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4218100000032

第32章 苏轼诗词欣赏(6)

①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为富阳县新登镇。②铜钲:铜盘。③西崦:西山。④委辔:放松马缰绳,信马缓行。⑤散材:无用之木。《庄子·山木》说,散木以其不成材而得终天年。这里反用其意。⑥卷旆钲:意为休息。卷旆:收旗。⑦长官清:指当时新城县令晁端友(字君成,晁补之之父)为官清正,言外讽刺富州大县往往吏治繁苛,扰虐百姓。⑧《论语·微子》写隐士长沮、桀溺在耕地,孔于叫子路去问路。这里指向农夫问路。

山村五绝

【题解】

熙宁六年在新城作。这组诗用讽刺手法揭露了王安石推行的新法的阴暗面:第一首讽刺说太平景象就是山村冷寂农民贫困;第二、三首指责盐法峻急;第四首讽刺青苗法事实上并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第五首说自己不忍心看这种连丰年都教农民发愁的景象,想抽身引退。诗中反映出作者对新法的偏见,也表现了他对人民困苦境遇的深切同情。

【原文】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①孤烟起处是人家。

烟雨漾潆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令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②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③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④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⑤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⑥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⑦

不须更待飞鸢堕,方念平生马少游。⑧

【注释】

①唐代牛僧孺说过“太平无象”的话。这句说现在是有太平的具体征象的。②《汉书·龚遂传》载:龚遂为渤海太守,那里的人民好带剑,龚遂劝他们卖剑买牛,说:“为什么要带牛佩犊呢?”这两句说:只要政府放宽盐禁,使人民生活好些,不致佩带刀剑去贩卖私盐,人民有牛,自会辛勤耕种,用不着官吏劝农了。③这两句说人民生活困苦,七十岁老人还要腰插镰刀,到山里去割笋蕨充饥。④《论语·述而》记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里讥刺盐法太峻,老百姓三月食不到盐,却并非是听到了韶乐,忘了盐味。⑤青钱:当时行青苗法,放“助役钱”、“预买钱”等。⑥这两句说:农民们老老小小争着跑到城里去借青苗钱,却在城里胡乱花掉,结果只是使孩子们学会了一些城里的口音,生产反而荒废了。强(qiǎng)半:大半。⑦底事:何事。⑧《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从弟马少游曾劝马援不要追求高官厚赏,自讨辛苦。马援后来说,当他在边疆战地看到飞鸢堕水,环境险恶,就想起马少游的话来。这里借用此典,表明自己早想抽身引退。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①

【题解】

熙宁六年作。於潜县令刁铸,建野翁亭。作者为他写此诗,称道他政绩清明,为人民所爱戴。诗清新活泼,风趣横生。

【原文】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②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鷖。③

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④溪女笑时银栉低。⑤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⑥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注释】

①於潜:旧县名,在杭州西二百余里,今已并入浙江临安县。同年:同一科考试取录者的称呼。②作者自注:“前二令作二翁亭。”二翁亭即山翁亭、溪翁亭。③凫(fú)鷖(yī):野鸭之类的水鸟。④山人:作者自注:“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铁冠。”⑤栉:古代称梳子、栊子做栉。作者自注:“於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⑥氂(lí):长毛。《后汉书·岑熙传》记载岑熙为魏郡太守,人民歌颂他为百姓砍伐荆棘,镇压强盗,并使看家狗无事可做,脚上长出了长毛。

於潜女

【题解】

熙宁六年作。这首诗描写了於潜女勤劳美丽、纯朴可爱的形象。

【原文】

青裙缟袂於潜女,①两足如霜不穿屦。

角奢沙鬓发丝穿柠,②蓬沓障前走风雨。③

老濞宫妆传父祖,④至今遗民悲故主。⑤

苕溪杨柳初飞絮,⑥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⑦

【注释】

①缟:白色织品。袂:袖子,这里指衣服。②角奢沙(zhāsuō):两角翘张的样子。这里形容於潜女鬓发翘起。丝穿杼:头上横插着大银栉--蓬沓,好像黑丝穿过织杼。③障前:指大银栉遮住前额。④老濞(bì):汉初的吴王刘濞,这里借指五代的吴越王。⑤故主:指吴越王。⑥苕溪:源出天目山,临於潜界。⑦这句是“不信齐鲁有姬姜”的倒装。周初封太公姜尚于齐,周公(姬旦)之子伯禽于鲁。姬、姜二姓是齐、鲁两国的贵族,妇女以豪华美貌着称。这四句极言於潜女之美,夫妇间相爱,共同劳动,自得其乐,不信人间还有齐鲁姬姜的富贵华美值得他们羡慕。

於潜僧绿筠轩①

【题解】

熙宁六年作。这首诗抒写了对竹的喜爱。作者把竹比为高雅君子,表现出鄙夷庸俗的高洁胸怀。

【原文】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②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③世间那有扬州鹤。④

【注释】

①於潜僧:名孜,字惠觉,居於潜寂照寺。寺内有绿筠轩。②《晋书·王徽之传》载:王徽之曾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③此君:借指竹。④《殷芸小说》载:有几位客人凑在一块,各人说自己的志向。有人愿做扬州刺史,有人想发财,有人盼望骑鹤上天。其中一个人说:我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里的两句是说庸俗与高雅不能相容,一个人要想满足一切欲望是不可能的。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题解】

熙宁六年(1073)作。杭州西湖诗僧清顺在宝严院新建垂云亭,作者为之题咏,描绘登亭所见江山景色,发表对诗歌创作的美学见解。诗句忽散忽排,锻炼刻削,风格近似韩愈。

【原文】

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

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①

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

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②

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狠。

海门浸坤轴,③湖尾抱云巘。④

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

纷纷鸟鹊去,一一渔樵返。

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⑤

道人真古人,啸泳慕嵇阮。⑥

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⑦

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⑧

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

从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

【注释】

①偃蹇:高傲貌。②这两句说,造物主造出的江山千姿百态,互相争奇斗胜,诗人应独具慧眼,对景物有所“增损”,才能以形传神。③坤轴:大地的支柱。坤,八卦之一,象征大地。④巘(yǎn):不相连属的大山和小山。⑤这句说。以前不显之景,得以显现。⑥嵇阮:嵇康、阮藉,魏晋间着名诗人。⑦捆:叩打,使草鞋坚实。⑧乞(qì):给予。

同周、徐二令①

【题解】

熙宁六年作。诗写宿灵隐寺祷雨,深夜不眠,寻思世味,起占云汉,心情茫然,令人感触到作者忧国忧民之心。

【原文】

百重堆案掣身闲,②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③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④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⑤

【注释】

①灵隐寺:在杭州灵隐山下。周、徐二令:指钱塘令周邠,仁和令徐王寿。②掣身:抽身。③筑:古代击弦乐器,形如筝。④便(pián):适宜,安适。⑤占:卜。云汉:天河。《诗经·大雅·云汉》有“倬彼云汉,旱既太甚”句,古人解释是写周宣王忧虑天旱,仰观天河。

病中游祖塔院①

【题解】

熙宁六年初秋作。诗写病游寺院,前四句写景与情事,后四句表达禅理。

【原文】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②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③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④

【注释】

①祖塔院:即虎跑寺。②乌纱白葛:乌纱帽,白葛巾。③这一句用《景德传灯录》卷三记达摩向僧神光说法语意。④匏(páo)樽;葫芦瓢。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选二)

【题解】

熙宁六年初秋,作者游杭州佛日山,留赠荣长老诗五首。这里选的二首,前首表达了二人的深厚交谊,也流露出自己的归隐之志;后首称道荣长老道行高洁,堪与苍松翠竹清泉为友,比喻精妙。

【原文】

陶令思归久未成,①远公不出但闻名。②

山中只有苍髯叟,③数里萧萧管送迎。

千株玉槊搀云立,④一穗珠旒落镜寒。⑤

何处霜眉碧眼客,⑥结为三友冷相看。

【注释】

①陶令:即陶渊明,借以自况。②远公:晋高僧慧远,与陶渊明交谊深厚,借以比荣长老。③苍髯叟:指松树。据《武陵梵志》:“佛日山径有大松二株,皆唐宋旧物。”又《高僧传》载,东晋法潜,是王敦之弟,隐居剡山。有人问他:“山中胜友是谁?”他指着松树说:“是苍髯叟啊。”④玉槊:比喻竹子如长矛直立云霄。⑤珠旒:比喻清泉泻落如珠串下垂。镜:指潭清如镜。⑥霜眉碧眼客:指荣长老。《高僧传》说,达摩祖师眼绀青色,后称“碧眼胡僧”。

竹阁①

【题解】

熙宁六年(1073)在杭州作。此诗为《孤山二咏》之一,另一首是《柏堂》。作者非常仰慕白居易的人品和诗歌,尝自称“出处依稀似乐天”。此诗抒发了对白居易的思念之情和自己的孤独之感。诗中写景虚实结合,用典贴切。

【原文】

海山兜率两茫然,②古寺无人竹满轩。③

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④

两丛恰似萧郎笔,⑤一亩空怀渭上村。⑥

欲把新诗问遗像,⑦病维摩诘更无言。⑧

【注释】

①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之后,唐白居易知杭州时为鸟窠禅师所建。②海山:海中仙山。兜率:兜率天,佛教所说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传灯录》载释迦牟尼佛生于兜率天。传说唐会昌元年有海商遭风至蓬莱山,见一宫院名日乐天院,故白居易《答李浙东》诗有:“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之句。此用白诗句意。③古寺:即指广化寺。④白居易《池上篇》云:“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李远《失鹤》诗云:“华表柱头留语后,不知消息到如今。”这里反用其意,意谓白居易携鹤离杭虽未留言却留下他手种的竹子。苍龙:此指翠竹。⑤萧郎:唐代协律郎萧悦,工画竹,曾为白居易画十五竿竹,白居易作《萧悦画竹歌》,赞美萧悦笔下之竹如真。苏轼此处赞竹阁之竹如萧悦之画。⑥渭:渭水,源出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陕西渭河平原,在潼关入黄河。这里盛产竹。白居易有《退居渭上村》诗。其《池上篇》云:“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这里以渭上村代指白居易。⑦遗像:指竹阁中的白居易画像。⑧维摩诘:毗耶离城中的大乘居士,与释迦牟尼同时,曾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来问讯的舍利弗、弥勒、文殊讲说大乘教义。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载:白居易于“儒学之外,尤通释典”,晚年退居洛阳香山,“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故此处以维摩诘喻白居易。

有美堂暴雨①

【题解】

熙宁六年在杭州作。诗写在有美堂上所见的钱塘江暴雨,可谓绘声绘色,夸张渲染,想象瑰奇。全诗雄放飞动,气势逼人,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篇,也是苏诗清雄风格的代表作。

【原文】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②

十分潋滟金樽凸,③千杖敲铿羯鼓催。④

唤起谪仙泉洒面,⑤倒倾鲛室泻琼瑰。⑥

【注释】

①有美堂:在杭州城内吴山上。嘉佑二年杭州太守梅挚所建。宋仁宗赐诗,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故名日“有美堂”。欧阳修曾为之作记。②这两句化用了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语意。③这句写江水汹涌,像十分满的酒凸过了杯面。④这句写雨声像是千锤急下敲响着皮鼓。羯(jié)鼓:古代来自羯族的一种鼓。⑤谪仙:指李白。贺知章一见李白,呼为谪仙人。《旧唐书·李白传》载:唐玄宗召李白赋诗,李白已醉,玄宗命以清水洒其面使他醒来,挥笔写成《清平调》三章。这句说暴雨有如天帝要唤醒李白赋诗而洒的清水。作者隐以李白自况。⑥鲛室:《述异记》说南海之中有鲛人室,鲛人之泪为珍珠。琼瑰:美玉。这里形容雨水倾泻,也暗喻奇景诱发诗人写出佳句美文。

东阳水乐亭①

【题解】

约作于熙宁六年。此诗是为东阳(今属浙江)县令王概修建的水乐亭而作。诗中先以白公穿渠引水溉田和歌舒翰卫国守边的功绩,反衬徒爱石壁清流之无谓,对王概有讽劝之意。再就“水乐”二字联想古代有关音乐的传说,期望王概与民同乐。全诗写得波澜起伏,又有弦外之音。

【原文】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②

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③归来羯鼓打凉州。④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流泉无弦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洞庭不复来轩辕,⑤至今鱼龙舞钧天。⑥

闻道磬襄东入海,⑦遗声恐在海山间。

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

不须写入熏风弦,⑧纵有此声无此耳。

【注释】

①水乐:东阳县有水乐洞,泉流空岩中,淙淙如奏乐。县令王概作亭涧上,号水乐亭。②白公:汉代人。《汉书·沟洫志》说他穿渠引泾水注入渭水,灌溉田地四千五百多顷。当时民歌唱道;“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③哥舒:哥舒翰。唐天宝七年,他率军攻吐蕃占据的石头城,从此吐蕃不敢近青海(见《旧唐书》本传)。④凉州:古曲名。⑤轩辕:皇帝。《庄子·天运》说他在洞庭之野奏咸池之乐。⑥钧天:天帝所居之处,有广乐九奏。⑦用《论语》“击磬襄入于海”句意。磬,古乐器。⑧熏风弦:《孔子家语》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登玲珑山①

【题解】

熙宁六年作。诗写登山的见闻感受。

【原文】

何年僵立两苍龙,②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③自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④九折岩前巧贮风。⑤

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注释】

①玲珑山:在临安县西。②两苍龙:玲珑山两山屹起,盘屈起伏如两条苍龙。③罢亚:众多貌。语出杜牧《郡斋独酌》“罢亚百顷稻”。红:指红稻,又称赤芒稻。④三休亭:在玲珑山上。《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在中条山王官谷隐居,作亭名“休休”,并作文说,休就是“美”,自己有三宜休。⑤九折岩:玲珑山盘屈九折,上通绝顶,名九折岩。

陌上花三首

【题解】

熙宁六年作。题下自序说:“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可见,这三首七绝是根据民歌加工而成,诗中贯穿着“江山犹是昔人非”的感怆。语浅意深,诗情宛转,音节流丽,颇为后世传诵。

【原文】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①

若为留得堂堂去,②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③犹教缓缓妾还家。

【注释】

①軿(píng):车幔,代指贵族妇女所乘有帏幔的车子。②堂堂:公然、决然,这里指青春。唐薛能《春日使府离怀二首》有“青春背我堂堂去”之句。③《孟子·尽心》中载。孔子离开鲁国时说:“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这里借喻吴越王钱椒离杭朝宋。

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先起①

【题解】

熙宁六年秋作。诗中写应太守之召到凤凰山赴宴的情景,对杭州秋日时令景物和自己病后的闲懒情怀的抒写都很自然生动。

【原文】

西风初作十分凉,喜见新橙透甲香。②

迟暮赏心惊节物,登临病眼怯秋光。

惯眠处士云庵里,③倦醉佳人锦瑟旁。④

犹有梦回清兴在,卧闻归路乐声长。

【注释】

①径山:在浙江余杭县西北,为天目山的东北峰,因有路径通天目山,故名。述古:当时杭州太守陈襄。介亭:在杭州府治所在的凤凰山麓。先起:指先离席。②甲:指果实的皮。③唐末处士方干常居云庵,有《云庵集》行世。惯眠处士:作者自指。④翻用杜甫《曲江对雨》“暂醉佳人锦瑟旁”句意。倦醉佳人:指歌妓。

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①

【题解】

熙宁六年在杭州作。诗中描写夜宴中奏乐、赋诗、赏景场面,表现作者与友人的情谊和及时行乐的情怀。诗的对仗和化用前人诗句都很自然高妙。【原文】

二更铙鼓动诸邻,②百首新词间八珍。

已遣乱蛙成两部,③更邀明月作三人。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