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我们脑中的瑞士军刀(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7100000003

第3章 寻找另一半(上)(1)

在第一篇《爱人、情人和线人》中,我谈了红颜知己的研究。简单地说,这是人类找朋友的故事,当然这里的朋友是异性朋友。其实,比找朋友更重要的事是找对象,即寻找我们的另一半。即使某些人打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幌子,他们的最终目的也是把朋友变为对象,让彼此成为对方的专属会员。在这种情况下,找朋友就成了找对象的一个铺垫,前者是后者的初级阶段。当然,通过找朋友来找对象,这只是一种方式一种策略,可能也只适合某些人。大多数人其实不喜欢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因为太罗嗦,而且耗时耗力,不够直截了当。他们更喜欢直奔主题,以寻找另一半为目的,展开他们的追求,发动他们的情感攻势,试图能占据一个山头,打赢一场找对象的攻坚战。在这篇文章中,我想直接谈谈找对象的事。

不过,在谈论人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物界中找对象的故事。在非洲南部有一种叫做红巧织雀的织巢鸟。顾名思义,这种鸟会织巢,不过织巢的都是雄鸟,而雌鸟是从来不干这种泥瓦工的下贱活的,因为雄鸟自告奋勇地要给她们建房子。到了繁殖季节,雌鸟会飞到雄鸟的领地旁转悠。这时雄鸟就会热情地邀请雌鸟去看他建好的巢,于是雌鸟就像一个检察官一样对鸟巢仔细察看,时不时还会用嘴碰一碰,以便确定鸟巢是不是牢固,用料是不是扎实。如果雌鸟满意,她就会留下来,跟雄鸟结为伉俪。要是她不满意,就会去别的雄鸟领地,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房子。当然,假如一只雄鸟建好了房子可从来没有雌鸟住进来,只能说明他的工程质量太差了。于是,沮丧的雄鸟会自毁长城,重新再来。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即使在动物界,找对象也绝不是一件随便的事,通常都是有标准的。对于红巧织雀来说,这个标准就是鸟巢要结实,能让自己在里面产卵育幼。在人类中,找对象同样是有标准的。有人喜欢在找对象时强调感觉,其实感觉就是一种标准。把两个男人放在女人面前,其他条件都一样,一个男人每月挣五千,一个男人每月挣五万。我敢打包票,大多数女人会对每月挣五万的男人有感觉,而对每月挣五千的男人没感觉。再举一个例子,两个女人其他条件都一样,一个二十四岁,一个四十二岁。大多数男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个女人,即使他们的年龄更接近后者而不是前者,因为他对二十四岁的女人更有感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感觉就是一种综合指标,比其他单独的指标更严格更苛刻。不信的话,你可以留心观察自己的周围,许多强调感觉的男人和女人到了三十多岁依然单身。这绝不是说他们没有标准,而是他们不愿轻易妥协,宁缺毋滥,因此用感觉这个标准排除了很多候选人。既然找对象有章可循,通常是有标准的,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这难道不是常识吗,男人好色,女人爱财。抱歉,这个常识未必就对。为什么?读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这里算是留一个悬念——我更喜欢让读者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自己直接把答案说出来。

找对象,这还用你说?是的,因为不说清楚的话,容易让人误会。排除骗子之外,通常的征婚广告都是找对象,网上约炮不是找对象而是找情人。用学术一点的语言来说,找对象就是试图发展一段有承诺的亲密关系,在合适的时候两人或结婚生子或组成丁克,长期在一起。哪怕两个人以后可能离婚,这都是在找对象。而找情人就不一样了,找情人是不需要承诺甚至排斥承诺的。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这是对找情人心态的经典写照。找对象跟找情人两种现象在人类中普遍存在,有时候两者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比如,******到底是找对象还是找情人?按照法律规定,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老婆,这个老婆就是他的对象。因此,从法律上来说,二奶不是对象。不过,很多时候,包养者跟二奶会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甚至生育后代,而包养者也会为二奶的后代提供生活费。除了没有跟包养者结婚,二奶跟老婆已经没有了实质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找对象,只不过是在找额外的对象。另外,“情人”拥有多种含义,不过在我的专栏中,“情人”等同于短期伴侣,“爱人”和“对象”同义,都等同于长期伴侣。“配偶”和“伴侣”则具有中性含义,既包括情人也包括爱人。

找对象或找情人,只对有性生殖的物种才是必须的。因为无性生殖的物种不需要异性伴侣(需要的话也没有),就能繁殖下一代,它们靠克隆——就是不需要任何其他同类个体的参与,自己动手,制造下一代。这种制造过程非常高效。相比之下,有性生殖会浪费一半的基因。而且,寻找另一半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事,格外麻烦,弄不好还得跟同性竞争者大打出手,伤筋动骨。这样看来,面对无性生殖的优点,有性生殖在效率上没有优势,在麻烦程度上更胜一筹。那么,为什么自然选择还会青睐有性生殖呢?要知道,目前大多数的物种都是有性生殖——包括人类在内的四千多种哺乳动物和三百六十多种灵长动物。有性生殖在生物界的普遍存在,意味着它具有无性生殖所不具备的某些优势。有性生殖到底具备哪些优势呢?目前生物学家还没有给出唯一明确的答案。不过,呼声最高的候选答案有两个:一个是生态位理论,一个是寄生虫理论。两种理论都试图解释这样一个问题:有性生殖导致的子代多样性到底有哪些进化优势?生态位理论认为,因为子代基因型不同,于是不同子代可能发展出不同的觅食和择偶倾向,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子代之间面临的内部竞争较小,因而有利于扩大子代的生态位,从而更有效地传递基因。寄生虫理论认为,性的产生是为了抗病。具体来说,寄生虫拥有更快的进化速度,假如寄主的基因型在若干代中没有任何变化,这就意味着寄生虫的后代可以更容易地寄生在寄主的后代身上,因为寄生虫直接把剥削寄主的方案遗传给子代就行。但是,假如寄主的后代基因型跟自己不一样,这就会加快进化步伐,因而使得寄主后代在跟寄生虫后代的矛盾式协同进化中具有某种比较优势。即使不能让寄生虫的后代束手无策,至少要让它们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才能设计出新的剥削方案,而这时寄主后代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换句话说,寄生虫理论认为,在跟寄生虫的进化竞争中即使不能赢,也要输得不那么惨。

有性生殖给物种带来了巨大的适应优势。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要获得这些优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寻找合适的配偶,成为有性生殖的物种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一问题同样摆在了人类面前。寻找配偶不一定意味着寻找对象,还可能意味着找情人。在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许多动物中,两性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人类是一个例外。这个例外需要解释。而这种解释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女人为什么要找对象?第二,男人为什么要找对象?

戴维·巴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进化心理学教授,为回答第一个问题提供了答案。早在1993年,他就跟自己的学生戴维·施密特提出了著名的性策略理论。这一理论很快就广为人知。两人首先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繁殖潜能。简单地说,不考虑多胞胎和生育力的个体差异,一个男人跟一百个女人上床,理论上会一百个孩子,而一个女人跟一百个男人上床,这个女人最多也就有一个孩子。因此,制约男人繁殖潜能的是性伴侣的数量,而制约女人繁殖潜能的是性伴侣的质量。因此,跟找情人相比,女人更可能倾向于找对象,即寻找一个能够长相厮守的爱人。这种选择,既是因为找情人的好处不多而坏处不少,也是因为找对象能够提供更多的长期收益。男人提供的长期收益所以重要,第一跟女人有关,第二跟孩子有关。女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受孕怀孕分娩,因此假如她遇人不淑,就可能给自己和孩子的福祉带来巨大损害。情人是过眼烟云,爱人才有可能长期留在自己身边,而这意味着女人的巨额投资将有可能获得来自爱人的丰厚回报,这个回报就是他们的后代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于是女人不见兔子不撒鹰,通常都会小心谨慎地挑选对象。婴儿的脆弱是女人倾向于找对象的另一个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婴儿都是早产儿,因为他们必须在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就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在双亲的共同照料下度过漫长的童年期,这一时期可以长达十几年。跟小猫小狗生下来很快就能又跑又跳不一样,人类的婴儿太需要无微不至的照料了。在世界各地的狩猎采集部落中,没有父亲的保护,单亲母亲难以有效地照顾孩子,也难以保护他们。这些没爸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或被部落中别的男子杀死。这些狩猎采集部落被认为最接近人类早期的社会形态。因而,我们可以较有把握地认为,寻找一个心仪的对象,对人类的女性祖先和她们的孩子来说格外重要。这事可不能粗心大意,毛手毛脚,必须谨慎小心,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