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42071600000009

第9章 风险评估与公共危机管理(3)

(三)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研究引起公共危机的各种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找出各种因素与未来状态之间的统计关系,依据相关因素的大量统计数据来近似地确定变量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在某些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某一定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定量的变化,例如,每天的冷饮销售量与当天的气温,家具的销售量与当年新婚人数等因素有关。当能够准确地确定其数量关系时,就表现为函数关系;当难以准确地确定其数量关系时,就表现为相关关系。为了定量地把握事物的因果规律,需要使相关关系转化为函数关系,这种转化的中介就是回归分析,可以用来预测未来。

四、若干常用方法介绍

(一)类推评估法

类推评估法是一种运用类比推理进行评估的方法,是在两个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规律已知的情况下,利用先导事件的发展规律来预测后发事件的发展趋势。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把对象(后发事件)与被类比对象(先导事件)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异同点。相似性的结果出现的频率越高,进行类推评估的可靠性就越大;同时,还应把各种内外部因素对事件的影响都考虑在内,从被类比对象和预测对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因素的不同,对评估结果做出修正,以提高类比推理预测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法,如果只是短暂地注意了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的某些相似,而不认真地去揭示其他方面的相似,那么,这种类推显然不足以预测出事件的未来,而按这种类推做出的预测结论往往也是经不起检验的。

(二)模拟实验评估法

模拟实验评估法是根据危机发生、发展的条件与结果的内在联系,模拟公共危机的发展过程,从中取得第一手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把握公共危机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以此预测同类危机在相同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和状态的预测方法。如很多组织会注重采用危机演练、沙盘模型等模拟手段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

(三)危机晴雨表评估法

美国学者斯蒂文·芬克分别以危机发生概率和危机影响值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创建了危机晴雨表,这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危机发生的概率总是处于0和100%之间。概率为0,表示危机不会发生;概率为100%时,表示危机必然会发生。根据发生概率的高低,危机可以分为低度发生(0~50%)、高度发生(50%~100%)两种类型。显然,在危机影响值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发生概率的危机其严重程度是不同的,所引起的重视程度也必然不同。所谓危机影响值,是指危机一旦发生后不对它进行干预所产生的危害大小。通过对其进行主观评价,可以用0~10表示危机影响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明危机的危害越大。

如果发现潜在的危机处于第Ⅰ象限,进入红色区域,则表明危机的发生概率和影响值都较高,危险程度较大,需要立即进行危机预报,并采取危机预控措施,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发现潜在的危机处于第Ⅱ象限,进入灰色区域,表明危机的发生概率较大,但影响值较小,危险程度处于中间状态,要小心提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发现潜在的危机处于第Ⅲ象限,进入绿色区域,表明危机的发生概率和影响值都较小,相对较为安全;如果发现潜在的危机处于第Ⅳ象限,进入琥珀色区域,表明虽然危机的发生概率较小,而一旦发生影响较大,需要密切注意。

(四)风险清单

风险管理人员在分析风险时,最经常、普通使用的方法是编制风险清单,清单上逐一列出本地区或本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与本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特征或者是本单位的业务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以便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因此,风险清单中必须列明本地区或本单位基本情况,以及自然、社会、法律和政治环境等。

在分析可能引起风险事故的因素时,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引起事故的风险源,一是影响损失程度的因素,尤其是可能扩大损失程度的因素。例如,在考察洪水风险时应注意本地区或本单位主体部分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发生洪水倒灌、暴雨、排水系统阻塞以及河堤决口等意外事件时,有无被淹没的可能性。又如,在分析火灾或爆炸风险时,对每一建筑物及场所均要考虑:

(1)有无引起火灾或爆炸的风险源。如电气风险、化学风险、发热的风险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相连或毗邻的建筑物和场所占用性质等。(2)影响损失程度的因素。如建筑的类型,是否安装自动喷淋设备,其他灭火装置和警报设备,屋内存放物品的性质与最邻近的消防队的距离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把风险源按起因和影响而进行某种分类。据此,水灾、暴风雨、决堤、海啸、龙卷风可根据起因(水和恶劣天气)相似而归入一类;而地震、战争、炸弹爆炸、火灾和山崩可因影响(建筑物倒塌和企业损失)相近而列在一起。

综合不同来源的信息,通常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源提供的信息可能是各式各样的,从定性的(文字描述,如来自某个人的脆弱性评估)到定量的(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概率)。

头脑风暴法是帮助列出风险清单的常用有效方法。这是很有趣、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把许多人聚拢到一起,共同挖掘可能的风险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列出一份长长的清单。头脑风暴法在综合一个群体的洞察力时,鼓励有创造性和独到见解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人们可以陈述其观点和想法而不会像通常一样立时招致批评的过程。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过程如下:(1)把一组人集合在一间远离骚扰的安静的房间内。(2)确保房间内有为每个组员准备的桌子、椅子、纸和笔,以及用以书写大家都能看到的目录所需的设施(幻灯机、白板、黑板或翻转表)。(3)组织者概括出此次集合的理由,并向所有成员阐明以下规则,“对以下议题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用考虑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让每个成员仔细考虑议题,尽可能清晰地记录下有关该议题的可能潜在的概念或观点。在风险确认中,这就是每个人所能想到的可能的全部风险源。接下来,组织者可使用两级程序或三级程序来收集所有参与者的意见。

两级程序:组织者可以把所有成员的目录整理成一个目录,或让每个成员读出他的意见目录,并把它写成所有成员能同时看到的媒介(幻灯片、黑板、翻转表、白板或联网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从而收集起每个成员的意见。组织者要确保在收集完所有意见之前,任何在场的人都不能提出非议。

三级程序:组织者在每个人已记录下各自的全部意见后,立即把所有成员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这些小组再讨论议题,并制定小组成员一致通过的个人意见的目录。这常常有助于人们思考,并鼓舞其产生进一步的想法。但这种做法存有一个障碍,即小组意见容易一般化,会减少特殊的意见。小组组织者需确保收集齐所有的观点(个人的或小组的)。小组讨论后,组织者可以用两级程序中同样的方法收集小组意见目录(或任何个人的进一步补充)。

在很多情况下,现场调查是很必要的。要到现场对风险源进行一次彻底清理。通过现场调查,就可发现其他的威胁和风险源。这是由风险管理者和风险顾问常用的一种方法。现场调查使得管理者能看到某项目、某活动的运营情况,对环境和利益攸关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常常很快就会发现安全问题、不规范操作、易燃废料的堆放、疏散道路的堵塞、新建筑或设备等隐患。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时,第一线的风险相关者看到存在的问题被认真对待,可能会自觉加入到这个过程中来。

据此所列出的清单,我们可有三种行动选择:(1)简单决定如何管理清单中的所有风险;(2)将清单中相近的风险加以分类,然后决定如何管理每类风险;(3)由于资源的限制,需要寻求建立某种顺序,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一种或一类风险。

(五)威胁分析法

威胁分析是通过编制对地区或单位业务活动构成威胁的事故一览表,来分析造成地区或单位重大损失的各种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对重大致损事故发生及损失程度影响力的一种分析方法。例如,对交通阻断进行威胁分析。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交通阻断,如发生流行病后的防疫管制;临街建筑倒塌堵塞交通;自来水总管或煤气总管破裂引起的禁止通行;车辆在主要通道处发生碰撞等等。

(六)事故分析法

事故分析是对可能引起损失的事故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原因和结果的一种方法。以锅炉运行事故为例,有多种潜在的事故原因,如锅炉爆炸、水管破裂、主供水泵故障等。这三种原因所引起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锅炉爆炸会造成生产过程的重大停顿、财产毁损和人员伤亡,并可能引起对第三者的责任;水管破裂可能引起生产的短暂中断,但不会引起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供水泵发生故障时,如果能立即开启备用泵,则可能丝毫不影响正常生产的进行。

事故分析还可以用逻辑树的方法来识别出各种促成致损事故的风险因素,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我们将利用逻辑树进行事故分析的方法称为事故树分析,它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风险管理中运用很广。

(七)风险因素预先分析

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是指在一项活动开始之前,分析整个系统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类型,估计可能发生的后果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新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一般说来,人们往往对新开发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风险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其风险因素的预先分析。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的主要过程如下:

1.分析系统出现事故的可能类型。通过广泛收集资料,了解本地区或本单位以及国内外同类型活动(项目)曾出现过的事故;与本地区或本单位内外的专家磋商;深入调查本单位、本地区或本项目实施的环境,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环境,以了解外部环境可能给本项目带来的灾害和事故;分析本项目活动的流程,了解其可能出现的事故属于哪一类型。

2.调查风险源。弄清风险因素存在于哪些地方,以确定风险源头。

3.识别风险源转化条件。研究风险源转变为危险状态的必要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触发条件。

4.划分等级。找出了风险源、转化条件、触发条件以后,再对上述风险因素后果的严重性划分等级,以供风险管理决策使用,一般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后果可以忽略,可不采用控制措施。

二级后果较小,暂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应考虑采取控制措施。

三级后果严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需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四级灾难性后果,必须立即予以排除。

需要指出的是,每一种风险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1)任何一种方法不可能揭示出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因此需要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使用。(2)经费的限制和不断地增加工作会引起收益下降,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效果最优的方法或方法组合。(3)风险分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仅凭一两次调查分析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许多复杂的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要经过多次分析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

第三节风险衡量

在风险分析之后,需要对风险进行衡量,为拟订处理方案、进行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做准备。在许多情况下,风险的衡量无法采取科学化的技术手段,因为缺乏完整的信息,只能根据经验和管理者的智慧进行估计,此时的风险分析和危机管理决策对于管理者的胆识与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有足够的信息,则可以采用科学化的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衡量,即运用数理方法寻求危机发生及其损失的规律。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包括损失发生与否,何时何地发生和一旦发生其损失程度如何等都不确定,其中损失发生与否和损失程度在风险管理中尤为重要。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称之为损失概率。而损失程度,则表征损失的严重性,在风险衡量中通过以下两个指标反映:一是损失期望值,即未来某一时期内预期的损失平均值。二是损失幅度,指一旦损失发生,可能形成的最大损失。因此衡量一种风险的大小,关键在于估计损失概率、损失期望值和损失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