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4218100000028

第28章 苏轼诗词欣赏(2)

①“列宿”句:说众星宿森严地各就本位。②闹若沸:形容小星密集,好像闹闹攘攘。③这句感叹天上的星宿本来就不是有意做什么。汉代董仲舒发展了《周易》以来流行的一种由星象见人间吉凶的迷信观点。苏轼反对这种唯心主义的说教。④这两句说箕和斗都是家庭的用具。箕宿、斗宿的名称来源很早。《诗·小雅·大东》中就有描写。⑤这两句说,人们是因为箕宿、斗宿同箕斗形状相似而指称它们,并非它们本来就有这些名称。无乃:副词,意为“不是”。⑥迫观:近看。何如:如何。

和子由渑池怀旧

【题解】

嘉佑六年冬,作者与苏辙分手后过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苏辙有《怀渑池寄子瞻兄》诗,此篇为和作。诗中回忆他们兄弟二人昔日赴汴京应举、经过渑池的情景,写得悲凉感怆。诗人以飞鸿踏雪泥比喻人生的偶然、飘忽、无定,贴切新颖,历代传诵。

【原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①坏壁无由见旧题。②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③

【注释】

①老僧:名奉闲。新塔:和尚死后不用墓葬,常是火化后筑塔来埋葬骨灰。②坏壁:指奉闲僧舍。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僧舍并题诗僧壁。③蹇驴:跛足驴。作者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二陵:指河南的东崤山和西崤山,亦称二崤,在渑池县西。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序(选六)

予既至岐下,①逾月,于其廨宇之北隙地为亭。②亭前为横池,长三丈。池上为短桥,属之堂。分堂之北厦为轩窗曲槛,俯瞰池上。出堂而南为过廊,以属之厅。廊之两旁各为一小池,皆引小雨点汗千水种莲养鱼于其中。池边有桃、李、杏、梨、枣、樱桃、石榴、樗、槐、松、桧、柳三十余株,又以斗酒易牡丹一丛于亭之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和答,凡二十一首。

【题解】

嘉佑六年冬,苏轼到凤翔府签判任后作。诗中吟咏他的官署中的北亭横池、轩窗曲槛,池中的荷叶游鱼,池边的花树,表现出热爱生话、热爱自然的情趣。

【原文】

北亭③

谁人筑短墙,横绝拥吾堂。

不作新亭槛,幽花为谁香?

轩窗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

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荷叶

田田抗朝阳,④节节卧春水。⑤

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

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桃花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钅监,惊鱼水溅桥

强致南山树,⑥来经渭水滩。⑦

生成未有意,鸦鹊莫相干。

【注释】

①岐: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凤翔也在岐山下。②廨宇:官署。③作者自注:“旧堂北有墙,予始去之为亭。”④田田:形容荷叶蓬勃茂盛的样子。语出《古乐府·江南》:“莲叶何田田。”⑤节节:指藕根。⑥南山:指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⑦渭水: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陕西潼关入黄河。

王维吴道子画①

【题解】

这也是《凤翔八观》组诗之一,嘉佑七年作。诗中描写了王维和吴道子壁画的气象,品评二人画艺的高下,提出了新颖的美学见解。笔势腾骞,章法严整,奇气纵横,浑成深稳。

【原文】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②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③彩晕扶桑暾。④

中有至人谈寂灭,⑤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⑥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⑦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⑧

祗园弟子尽鹤骨,⑨心如死灰不复温。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注释】

①王维、吴道子:都是唐玄宗时人。王维字摩诘,着名诗人,亦善画,他的山水画为画家南宗之祖。吴道子又名道玄,着名画家,山水、人物画兼擅,尤善画佛像,画技高妙,当时称为画圣。②普门、开元:两寺名。吴道子在两寺画有佛像,王维在开元寺画有墨竹。③双林:两株婆罗树。这句和以下五句都是描写吴道子画释迦牟尼佛在天竺(印度)拘尸那城婆罗双树下说法时情景。④彩晕:指画中释迦头上光轮。扶桑:古代神话中树木名,日出之处。暾(tūn):朝阳。⑤至人:指释迦牟尼佛。寂灭:佛家语,“涅檠”的意译,意谓超脱世间入于不生不灭之境。⑥蛮君鬼伯:《释迦谱》卷四记释迦涅檠时,菩萨、鬼王、天王纷纷前来。⑦这句化用屈原《离骚》中诗句,比喻王维气质和诗风的清秀绝俗。⑧清且敦:指王维诗风清秀敦厚。⑨祗(qí)园:祗树与孤独园或祗园精舍的简称,相传释迦在此宣扬佛法二十余年。鹤骨:比喻画中佛的众弟子形象清癯。⑩形容佛的众弟子的心态和神态。交柯:互相交错的枝干。画工:画师,画匠。象外:外部形象之外,指内在的精神。翮(hé):鸟翎的茎,代指鸟。这句以乌飞离笼子比喻王维的画能突破形似而获得神似。敛衽:整理衣襟,表示尊敬。间言:异议。这句对王维的画表示心悦诚服。

真兴寺阁①

【题解】

这也是《凤翔八观》组诗之一,作于嘉佑七年。诗中描写真兴寺阁的高峻雄伟,对建阁的王彦超表达了赞赏之情。

【原文】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②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③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④斫木南山赤贞。⑤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⑥

身强八九尺,⑦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⑧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⑨

曷不观此阁,⑩其人勇且英。

【注释】

①真兴寺阁:宋凤翔节度使王彦超所建,在凤翔城中。②漠漠:广阔,密集。③浩浩:声音嘈杂。④王中令:王彦超。他在宋初任凤翔节度使时曾加中书令之衔。⑤赤贞(chēng):红色,指山色。⑥棱:威严。⑦身强:一作“身长”。⑧暴恣:《宋史·王彦超传》载,彦超晚年告戒儿子说:“我长期做统帅,杀人太多了!”⑨作者:指王彦超和建造真兴阁的工匠。⑩曷不:何不。勇且英:指王彦超。用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张子勇且英”字面。

石鼻城①

【题解】

嘉佑七年(1062)二月,苏轼在凤翔府签判任,往宝鸡、虢、眉、周至等属县处理狱囚,此诗是途中纪游之作。

【原文】

平时战国今无在,②陌上征夫自不闲。③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④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释】

①石鼻城:即武城镇,在汘干水之北,南去陈仓三十里。这一带是三国时代蜀、魏的战场。②战国:交战之国,指蜀魏。③征夫:道路上往来行役之人。④这两句说:从北方往南入蜀的旅客,到这里开始进入险峻山岭;而从南北行的四川人,到此就已出山而渐向平原。

郿坞①

【题解】

嘉佑七年往眉县处理狱囚,行经郿坞时作。诗中对汉末权奸董卓贪婪残暴、恶贯满盈作了辛辣的讽刺。

【原文】

衣中甲厚行何惧,②坞里金多退足凭。③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④

【注释】

①郿(méi)坞:董卓建筑的坞堡,故地在今陕西眉县北。郿,眉县原作“郿县”。②《后汉书·董卓传》说,董卓作恶多端,深怕遇刺,常在衣服里面披裹厚甲。但后来外出时还是被李肃用戟刺伤,最后被吕布杀死。③《后汉书·董卓传》说,董卓大肆搜刮百姓,在坞堡中珍藏黄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董卓自称,他篡夺汉朝的阴谋成功,可以雄踞天下;万一不成,就用这些金银享受到老。④这两句说:董卓这个乱世“英雄”谁也比不上,他居然能用肚脐里的油点灯照明。《后汉书·董卓传》记董卓很胖,被杀后陈尸示众,肚子里的油流到地上,守尸士兵在他肚脐眼上插灯芯点火,燃烧了好多天。

题宝鸡县斯飞阁①

【题解】

嘉佑七年纪游之作,写登阁所见景色,抒发思念家乡之情。

【原文】

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

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

昏昏水气浮山麓,泛泛春风弄麦苗。②

谁使爱官轻去国?③此身无计老渔樵!

【注释】

①斯飞阁:在陕西宝鸡县治西南。②泛泛:形容春风和畅。③去国:离开家乡。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①

【题解】

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签判任。是年天旱,作者奉命去太白山祷雨,作此诗纪行。

【原文】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

乱山横翠幛,②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③聊亦记吾曾。

【注释】

①太白山:一称太乙山,秦岭主峰,在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之间。横渠镇:在眉县东。②幛:帐幕。③再游:作者于是年二月曾因事过此,三月再过,故云。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题解】

嘉祜七年作。时子由在汴京。这两首诗写天寒岁暮,亲人远别,他在凤翔闲官无事,回忆往昔,怀念弟弟,倍感苦闷寂寞,但报国未成,又不能回家团聚。诗人把他内心的矛盾抒发得十分细致感人。

【原文】

岐阳九月天微雪,①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②冷官无事屋庐深。③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④

江上同舟诗满箧,⑤郑西分马涕垂膺。⑥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⑦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⑧车马敲门定不应。

【注释】

①岐阳:即凤翔府。②砧杵:捣衣用具。砧,捣衣之石。杵,捣衣之槌。古代妇女每于秋夜捣洗寒衣以备换季穿着。③冷官:公务少的闲官。④传:传车。乘传:指奉王命出差。琛:宝玉。西琛:指外国,语出《诗经·鲁颂·泮水》。这两句有立功边外之志。⑤这句指嘉佑四年他们兄弟俩随父亲乘船由蜀到荆州那一段旅程和生活。⑥这句指去年与子由在郑州西门外分别。⑦这句说,想回家与亲人团聚,但报国无成,害怕被朋友讥责。语出《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⑧《易》:即《易经》,我国最早一部哲学书。东窗:指子由所居京师怀远驿的东窗。苏氏父子对《易经》都有研究。

岁晚三首并序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题解】

嘉佑七年苏轼在凤翔辞岁所作。诗中描写了古代馈岁、别岁、守岁的风俗,表达了作者惜岁的感情,还通过馈岁的描写反映了贫富生活的悬殊和对立。诗的风格古朴,白措手法自然纯熟。诗人把辞别的旧岁比成游向幽壑的蛇,新奇独创。

【原文】

馈岁

农功各已收,①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②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③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④

富人事华靡,⑤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⑥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别岁

故人适千里,⑦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⑧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⑨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⑩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释】

①功收:事毕。②这句说来不及选择地借贷购求各色馈岁礼物。③这两句说馈岁的礼物随各地出产而不同,礼物的大小同家境贫富相称。④发:打开。⑤华靡:奢侈、浪费。⑥挚:同“贽”。这句说贫穷人家只能拿出自己舂的、磨的粮食做成糕饼,当作馈岁的小礼物。⑦适:往,去。⑧安所之:到何处去。之,往。⑨彘(zhì):猪。⑩修鳞:长蛇的身躯。挝(zhuā):敲打。灯烬:灯花。蹉跎:光阴虚度。

和子由踏青

【题解】

嘉佑八年(1063)在凤翔作。诗中描写凤翔人在初春到郊外踏青游览的热闹情景。道士卖符的场面写得生动有趣,很有生活气息。

【原文】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①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鸟鸢驯。②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③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④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⑤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⑥

【注释】

①喧阗:形容人声、鼓声相杂。②箪:竹制食器。瓢:木制饮具。这句形容郊游的人纷纷举行野餐,鸟鸢也来捡食,并不避人。③遮道:拦路。④瓮:瓦坛子。麇(jūn);野獐子。这两句是卖符道人的新春祝词。⑤强:勉强。服:佩带在身上。禳:祈福除灾。⑥神:灵验。

和子由蚕市

【题解】

嘉佑八年(1063)作。苏辙写了《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是《蚕市》,苏轼作此诗唱和。诗中描写了四川蚕市的兴旺,也反映了朴实的农民在集市中遭受欺骗的情景。

【原文】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①今年箔积如连山。②

破瓢为轮土为釜,③争买不啻金与纨。④

忆昔与子皆童卯,⑤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⑥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⑦

【注释】

①获:苇子。年前割下苇子,准备编织养蚕的山棚等工具。②箔:用苇子编成的帘子或筐子,养蚕用具。③瓢轮、土釜:都是缫丝工具。④不啻(chì):好像,不亚于。纨:帛,织品中最细致的一种。⑤童卯(guàn):束发成两个角儿,指少年时。⑥野人:乡下人。喑哑:说不出话,拙于言词。谩:轻慢、欺骗。⑦去国:远离故乡。

和子由论书

【题解】

嘉祜八年作。苏辙有《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苏轼次其韵作此诗,发表了他对书法的美学见解。

【原文】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目宾,①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独子亦颇。②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③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尔来又学射,④力薄愁官苛。⑤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伙。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⑦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⑧

钟张忽已远,⑨此语与时左。⑩

【注释】

①目宾:通“颦”,锁眉蹙额。②颇:癣好。③细么:细小。④学射:学射箭。⑤官笴(gě):官箭。苛,箭杆。⑥伙:多。⑦跛:偏斜不正。⑧嵬騀(ě):不安妥的样子。騀,马摇头。⑨钟张:指三国魏人钟繇和后汉人张芝,二人均为着名书法家。⑩左:违背,不适合。

和子由苦寒见寄

【题解】

治平元年(1064)在凤翔作。这年秋天,西夏数次出兵骚扰宋朝边境。因此,诗中表达了他对朝廷采取主和退让政策的忧虑,他自己作了从军的准备,渴望着到前线抗击敌人。

【原文】

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①

三年吾有几,弃掷理无还。

长恐别离中,摧我鬓与颜。

念昔喜着书,别来不成篇。

细思平时乐,乃为忧所缘。②

吾从天下士,莫如与子欢。

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③

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

西羌解仇隙,④猛士忧寒壖。⑤

庙谟虽不战,⑥虏意久欺天。

山西良家子,锦缘貂裘鲜。⑦

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镮。⑧

何时逐汝去,⑨与虏试周旋。⑩

【注释】

①这两句说他同弟弟子由已分别了三年。②缘:缠绕。③这句夸张形容子由读书很用功。④西羌:指西夏。⑤塞壖(nuán):边境上的空地。这两句说朝廷和西夏妥协,放松了边备,有志之士深以边防为忧。⑥庙谟:朝廷的谋划。⑦这两句说华山以西的良家子弟纷纷参加义勇军,穿上了绸缎镶边的崭新皮袍。当时,赵宋朝廷采纳韩琦建议,在陕西诸州点差义勇,得十数万人。⑧这两句是诗人说自己作从军的准备。百宝:指宝石,用以装饰刀镮。⑨汝:指义勇军。⑩周旋:对付,打交道。

楼观

【题解】

治平元年(1064),苏轼游盐屋县清平镇,作《清平镇纪游诗十一首》,这是其中之一。楼观即崇圣观,道教的庙宇,祠老子,在清平镇上。诗中描写崇圣观清冷景色,真切如画。

【原文】

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①

青牛久已辞辕轭,②白鹤时来访子孙。③

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

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