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眼望着北方(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1822100000001

第1章 招聘会里的海底世界

那天,我瘫坐在招聘会大厅的凳子上,无意间瞥到了摆放在服务台桌子上的鱼缸,两条金鱼在里面不知疲倦地游来游去,突然之间我在想,如果我是一只鱼,对于眼前的一切,我会作何感受?

那感受一定就像是初次看到海底世界的人那般惊羡:瞧,那些生物有的坐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只是嘴巴在不停地动(面试官)。有的却在四处游走(求职者)。他们时而聚在一起(排队等候),时而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继续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而那些桌子和海报则是纵横交错的珊瑚群。

这样一想,这个小小的人才市场瞬间变成了一片珊瑚海,里面任何一个小小的变化(询问、应答、微笑、叹息)都在增添着珊瑚海的华美。实在是美不胜收。

当我在另一个招聘会上跟她讲出这一想法时,她痴痴地笑了。她说,哎呀,你真是太文艺了,你这样怎么能找到工作呢。说来,那真是我这辈子经历过最浪漫的招聘会。

我跟她是在一个考研QQ群里认识的,我们都报考了北大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群里有人在卖考研资料,我留言询问价格,她小窗对我说,她刚买了一份,可以复印给我。在那之后,我们就在网上断断续续地聊天,互相鼓励对方,她说她肯定考不上,只能做炮灰了。我说即使是炮灰,我们也要做坚强的炮灰。后来果然我们俩都没考上。

她家是北京的,我来北京后,她一直约我出来见面。我当时急着找工作,一直没有正面回答她。一天,她问我有没有找到工作,明天有什么打算,我说还没找到,明天我要去工体参加一个招聘会,她说那地方离她住的地方不远,她也去看看。

就这样,我们一起去了招聘会。她说她上次来工体还是来参加周杰伦的北京演唱会,现在却是来找工作,真是让人心酸啊,说着眼睛里隐约还泛着泪光。她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婉约,我也没有她想象中那么豪放,我们很直接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后,相视一笑。虽然在这之前,我们都看过彼此的照片,不过她总结得很到位:我们俩都太上镜了。

招聘会场很大,期间,我们有好几次都走散了,幸好有彼此的手机号,才又聚到了一起。场子虽大,可是合适的工作还是一个都没有,跟之前我去过的招聘会一样,这里有一半的工作是卖保险和房地产销售,另一半的工作则需要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是研究生学历。不过,我看到她倒是投了不少简历。

中午我们一起去吃饭,我以为她会对附近吃饭的地方很熟,谁知道她也不知道,最后找了半天只找到一个肯德基。后来我才知道她家离这里其实并不近,坐公交需要二十几站,还得转车。吃饭的时候,也不知道我脑子里哪根筋不对,我竟滔滔不绝地跟她讲起了我刚看的一个关于人类如何虐待动物的纪录片《地球公民》[1],直到我看到她脸上明显掠过一丝不快的表情,我才止住。

吃完后,因为不知道去哪儿,天气又特别热,我便送她上公交了,我带了一本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因为我之前在她QQ空间里看到她贴过一首波德莱尔的诗《感应》[2],她说她很喜欢那首诗,还写了一段评语。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她应该不会喜欢这个礼物,所以我犹豫了好久,手放进包里又拿出来,拿出来又放进去,最终也没有把这本书送给她。我看着她乘坐的那辆公交一点点地消失在车流中,直觉告诉我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了。

那次招聘会上,她找到了一份文案的工作。做了一个星期后,她就不干了。之后,在家人的建议下,她决定去澳大利亚留学。她一直没有联系我,我也没有再联系她。直到很久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她在QQ上发给我的信息,她说,我今天去悉尼水族馆了,突然想起了你那天在招聘会上跟我说的那段话,呵呵。

注释

[1]Shaun Monson<Earthlings>(2005)——作者注,下同。

[2]又译作《应和》《通感》,英译为Correspond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