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4198200000024

第24章 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4)

又背了几次记叙文以后,同学们的效率都有所提高,最多的竟然一分钟就背下来148个字的一段短文。这时,我告诉学生这是背记叙文,若是背说明文或议论文还要慢一些,学生纷纷要求用这两种文体做实验。

好在用时不多,那就试吧!刚开学的一个月,差不多每节语文课我都搞一次一分钟记忆力比赛。

有时候也搞一分钟抄写比赛:“请同学们准备好书、作业本和钢笔,咱们搞一次一分钟抄写比赛。我说开始,大家就将书翻到老师指定的段落,一分钟后,看看抄了多少字。”

同学们马上全神贯注,做好赛前准备。一说开始,就见大家动作一致,把书迅速翻到我指定的第84页,从第三自然段开始抄写。

“停!”随着一声令下,大家都停住笔,立即看自己的成绩。最快的同学写了55个字,最慢的写了25个字。我对最慢的同学鼓励说:“一分钟25个字,20分钟就是500个字,每天量化作业,20分钟不就完成了吗?一小时能写1500个字,每天学习若是都达到这个效率,那做完作业就不费力气了。”

还有时,我们也搞默写比赛。默写熟练的课文,没有抄书时头的摆动和笔的间歇,效率还要高,最快的同学每分钟能默写64个字,平均每分钟能达到默写40个字。

到外省市给学生讲课,有时课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差几分钟,这段时间怎么度过呢?我说:“咱们搞一次一分钟抄写比赛怎么样?”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热烈赞成。比赛结果,跟我们班也差不多,写得快的同学达到50个字以上,慢的,刚好超过20个字。

我还发现,写得快的,基本上是写字好的同学,而那些字写得东倒西歪的同学恰恰写得慢。

我们还搞一分钟朗读比赛,声音要大,吐字清晰,速度要快,像宋世雄担任激烈的足球比赛解说那样,说得又快又清楚,还感人。一般来说,同学们一分钟能读450字左右。每当这时,同学们读起书来像打机关枪一样,哒哒哒,争先恐后,射个不停,那可真是人声鼎沸。

一分钟速读竞赛同样很激动人心,同学们翻到同一篇新课文,“各就各位,预备——开始!”大家一起速读,一分钟后,复述读过的内容。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速读能力便可平均达到每分钟1000个字。一篇3000个字的课文,读3分钟之后,不少同学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复述主要的内容。

一分钟跳读比赛,要求学生读书速度每分钟达到1500个字以上。我说:“现代社会,信息量大,需要人们具备跳读的能力,才能在众多的报纸杂志中,快速地筛选出适合自己的信息。有的人具有同时注意整版《人民日报》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在数版的报纸中把自己需要的两条信息筛选出来,这就是跳读能力。跳读大部分著作时,眼球更多的是做纵向而不是横向的运动,不是一行行品味每一句话,而是纵向注意一个或几个句群。”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人觉得既新颖又实用。

也有时,我们搞一分钟听力比赛。老师在前面用广播的速度报告重要新闻,或以每分钟200字的速度读散文或评论。读的时候,同学们只准听不许动笔,每当这时,大家都是凝神屏息,全神贯注,听过之后,马上默写,看谁写得多并且和原文一致。

一分钟竞赛,用的时间少,每节课开展一次也有条件。经常组织这样的竞赛,能增强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效率观念和竞争意识。

不少同学已养成了竞赛的习惯,他们主要是自我竞赛,学习时先明确目标,确定具体的任务量,然后按照每分钟的效率去确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增强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提高了学习效率。

无规则数字板

国外有的心理学家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与瞬间记忆能力:把15位不规则的数字在数字显示仪的屏幕上打出,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在20秒内尽可能多地记住数字的顺序。经过50次的训练,学生瞬间记忆能力就有了成倍的提高。

我把这个消息介绍给了同学们,大家都要求我们也搞这样的训练。

“我们没有数字显示仪呀!”有同学提。

“可以用多块纸板代替!”有人马上想出了办法,全班一致响应。

马上动手就做,每人做一块无规则数字板,用一块长75厘米、宽15厘米的纸板或木板,写上高10厘米、宽7厘米的数字,数字的排列必须要没有规则,越是杂乱越好。

为了试验记忆数字快还是记忆英文字母快,还是记忆汉字快,又分配10名同学在自己的纸板上写出顺序不规则的英文字母,另10名同学写顺序不规则但要大家都熟悉的汉字。

第二天,数字板、字母板、汉字板全做好了,尺寸大小一致,都放在前面。

语文课上,我说:“咱们也试一试吧,看谁记得快。”我把纸板举起来,大家便全力以赴地记。20秒后,板放下大家都默写,看记住了多少位数字,默写后,我宣布正确答案。从前向后排数字与顺序都正确的,有一个数,就得6分,满分为90分。

第一天,前后训练了10次,没有一名同学得满分,有几名同学在开头20秒内准确地记住了15位数字,但到第10名却记颠倒了几位,大部分的同学不及格。

经过几天训练,学生瞬间记忆能力显著提高,已经有一半同学能连续10次用20秒准确记住15位数字,而且越来速度越快。连平时最不爱背单词、不爱背概念的同学也极有兴趣地投入了记忆竞赛之中。

语文课搞这样的竞赛一次只用六七分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再接着讲课,效果也好。

有一天,我们又搞这样的竞赛,此时有不少外地教师来听课。我们班张铁同学好溜号,包头市听课的老师问别的同学:“你们班谁最淘气?”同学们就向他推荐了张铁,包头老师于是故意地坐在张铁身后,看他怎样听课。

我出示数字板时,张铁也集中精神,全力以赴地背。包头的老师发现他只用力背前10个数字,后5个连看也不看。

听课的老师见他背得挺累,就跟他说,你们老师下次再举起数字板时,你不用这么费力背了,我们抄到一张小纸条上,到默写时,你照着抄下来,不就每次都能得满分了?

课后,老师们与我座谈时,说: “你们班学生学习确实有自觉性,而且能根据自己实际能力确定学习目标。据我们了解,张铁学习是后进学生,可他上课时也很积极主动。下课后,我们问他,每次为什么只记前10位数字,他说得很有道理:‘老师曾经告诉我们:每个人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学习任务,不能什么都想做,一味贪多,什么都会干不成,也不能因为跳不到两米高就连半米也不跳了。根据我的实际能力,要是15位数字都去记,可能记乱了,我试了一下,自己记1至10位最合适,就全力以赴记前10位数字,后5位看也不要看,这样就能保证得60分。等到以后竞赛时我再努力争取背到11位、12位,慢慢达到15位。’”

另一位老师说:“难能可贵的是他肯自觉地学习,当我们告诉他,老师举数字板,我们给你写数,你照着抄能得满分时,他像受到了侮辱,瞪了我们一眼,说:‘就是得了满分有什么用,我的记忆力没练出来,你们走了,我找谁去要。’”

不仅语文课可以用数字板进行注意力、记忆力训练,就连自习课上累了,要想换换脑子,活跃一下气氛,这种竞赛也可以搞。

有人说:“瞬间记忆,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有什么用?”其用途不在于长期保存,就在于在短时间内能记住枯燥无味的、没有规则的、没有意义联系的一大串数字,若是这些需要长期保存,那去按照艾宾浩斯遗忘率曲线复习就可以了。如果只是短时间有用,那在用过之后就在记忆上抹掉。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这种瞬间记忆能力,尤其是在旅途中、讨论会上、谈判桌上。就是在日常学习中,瞬间记忆能力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很有利,有助于筛选需要长期保留的知识。

搞这种比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如若学生对没有趣味、没有意义、没有联系、枯燥的数字都能聚精会神地加以注意的话,那么他们这种有意注意能力定当会迁移到学习其他学科上面去。

学生会讲语文课

今天第二节、第三节课都是语文课。糟糕,赶上了领导班子开会,只好让学生自学。

到了9点多,下课了,我想,下节课怎么办呢?让大家再自习,那会倒了胃口,不一定有实效。忽然间我想起,自己读中学时,老师曾经让学生讲过课,干嘛不也试验一下呢?于是我就到教室里同学生商量:“下堂课老师还得开会,想找一名同学替老师讲课,你们看行不行?”新鲜事,学生们都很喜欢,大家热烈拥护。

“谁愿替老师讲呢?”

不想有三四名学生都笑呵呵地报名要求讲。

也许他们是以为老师在开玩笑,也许他们是在跟我开玩笑,可说不定,也有真愿讲课的心理。我从刚才自愿报名的几名同学中,挑选了一个小个子同学,指定由他来讲。至于怎么讲,都由他说了算。我随后又嘱咐班长:“刘诗奎给大家讲语文课时,请帮助维持一下纪律。”

下课铃响,我回到班级一看,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一种神秘的笑容。

刚才那节课上得怎么样?是讲得好,还是讲糟了?我看了看刘诗奎,这名勇敢的小老师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收拾完书桌,跑出去玩了。我便问教室里的同学:“刚才那节课上得怎么样?”

“讲得挺好,听起来,思路清晰,还突出了重点。”吴铮说。

“他讲起来一点不忙乱,该讲的都讲到了。”林华说。

“他还挺严厉,讲课的时候还维持课堂纪律,说话大王被他严肃地批评了几句,像个老师的样子。”

同学们的反映说明这堂课上得还是不错,新鲜事激起了大家的新鲜感。看来,学生中蕴藏着多方面的才能和潜力。学生讲课,不仅需要勇气,还必须有些真本事。他们除了通过自习对课文有所了解和掌握之外,还要有稍为广博的知识,还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有着教师的气魄和语言……毫无疑问这可以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另一方面,对全体学生来说,学生讲课也是活跃大家思维的一个好办法。大家觉得新鲜有趣,总想从小老师的讲课中发现某些长处,有的则想寻找漏洞,这样想,不就是在积极思维吗?

这以后,这样匆忙地找一名学生替讲的事还不时地发生。因为我正在上课时,遇到上级领导到校的事,遇到特殊客人来访的事,遇到外地同行来电话的事时有发生。

一次正讲着课,有省市领导到校,我便问,谁替老师讲,该有七八名同学都表示愿意讲。我说:“大家选一位吧,同学们齐喊,看谁的呼声高!”大家齐声高呼,呼声最高的是陈洪琴。她于是走上了讲台,我便走出了教室。

这样临时抓学生上课的做法显然不科学,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更多的时候,我是挑选几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个别找他们谈,请他们讲课,并帮他们备课。他们讲课的时候,我也坐在教室里听,及时发现问题,观察学生的注意力,观察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有哪些。从学生讲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中,课堂顺序的安排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中,也可发现学生们平时对教师讲的哪些内容、方法更感兴趣。

学生讲课,不一定非要挑选学习优秀的同学,中等和后进同学也可适当挑选出来给同学们讲课,以了解他们各自对哪种教法更感兴趣。一般来说,学生上课时采用的方法就是他们最为感兴趣的教法。

有一次,外省市老师来听课,我突然想到是不是能请我们班学习最不好的梁强同学讲一课,便鼓励他去试一试。梁强同学是跳级生,很是有勇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他犹豫了一下,但并没有推辞,很是从容地走到前面去。他讲的是一篇文言文。他先请大家确定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然后领着同学们学习难字、通假字、生词、文学常识。在翻译课文时,能翻译的句子,他就给翻译,不会译的,就请好同学译,对没人能够译出的个别句子,他就鼓励同学查阅资料。最后他又组织大家开展背诵比赛,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基本都完成了。听课的老师都还以为他是名学生干部,要不怎么能替老师讲课呢?听了梁强的课,我也感到后进同学中同样潜在着极大的能量,如若他们总是处在这样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也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给这些同学一个持久的挖掘潜能的机会。

学生讲课,次数适当,安排得法,比只由教师统治课堂效果更好。

考前最好“独往独来”

放学了,学生们高兴地走出教室,迈出校门。有的三五人一伙,谈着笑着走着,只是偶尔想到手里拿的书时,看上几眼。有的则二人同行,或谈心,或相互提问背诵的内容。有的一个人独行,边走边背边进行思考。

班长向我建议:“老师,放学路上,几个人一起走不好,总是说闲话,分散精力,有时还危害团结。咱们班不是老说试试并不吃亏吗?能不能试验一下在路上独往独来,我想好处会有不少。”

征求同学们意见,所有的同学都愿试一试。“试多长时间?”“先试一天。”

试验指的是在早晨和中午上学放学的路上,冬天昼短夜长时,晚间必须几个人结伴而行。

试了一天后,大家感觉很有趣,都要求再试3天。试过以后,同学们感觉利大于弊,纷纷要求再试。

同学们还提出选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独往独来监督人,随后也确实设立了不同方向的监督人。其实只要离开学校500米之内独往独来,再往前,一般就不会再寻找说话的同伴了。

放学走出校门,大家各奔东西,相同方向的也保持一段距离,每人拿着书,背该背的知识。偶尔有同学走到一起了,该方位的负责同学就小声进行提醒:“别忘了,独往独来试验。”

试验一个星期后,我请同学们讨论这件事的利与弊。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好处是心静。过去我和几名同学一起走,常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有时说得不是地方,惹得自己和别人都生一肚子气。”

“我和张×同学过去总是在一起走的,我俩好得不分你我,一放学觉得学了一天该玩一玩了。我愿去电子游戏厅,他不愿,但又不好意思不陪,只好跟着去。他爱吃零食,我不好意思不跟着,这样就学会了花钱、吃零食。现在这么一分开,我们没了伴,电子游戏厅不好意思进,零食也吃得少了。”

“我没有固定的朋友,看人家都两三个人一起走,自己觉得有些孤独,就勉强找两三个人,跟他们一起走。走了一段觉得不对劲,又找另外两个人,凑在一起走,可又担心原来的同路人有看法,为此伤了不少脑筋。提倡路上独往独来,正好与我的性格相符。”

“上学放学路上时间紧张,正应该讲效率,可两三个人一起走,上学放学时常常定是你等我,我等你。虽然相互比赛着谁走得快的时候也有,但太少了,大部分的时间是说说笑笑,谈谈唠唠,不知不觉比个人走路多费不少时间,还养成了懒散的毛病。”

“两三个人凑在一起,谈学习少,谈闲话多。闲话常常涉及同学关系,常常背后谈论别人缺点,不仅影响团结,还使自己变得心胸狭隘,活得累。”

“路上一个单词活动确实好,不费劲就背会了,如果是三五成群地一起走,唠着唠着把正事就耽误了。”

我说:“请同学们也不要一边倒,再说一说独往独来的坏处。”

静了一会儿,经过我的启发,才有同学说:“独往独来对性格孤独的同学可能不好,他本来就不愿和人交往,路上再没有机会,不更孤独了吗?”有同学立即反驳:“在学校活动时,节假日时不是一样可以交往吗?”我说:“还是少了交往的一些机会。”

又有同学说:“学习比较紧张,放学了,互相交往可以放松一下。”又有同学反驳说:“如若把学习当作乐趣,就没有紧张可言,何况学校学习,课堂穿插讨论,提问练习,又有各科搭配,体音美调节,体操、眼保健操,课间活动,已经有张有弛了。路上自己背东西也可以放松背,非要搭帮结伙地闲谈,那不是轻松,而是散漫。”

显然同学们能让理智压倒感情,从较长远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

最后的结果是,大家要求以后班级长期规定:路上独往独来。

由于试验时间短,这样做的弊端还没有能显现出来。于是我这样说:“咱们先不忙着下结论,也不统一进行要求,而是顺其自然,觉得几个人一起走好的就一起走,愿独往独来的,咱们提倡。但至少做这样的规定,大家肯定赞成: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前的那一个星期,同学们一定要独往独来,以形成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备考气氛,怎么样?”

同学们热烈鼓掌。

防范考试抄袭

1992年新生入学,老师们都反映这届学生考试特别擅长抄袭。入学分班考试,后进同学抄,优秀学生也抄,真正地忠实于自己成绩的学生还到不了一半。

要端正学风,必先端正考风。学生只有认认真真地考试,才能在平时扎扎实实地学习,长大了才能实实在在地工作。

近两年,我们学校统一进行月考实验。我要求月考时,一定要扭转新生的考风。

首先,落实责任。考生抄袭,本人有责任,任课教师有责任,所在的班班主任也有责任,必须使师生都转变观念:抄袭是一件可耻的事,同时还要牵连很多人。

然后,把检查落到实处。考试时,如果考场有违纪现象,监考教师未发现,被流动监考或领导发现,监考教师就要遭受批评,并扣量化分。

为强化检查,我们安排了较多的流动监考和领导分包楼层的监考,这样一来违纪现象就大为减少了。偶然发现违纪者,第二天课间操时全校集会,当众公布违纪者所在班级和学号,马上扣除本班值周评比量化分。

这样搞了半年,到期末考试时,老师们说:“真没想到,只半年时间,这届学生就基本上不会抄袭了。”

十几年来,我对历届的学生都严格要求,考试不许抄袭。只有这样,才会有真的优秀成绩。抄袭之后骗了老师,骗了家长,自己的努力劲头也会减弱,成绩反会更低。

多年以来升学考试前,我都告诫学生:“尽管升学考试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但也必须要实实在在,不抄袭,也用不着在考场上看到别人抄袭就来气。归根到底,靠的还是真本事,靠抄袭上来的人总是极少数。平时认真学习,考场上就一定能出好成绩。”

面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我的这些告诫受到了挑战。有的家长公开提出异议,告诉学生:“别那么死心眼,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该抄就得抄,别人抄,你就也抄。”有的学生拒绝家长的“训诫”,以两分之差去了二类学校,家长一面责备老师不开放,埋怨学生太老实,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这种实实在在的态度,对学生的长远利益是有利的,深长思之,还是老师说得对,学生做得对。

我跟学生谈心:现在我国确实是伪劣产品多,但这都是在商品经济刚开始发展的初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出现的现象。假货能骗人于一时,待市场发育成熟了,真正开始公平竞争了,假货就会没有市场,败下阵来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企业家,谈到经营之道,都强调一个对顾客负责,都强调产品必须货真价实,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度,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站稳脚跟。有人说,老师对升学考试也要实实在在地主张,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形势,其实是个别人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尽管目前伪劣产品很多,但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人类还是朝着有利于有真才实学的人的方向发展,即使现在,我们也还是欢迎有真才实学、能干实事的人到自己单位工作。因此,我们班级还必须严厉打击考试抄袭的行为。

但是,严厉打击不等于捕风捉影,不能轻易冤枉一个人。

期末考试完后,地理卷子发到了学生手里。后进同学全力抓主科还有困难,地理便基本放弃了,尽管是这样,甲生一看自己才得了14分,心里还是很不好受。

地理课代表发完卷子后,发现又有一张写着甲生名字的试卷,得了42分。他给甲生送去,甲仔细地看了后说:“不是我的。”

经问后,才搞清楚了,原来是乙生的。

乙学习也不好,答卷时只顾着考虑问题,一开始就没写名字。下课时老师收卷,提醒大家说:“别忘了写上自己名字。”她一时慌了神,看到甲的卷子上写着“×××”,她居然忘记了写自己的名字,而不假思索地写上了同甲名字一样的“×××”三个字。

乙接过卷子后,一直也埋怨自己,怎么慌里慌张地竟写上了别人的名字?她红了脸,感到很是不好意思。

就在这时,她听见班里有人议论:“考试照人抄,连名字也抄下来,笨样!”

“我看应当追查。”……

老实的乙生心里感到委屈,想辩解又说不清楚,想哭又不能哭,那股劲不管怎样也过不来,脸上无精打采的。

我知道这件事后,开始也埋怨乙生,怎么会可笑到照抄别人名字的地步,再仔细一分析,不对劲儿。我对全班同学说:“甲得了14分,而乙得了42分,乙怎么能是照甲的抄呢?同学们不能乱加议论,要对自己的同学负责任。没有根据地给别人扣帽子,会给人家造成多重的心理负担!”

那名同学听了,心灵世界多云转晴,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这些年来,真正考试抄袭的同学一直在班级受到谴责,班内也进行过选举,选举考试时“最不忠实于自己的人”。班内正气浩荡,考风正了,大家才你追我赶地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竞赛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