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相声的秘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8000000044

第44章 【名家】之刘宝瑞的秘密(4)嬉笑

刘宝瑞的节目给观众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好玩”,其实,这源于其生活中的趣味和价值观的选择。一方面,刘宝瑞在生活当中就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这种趣味自然会带到舞台之上;另一方面,头脑灵活、见多识广的刘宝瑞对生活中的美丑、人性的善恶都有很深的洞悉,对社会的弊病,甚至当权者的可笑,都能以抖包袱的形式予以无情的讽刺、揭露、批评,可谓嬉笑怒骂皆成佳作。

关于刘宝瑞的趣味生活,其两位徒弟分别回忆了一段故事。王文林是相声名家王长友之子,王长友则与刘宝瑞是莫逆之交,后王文林拜在刘氏门下。据其回忆:

……过去剃头的都是走街串巷,家里听见外面“串铃”一响,就把人请进来。他(指王)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家剃头,那天刘(宝瑞)先生正好在。他呢,小孩儿,人家把单子给他一围按住就“推”,他有点“护头”,哇哇一个劲儿地连哭带闹,弄得家里人又生气又没办法,折腾半天。刘先生就在边上瞅着,半天没言语,突然来一句:“怎么了?是不是剪子掉里了?”那意思是,绞头不都是用剪子么,是不是剪子掉孩子裤裆里了?要不然你至于么那么样哭……

另一个故事是寇庚儒回忆的,寇庚儒拜师刘宝瑞,继承了乃师单口相声的演出路数,有一定水平。他回忆:

有一次他(指寇)去北京找师傅,(刘宝瑞和他)爷俩一聊就聊了一宿,刘先生给他说这个《珍珠翡翠白玉汤》。直说到夜里三点多,饿了,他师娘也睡了,爷俩就弄个锅,有点水,弄点饭菜,就“腾”着。说着说着那个锅就旺了,过一会儿糊味就出来了,刘先生就说:“行了行了,咱俩别说了,咱俩吃这珍珠翡翠白玉汤吧。”

在舞台之上,刘宝瑞的嬉笑之能是通过“现挂”(行业术语,即临时创作的词句)来集中体现的。1946年,是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的第一个新年,刘宝瑞在表演单口相声《乾隆打江南围》时,临时改词,讽刺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原词是:

乾隆说:“刘墉!后边为何喧哗?”

刘墉心说,这您还听不出来,后头是个河,蛤蟆吵坑哪。心里这么想,嘴里不能这么说,一转眼珠儿,“启奏万岁,此乃水军童子唱曲儿哪。”

“嗯?夜静更深,成何体统?速将水军童子抓来见我!”

“臣,遵旨。”心说,得,上河边儿逮蛤蟆去吧!可是蛤蟆一见人都跑了,只有个王八爬得慢。刘墉一想,没逮着蛤蟆怎么交旨呀,就拿它吧,一揪王八尾巴,提着回来了。

“臣,刘墉交旨。”

乾隆一看,刘墉手里提着个王八,想乐又不能乐:“刘墉啊!”

“臣在。”

“水军童子可曾抓到?”

“启奏万岁,臣晚去一步,水军童子都放学了,我把他们的老师给抓来啦!”

当日,刘宝瑞改后的词为:

乾隆问:“后边为何喧哗?”

“启奏万岁,那是日本兵练操哪!”

“嗯?中华疆土,岂容倭寇任意练操,速将日本兵抓来见我!”

一会儿功夫,刘墉回来了,没拿日本兵,手里提着一只王八。乾隆一看,刘墉手里提着个王八,想乐又不能乐:“刘墉啊!”

“臣在。”

“日本兵可曾抓到?”

“启奏万岁,日本兵都回国了,我把他们的翻译官给抓来啦!”

还有一例,说的是刘宝瑞讽刺国民党1946年召开伪国大,准备迁都的事情。刘宝瑞创作了这样一个小段:

甲:你看,最近报纸上可净说迁都的事。

乙:可不是嘛。

甲:你说迁什么地方好呢?

乙:我看哪,南京就挺好。

甲:南京?不行!南京、南京,有本儿“难”念的“经”嘛!

乙:噢,南京就是“难”念的“经”啊?!那迁广州怎么样?

甲:广州?日子也不好过呀!广州,“光”喝“粥”受得了吗?

乙:嗯,那就迁汉口吧。

甲:别价!汉口,把“口”给“焊”上,连粥都喝不了啦!

乙:嘿!要不,迁合肥?

甲:合肥?到“河”里“肥”啦!

乙:噢,喝凉水呀!那迁哪儿好呢?

甲:最好,最合适的地方,我找着啦。

乙:哪儿?

甲:刘家屯儿。

乙:怎么那儿最好呢?

甲:那儿是我的老家呀!

要说这都是刘宝瑞在舞台上以演员的身份进行讽刺,其实在生活中,刘宝瑞依然以过人的勇气,用实际行动调侃着生活中的恶势力。

在天津沦陷后不久,大批的恶霸、流氓如雨后之笋,冒出头来,到处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特别是有名的恶霸袁文会,竟打起了迫害底层艺人和小商小贩的主意。其发出话来,如果这些人不在青帮,则生命财产无法得到保障。但在了青帮,就要拜师傅、烧香堂,过年过节必然要有所孝敬。这些人都是经不起风雨的穷苦者,哪有闲钱去孝敬他们。但不在帮,就没了安全上的保障,甚至身家性命都难以保证。正在马三立愁苦不跌的时候,刘宝瑞则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打入敌人内部,冒充在帮者。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刘宝瑞不知从哪里淘到一本介绍帮规黑话的书,便细细研读,学得一身本领,以便应付不时之需。但这一办法对于马三立却并不适宜,因为刘宝瑞是孑然一身,若出现意外,大可以三十六计走为上。而马三立的家就在天津,一家老小都要照顾,哪能置之不顾而冒此风险呢?

事实证明,马三立的担忧是完全正确的。刘宝瑞的招数终归被帮会察觉,并遭受毒打。刘宝瑞也由此离开天津,四处奔波。

通过这些事例,可以勾画了这位相声大师的粗线条形象:在舞台上敢说、会说,在生活中趣味盎然。对于人生,刘宝瑞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总能看到充满希望的一面。但是,这样的习惯并不能保证其避免生活的折磨与痛苦,更何况,这些突如其来的折磨是那样的难忍,痛苦是那样的剧烈,以至于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