人。如果我们每天都去注意自己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那么,可以想见,人们将时刻处在痛苦的煎熬之中。因为,旧的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又来了,而且欲望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难以满足。这样的人生又哪里会有一刻宁静?这样的人哪能不累?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不知足害人不浅。明清时期,人们有一种衣服是用猩猩绒制成的。这猩猩绒就是用猩猩的血染成的红绒,颜色鲜艳永不褪色。要想染猩猩绒必须先逮住猩猩杀了它才行。但这却不是一件易事,猩猩生性凶猛,力气很大,皮毛坚厚,可谓刀枪不入。但是猎人们发现,猩猩有一个弱点,喜欢喝酒、穿木屐。猎人就将木屐摆放在它们所要经过的道上,将烈酒放在旁边。猩猩闻到酒香,见到木屐,知道是引诱自己,便“破口大骂”,并互相告诫不要上当,拉着同伴边骂边走。可是,走了以后又舍不得离去,过一会儿又回来看看,边看边骂,骂毕又走开。如此几次后,它们就互相商议,何不去尝一尝呢?只要不喝醉就行了,尝一两口总还是可以的吧。可是,等到喝了一口之后,酒香就迫使它们再往下喝,起初的警戒心理一下子全没了,一个个都变得贪婪起来。结果,一仰脖子将所有烈酒喝个精光,不一会儿就醉得似一团团烂泥。猎人走出来,轻松地将它们上了绑。接下去,它们能做的只有“舍命献血”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不出知足所带来的苦果。动物界如此,人亦同理。如果这些笨猩猩真能“尝一尝”就放下,那么喝点酒也未尝不可。但是,它们喝了一口还想喝第二口,喝了第二口又想喝第三口,最终难以自拔。

有人会说,人不比动物,猩猩没有人的理智。其实,人与动物都是类似的,如果自己被无止境的私欲所裹挟,也会像猩猩一样乐而忘忧,丧失应有的警惕之心。这一点,看一看当今受到法律严惩的不少贪官你就会明白。不少贪官原来也是相当优秀的青年,也过过苦日子,但是他们当官有权之后,与金钱美女接触多了,与灯红酒绿打交道多了,就开始忘乎所以起来,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权色交易与权钱交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实,理智也早已经告诉了他们,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但是这种人一旦陷于私欲,就难免像那些猩猩一样,难以自拔,最终身败名裂。

“知足常乐”这个道理容易明白,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非易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让生活、工作条件好些,精神安逸些呢?想归想,却未必都能满足。在各种理想、愿望,甚至连小小的打算都未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现实,并且不消极、不失望,自己寻找心理平衡。在这里,比较法很管用。通过比较你就会发现:“别人骑马我骑驴,后边还有跑腿的”。通过比较,你的心灵自然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到时候,你会倍加珍惜现在你所拥有的,你会觉得快乐就在淡泊清静之中。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的人常常会因为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而心生闷气,郁郁寡欢。朋友,你想过没有,说不定有时你会无缘无故地发火、生闷气,或者觉得心情不好。其实你发火也好,生闷气也罢,怎么会无缘无故呢?只是作为当事人的你并没有找到事情的根源罢了。事情的根源无他,全在于你的无尽的欲望,你的欲望很多,可是总得不到满足,于是这些欲望慢慢地在你的心底积累下来,并且会时不时地爆发一下。这一爆发自然就会让你觉得情绪不好。知道了这一点之后,你就要学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淡泊名利,不为得失所动,如此,你就会每天都拥有灿烂的好心情。

人生应该充满欢乐人生应该充满欢乐。但是,有些本该快乐的人往往并不感到快乐。有人机遇不错,条件也好。外人看来,该有的他都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了。别人对他羡慕不已,以为他一定非常幸福与快乐。谁知,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活得并不开心,因为他感到不满足,总是认为,比起别人来,自己还相差一大截。

人生该不该知足?

知足与不知足都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它往往是我们在与别人进行比较之后产生的。如:别人生活得很好,而我却不怎么样;别人提拔得那么快,而我总是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别人的工作那么轻松,而我却那么艰苦;某某比我晚进厂,工资反倒比我高了;如此等等一比较,我们就会对自己样样不称心,处处不满意。人比人,气死人,我们的烦恼便会由此而生,感到人生不平,天地不公。

这种不知足的感受也是情理之中的。但世界不可能一切都很公平,各人的能耐不同,机遇不同,要求一切合理是不现实的,牢骚满腹并没有多少意义,倒是应该知足常乐。换一个参照系思考,你就容易知足了。比如说,与以前相比,现在我的条件总算好得多了,与周围的人相比,境遇比我更差的人还有不少呢,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这样一想,心里就比较平衡了,心底自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知足常乐,不把自己的欲望提得太高,对生活抱一种现实的态度,使自己的心里比较安宁,这是一种合理的人生哲学。如果自以为命运待你不公,欲望很高,你就会处处失望,弄得牢骚满腹,这样下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须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对个人给予社会与社会给予我们个人的比较,我们也应该抱知足常乐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给予了我们衣食之源,而我们每个人给予社会的却并不多。就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也经常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去报偿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却依然感谢社会对他的精神和物质赐予,在这种心态下就会知足,当然也就会常乐。

“知足常乐”里的知足是相对于不知足而言的。因为如前所说,不知足的心理会让我们感到烦恼缠身。而知不足就不一样了,它是相对于知足而言的另一种态度。知足常乐它本身也有个适度问题,也许生活中我们抱着知足常乐的态度是正确的,而在事业上、求知上,却永远也不应知足,因为知足就意味着停顿,就会落后。“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世界上有无数奇妙的知识,有数不清的书籍,一个最博学的人,他的知识比起全人类创造的知识来,都几乎是零。吸收、猎取知识会让你充满乐趣,知识使人更高大、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随着新知识的不断汲取,人天天在改变自己,天天都有新知,就天天都是新人。不断的求知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足常乐,知不足也会常乐。

我们还应该不满足于一切成就。无论个人的成就多大,比起全人类的创造来,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做出了一种发明,还应该去努力做出更大的发明;你获得了一次成功,还应该追求更大的成功;你写出了著作,还应该去构思更精彩的著作。恩格鲁玛曾经说,世界是如此辽阔,要做的事情是如此之多,而我们做的却是如此之少。无论你获得了多么大的荣誉,无论你做出了多么伟大的成就,都不应自我满足。

人生常苦于不知足,但同时也苦于太知足。生活中的过分不知足,往往会限制你对知识、对事业这些本来应该知不足的东西的追求。事业上知不足的人在心理上永远年轻,他们永远有新的奋斗目标,他们永远是生活的强者,他们能在现实中快乐地生活。

这里,我列举了人生的三种态度,或者说人生态度的三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足,即满足于现时自己的所有,这样做,我们能够品味到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是不知足,即任由自己的贪婪之心泛滥,不加以控制,永远不满足现实中自己的所有。在这种不知足情绪的左右之下,我们往往容易心生愤懑,烦恼不断,毫无生活的乐趣可言。第三方面与知足相对的是知不足,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生活上的拥有感到满足,然而面对自己贫乏的知识、还未起步的事业,我们终究不能轻言知足。我们知不足后而知奋进,知奋进然后而有所进步,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我们才会完善地拥有自己的人生。亲爱的朋友,你选择哪种生活态度呢?

人生应该充满欢乐在奔流涌动的生命长河中,你可能生活得称心如意。潇洒自如,甚至多姿多彩。然而,在潇洒得意、纵横驰骋的背后,却可能是难以快乐的真谛其实无他,就是平心静气。冷眼看人生,不为繁华所累,在知足中细细地品味生活的乐趣,同时,认真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在锐意进取中尽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快乐就会永伴我们的人生之路,使我们向前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名状的无奈和困惑,古人、今人概莫能外。“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因而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就成为世人的通性。世人为了填补自己各方面的欲望东奔西走,忙得唉声叹气。让我们再去看看深山茅棚里的僧人、樵夫,就会发现他们恰似闲云野鹤一般,生活得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为什么有人东奔西走进求生存,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却无忧无虑饱享清闲呢?说穿了还是欲望在作怪。欲望无穷,追悔过去,图谋将来,你就会被眼前的事务所迷惑,因而哀叹人生苦恼太多,生活毫无乐趣。

说到底,快乐的真谛其实无他,就是平心静气。冷眼看人生,不为繁华所累,在知足中细细地品味生活的乐趣,同时,认真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在锐意进取中尽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快乐就会永伴我们的人生之路,使我们向前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戒指某甲捡到一枚戒指,占为己有。

某乙问某甲:“为什么不把戒指送到警察局呢?”某甲:“因为戒指上清楚刻着几个字:‘永远和你在一起’。”

如果我们不让自己产生消极情绪,任何外界的因素都不会让我们悲观消极。正是因为我们允许自己消极,认为它理所当然,并且拿外界因素作借口,这种情绪才能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