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42071600000038

第38章 公共危机的沟通管理与社会参与(8)

(二)危机教育的功能、方法措施、内容

1.公共危机教育的功能

首先,危机教育能从最大限度上进行社会动员,有助于动员所有的社会力量共同理解和应对公共危机,形成与政府立场一致的全民参与行为并利于危机的解决。其次,公共危机教育为危机处理提供精神支持,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教育工作可以发挥其独有的渗透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第三,危机教育能够唤醒民众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激发其积极参与危机处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受过危机教育的公众,能在国家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及时了解事件、杜绝谣言,同时又能积极配合各种组织机构和政府机构,承担起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将灾害和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第四,危机教育具有社会监督功能。危机教育能监督政府及领导者及时、透明、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如果政府或某些组织及少数领导人抛弃公众利益、掩盖真相时,及时受到公众的监督和纠正,可以防止少数人或少数集团的利益侵犯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第五,危机教育能够培养全民忧患意识,普及安全文化,减少和防范各类危机。

2.公共危机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政府和社会应着力提升公众的现代公民意识。从根本上来讲,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必然表现为人的现代化。因此,呼唤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应该成为政府、媒体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培养公民意识,不但要看公民教育的内容是否被学习掌握了,还要看公众意识是否已经融入公民的社会生活之中。公众良好的公共危机意识需要良好的教育与培训,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需要设置专门机构来进行。根据不同的需要,公共危机的教育对象应分为不同的层次、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公共危机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要依托高等学校等资源,培养专门的、高层次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人才和实务人才。二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要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员的危机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应对危机的管理能力,使之成为危机应对的中坚力量。三是社会公众。要长期、持久地开展面向大众进行危机防范意识、危机科学意识的教育,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教育机构设置上,在政府设置的公共危机管理部门中,应专门设立公共危机的教育宣传机构,来统管危机管理中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在这一机构下再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如:专门的公共危机教育培训部;专设的公共危机管理学习与研究机构;专门的危机舆论宣传管理部门;专设的民情民意调查分析研究部门等。或者依托高校建立相关的培训基地和研究基地。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结合:①要在培训对象上注意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既要对所有公民进行普及培训,又要对部分公民进行强化培训,以弥补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的不足。要在培训内容上注意多样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既要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战时、平时的危机进行预防、防护的培训,又要对经常发生的危机的预防、防护进行重点培训,增强培训的可操作性。要在培训形式上注意学校培训与非学校培训相结合。既要建立专门的民防学院,通过模拟的危机现场进行职业化、正规化的培训,并以此作为培训的重点;又要通过讲座、专业人员演示等非学校培训形式来弥补学校培训的不足。要在培训阶段上注意长期性与时效性相结合。危机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要根据一段时间发生的危机类型进行及时的培训,切不可因为培训的长期性而忽视培训的时效性。

教育方式上,可以:纪念危机事件发生日来警示公众。将发生危机事件的日期作为纪念日,并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警示人们吸取前车之鉴。建立危机事件纪念馆。通过纪念馆的建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纪念物,使危机事件带来的惨痛损失铭刻于人们心中。跟踪监测危机事件后果并发布监测报告。通过对危机后果连续的、长期的监测,将危机事件造成的所有已经产生和即将产生的危害后果都向公众公开,以提醒公众的注意。

定期发放防空警报信号。定期发放战时防空袭警报,以教育公民、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组织开展演练,提高整体应对能力。通过演练,能够提高机关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指挥机关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使演练队伍的技能与素质得到巩固,协同趋于密切;能够提高各种保障能力;能够培养参与者的良好作风、提高人员的心理素质;能够熟悉、修正、完善应急预案。总之,能从整体上提高队伍的应对能力。

教育的对象上,可分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普通公民的培训两种。如瑞典民防学院的培训就主要是针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包括从事民防工作的专业人员、消防队员和大型公司的安全防护人员。新加坡的民防志愿者培训则是典型的对普通公民的培训,凡年满14周岁的新加坡公民,都可参加民防志愿者队伍,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当地居民经常参观民防组织总部,传授包括撤退、营救、急救和灭火等知识。按照培训性质来分,有强化培训与普及培训两种。如法国国立民防学院对业余消防人员的培训就是典型的强化培训。

这些业余消防人员平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遇到紧急事件由当地的指挥中心应急召唤,作为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我国对中学生开展的民防知识培训是典型的普及培训,是通过民防知识尤其是防核(核事故及放射性事故)、防化(化学事故)、防生(生物武器)知识的教育培训,普及防护的常识与技能。

3.危机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公众开展的危机意识教育主要应包括:危机的关注意识、危机的防范意识、危机的道德意识、危机的科学意识、危机的心理承受意识等。

首先要提高对危机的关注意识。公众是否接受了良好的危机意识教育,对危机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如何,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政府管理的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公众进行危机意识教育,这对危机的应对起到了积极作用。危机关注意识教育包括:①全社会对危机要有忧患意识。让公众提高对危机的认识程度,时刻警惕各种危机的发生。大到社会性的危机,小到个人生活中的危机,时刻都要有提防意识。公众对危机要有关注意识。提高公众对各种危机的关心,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让公众了解组织及各国政府发布的各种有关危机的信息、政策法规、应对措施等。政府对危机要有高度的重视意识。政府是应对危机的核心,要时刻关注危机,防患于未然。

其次要提升危机的防范意识。应对危机,重在防范。要及时、充分地掌握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信息,积极地做好防范,掌握各种防范技能,制定应对的预案。危机防范意识教育包括:求生的意识与技能。让公众增强自信,培养强烈的求生欲望,掌握各种求生技巧。求助的意识与方法。使公众学会积极寻求援助,摆脱困境,掌握求助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自救的意识与技能。

让公众学会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自救。互救的意识与技能。要培养公众互救的意识,提高社会凝聚力。

再者要提高应对危机的道德意识。危机是对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每个人道德水准的检验。在应对危机中,道德的作用、道德的力量是不可轻视的,往往决定着一个社会应对危机的成败。危机的道德意识教育包括:应对危机的职业道德。从事危机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危险,要有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应对危机的社会公德。应对危机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及合作。社会道德非常重要,只有整个社会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同时要加强应对危机的科学意识。应对危机必须要有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应对危机的科学意识教育包括:科学的态度和认识。让公众了解危机中的科学知识,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规律,以防止各种封建迷信、谣言扰乱公众视听,从而增强公众信心,用科学战胜危机。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让公众掌握科学的方法、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整个危机的管理过程和控制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要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当危机爆发时,公众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性,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对危机的控制。

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教育包括:危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危机教育中要加强对公众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心理抗打击力、抗受挫力的培养,使公众面对危机临危不乱、沉着应对。积极疏导,减少危机带来的压力。当危机爆发时,政府要积极疏导,减轻公众心理压力,恢复社会的信心,积极治疗心理精神的创伤,鼓励民众鼓足勇气面对困难。

最后要培养应对危机的生存能力。这里的生存能力是指个人在突发事件出现时或紧急状态下保护自己并尽可能对别人施助的能力。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状况不容乐观。在我国,各类组织,特别是那些位于公众聚集场所的组织,大都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不能具备一定的危机防范能力,以及危机状态下的疏导公众、实施灾害救助的能力。此外,社会层面缺乏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法律救援和心理救助制度,民众应对危机情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应对能力较差。这一切都亟待在制度化的前提下,通过开展生存教育和危机处理协同训练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