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
4214500000003

第3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3)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在局部地区执政的初步尝试。如广东海陆丰的苏维埃政权,井冈山时期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政府框架,延安时期的“三三制”、“精兵简政”,一些革命根据地开展的选举活动等。这些探索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了大批骨干。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为夺取政权而斗争。但由于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中国共产党在一些局部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如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还是按全国性政权的构想建立的。

围绕着在革命战争环境下如何掌握政权、如何组织政权、如何运用政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而这些探索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初步尝试和经验。

第二个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设计和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也包括建立了新的政权形式和政治体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等。

从1949年到1956年,党比较谦虚谨慎,注意科学地行使国家政权的职能。中国共产党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注意科学行使国家政权的职能,高度关注如何防止党腐化变质、如何巩固执政地位等问题,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从1957年到1965年,随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党委加强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和管理,但也出现了权力过分集中、党对政权机关包办代替的趋势。“文化大革命”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先是遭到全面破坏,继而走向畸形发展。所谓“革命委员会”的体制,就是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党政合一,甚至“有政无党”。这种体制严重削弱了党的领导,违反了执政的基本要求。

第三个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全面拨乱反正,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逐步改善党的领导。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研究解决党在执政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而在十六大提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坚持的六条主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逐步改善党的领导。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意见。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比较突出的进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加强党对政权机关的领导,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作用。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注重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研究解决党在执政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而在十六大提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坚持的六条主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逐步改善党的领导。全党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党的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正在进行新的探索,进一步解决党在执政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

五、五十六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至关重要。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遵循历史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轨迹充分表明,六条主要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

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执政经验

总结经验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六条主要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长期坚持、自觉运用,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在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把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及时升华为方针政策直至科学理论,并通过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紧紧围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落实发展举措,切实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紧紧围绕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进一步探索执政规律,确保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探索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为人民执政与靠人民执政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探索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贯穿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各项建设中去,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