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做书十日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行业)
41795600000006

第6章 写作力

作为出版人,需要专业的写作能力。写作力并非天生,所谓天才大半是开始努力、启动、进步的时间比一般人早而已,那些流畅的文字、精巧的语感、敏感的细腻,大多可以靠勤能补拙这个秘诀来提高,何况我们不是要写艺术性的文本,而大多是有本可据的事务性写作。

一、往来性写作

编辑与作者沟通中,固然有大量见面、打电话的交流接触,但也需要有文字上的往还,过去用手笺,现在用电邮,尤其对作品的意见建议,修改要求,甚至样章等等,通过邮件往往可以比电话更慎重,更条理,也便于回查。这里的秘诀是,不卑不亢。既要能提得出专业性的意见,也要能把握恰如其分的措辞。从专业性上说,作者是某方面内容的专家,编辑不如他,但编辑是出版上的专家,这内容要出版,就得听听编辑的意见,双方是平等的。

从措辞上说,一是礼多人不怪,尽量客气礼貌些不会错,但也别委婉得过了头,让人家把修改意见看成了表扬信;二是职业性,尽量还是文雅一点,除非是特别熟悉的朋友关系,不然还是书面语保险,尤其是对待一些学者、老派先生的时候,我就曾经在催稿时不太慎重,用“亲,稿子写的怎么样了”之类的称呼,作者虽乐呵呵,但在后记中说编辑用“淘宝体”催稿,还是令我觉得蛮尴尬的;三是针对性,对那些年纪大的老先生,尽量端庄凝重,不但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更觉得你是个有文化的编辑而更尊重你,而对那些很年轻的作者,太文了反而让人家拘束,另外太骄傲的要适当弹压,特谨小慎微的要多多鼓励,拖延症厉害的要软硬兼施,等等不一而足,更多是个情商问题。

其他与领导、同事、合作对象的沟通邮件其实也是道理相通的,不赘述。

二、修改性写作

编辑文本就更需要写作力了,尤其是语言敏感性,稿件往往存在一些模棱两可的句子,“这么说也行,但总是有哪里别扭”的感觉一定遇到过吧,“说得好啰嗦的一句话貌似可以用一个成语就可以精炼准确表达”的情况也很多吧,自己会写作的话,就比较容易找到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轻松改过。还要能欣赏个性的语言,能体味出作者的用意,而不是把很多鲜活的表达方式都改得一板一眼规范化。当然这都还算简单的,遇到作者改不出来的文字,编辑也得能上手写。很多时候说半天该怎么改、要什么效果,不如你直接写出一段例子给人家看;很多时候作者没精力、没能力或没意愿配合你的修改要求,为了心目中理想的叔的样貌,你也要自己提笔上阵,亲手改写。过程是辛酸的,结果是满足的。

三、辅助性写作

像出版后记、编者的话等辅文,一般不是太多,大抵都是说明性文字,不要刻意卖弄文采,说清楚出版意图、经过、版本特色等,就蛮好,短小,本分,即便有汪洋恣肆的情感,也要克制。

封面文案,这是很多新编辑最打怵的,当然很多老编辑也最发愁这个环节。

封一上宣传性的那几句话往往是最难的,尺度、气质、措辞,往往要写出很多个版本,选择、挑剔、修改……点题,易懂,精炼,最重要的是把握卖点,并准确呈现。

前后勒口往往是一个作者简介一个内容简介。作者简介没什么说的,靠作者提供,把握一下就可以,如果太长太多的,注意只留跟本书相关的,太短的适当补充,适当取舍。内容简介,能把内容介绍清楚是个基本要求,这倒不难,问题是很多编辑写每本书的内容简介都像她自己的笔记,比如我刚入行的时候自己喜欢用排比对仗,每本都这么写,有时候气质很割裂的。这里需要解开一个心结:严格说这个部分的文字并不是独立性的文本,不是你自己主动创作的作品,不需要考虑你自己的写作风格等,要把自己忘掉,体味这本书本身的气质,找到那种语感,扮演它的角色(不是作者的角色哦,很多时候作者写文案的话很不到位)。

封底,我们的封底一般两个路数,有名人推荐评论的话优先使用,没有的话,抽取文本中最抓人的段落。同样,也是书本身的“气质”优先考虑。

给中盘商的征订单,需要更简明的内容介绍,更明确的卖点提炼。

给网站的文字也颇有特点。当当京东可以加后缀,尽量加上,善加利用,这个跟封面上印制的那几句还不太一样,可以煽动性更强,不用太文雅,甭客气。内容简介不要太文气,别太虚化。文字不能太多也不要太少,各项加起来千八百字正好。尽量一条一条,不要太大段。另外试读的样文部分需要精心选择,用最抓人的那部分,而不是都从第一页顺着来,更不要选最后一篇,显得好像全都放上去了不用买了(我就干过这事儿,好不容易才给改掉)。

四、评论性写作

现在编辑在营销过程中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写个书评、编辑手记、微博介绍、作者访谈、编辑访谈等等,不要嫌烦,不要觉得这些都是附加的额外工作是负担,其实是很好的梳理和积累(我一直建议我们的编辑们每本书出版后都写个编辑手记,记录一下整个编辑过程中值得琢磨的地方,写个简要的书评,就从你自己的角度来写,未必一定要多专业,发自内心即可)。

编辑手记这块,每本书做下来,都是一个项目的完成,在其他行业大概叫做项目报告吧,就自己的职业规划来说,每一个项目完成后做个回顾和总结,利弊得失,把经验条理化,是对日后新项目很大的帮助,也是对该项目日后有可能再版时很好的资料,如果碰上有编辑交接离职,更是再好不过的备忘录。而每本书总会有些有趣或难过的特殊细节,记下来,莫忘记,生活不就是一个细节攀着一个细节?

微博140字不要简单复制文案,有点针对性,网络化的表达方式。不要有太强的立场,中立一点。这类我也不擅长,摸索中提高吧,多看人家写的好的,哪怕模仿。

书评,这是应该多练笔的,有些套路,但不建议按套路,就写自己真实的想法,自己经手的书最熟悉,有什么好处短处都清楚,不难写。有理论基础当然更好些,能跟同类书同类作者横向比较一下,或是跟该题材以往的研究写作纵向比较一下,总结该类别的写作,等等,都是加分的。别光唱赞歌,适当指出不足,尤其是进步空间,对作者和出版方都是好事。虽然人都是爱听好话的,但人也需要专业建议以加快提高哈,当然,注意措辞。

五、事务性写作

这里主要特指一些报表,申请项目资金啦,报个什么奖项啦,这些公文类的表格很多编辑都很反感,越反感越拖延,于是就越占功夫费精神,恶性循环。其实也就是解开一个心结:能申请到项目基金或者得奖那是大家共赢的事情,没什么不好的,虽然填十个表未必能中一个,但毕竟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机会。放宽心,别烦躁,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措辞去描述同一个项目,也挺有意思,还是那句话,别当是负担,尝试角色扮演。另外,工作上任何事情都是同理,要么不做,要么做好,无论什么表格,但凡经手填写,就要注意措辞恰当、格式规范,能想到的都先列上,不要敷衍了事,别忘了,任何表格都是需要层层上报的,你的工作状态基本素质都体现在内。

其实写作这件事,也蛮专业的,技巧不少,但再多技巧都离不开基本训练:多读、多揣摩、多写、多改。平时多写日记,写微博,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