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要悟玄机
4201400000024

第24章 玄机九 轻松保住乌纱帽——提高份量推销自己(1)

在办公室里争夺权力,不仅要靠计谋,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份量,主动的表现推销自己,会使权力更容易到手。

从一级升到另一级难,但要保权护权更难。所以,要轻松何住乌纱帽,对上坚决以服从为主,对同事,不仅要处理好关系,而且还要不与其同流合污,对下要做到深得员工心。

1.办公室虽小,但权力很重要

办公室的成就主要是看你能不能充分发挥能力,而要想充分发挥能力,就应该处在必要的位置上,而这种位置通常就是职位较高的位置。所以,办公室的成就标志就是你的头衔、你的职位。

这样,争取权力就成为办公室的成就手段。如果你注定一生的大部分时光要在办公室度过,你就必须去争取权力,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表面上看,权力是领导层给你的,因为他们一步步把你提拔而起。但从实质上看,权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靠自己能力去求得的。

首先,清楚地看清自己的形势,以及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看清自己的形势,就是要了解对手,任何一个办公室都不是孤立的,不会只有你一个人想谋取升迁。当然,也许惟一独霸一间办公室的人是处于权力最高位的人。既然存在着对手,就必须一争高下,才能够脱颖而出。想脱颖而出就要充分地了解他人,也就是要知彼,而评价自己的能力就是知己。能够知己知彼的人,必然能够获胜。

其次,须了解办公室的权力结构。俗语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说一个组织内部不管规模大小,要保持正常运转,它的主要机构必然是齐全的。你要研究它,就像面对解剖图一样研究它的众多办公室。一般来说,组织内部都呈金字塔形。第一级是领导,第二级是各办公室主管,这一级的主管由财务、业务、后勤三天部分为主,第三级为职员,当然职员中又分无数等级。看清了组织结构,还要分析各部分权力运作的方向,即了解下级是通过哪几个渠道通向权力尖端的。

其三,要争取权力,关键在于自己。靠什么去争?靠能力,靠个性。能力的大小是决定升与不升的真正准尺。个性应该是成熟个性。人们在行为上喜欢跟着个性自信而坚定向前的人向前。如果靠其他方法就算获得了升迁,一旦你依靠的方法不再有存在的条件时,你的地位就会摇摇欲坠。所以,一个人如试图在办公室里升迁就得精通业务,熟悉技术,这一点可容不得走半步捷径。

权力的等级越朝上越集中。办公室各级成员都朝上看,关系也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很难有人猛跳一步,直冲云霄,那必定是个奇迹,此人多少带点偶然性。跳得最快的基本上也得采用三级跳方式,一步一步上升。

必须弄清楚级与级之间的关系,一个办公室职员看不清自己的本分工作,而想越过关系的等级,是要吃苦头的。阶梯如此明确地摆在那里,你却要省略几级,不跌下来才怪。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掉下来,闭着眼想的是广义相对论,你跌下来,能想什么?

一般来说,循序渐进是最合适的。如果你只是个乙级队水平,偏要说有甲级队水平,就算他人相信了你,让你上场试一试,你就很可能立即出丑。

一个优秀的职员会主动去锻炼自己,使自己的个性和工作相联系,希望以自己出色的表现去争取升迁机会。

这里有一个充分规划的问题。由于权力是越往上越集中,你分管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假设你是从会计升到财务主管的,也许这项业务你还对付得了,但如果把你升到业务主管的位置,你还能应对吗?能应对当然好,不能应对就糟了。所以要充分规划,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前做好准备。一个优秀职员绝对要尽可能熟悉组织内部的各部门的业务性质,以便将来做领导时能发挥这些知识。

所以,在一层一层的关系中,要一步一步地上升,不急于争取掌握太大的权力。每上升到一个层次,就把这个层次了解透彻,再慢慢指望更高的层次。

同时,要搞好人际关系,如果关系恶劣,就没多少升迁机会。你不能等着爬上了高位,再来和人搞好关系。平时和职员们搞好关系,因为你有信心总有一天要做他们的顶头上司,总不能到时让他们来拆你的台。

既然你渴望成为领导者,就要用领导者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当你这样做时,你将对自己的工作和成绩予以最严格的评价,以符合领导者的眼光。在没有得到职位之前,你就可以策划领导者的方案了,不过在他人面前可别自以为了不起,对手可把你的野心当靶子摆着呢。你只可以私下操练。

要成为领导者,方向是很重要的。你不能相信地图,地图没标明方向,要用罗盘。罗盘就是原则。罗盘使用是生活的真理,始终指引正确的方向。办公室生活是最迫切需要罗盘的。罗盘将指引正确方向。许多主管都具备冒险精神,愿意在未知领域里摸索。想迅速到达目的地,需要精密的管理以及生产过程,在一片茫然中打出一条通道,就需要罗盘的指引。

有远见的人应该了解,在目前各种管理思想造成的复杂局面中,只有罗盘可以校正方向。如果使用图形策划的罗盘,就会有正确原则的支持。

为什么?如果你迷路了,他人劝你:“努力干。”不过是让你在办公室里错得更深一步。他人劝你:“别太悲观了。”不过劝你不必再走迷路罢了。问题并不在于你是否努力或保持稳定心态,而在于你已经错了却面临着继续错的处境。这样,罗盘就起作用了。

办公室的内部环境必然代表着领导者的管理风格,这种风格建立在领导者善变的情绪、独断的决定和自我目标上。如果你在这种风格中迷了路,你不可能指望好结果,你连领导者的管理思路都摸不清,谁敢信任?把你提拔起来掌管领导者思路的一个重要路线你能胜任吗?

所以,要掌握住办公室罗盘的真方向,你要朝那个方向走,千万不要再迷路了。罗盘在手,世上就没有迷宫了。

2.驾驭权力要面面俱到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争斗,办公室也不例外。汉代萧何就是深谙权术的专家,他知道如何争取权力,又知道如何驾驭权力,面面俱到。

汉朝初期的三位大英雄,韩信是闯业名将,但他却守业失败;张良是极有智慧的人,明白共患难容易,共富贵困难,功成之后而身退,保存了晚节;另一位大英雄是萧何,他既可以帮助刘邦建立事业,又可以在创业之后和皇帝共同守业,将整个汉朝的帝国事业推向顶峰。最难得的是,萧何能够面面俱到,在复杂的人事斗争中得以屹立而保存好名誉。其中的处理技术,极不易。

萧何在处理人事方面,最拿手的是善于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而改变,绝对不会一成不变的。萧何和刘邦同是在一个乡村长大,自小就是伙伴。但萧何后来变成一名殷实的地方长官,而刘邦却变成地方上的混子。他们二人当时的情形好像是一名警察和一名黑社会老大。大家的地位虽然不同,但萧何深切明白刘邦极有才干,这个人不但不可得罪,有需要时还要利用。

当时地方上的治安不太好。为了搞好治安,衙门在萧何的介绍下安排刘邦这名“黑社会老大”担任整顿治安的工作。萧何能够根据别人的长处而善用。绝对不会一笔抹杀了刘邦的才能。后来,刘邦时常出差,一般小吏要向刘邦奉上三百钱作茶资,而萧何却特别,破例送给刘邦五百。可见萧何是如何重视刘邦。

韩信的崛起,完全是由萧何提拔的,但韩信的失败,也是由萧何策划的。后人在韩信的墓前写了一首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年轻时候受人欺侮,后来碰上了河边洗衣老妇人的赐饭鼓励而振作;晚年时候,韩信是中刘邦老婆吕后的埋伏而死于长乐宫的。

萧何对于韩信的态度,完全是根据现实的需要而改变。当年韩信躲在刘邦麾下当一名小兵,郁郁不得志。后来萧何和他倾谈,发觉他是大材小用,非常珍惜韩信的才干。

萧何向刘邦郑重声明,如果要得天下,一定要重用韩信。刘邦依言而登坛拜相,将韩信封为大将军。事后证明,韩信的确是一名极有才干的大将,萧何引荐人才的功劳,极为重要。

一个人如果始终恋着昔日的光辉,才干便不能日新月异,以昨天的功劳称霸于今天的舞台,不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更新自己,个人的光彩终将失色,焉有不失败的道理。萧何深明个中道理,所以能够成功,而韩信则因处理不善而失败了。

萧何在处理人情方面,也有很多例子值得学习。他的其他方面也在转变,包括人的感情和事业,我们绝对不能以从前的感情去对待今天的事物。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和上司长期合作,大多数原因是自己感情方面硬化了。创业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上司称兄道弟,正所谓“同捞同昭”,什么也不计较。但上司发了迹的话,如果我们仍然以昔日的兄弟感情去对待上司,他一定受不了。因为上司发达了,奉承的人自然多,上司渐渐形成只听得进好话的耳朵,昔日真诚的忠告,他早已受不了。况且,英雄最怕问出身,任何成功人士都怕被人提起失意时的狼狈相。作为一个守业的伙伴,一定要懂得如何克制自己,千万不可倚熟卖熟地纵容自己的口舌。否则,便会招人挑拨,被上司放逐的。萧何这位官僚,最懂得这种方法。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改变自己去适应刘邦的。

当韩信和黥布等人造反的时候,刘邦担心萧何的动向,怕产生连锁作用,一方面安抚萧何,加官晋爵,另方面又派人探听萧何的动静。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疑虑,突然将自己变成一名贪财的人。凭借丞相的势力,他向农民强抢耕地,或贱价收买,引起地方上不满。萧何以此证明自己没有收买人心的企图。刘邦听了,一方面责备萧何不应如此贪心,另方面却窃窃私喜,发觉萧何是一名守财奴,没有什么政治上的大志。处理这种人事关系,一点也不简单,萧何居然能做到,可见他有很高的智慧。

最早支持刘邦起事的,除了萧何之外,还有曹参。后来两人的事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主理内务,另一个出生入死在外。但刘邦最后的评分榜却以萧何排第一,曹参便因此心中不满。史书上说:“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这种人事上的关系变动,最为常见。萧何又如何处理呢?

人事上的纠纷,最重要是不要损人利己,如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时之间的误会,并不重要。说明人格的判官是时间。曹参和萧何虽然不和,当萧何病危的时候,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往访,向他请教:“君百年之后,谁可代君?”萧何即时指出,自己死了之后,可以委派曹参为丞相。由此可见,萧何处事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冲突并不影响他的处事作风。曹参继任丞相之后,也深感自己胸襟狭窄和渺小。为了尊重萧何,实行萧规曹随,没有更改萧何订下的任何规章。

除了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之外,萧何又是一位杰出的行政人才。他为刘邦安排一切后勤服务,令刘邦有足够的物资向外作战。刘萧两人的合作,完全可以互补长短。究竟萧何怎样协助刘邦呢?

萧何是一名有学问的人,他明白自己欠缺了刘邦的领袖才干。于是他便诚心辅助刘邦成立大功业。当时的社会,教育并不普及,民智未开。萧何大胆制造故事,说明秦朝气数已尽,而刘邦是上天的钦选。刘邦被奉成真命天子的神话,在当时极为流行,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相信这种制造舆论的宣传手法,一定是萧何的杰作。

秦末民运相继发生,地方人士为了应付连年的战争,早已弄得筋疲力倦。萧何最拿手之处是予民休息,尽量安顿人民,免受战争劳役之苦。司马迁的《史记》说:“萧何谨守管龠,因民之疾,奉法顺流,与之更始。”萧何这种心态,最适合化解秦朝以来的严刑酷法和苛刻的税务。

当刘邦的军队攻入首都咸阳城的时候,各人均追寻地方上豪富大户的家门,希望趁火打劫;独是萧何注意到秦相府,搜集了留下来的法律、制令和图表,以便将来作为统治的基础。通过这些资料,萧何明白到户口的多少、人民强弱及民生疾苦,对于日后的统治,甚为重要。

根据刘、项起义时双方的协议,先攻入秦朝首都咸阳者,便可获封为王。但项羽凭着个人的势力,不顾协议而妄自分封,将刘邦分封到汉中的地方。当时刘邦极为不满,将发作的时候,萧何劝他冷静下来,部署他日反抗的基础。

如果他们能够好好地治理汉中,形成一个基地的话,人才是会自然归来的。当时机成熟之后再来和项羽争天下,也不会太迟。这种谋定而后动的冷静,最适宜运用在守业方面。

当然,刘邦对萧何的信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萧何可以自由地在汉中这个后防地方建立样板式的安乐窝,令百姓相信生活在刘邦、萧何统治之下,生活是有保障的。萧何是一名稳健派的人物,这从他策划建筑的未央官可见一斑。在宫殿内他建筑了一个武库,用以储存兵器,另外他又建造一个粮仓,用以储藏军粮。这种稳定周详的性格,最适宜于事业上的守成。

所以,在大封功臣的时候,刘邦将萧何的功劳列为第一。刘邦更用打猎作为比喻,其他的战将武夫,功劳正恰如打猎时的“功狗”,负责追捕猎物;而萧何属于“功人”,是策划整个打猎行动的主脑人物。换句话说,萧何好像一部电影的导演,其他出色的人物,只是演员罢了,而刘邦自己则是幕后的监制。最难能可贵的是,萧何能够创业,更能成功地守业,比之韩信、张良,真是平凡之中显出不凡的智慧。

3.不要轻易触摸“逆鳞”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公司中,一些人看起来很有才能,但由于爱当面向上司提不同意见,或顶撞上司,换来的结果总是得不到重用;还有一些人,对上司有意见,却也不提出,只是背后嘀咕,指责上司种种的不对,结果不仅上司不提拔他,众人也讨厌他。为什么会如此呢?

这是因为他们犯了一个重要的忌讳,即不尊重上司。

任何管理阶层的人,都想维护自己的权威,使之不受损害。而顶撞上司或者背后指责上司的人,正是在损害上司的尊严、降低上司的威信。

传说中有一种“龙”的动物,如果训练得好,可以温驯到供人骑乘的程度。然而龙的喉下有一片直径三十公分的鳞,俗称“逆鳞”,万一不小心触摸到,就有立刻被龙咬死的危险。同样地,人人都有“逆鳞”,对于管理者来说,他的“逆鳞”,就是他的尊严和权威。

任何聪明的人都不会轻易去触摸“逆鳞”的。

古时,当大臣向皇上进谏时,都很注意这一点,不随便触犯君主的权威。

所以韩非子曾说:“向君主进谏,最忌讳的便是当面触犯他。”

春秋时代的齐国宰相管仲深明这个道理,所以在进谏时总是察言观色,等到适当的时机再从旁进谏。但是,有一次,他稍不小心,还是触到齐桓公的“逆鳞”。

当时,管仲审核国家预算支出的情况,发现招待费用居然占到三分之二,其他部门的经费只有三分之一,难怪常会捉襟见肘、效率不彰,认为这未免浮滥太过,此风不可助长。于是,管仲立刻去找桓公,当着众臣的面说:

“大王,必须要裁减招待费用,不能如此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