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馆、超市、服装店全集
41897200000013

第13章 超市的商品陈列策略

1 合理商品陈列能给超市带来什么

陈列是将超市经营的各类商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展示出来,吸引顾客注意,并且方便顾客购买所需商品的手段,是直接影响销售成果的重要条件。因此,陈列并非简单地排列商品,必须通过一定的陈列方式展现最佳的效果。

进行商品陈列时,要从顾客的立场来思考。必须优先满足顾客需求之后,再来考虑超市的内部作业问题。倘若逆道而行,首先考虑超市内部作业问题,却将顾客方便与否摆在次要位置,就不能深刻领悟商品陈列宗旨,势必会影响超市的生意。此外,我们还要知道超市陈列的其他好处。

(1)进入超市之前,顾客通过对超市橱窗展示品的浏览,可以初步了解本店经营商品的信息,但对具体商品的诸多方面是无法知晓的。进店后通过对陈列的各种商品的浏览,以近距离的方式观察产品的包装、外形、价格、简要说明,从而进一步了解商品。

(2)合理得体的商品陈列,既可以提高顾客选购的主动性,又能增强顾客对超市的信任感,同时还能减少售货员回答顾客提问的次数和时间。这一效果体现在可以有效地提高经营效率。

(3)商品陈列是销售的前奏。通过有计划地、精心地安排商品陈列,对商品销售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如一般营业面积在400平方米左右的超级市场,其商品的陈列总数在4500种左右(按卖场面积每平方米陈列商品11~12种计算),而顾客平均每次的购物时间为20~30分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将这几千种商品一个个地看下来,每一种商品最多只不过看了0.25~0.4秒左右。实际上顾客并不可能每一种商品都看到,只是重点地找一些预先考虑购买的商品,或者由于某种陈列商品的特点引起了顾客的注意,促使了顾客的冲动性购买。因为在开放式超市中不采取直接向顾客介绍商品和推销商品的方式(除了顾客提出要求),商品的陈列就成了超市商品销售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商品销售就是从陈列开始的。所以在商品陈列时,重要的是要让顾客能清楚地了解什么样的商品在什么地方,更重要的是要让商品的陈列能达到商品向顾客最充分地展示自己,最充分地促销自己的效果。

2 商品陈列的原则

商品陈列的目的就是要让商品在货架上充分显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商品的陈列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合理、规范的商品陈列,必须掌握八项原则。

1.一目了然原则

(1)根据便于选购的原则进行商品分类。目前国内营业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经营的商品一般在2000~2500种。500~1000平方米的超市经营的商品有5000~10000种。店内商品的大中小分类要表示清楚,不能混乱,使顾客在超市内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2)陈列位置方便易寻。陈列位置要符合顾客的购买习惯。对一些季节性、应时性的新商品、促销品、特价商品,陈列要醒目显著。

(3)使顾客容易看见。要正面朝向顾客,如盒装面巾纸。商品排放要从左至右,标价牌固定在第一件商品的下端,作为商品的起点标志和相邻商品的分界线。商品陈列在货架下端时,要倾斜,使顾客容易看见。

2.方便选购原则

(1)注重灯光和色彩搭配。如对于鲜肉柜,灯光可选择淡红色,以增加商品的鲜度感;对于蔬菜柜,灯光可选择淡绿色,以增加商品的新鲜感。

(2)位置摆放正确。按商品分类进行陈列,标注商品配置位置图,使顾客进店后马上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商品的价格牌、POP牌要摆放正确,不要给顾客混乱的感觉。

(3)商品的陈列要使顾客有比较性的选择,便于顾客区分挑选。

(4)同类商品要垂直陈列,便于顾客查寻商品。

3.便于取放原则

(1)陈列位置合理。货架上陈列的商品与隔板要有一段距离,使顾客能方便取放商品。

(2)安全摆放,稳定陈列。排除倒塌的可能,给顾客以安全感。

4.丰富丰满原则

(1)货架上商品数量要充足。超市经营者对每种商品每天的时段销售量要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尤其要考虑平日与周末及固定节假日的区别,注意及时增减商品数量。使商品的陈列量与商品的销售量协调一致,并根据商品的销售量确定每种商品的最低陈列量和最高陈列量,以避免货架上商品脱销和无计划地堆放商品,给顾客以单调的感觉。

(2)货架上商品品种要齐全。商品品种丰富是提高销售额的主要原因之一。品种单调、货架空荡的超市,对顾客缺乏吸引力。超市的一个货架上每一层要陈列3~4个品种,便利店则要更多一些。

5.干净整洁原则

(1)做好货架的清理、清扫工作。要随时保持货架的干净整齐。这是商品陈列的基本工作。

(2)陈列的商品要清洁干净,没有破损、污物、灰尘。尤其对生鲜食品,内在质量及外部包装要求更加严格。不合格的商品要及时从货架上撤下。

(3)商品的陈列要有感染力,要引起顾客的兴趣。

6.避免损失原则

(1)坚持商品先进先出。当货架上的商品售出后,进行商品补充时要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补充商品的方法是从后面开始,而不是从前面把商品推进去。具体的方法是把货架上原有的商品取出来,放入补充的新商品,然后再把原来的商品放在前面。对一些保质期要求很严的食品,用先进先出的方法补充商品,既可保证顾客购买商品的新鲜度,又能保证排在后面的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售出。

(2)前进立体陈列。随着货架上的商品不断地被顾客买走,尤其是超市销售高峰期后,有许多商品会凹到货架里面。应及时地把凹到里面的商品往外移,避免因许多商品摆放在顾客视线的盲点位置而销售不出去。

7.传统陈列方法与现代陈列方法有机结合原则

在超市发展的初期,要注意针对具体情况处理好传统陈列方法与现代陈列方法相结合的问题。例如,目前超市的冻肉类加工、包装程度均较低,冷藏技术不成熟,城市居民又多喜食鲜肉。因此,不妨仍沿用传统的台式陈列法,把肉类或分割成不同大小的块状由顾客自选,或整片陈列,顾客选中部位后由专门人员进行适当加工。

8.保持方式新颖原则

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商品,其排列方式的新颖程度对顾客的吸引力是至关重要的,保持新颖的陈列方式可以增加顾客的购买欲,也会令顾客有安全感。

3 商品陈列的注意事项

商品陈列是卖场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商品陈列包括以下注意事项。

1.分类是否合理

商品分类表示是否易懂、易于寻找?分区表示是否醒目?分类是否一目了然,是否有不同种类的商品混杂在一起?不同类但有关联的商品在陈列时有无考虑到让顾客通过最近的距离拿到全套商品?

2.是否方便取放

通道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便于通过?大件商品应放在陈列架下层,小件商品放在陈列架上层,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商品有没有放在手够不到的地方?有没有宣传广告牌过大影响商品的拿取的情况?

3.数量是否充足

陈列时是否考虑了最大限度地摆出商品,给消费者以数量充足感?陈列的绝对数量有没有不足?畅销品的数量能否满足顾客日常购买需要?是否考虑到平日和周末购买量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商品数量?

4.种类是否齐备

有没有能给顾客提供尝试新生活的产品?商品种类的决定是否和主要顾客层相对应?有没有迎合特定季节的商品?有没有配合特殊节日而准备的商品?有没有流行中的新产品,是否给顾客以跟不上时代的感觉?

5.照明条件和色彩搭配如何

有没有考虑因商品而异的照明方法?店内整体照明是否充分?有没有商品摆放在黑暗处?聚光灯的使用是否合适?重点商品有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明来突出?有没有考虑因商品种类和性质的不同,而配以不同感觉的背景色和广告宣传品等附属品的颜色?如儿童用具部分的广告色可以使人感觉明亮、跳跃、活泼;而电器、音响等部分则可以用银色或灰色等金属色。同一类商品摆放在一起时,是否考虑了花色、颜色的搭配?

6.是否美观实用

有没有摆放过于整齐、机械而给人以冷漠感的地方?有没有摆放过于变化多端而造成混乱的地方?有没有陈列架未摆满,露出空格,给人以感觉商品不足的地方?展台、陈列架有没有从规划好的整体布局中显著地突出出来?有没有尽可能地使用和商品匹配的陈列器具,以收到美观实用的效果?是否把同类商品按颜色、花样、尺寸整理出来陈列在一起(对于纺织品尤其重要)?

4 选样规划商品配置表

商品配置表是商品陈列的前期准备。在零售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商品配置表运用得非常广泛,一般的超市都规划有商品配置表。商品配置表是管理、控制商品最基本的工具,因此,超市在陈列商品之前,先把商品配置表规划好,再进行一切硬件的设置与进货才是科学、合理的做法。

1.商品配置表的含义

商品配置表在英文和日文中的表述有一定的差异。英文表述的是恰当管理商品排面的意思,而日文表述的是商品在货架上获得适当配置的意思。

因此,综合两者的观点,可将商品配置表定义为“把商品的排面在货架上进行最有效的分配,并以书面表格形式规划出来”。

2.商品配置表的作用

(1)有利于商品定位管理。商品配置表是商品定位的管理工具。有了商品配置表,才能做好商品定位,如不事先妥善规划商品配置表就贸然进行商品陈列的工作,便无法协调一致,商品定位管理也就无法做好。

(2)实施商品品种控制。在有限的超市卖场范围内,所能陈列的品种数目受到一定的限制,欲有效控制商品的品种数,发挥卖场效率,就要使用商品配置表。

(3)强化商品排面管理。现代超市一个很大的管理缺陷是不能对商品的排面数进行有效管理。一般而言,超市陈列的商品种类数少则上百,多则上万,而所陈列的商品中,有些商品非常畅销,一天能销售数十个,甚至数百个,但有些商品则可能一天只卖出几个,甚至无人问津。因此,安排商品的排面时,就需要根据商品销售数量的多寡,给予适当的排面数。即畅销的商品给予的排面数多,占的陈列空间大;不畅销的商品安排的排面数则应相对减少,尽量少占陈列空间。这是提高超市经赢利润的有效途径。

(4)有效保护畅销商品。畅销商品的销售速度一般都很快,若没有商品配置表对畅销商品排面的保护管理,则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当畅销商品卖完了,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就易导致较不畅销商品,甚至滞销品占据畅销商品的排面,从而形成了滞销品驱逐畅销品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会使超市对顾客的吸引力减弱,而且会使超市失去赢利的机会,从而降低竞争力。可以说,在没有商品配置表管理的超市中,这种状况时常会发生。有了商品配置表管理,畅销商品的排面就会得到保护,有效控制和避免滞销品驱逐畅销品的现象。同时,畅销商品排面的空缺和不足,也是超市检查商品补货与商品陈列质量的“重点”,并成为超市发现和分析畅销品断货现象的依据。

(5)提高超市利润。超市经营的商品中,既有利润高的商品,也有利润低的商品。任何超市都希望把利润高的商品配置在好的陈列位置,多销售一点儿,提高整体利润;把利润低的商品配置在差一点的位置,以控制销售结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通过商品配置表来对各种商品进行妥当的配置。

(6)提高整体营运效率。超市扩大到一定规模时,通常会发展一些连锁分店。管理这些分店的商品,使陈列能达到一致性的要求,给总部人员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能有一套标准的商品配置表来参照运作,整个连锁店的营运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从而提高整体营运效率。

3.商品配置表的制作程序

商品配置表的制作程序如下:

(1)根据商圈调查及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超市的最佳经营范围,即对商品的构成予以确定。

(2)根据营业面积分配大类商品的经营配置图。

(3)将部门中的每一个中分类安排到中分类的配置表中。

(4)收集中分类中可能经营的商品品项,并将商圈调查及顾客需求作为商品选择的依据。

(5)确定了商品品项后,根据市场调查得来的商品畅销度和附近竞争店的商品结构做一个综合比较,初步形成商品配置的设想。

(6)将初步设想落实到货架上去,实地绘制商品配置表。

(7)将商品配置表落实到超市经营中去,按表执行商品的配置。

(8)按照实际的经营状况,可对商品配置表进行变更或修正。

(9)对商品配置表进行定期修正、调整。已进入正常经营的超市的商品配置也不能一成不变地执行下去,要根据经营状况定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变动一次,一年大变动一次。这样才能确保超市具有活力,增加超市的新鲜感。

总的来说,超市内有效、合理的商品陈列离不开全面、标准的商品配置表的指导。

4.商品配置表的制作

商品配置表的制作作为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超市工作人员以认真、谨慎的态度予以对待。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先要做货架的试验配置,达到满意效果后再制作商品配置表。各个货架是商品配置表制作的基础,通常,一个货架就应有一张商品配置表。设计商品配置表格式,要先确定货架的标准,再把商品的品名、规格、编码、排面数、售价表现在表格上即可。

5 好位置要留给周转快的商品

要将好的商品陈列位置留给周转快的商品,这是一种极其有效地促进销售额提高的手段。所谓好的陈列位置通常是指“上段”,其高度一般在130~145厘米之间,即与大多数顾客的视线高度相平的地方。其次是“中段”,高度一般在80~90厘米,即与腰的高度平齐的地方。最不利的位置是“下段”,即处于接近地面的地方。

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商品在陈列中进行上、中、下三个位置的调换,商品的销售额会发生以下变化:从“中段”上升到“上段”增加63%,从“中段”下降到“下段”减少40%,从“下段”上升到“中段”增加34%,从“下段”上升到“上段”增加78%,从“上段”下降到“下段”减少32%,从“上段”下降到“中段”减少20%。

这份调查资料不是以同一种商品来进行试验的,所以会有一定的出入,但“上段”陈列段位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高165厘米,长100厘米的陈列货架,在这种货架上最佳的陈列段位不是上段,而是处于上段和中段之间的段位。这个段位被称为陈列的黄金线。下面以高度为165厘米的货架为例,将商品的陈列划分为四个段位,并设定每一个段位上应陈列什么样的商品。

(1)上段:上段即货架的最上层,主要用于一些推荐品,或有心培育的商品的陈列。

(2)黄金线:黄金线的高度通常定在85~120厘米,即一般人眼睛最容易看到、手最容易拿取的陈列位置,所以又称最佳陈列位置。此位置一般常用来陈列高利润商品、自有品牌或独家进口商品。如果用来陈列无毛利或低毛利的商品,无疑会造成整个超市经赢利润的减少。

(3)中段:一般是指货架棚板由下数起第二层或第三层的位置。一些低利润商品或本身不想卖,但因顾及顾客需要而不得不卖的商品,可陈列在这一段位。

(4)下段:货架的最下层,这个陈列位置适合陈列一些周转很快、易碎、体积大或毛利较低的商品。将特价商品放在下段销售需要以显著的标志提示,以引起顾客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