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你绝对不知道的美国独立秘史(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9800000015

第15章 垄断市场的严重后果

“我们在那里(波士顿)还究竟还有无任何权威可言;如果对这种威胁(波士顿倾茶事件)还做让步,那我们最好就什么措施都不用采用。”

——诺思勋爵(时任英国首相)

★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惨案过后,英国与殖民地似乎都消停了,做生意的做生意,搞政治的搞政治,从1770年开始,殖民地总体而言是风平浪静,英国政府要求保留的茶叶税也收得不错,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可是,这一切都是假象。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

先是在1772年发生了罗德岛殖民地的商人约翰·布朗带领一伙手下化装成印第安人袭击了一艘英国缉私船,打伤了船长,焚毁了船只的暴力抗税事件。这个事件,犹如一个石子投入了湖面,让殖民地的生活泛起了阵阵涟漪。

接着弗吉尼亚殖民地也出现了异动。1773年,弗吉尼亚向各个殖民地发起了倡议,在殖民地地位问题上结成统一战线,用一个声音同英国说话。为此,各个殖民地还成了专门的机构——通讯委员会,专门负责各殖民地的联络交流。这实际上是一个信号,殖民地共同体的意识开始觉醒,北美各殖民地不是一个个分散的殖民地,而是一个可以拥有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共同体,这往往也是一个国家建立的首要条件。独立的思想犹如顽强的野草在北美大陆上勃勃地生长发芽。

1773年5月,拥有强大的英国官方背景的东印度公司高调进入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市场,修仓库,大规模囤货,干得热火朝天,一幅想垄断殖民地茶叶市场的架势。

英国政府大力扶持东印度公司,对东印度公司实行关税补贴,收的关税会全额退回,因此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在价格上极具优势,其价格甚至比殖民地的走私茶叶还有便宜,很快就对殖民地的茶叶进出口商人的生意,不管是合法的还是走私的,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基本上垄断了茶叶贸易权。

你东印度公司一个外来户,一下子就抢了地头蛇的饭碗,人家一定是要来找麻烦的。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地的商人们纠集在一起,制造出英国政府想要通过扶持商业公司彻底垄断殖民地贸易的谣言,成功地煽动起殖民地人对东印度公司的仇恨。任何参与或者协助运输、销售东印度公司茶叶的人,都是“自由的敌人”。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各殖民地掀起了广泛的反对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的浪潮。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船到岸后,有的虽然上了岸却根本没法销售;有的则是被拦着,根本上不了岸,只能打道回府。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一下子销售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不过,这还不算是绝的。波士顿人在杰出的社团老大塞缪尔·亚当斯的策划下,实施了一次震惊世界的行动。

1773年12月16日晚,接着夜幕的掩护,40来个波士顿人乔装打扮成印第安人潜入了东印度公司停靠在波士顿港口的贸易船,将船上价值90000英镑的茶叶全部倾入大海。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它也是美国独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天啦,90000英镑,这是多大的一个数字啊。要知道,北美殖民地一年的关税也还没达到90000英镑啊!东印度公司本来就财务紧张,这下子差点没心痛得背过去。东印度公司的幕后支持者就是英国政府,英国政府也非常愤怒,斥责这是严重的暴力事件,肇事者必须受到严惩。

平心而论,这确实是一起严重的犯罪事件。北美殖民地人还真有点被宠坏了的感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受不了一点约束和压制,稍微一点不满意,就开始闹翻天了,自由得有点过了头。这种态度,让英国议会中原来同情殖民地的议员也极为不满,一直被殖民地人亲切地称为“殖民地之友”的前首相威廉·皮特也愤怒地指责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殖民地在议会中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同情。

英国政府将波士顿倾茶事件定义为叛乱事件,波士顿则是暴力城市,是北美叛乱的中心和邪恶的滋生地。议会通过了多项强硬措施,决定对波士顿实行严厉的制裁。

虽然也有少数议员有顾虑,担心严厉的制裁会促使殖民地发生叛乱,但时任首相的诺思勋爵坚持认为,问题非常严重,现在已经不是立法权和征税权问题那么简单了。如果不对波士顿和马萨诸塞采取措施,英国政府在殖民地将毫无尊严可言。

到了1774年6月,英国议会先后出台了四项措施。一是封闭波士顿港口,直到东印度公司的损失得到赔偿。二是马萨诸塞殖民地议会的自治权力遭到削弱。殖民地的参事会参事不再由议会选举产生而是由英国国王任命。三是殖民地的官员享有类似外交豁免权的权力。如果他们在殖民地犯了事儿,当地议会和法院无权对其定罪,必须送到英国审理。四是任命北美英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兼任马萨诸塞总督,加强对马萨诸塞的控制力。还制定了新的《驻军条例》,经总督也就是盖奇的同意,英军可以在马萨诸塞的空房、谷仓以及其他房屋中驻扎。说白一点,根据这一条,英军士兵可以随便搜查马萨诸塞的任何一栋房子。

英国政府的强硬态度在北美殖民地掀起而来轩然大波,尤其是波士顿。视自由为生命的殖民地人绝不会甘于忍受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反抗是一定的。反抗的星火已在各殖民地慢慢点燃,直至会聚成冲天的烈焰,在北美大陆上熊熊燃烧起来。

★独立并非唯一选择

从后人的眼光来看,其实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本土的矛盾其实并非不可调和。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也不一定非得是通过战争,至少在当时,的确存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波士顿倾茶事件等殖民地问题的可能。独立,是一种选择,却不是必然的选择,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比如加拿大,至今仍然是英联邦的成员。

波士顿倾茶事件能够促使殖民地与英国本土矛盾激化,进而引发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其实双方都负有很大的责任,不管是殖民地还是英国本土,都缺乏必要的宽容和理解,充斥在两者之间的,更多的是恶意的猜度和极度的不信任。

殖民地这边,的确是有点自由过了头,用得寸进尺来形容并不为过。先是说收内部税不行,坚决反对。英国政府改收关税这样的外部税,还是说不行,还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证明,其实就是低税或者免税的生活过惯了,一点税都不想多交,动不动就抵制、闹事,根本没有为英国本土考虑过,迫使英国本土一再退让,最后弄得政府在殖民地权威无存,非常的没有面子。

英国政府也犯了不少的错。最大的错误在于英国政府中的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北美殖民地的情况,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地了解殖民地人真正追求的和坚持的东西,始终不愿意真正地把殖民地和本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来对待,而是坚持殖民地的利益必须服从于英国本土的利益,并且选择在错误的时机制定出高压政策企图用武力迫使殖民地人屈服,非但于事无补,反而无异于火上浇油,严重激化了矛盾,直接推动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

殖民地人并非一定要独立。此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其实都是自由散漫惯了的殖民地人希望英国政府取消他们认为不合理的政策法规,而不是追求什么政治上的进一步权力,北美殖民地独立从来没有作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口号而提出来。殖民地人的抗争很现实,实际上主要集中于税收问题,也就是钱的问题,只要保证殖民地的自治地位和殖民地人认可的税负,其他方面,殖民地人其实并不是太在意。就比如,塞缪尔·亚当斯用于煽动殖民地人抗税的那个著名口号“无代表,不征税”好像说得挺委屈,殖民地在英国议会中没有代表,受到了不公正的政治待遇。其实,就算是在英国议会里“有代表”,我看殖民地人依旧会“不纳税”。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代表,而是在于殖民地人根本就不想再多交税。据当时的一些资料显示,多数殖民地人实际上对于殖民地应该在英国议会中设立代表的事情是持反对意见的,认为这些代表远在英国容易被英国政府左右,做出强奸殖民地人民利益的勾当,会影响殖民地的自由生活。

富兰克林就曾经对英国政府解释说,英国政府如果愿意给殖民地派去好总督,愿意了解人民的利益,推动殖民地的发展,殖民地人就会认为过去的干涉都是善意的,其目的是为了殖民地人的福祉,这样才有助于殖民地的长治久安。可惜,英国政府对这样的意见听不进去,他们认为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才能恢复殖民地秩序。

殖民地人根据英国本土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殖民地的强硬措施以及数量日益庞大的英国驻军,认为英国政府企图通过武力使殖民地人沦为悲惨的奴隶。为了避免这种命运,就只能起来反抗英国的****。其实,这种观点也不符合实际。英国本土从来就无此打算,也完全没有必要。加拿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北美殖民地独立许多年了,也没见加拿大人被英国人拴上链子当奴隶驱使。殖民地居民的这种看法其实是杞人忧天。这种观点的形成其实是源于双方的极度不信任不了解所形成的敌意。

殖民地内部其实在反英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并非铁板一块,存在温和派、效忠派还有激进派的分歧。很多殖民地人坚持殖民地的自由和权利,但却不愿意正面同英国对抗,也不赞同脱离英国独立。所谓“自由”应该是在英国领导下的自由而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在身份认同上,很多殖民地人依旧认为自己是英国人并为此感到骄傲,忠诚于英国国王做他忠实的臣民这一观点更是广泛地存在于殖民地人的心中,拥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作为激进派的约翰亚当斯1774年在书中承认,“反英宣传很难使大批群众信服。”即使在武装冲突爆发后,也仍然有大批的殖民地人选择加入英军的阵营。13个殖民地成立了30多个支持英军的军事和政治组织,大约有50万人属于效忠派阵营,这个人数占当时北美13个殖民地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历史是无法重新来过的。在一系列内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英国与殖民地最终失去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机会,在猜忌和怀疑中选择了以战争的方式,彻底激化了矛盾,独立终于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