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如何让生意来找你
42021400000027

第27章 知识改变命运(1)

中国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传统流传的智慧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早早就知道,投资在知识上是有所回报的。

——李嘉诚,北京工业大学综合科学楼启用仪式致词,2003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

我从不间断阅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就学识来讲,有所取,有所舍。电视要看少一点,小说要少看一点。跟你的行业有关的你一定要看,保持充沛的精力,脑子要静下来,不要太烦。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要对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才可。

如果一个机构没有掌握跟自己行业有关的最新信息,领导者就极容易判断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你再努力,失败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求知心切,坚持“抢学”

我的小智慧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别的旧教材。我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那时候,人家是在求学问,而我是在抢学问。

———李嘉诚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迅速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39年6月,李嘉诚的家乡广东潮州被日本轰炸机侵袭。为了逃离战火,李嘉诚跟着父亲李云经仓皇离开家乡到香港谋生。在逃难之前,李云经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李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在家乡备受人敬重。但“七七事变”的爆发改写了千万人的命运,像强烈的龙卷风一般,把家族、个人从原本赖以为生之地,狠狠地拔起来,旋转蹂躏后,抛向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李嘉诚就是其中之一。

香港是个拜金主义盛行的商业社会,小学校长是没有价值的经历,李云经没有了用武之地,在潮州虽不富裕但受人尊敬的生涯彻底过去了。几经波折之后,李云经在一家潮商开的公司里找到一份小职员的工作。但收入微薄,为了养活全家,他只好拼命工作,终因劳累过度而染上了肺病。在1943年冬天,李云经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离开了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那一年,李嘉诚14岁。

使小小的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李嘉诚感到自己“仿佛一瞬间被迫长大了”。

书香门弟的熏陶,使李嘉诚抱定了一个信念,仅仅靠茶楼薪水养活全家不是自己的目的。要彻底摆脱生存维艰的困境,出人头地,必须学习文化知识。因为文化知识不但是一个人的能力之本,而且还是深造和达到高深境界的前提。没有知识便成就不了大事业。

茶楼工作异常辛苦,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以上。那时的李嘉诚常常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但到家后,李嘉诚就立即忘记了工作的辛苦,马不停蹄地就着油灯苦读到深夜。生活的艰辛磨练出李嘉诚坚强的意志,使他终究没因香港战乱而放弃拼搏。尤其在学知识方面,他更是有着顽强的毅力:咬紧牙关,坚持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但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摆脱不了现实的穷困,无钱买教材又成了李嘉诚读书路上的又一“拦路虎”。靠工资,不可能,因为他的工资本来就微薄,除去全家生活开支和弟妹的学费,根本就剩不下几个钱;去借,不可行,因为他自小就心性高傲,不愿受人施舍,欠下人情。

可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头脑灵活的李嘉诚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家具有二手的,汽车有二手的,那图书是不是也应该有二手的呢?通过留心考察,李嘉诚在街头找到了一家专卖学生用过的旧教材的廉价书店。

有限的钱使李嘉诚想多买几本旧教材都成了奢望,每次,他只买一两种。学完之后,他又折上折再把这些旧教材卖给书店。然后再将所得的钱买回“新”的旧教材。如此,既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李嘉诚的经商头脑可见一斑。

友人这样说道。

每当向人谈论起这件事情时,李嘉诚总是一脸兴奋地说:“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的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别的旧教材。我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那时候,人家是在求学问,而我是在抢学问。”

并非只是在打工期间,李嘉诚坚持“抢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就是在创业期间,在营造自己的“商业帝国”期间,虽然李嘉诚不得不花太多时间去处理生意上的事情,但他也从未放弃过读书,依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坚持看书学习,常常学到更深夜半。直到现在,年逾古稀的李嘉诚仍爱书如命,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看书。“没有上学对他来说是正面的,因为‘不足感’缠绕在心里,他害怕自己不足,所以学习能力特别高。”李嘉诚友人评论说。

有位外商曾经问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靠学习,不断地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要做的事。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活到老,学到老。”

李嘉诚坚信:“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李嘉诚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和进取中前行,正是这种精神让他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也让他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在经商上,都显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超人”气质。

知识改变命运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

———李嘉诚

在现今世界,知识和资金等同,是发明及开展未来的基础,会在无形间推动蓬勃的经济商机,让人有更好的选择机会,让人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出自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的著名论断,就很好地诠释了知识的重要性。

别人不说,单是在亚洲首富李嘉诚身上,知识的重要性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14岁就被迫中断正统学校教育的人,在60多年未间断的自学纪律下,拥有了不同格局的学识,创造了他人无法企及的巨大的商业帝国。李嘉诚对于“知识改变命运”深信不疑,他的财富因此而来,他的人生因此而不同,他是一个知识主义者。

18岁那年,李嘉诚为了寻求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离开了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应聘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五金厂,做了一名普通的杂役小工。

看着面前这个未满18岁的小孩子,有些担心,但苦于没有办法,老板把纸和笔递给了李嘉诚。只半柱香的工夫,李嘉诚就把信写好了。信发出后,老板的朋友赞不绝口,“没想到你手下还有一位这么能写的高手啊,比原先那位先生写得好多了。”这件事让老板对李嘉诚刮目先看,很快把他从做杂役的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管理货物进出。

其后,李嘉诚又从货仓管理员,转为走街的推销员,因业绩突出,第二年就被提升为工厂总经理,管理200名工人及20名写字楼职员。

“知识改变命运。”每当李嘉诚回忆起这段往事,他都不无感慨地说,“如果自己当时没有一点文学底子,写信慢,也不通顺的话,也就得不到‘货仓管理员’这个职务。那个职务让我懂得了货品的进出、价格,懂得了管理货品。”

李嘉诚的学历并不算高,但他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争取机会和发展事业。李嘉诚曾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都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

知识对一个人、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作用,是再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的。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指课本内容,还指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

单纯的书本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使用、在于创新、在于活学活用。书本知识只有和人生的历练结合起来,才会形成改变和创造世界的现实力量,才能成就大事。谈到此,李嘉诚很兴奋地说了他赔偿损失。根据我的判断,这批玩具很有市场,不愁顾客,所以那次损失我并没有向对方追讨,并与对方说:“日后若有任何生意,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

在我开始转营塑料花的时候,我没有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有一天,一位美国人突然找我,说经某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推荐,认为我的厂是全香港最大规模的塑料花厂,这令我一时语塞,因为当时我的厂房并不太大。后来我才知道,从前那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认识这位美国人,告诉他我是完全值得信任的生意伙伴,为我说尽好话。这位美国人最后给我6个月订单,更成为我的永久客户。他们所需的塑料花逐渐地全由我供应,我的塑料业务发展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