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我们脑中的瑞士军刀(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7100000006

第6章 寻找另一半(下)(2)

除了寻找曼谷市场之外,人类找对象时还会使用另外一种策略,即权衡取舍。找对象时,男人希望女人温柔似水、知书达理、年轻貌美、五官端正、体态端庄,有贤妻良母的风范,女人希望男人富可敌国、性格稳重、心智成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养家糊口的本事。这都是我在前面讲过的内容。不过,爱思考的读者对此都会有疑问:找对象时的这种“希望”,太理想化了。不信你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大多数男人都没多少钱,大多数女人也都不怎么美。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找对象有点儿理想化很正常,毕竟谁不想要好东西呢。可是选对象的时候,理想就要让位于现实了,而现实不意味着就要放弃理想,但一定多多少少有妥协。妥协是权衡的结果,而权衡就意味着分清轻重缓急,明白哪个选项对你来说更重要。你不可能什么都要,总要有所取舍。那么,在现实世界中,人类找对象时是怎样权衡取舍的呢?

想象这样一个情形:同时有两个男人爱上了你,不过他们都不是你理想中的伴侣。一个善良体贴富顾家有同情心,可惜工资挣得不多。而另一个呢,挣钱不少,可惜性格不好,挑剔尖酸刻薄,还容易嫉妒,经常在外面应酬。两个人的长相半斤八两,都还看得过去。现在,请仔细思考一下:如果只能选一个人做老公,你会选谁?如果你跟大多数人的想法差不多的话,我知道你会选谁。因为在新西兰惠灵顿的维多利亚大学,有一个名叫加斯·弗莱彻的社会心理学家做过相关的研究。当时,他还没有转到维多利亚大学,而是在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大学任教。弗莱彻对人类的社会认知和亲密关系非常感兴趣,喜欢通过多种视角探究这些现象,特别是进化心理学。他跟同事合作,首选确认人类的择偶偏好可归结为三个简单的因素:外表、性格和资源。外表,包括长相,身材和打扮之类。性格,包括随和、心态成熟、情绪稳定、温柔体贴之类。资源,包括有地位有钱有赚钱能力。接着,弗莱彻开始设计他的研究。跟巴斯等人的研究不同,弗莱彻认为,单纯让人给配偶特征评分是不够的,因为很多优点大家都喜欢,可现实中一身都是优点的人很少,即使喜欢,人们也未必能得到。

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碰到不完美的候选人,有钱的未必长得好看,好心肠的未必有挣钱能力,这时候就需要权衡取舍了:哪些对你来说更重要。弗莱彻想要知道的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为此专门设计了两套题目,每套题目分三组,每一组都有两个候选人供挑选。——当然,你猜对了,这些候选人都不是完美的理想爱人。在每一组选项中,候选人的特征由外表、性格和资源构成,其中一个不变,另外两个发生相反的变化。比如,两组候选人可能长相差不多,不过一组性格好但没钱,一组性格差但有钱。两套题目的区别在于,其中一套保持不变的因素都是消极的,比如两人都长得丑,都没有钱,都有坏脾气,而另外一套则相反。这个场景太贴近实战了。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弗莱彻等人发现,当性格跟资源冲突时,无论男女都很看重性格。也就是说,人们宁愿找一个性格好但没钱的对象,也不愿找一个有钱但性格差的对象。这也是上一段中想象情景的答案。当外表跟性格冲突时,人们更看重性格。这一点也没有男女差异。有趣的发现在后头。当外表跟资源冲突时,有七八成的女人选择了资源,她们宁愿找一个有钱的丑男人,也不要跟一个没钱的美男子在一起。不过,男人的选择可就不一样了。只有不到一半的男人会选择有钱的丑女,而其他的男人宁愿跟没钱的美女待在一起。

诺曼·李同样关心取舍权衡的问题,他现在新加坡管理大学任教。早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书时,他就跟自己的导师道格拉斯·肯瑞克以及另外两名合作者发表过一篇经典研究。在这篇研究中,他们借用了经济学的概念,想要了解对于人类来说,哪些对象特征是必需品,哪些是奢侈品。戴维·巴斯的研究结果,仅仅告诉我们人们觉得那些对象特征重要,但他没有告诉我们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那些会被优先考虑。穷人更可能花更多的钱买吃穿住行等必需品,而富人会更多地投资于奢侈品,比如收藏油画、买貂皮大衣,吃山珍海味。在富人眼里,也许奢侈品很重要,但实际上必需品的重要性被掩盖了,这是一个假象。诺曼·李设计了代币分配的方法,来检验哪些配偶特征必需品,哪些是奢侈品。他要求被试在代币数目不同的三种情境下进行分配,第一种情境有20枚代币,第二种情境是40枚,第三种情境是60枚。这些代币需要分配到十种重要的对象特征上,比如外表迷人、有创造性、善良友好,诸如此类。每一枚代币投资到某个对象特征,就意味着候选人在该特征上比其他异性优秀10%。诺曼·李认为,比较不同对象特征上投资代币的数目差异,就能揭示哪些特征是必需品,哪些特征是奢侈品。必需品在资源较少时会有更大的投资比重,在资源较多时投资比重减少。奢侈品则相反。他用后两种情境相减的办法,制造出额外20枚代币的投资情境,把这种情境下的投资决策跟第一种情境进行对照。结果发现,男人把女人的外表和智力视作必需品,女人则把男人的薪水和智力当成必需品。创造性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奢侈品。对男人来说,女人的特殊天赋比如女工刺绣也是奢侈品。不过,鉴于这个研究中招募的被试是机场里候机的乘客。因此,诺曼李又找了一批大学生重新测试,结果是类似的。

诺曼·李并不满足,他担心有人认为这种结果是研究方法造成的。于是,他设计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因为如若不同的方法能带来相同的结果,就可以反驳这种质疑。这一次,被试的任务变了,他们被告知研究者,这些候选人的职业从大学教授到清洁工不等。同时,他们在外表吸引力、创造性、善良体贴、活泼和社会地位方面各不相同。不过,研究者为了便于他们的挑选,已经把这些候选人按照特征的得分归为三类,即高分组、普通组和低分组。同时,研究者随机选取了三十名异性作为候选人,电脑屏幕上会出现他们的名字,下面是他们的特征。每点击一个特征,就能知道这个特征属于高分组、普通组,还是低分组。被试通过点击候选人特征来了解他们的资质。这就有点儿像是在模拟相亲,双方都会询问对方问题。比如,“你现在多大了”或“你月薪多少”。诺曼·李要求被试尽可能少地询问,以便能更快地接受或拒绝候选人。他猜想,找对象就像买东西一样,被试会最先询问必需品的价格。同时,必需品跟接受候选人之间存在一种复杂关系。举例来说,假如男人觉得女人的美貌是必需品,那么当一个女人从丑女变成普通女人时,他接受对方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而当这个女人从普通女人变成美女时,虽然他接受对方的可能性还会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降低了。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此时美貌带来的边际收益减少了。这就意味着,美貌跟接受之间即存在直线关系,也存在曲线关系。诺曼李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因为研究结果再次支持了他的假设。女人会更多地询问男人的社会地位,而男人则更多地询问女人的外表长相。而且,男人的社会地位和女人的外表长相的确跟是否接受存在两种关系。这些发现,进一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男人的资源,女人的美貌,是找对象时的必需品。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对必需品的品质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人认为长得像凤姐一样就能接受,有人非得找长得像李冰冰一样的女人。当然,这两种男人是不同的,他们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他们婚配价值的不同。一个可能是下岗工人,一个可能是千万富翁。

找对象,本质上就是找一个合适的人,找一个对你来说正确的人。在这方面,男人和女人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伴侣忠贞不二、情绪稳定、心智成熟、善良、聪明、顾家、爱孩子、受过教育、身体健康。当然,男人和女人也有各自独特的口味,男人通常要找年轻貌美的女人,而女人更喜欢有钱有势的男人。可惜,年轻貌美和有钱有势都是理想状态。因此,男人和女人都要时不时地进行权衡取舍,有时候还要动动脑筋,争取找到能够展现自身价值的曼谷市场。路漫漫其修远兮,找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随缘,也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