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42017000000018

第18章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7)

大家听松下幸之助这样说,都觉得很困惑,他们不知道松下幸之助到底想说什么,过了一会儿他们才明白,松下幸之助说:“我把你叫来,是想告诉你,当你看到我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不要难过,因为那不是你的问题。”

试问,如果你是那位主厨,你听到松下幸之助说的那番话后,会是什么感受?你会不会觉得备受尊重呢?而一旁的客人听到松下幸之助如此尊重他人,更加佩服其人格,更愿意与他做生意了。

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当公司只有一百人时,他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以命令的口气,指挥部属工作;当公司的员工达到一千人时,他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诚恳地请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公司的员工达到一万人时,他只需要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就可以了;当公司的员工达到五万或十万人时,他除了心存感激,还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大家。

从松下幸之助的话中,我们看到了柔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真正在乎下属内心感受的领导是英明的,因为这样做,可以完全捕获下属的心,让下属心甘情愿为他赴汤蹈火。要知道,对别人的关心和善待,往往能产生极好的效果。

098可以看破,不能说破

中国人最讲究什么?面子,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伤害别人的面子,而要给别人一个体面的台阶,这也是给自己留一个余地。因此,做人不能太聪明,有些事情可以看破,心里清楚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地说出来。因为一旦说破了,就可能伤了别人的面子,就容易引来别人的怨恨甚至是报复。杨修之死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国时期的杨修才思敏捷,一度深得曹操的器重。然而,由于他不懂得“看破不说破”的处世之道,屡次让曹操“没面子”,最后惹恼了曹操,被曹操处死了。

曹操生性多疑,怕人趁他睡觉时谋害自己,于是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把被子弄到地上去,一个近侍见状,就过去帮他把被子盖好。结果,曹操跳起来拔剑杀了近侍。然后又到床上睡觉,醒来之后,曹操假装什么都不知道,问:“何人杀了我近侍?”大家如实相告,曹操假惺惺地表示痛苦,并厚葬了那位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真的是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看破了这一迷局。当那位近侍下葬时,杨修对着尸体哀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从此十分厌恶杨修。

后来,发生了“鸡肋事件”:曹操率军攻打刘备的汉中之地,但刘备兵强马壮,一时间难以攻克。在退不可退,攻又难攻的两难之际,下属问曹操:“今夜军中的口令用什么?”曹操见盘里有一根鸡的肋骨,便随口道:“鸡肋!”杨修自以为是,认为鸡肋是指汉中,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是曹操的心情。于是吩咐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结果,曹操一怒之下,以“扰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杨修作为下属,处处说破上司的意图,让上司很没面子,结果招致杀身之祸。同样,作为上司,如果处处点破下属,让下属难堪,也会招致下属的怨恨和厌烦。因此,管理者也要恪守“可以看破,但不要说破”的处世之道。比如,下属和女朋友闹矛盾了,领导看出了下属不悦,猜测下属发生了什么事,但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否则,下属会很难堪的。

在著名的长篇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小西的爸爸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非要把话说破呢?人都是有面子的,你把他捅穿了,于事无补不说,很可能会将矛盾激化。”这句话太有道理了,看破但不说破,确实是一种领导智慧,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管理技巧。

099细心寻找可以赞美员工的机会

说到赞美员工,有些管理者可能觉得员工没有什么优点,倒是觉得员工有很多缺点与不足,不去批评员工就够可以的了,怎么还要去赞美员工。再说,又能赞美员工什么呢?其实,关键在于找到赞美的机会,请看下面的案例:

有一位年轻人由于没有学历,找工作处处碰壁,最后好不容易进入一家公司做推销员。但是推销工作并不简单,在上班的第一天,他敲了近60家人的大门,但均被冷冰冰的表情拒之门外。第二天,第三天,半个月过去了,他一件产品都没有卖出去。

就在他打算放弃这份工作的时候,他被公司老板叫了过去,老板对他说:“年轻人,虽然半个月过去了,你一件产品都没有推销出去,但是你能坚持半个月,这一点非常了不起,你知道吗?很多年轻人来公司,坚持不到一个星期就不干了,你能坚持半个月,这还是头一个啊!就凭这一点,我就觉得你将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原本信心全无的年轻人,听到老板的赞美之后,顿时激情澎湃,他马上振作了起来。接着,老板传授了一些推销的经验给他,鼓励他再坚持几天,相信他会取得成果的。年轻人带着这份激情,又去推销了,那天卖出了两件产品,第二天,他又卖出了三件产品。随着推销产品的数量增多,他的信心越来越强,半年后,他成长为公司的头牌推销明星。

员工推销半个月,仍旧一无所获,换做很多管理者,也许会批评员工无能,但是那位老板却从员工的失败中看到了员工的优点,并给予恰当的赞美,结果使员工重燃信心,从困境中振作起来,最终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并不是没有赞美的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发现的眼光。

赞美员工的机会从何而来?也许员工只是捡起了地上的一个垃圾,也许员工只是关掉了别人忘记关的厕所灯,实际上,这都是你赞美他的机会。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带给员工极大的力量。

100让下属看到工作成果,明白工作的意义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目的是研究工作成果对人工作效率的影响。他花钱雇来一名伐木工人,给他一把锋利的斧头,让他砍树,结果,伐木工人砍树的效率非常高。

后来,心理学家给伐木工人双倍的工资,让他继续砍树,不同的是,这次要用斧头背部砍树。伐木工人干了半天,也没砍倒一棵树,气得他扔掉斧头,大声说:“不干了。”

心理学家问他:“你为什么不干呢?我给你的可是双倍的薪水。”

伐木工人说:“因为我看不到木片飞出来,也看不到树木倒下去,干得一点劲都没有。”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伐木工人所说的“木片飞出来、树木倒下去”,指的就是工作成果。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劳无获,都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其实,哪个下属不希望看到“木片飞出来、树木倒下去”呢?因为这些是劳动的最直接的成果,也是自身价值的证明。所以,看到“木片飞出来、树木倒下去”是每个下属工作的意义所在。任何看不到“木片、树木”的工作,都会使人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因为那意味着对工作成果和工作价值的埋没。

即便你给下属双倍、三倍、十倍的工资,但下属却干不出成果,他也不愿意继续干。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想办法让下属看到工作成果,让下属明白工作的意义。这样才能对下属产生吸引力,才能激励下属积极地工作。

有一家盲人工厂,专门生产各种螺丝钉。按理说,让盲人从事这种十分标准化、专业化,程序控制化的工作是比较合适的,但这种工作无疑是单调的。为了激发盲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管理层把他们每天生产的螺丝钉装在一个木桶里,然后让盲人员工带着手套去摸,使他们感受到一天的工作成果。同时,管理层告诉盲人员工:“你们生产的螺丝钉是安装在飞机、轮船、各种机床上的,这些产品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盲人员工听了这话,内心感受到了安慰和骄傲,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当员工看到工作成果,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之后,他们就会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到深层次的自我满足,获得由衷的自豪感,进而朝着目标有效地努力。因此,管理者一定要确保员工看到“木片飞出来,树木倒下去”的场景,而不要让员工去猜测自己在干什么,去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101把了解员工当大事来抓

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并让员工知道领导者在关心他,是优秀管理者惯用的手法。了解了员工的基本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激励员工,做出让员工意想不到的举动,从而引爆员工身上的激情。

小张是一家电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说起公司老板,小张充满自豪地称赞道:“我们公司老板这人真没的说,太够意思了。不管我挣钱多少,我觉得跟着他干心里舒坦。”为什么小张对老板评价如此之高呢?这与老板为小张做的一件事分不开。

小张刚进公司时,在欢迎新员工的联欢会上,老板致完欢迎词后,对大家说:“今天大家欢聚一堂,我向诸位宣布一个消息,今天是咱们新同事小张23岁的生日,请小张站起来,走上台来,接受公司对你的祝贺。”

小张感到非常意外,因为他根本没有告诉公司他什么时候过生日。当他走上台时,从外面走进来两位礼仪小姐,他们推着一个车,上面放着一块很大的蛋糕。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小张被同事们簇拥着许愿、吹蜡烛。

当时小张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个刚进公司的员工,老板居然那么重视他的生日,而且为他特意定做了生日蛋糕。就在小张依然沉浸在感动中时,老板又宣布:“为了表达对小张的生日祝福,公司没有准备什么礼物,这个红包请小张收下,希望不要嫌少哦。”

那一刻,小张的心彻底被老板收服了。回到家里,小张打开红包,“哇,居然是1000元。”小张心想,公司出手真大方,于是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对待工作,用心回报公司的厚爱。

看完小张的故事,你是否为他感到庆幸呢?能被公司如此重视,是人生的一件幸事。但我们不由地想问:老板怎么知道一个新员工的生日?当然,其实要知道一个员工的生日,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做有心之人,定能把员工的个人情况了解清楚。这就提醒了管理者们,一定要把了解员工当成大事来抓。只有了解了员工,才能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激励策略,才能想员工之所想,帮员工分担困难,和员工分享喜悦。

很多优秀的管理者都十分重视了解员工,这包括记住员工的名字、生日、年龄、家庭有几个兄妹、员工的籍贯、父母的职业、兴趣爱好等等。为了便于记忆,他们甚至把这些信息特意写在一个专门的记事本上,时常翻来看一看,以便找到激励员工的机会。

有位管理者曾在本子上记下了员工父亲养了一只兔子,一个月后,他在一次与员工共餐时,问员工:“你父亲养的兔子还好吗?现在应该长大很多吧?”当时员工觉得非常惊喜,他甚至一时想不起来:为什么领导知道他父亲养了兔子,事实上他是在一次平常的聊天中说出来的,没想到领导居然还记得,这让他非常感动。

管理者除了解员工的出身、学历、家庭背景、兴趣、专长之外,还应该了解员工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了解员工当下遇到的困难。只有出乎意料地关心员工或提供帮助,才能让员工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

102巧用感情杠杆,理智与感情并用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如果管理者懂得运用感情杠杆,巧妙地迎合员工的内心需求,往往会收到丰厚的“回报”。虽然这叫“感情投资”,看起来有些功利,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发自内心、诚心诚意的感情付出,因为这种付出包含了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爱护等等,是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绝非虚情假意,玩弄心计。当然,这种笼络人心的行为,既包含了真挚的感情,也包含了理智的思考。

战国时期,名将吴起不但骁勇善战,还非常善于笼络人心。他在作战期间,总是与士兵同甘共苦。他和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睡觉时不铺席,行军时不乘车,还经常主动分担士兵的苦闷。

一次,军中一位士兵生了肿瘤,痛苦不堪,吴起见状,毫不犹豫地蹲下身子,用嘴巴为士兵吸出肿瘤内的脓汁,那位士兵和在场的将士都感动不已。后来,那位士兵忠心追随吴将军四处征战,以此报答吴起的恩情,最终战死沙场。

从吴起为士兵吸脓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发现:巧用感情杠杆,诚心打动士兵,对士兵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同样,在企业管理中,如果管理者能够与下属同甘共苦,处处为下属着想,真心实意地对待下属,还怕下属不忠诚、不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吗?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千金易得,真情难求,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人追逐利益,人与人之间显得有些冷漠,如果管理者能巧用感情杠杆对待下属,厚养人情、厚施仁义,那么何愁下属不信服管理者、不忠于企业呢?

感情作为人际关系的纽带,存在于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这种感情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管理者希望下属理解、尊重、信任、支持自己,首先应该去理解、去尊重、去信任、去关心、去爱护下属。要知道,先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先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这就叫:“不行春风,哪得春雨。”

103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有句话叫“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若能达到相互理解,那么人与人就能和谐相处。在管理中,上下级之间也需要相互理解,有了理解,才有人情味。当上司理解了下属的抱怨、烦恼时,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策略是否符合民意;当下属理解了上司的想法时,才能明白上司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