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老哈尔滨的故事
41925900000012

第12章 叶果罗夫世家

地包头道街(今抚顺街)64号,是一座中国式民宅,砖瓦结构,共三间。院里另外有个装杂物的木板棚子,由于日晒雨淋,木板墙体已经皸裂变黑。房子原为一个中国人建的,后来被中东铁路管理局属下车辆厂的一个俄籍钳工买下。这名钳工另有房住,买它主要是为了出租;钳工几年前已去世,现在由他妻子鲁伊斯卡娅管理。总务科老宋从她手里租下来,做了伊琳娜和加尼雅的女工宿舍。

三间房中间一间是厨房,厨房里有一口洋井,两副炉灶。伊琳娜和加尼雅住东头一间。西头一间暂时无人住,老宋在里边放了几套旧桌椅和文件柜。

东头这间南窗下面有一铺大炕,能睡五六个人。地下有个旧四方桌,两个凳子。老宋对伊琳娜说:“你们先住下,过两天让老戈来,把西屋文件柜修理一下,给你们当立柜;墙上钉一排钉子,挂衣裳;窗户外面,做一副窗板。”老宋又嘱咐:“炕一定要烧热睡,睡凉炕是会得病,尤其妇女,更不能着凉。”伊琳娜一个劲儿地说:“合拉绍!合拉绍!”又说,“我们随身带的只有两只箱子,这就够用了,不必再麻烦!”

老宋是荣连贵手下的老员工,在海参崴跟随荣老板多年,也会说俄国话。

这时候,戈里果列夫赶着一辆小马车来了,车上是老宋让送来的木柴——一些旧木板和旧包装木箱,另外还有两床被褥。戈里果列夫把两床被褥抱进屋,放到炕上,回身又去抱木板。伊琳娜见加尼雅跟着去卸木柴,也追出去。只听戈里果列夫惊叫道:

“两位小姐,请不要伸手!木板上有钉子!”

“他说什么?”伊琳娜问。

“他说木板上有钉子。”

“木板上有钉子?我们会看不见吗?”伊琳娜反问。

“看得见也会扎出血的!小姐们,让我来吧!”

两个女人笑了。

她俩跟戈里果列夫一齐动手,往院里搬木柴,一边搬,还一边讨论:

“瞧他多能干,我真拿不准,该叫他大叔,还是叫大哥。”伊琳娜说。

“应该叫大叔才对呢。”加尼雅说。

“可是他年龄并不大呀!”

“你看他的脸,又黑,又有皱纹,应该叫大叔。”

“还是叫大哥吧!”

“叫大叔!”

“大哥!”

“大叔!”

“加莲卡,你的尖刻能不能改一改?人家不到四十岁,会不高兴的!”

“不高兴?叫大叔是尊敬他呀!”加尼雅狡黠的一笑。

“好吧,”伊琳娜说,“你叫大叔,我叫大哥。”

老宋临走前给老瓦留下个任务,检查一下锅灶倒不倒烟。

搬完柴,戈里果列夫走进厨房,看了一眼,又看着洋井,说:“缺个水缸,我去找宋主任。”

戈里果列夫赶着车走了,一小时后,他拉着一口大缸回来,缸里放着一个土篮子,里边有几个碗碟、筷子。

老戈把水缸移进厨房,到隔壁邻居家要来一盆水,用这盆水做引水,很快从洋井里压上水来。想要压满一缸水,并非易事。伊琳娜和加尼雅轮流压手柄,直累得手酸背疼,气喘吁吁,衣裳被水溅湿,才压出大半缸水。

锅里放进水,点着锅灶,烟只有一半吸进烟道,顺烟筒走了;另一半从灶坑里冒出来,不一会工夫把厨房灌满了烟。

“戈里果列夫大叔,这样的炉子你会修理吗?”加尼雅忧心忡忡地问。

“没关系,没关系,让我们再观察一会儿……”戈里果列夫蹲下,撅起屁股,往灶坑里观望,“有些时候,炉子放久没人用,里边有凉气,会造成倒烟。等到凉气排尽,烟就会顺着烟筒走了。”

三个人就坐在小院里,直勾勾地望着屋顶烟筒。

果然让老瓦说着了——黑烟终于都从烟筒走了,灶坑不倒烟了。

“呜啦!”

三个人一齐欢呼。

“戈里果列夫大哥,你真行!”伊琳娜高兴地说。

“戈里果列夫大叔,谢谢你啦!”加尼雅说。

戈里果列夫得意地笑笑,说:“两位小姐,我注意到,你们一个叫我大哥,一个叫我大叔,你们不觉得别扭吗?”

“是吗?别扭吗?”加尼雅装糊涂。

“你不觉得别扭?我觉得别扭!”戈里果列夫坚持说。

“加莲卡,我们真该统一一下……”伊琳娜说。

“不必啦!”他宽容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别扭就别扭吧!随你们怎么叫,只要两位小姐觉得合适,只要两位小姐高兴,我无所谓!”

他走进厨房,喝了一碗凉水,走出来,说:

“好啦,二位同胞,这里没有我的事了,我走了。”

“怎么能让你这么走呢,我们总该谢谢你呀,吃顿饭再走吧!”伊琳娜真诚地说。

加尼雅瞪了伊琳娜一眼。

可是戈里果列夫并没看见加尼雅朝伊琳娜瞪眼睛。

“你们有多少养活自己的钱,拿给我看看?‘吃完饭再走吧’,好像你们是富翁,要是你们有养活自己的饭钱,能去红十字会登记吗?”

伊琳娜被他说得满脸通红。

“大叔,为什么不能请你吃饭?你看这是什么?”加尼雅手里拿着两块大洋。这里“鼎新泰”今天预先发给她们的工薪。

“啧啧啧,小姐们,留下自己用吧。”戈里果列夫开心地说。

“明天我们可不管你的饭了。”加尼雅说。

“客气什么呀,漂亮的小姐们,我该回工厂吃饭啦,跟我回去吗?”

“不去!”加尼雅一点好脸色也不能自己的同胞。

戈里果列夫一点也不恼,摘下破呢帽,向两个女同胞弯身深施一礼,彬彬有礼地说:

“明天见!”

赶车走了。

下午,伊琳娜和加尼雅烧了一锅热水,两人把老戈送来的两床被褥拆了,洗了,傍晚晾在小院里的被面和褥单干了,二人又把被褥重新缝好。缝好被褥,已是半夜。钻进新洗过的被窝里,感觉非常舒服。可是舒服不到十分钟,二人都惊叫着从被窝里爬出来,原来炕烧得太热,承受不了。二人再将被褥挪到炕梢,还是同样热。没办法,只好坐在被褥上面,聊天。这一番折腾,再无睡意,聊了一阵,伊琳娜说:

“睡吧,明天还要上班。”

二人这才咬牙钻进被窝,幸好此时炕已凉了很多。

第二天上班,戈里果列夫、扎依采夫、康斯坦丁、加尼雅被临时抽到货场修仓库。伊琳娜按照原来的分配,在水房烧水、打扫大院卫生。

总务科老宋是伊琳娜的第一个师傅,他把她领到水房,亲自演示如何往炉子里添煤,如何烧火,如何识别水烧开了,如何压火;烧水这活并无技术含量,是个人都能干,老宋演示一遍,把炉勾子往伊琳娜手里一塞,干别的去了。

伊琳娜捅捅炉子,火烧得正旺,扔下炉钩,去扫厕所。

伊万·达维多夫说,叶果罗夫家族在亚历山大二世时还是农奴,农奴法废除后,才改为农民。

吉洪·叶果罗夫是个农民,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立下战功,从步兵逐步晋升至大尉退役。一个地主将女儿嫁给他,带来五百亩土地的嫁妆,这桩婚姻让吉洪中尉跻身到地主行列。临终前,他以军功申请贵族身分,获得批准。

吉洪的儿子安德列·叶果罗夫,进一步扩大了家产,所属领地增加了两倍。

第三代阿列克赛·叶果罗夫――也就是伊万的外祖父,曾在军事学校读书,毕业后在军队任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卓越,晋级大校,调回彼得堡,是拱卫京畿的主力部队。在革命的重要关头,他拒绝了布尔什维克的命令,从而被追捕直至下落不明。叶果罗夫家族有个奇妙的现象:吉洪和安德列的老婆性格都温和,对丈夫所做所为,从不干涉。到了阿列克赛的夫人索菲娅,情况完全相反,她性格强悍,家里家外的事,通通要管。她不满足土地的收入,在省城投资建立了一个纺织厂,上千工人为他做工。她有四个孩子:长子列昂尼德有莫斯科大学毕业,专业桥梁设计;长女伊琳娜,大学毕业,后来远嫁到叶卡捷琳堡。次女娜塔莎,在女子中学念书,次子帕维尔在读中学。

“厕所里有人吗?厕所里有人吗?”伊琳娜操着老宋教给她的中国话,在大院东北角的厕所外面喊。

厕所里悄无声息。

确认厕所里无人,她捏着鼻子走进去,用一把条帚将6个蹲位扫一遍。所幸荣老板对工厂卫生要求严格,工人们保持了一种较好地上厕所习惯,厕所倒还不太脏,只是气味让她受不了。溅到尿池外边的尿渍,她按要求撒了一层白灰。

做完这些,她拎着扫帚从厕所里转出来,迎面碰上两个上厕所的工人,双方一照面,都闹了个大红脸。工人为遇到一个漂亮的俄国少妇扫厕所,感到意外和惊奇;他们不理解。也想象不到在这个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伊琳娜在慌乱间,对两位工人做了个请进厕所的手示,然后跑开。

她心脏砰砰跳的跳着来到水房,抄起脸盆,洗了手和脸,心脏略微平静下来,这时突然一阵尖利地大叫,把她吓得跳起来。原来是铁炉里的水开了。她不知怎么对付它,手足无措,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老宋的指导,往炉里填了一堆湿煤,将炉膛的火压住,这才止住汽笛的叫声。

老宋曾向她交待,早晨一上班,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水烧开。炉子里的火压了一夜,早上要捅开,让炉火烧旺才能把水烧开。把炉子捅着,把满满一铁炉水烧开,大约需要三十分钟,水烧开的标志非常好判断——汽笛叫。水烧开后,接着要完成第二个步骤:压火。即把湿煤填进炉堂,将炉火封住,让汽笛声停下来。水烧开后,再去扫大院,扫厕所。

对于扫厕所和烧水两样工作,伊琳娜宁愿扫厕所,也不愿烧水。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她总是让那个烧水炉尖利的汽笛声闹得心惊肉跳,心脏好像都被撕裂;她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会突然尖叫起来。一旦叫起来又不能很快制止它。有时候希望它马上吼起来,它却执拗地不肯吼;在你毫无准备时,它又会吼起来。伊琳娜简直对这个与她一般高的铁炉束手无策。

下午,伊琳娜在水房捅开铁炉,鼓捣将近一个小时,炉子才尖利地吼叫起来;这突然而起的吼叫,虽然她已有心里准备,还是吓了一跳,脸被吓得煞白,扔了手里炉钩子,跑出水房。愣了半天才清醒过来,按照总务科宋主任的交待,忙回到水房,把湿煤填进炉堂,湿煤填进去,汽笛果然停下来。伊琳娜擦一下脸上汗,提着大条帚扫院子去了。

扫完院子,接着扫厕所。她憋了一口气刚冲进厕所,没等扫蹲位,就听到水房传来尖利的叫声。她急忙反身回水房,原来压上去的湿煤正在熊熊燃烧。她不得不重新填进湿煤,把火压住,这才止住汽笛吼叫。

这一次火是压住了,可是湿煤压成一座小山,把火压灭了。等到发现火灭,需要重新生火,不巧这时厂里来了客人,等着用水沏茶。荣连贵有个习惯,沏茶必须用刚烧开的水,也就是顶得汽笛嗷嗷叫的水――荣连贵把这种水叫“顶汽水”。如今没有嗷嗷叫的“顶汽水”,只能用没叫的水沏茶。荣连贵为此大发了一通脾气。

老宋事后向荣连贵说明,水没叫与伊琳娜有直接关系,荣连贵这才没往深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