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被喝咖啡的上海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1809500000006

第6章

通常情况下,像上海这样有着雄厚的资本支持,城市功能完善,居民不乏各界精英的移民结构城市,大有可能像巴黎、纽约一样,多元文化交融,然后新生出一种独步天下的城市气质。但上海却很难被形容出来,好像什么都有,实质又什么都成不了主角。如果一定要有一个词,混杂兴许还比较贴切些。

上海的快速发展毕竟是在太短时间内进行的,就像一剂浓缩的兴奋剂,药效虽然明显,时间久了仍要显出疲态。上海的乡民骤然接触西方文明,便如同打了浓度极高的兴奋剂,而身上还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待得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和变化节奏,乡土本质并没有改变,从各种缝隙中渗透出来。他们不像西方人那样乐于闯荡创造,而是更实际,更愿意享受安逸。于他们而言,生活和顺安好便是一切。他们活动范围小,接触的人多限于同事、同学、邻居等,是同行同乡的交流。这些固定的交际圈,形成了一个个以行业、地方文化为背景的生活圈,互不相干,相安无事,也开不出花。

在上海变迁过程中,上海人一直都是被动的。他们被中华帝国忽略千年,忽被英国人推到世界舞台的前端;他们被小刀会推入天堂般的租界,又被高密度人口挤进大小不一的居住空间。解放之后,他们正要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又发生了一些社会变革。好不容易当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变迁的主动权,自己却又在内心嘀咕起了“关阿拉啥事体”、“关侬啥事体”,最终被喝了一杯苦苦的咖啡。

可能未来随着出生率的降低,上海的人口密度会有所降低,渐渐减弱新一代上海人对于空间的渴望和精明;或许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经济转型,上海人的贫富差距会有所缓解;又或许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全国可能会更理解适应上海人的心理习惯。但问题的核心是,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上海人是否能在内中外西的张力下新生出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气质,在包容的基础上更主动,在精明的基础上更大气。

若到那时,再要喝咖啡,想必是可以由上海人自行研磨一杯符合自己口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