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未来的108种可能
4230500000042

第42章 病毒终结者

关于瘟疫毁灭人类的预言,很久以来便在流传,在历史上也有几度近乎成为事实,比如,14世纪的黑死病,杀死了6000万人,占当时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不用说,那是恐怖到了极点。

这样的事情,将来还会不会再发生?甚至,以更厉害的方式发生?至少,科普和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便曾设想,人类反击强大的银河帝国统治者的唯一手段,便是制造瘟疫病毒。不管拥有多么强大的星际战舰,不管拥有多么威风的粒子大炮,一旦最致命的病毒在宇宙中蔓延开来,命运便不再由独裁者掌握。

我们还不清楚,较大型的生物终将被较小型的生物取代,这是否是宇宙进化的一个秘密?恐龙和猛犸都消失了。事实上,个体较大的物种具有很低的生育率,而个体较小的物种则恰恰相反。前者如人类,承受不起高的死亡率,但昆虫则可以,而微生物则更不在话下。比如单个的大肠杆菌,在24小时内,便能产生出4.722乘以10的21次方个后代,也就是说,这些后代如果平铺在大地上,可以把整个地球的表面覆盖。

阿西莫夫在1979年预言:“显而易见,对于人类的生存,传染病潜在的危险比任何动物可能具有的危险都更大。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在下一次冰川有可能来临之前,自然更是在太阳开始一点一点地进入红巨星阶段之前,传染病也许就会导致一场使我们人类完蛋的灾变。”这是他眼中的世界末日。

传染病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是愈发猖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医学院完成的一份报告,将传染病肆虐的成因归纳为13个因素:微生物变种及适应力增强,人类变得更易受感染,天气及气候的转变,生态系统的演化,人口激增及人类行为,经济发展及土地耗用,国际旅游及贸易迅速发展,科技及工业发展,公众健康政策措施失效,贫穷及社会不平等,战争及饥荒,恶意的生化破坏。

可以看出,许多并非是自然界有意要与人类为敌,而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但话又说回来,人类的行为难道不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吗?

不管怎么说,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传染病是更吓人了。全球不但出现了不少新的病原体,而且,一些一度被视为已经受到控制的传染病,如肺结核、登革热、霍乱及疟疾等又再度活跃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仅在2001年,全球死于呼吸道感染、艾滋病、痢疾、肺结核、疟疾、麻疹、百日咳、破伤风、脑膜炎、梅毒等十种传染病的人数已超过了1200万。

阿西莫夫把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灾难归纳为5类:宇宙灾变、太阳系灾变、地球灾变、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的毁灭、文明的自我毁灭。微生物的威胁,被置于第四类,也就是物种竞争引发的灾变。

阿西莫夫认为,要是按过去200多年的形势看,我们在与微生物的斗争中,还是远远地占了上风。可是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种疾病忽然向人类袭击,它是那样的古怪而危险,以致我们对它毫无防御能力,从而被它彻底消灭?打个比方吧,具体而言,我们会不会遭到一种类似于“来自太空的瘟疫”的袭击?这是另一位科幻大师米彻尔·克莱顿在《死城》(又译《安德罗梅达菌株》)中预言的一个可能。

在这部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人造卫星从地外带回一种致命病毒,可以从呼吸道侵入人的肺部,造成人瞬间死亡。为了制止其蔓延,最后,甚至差点启动核爆炸装置。记得我读到它的时候,真是呼吸都快停止了。

病毒在自然界中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然而,人类对它仍没有深入的了解。通常认为,细菌的外壳比较坚硬,因此可以在无生命的环境里存活几个月,而病毒的外膜则柔软多脂,强度要差得多,只能存活几小时。但后来却发现了在无生命物体上存活时间超过24小时的病毒。病毒的基因会常常发生变异,使人类猝不及防。也许,我们终有一天会遭遇一种超级病毒?也许,病毒有一天也会进化到人类难以理喻的高端?最后,当它们以某种非典型的方式发展出智力的时候,宇宙中存在了上百亿年的典型文明便逐次谢幕了。

当然,这是与我们目前的生物学知识相抵触的。教科书中,微生物被定义为一群生物学上进化地位极低的简单生物,像病毒这样的家伙,连细胞结构也没有,而类病毒甚至不具备蛋白质或不具备核酸,它们怎么可能进化出智力呢?智力,特别是人类这样的高等的智力,是与千亿个神经元、复杂的皮层、重达一千克的大脑相联系的产物。

因此,我们至少现在还可以不用担心科幻小说描写的那一幕发生——毕竟,我们在2003年已经利用制度优越性,一举战胜了“非典”,两名瞒报的部级官员还因此下台了。我们从中吸取的教训是:看上去弱小的存在,有一天会把强大的东西拉下台。我们要虚心些,要低调些,要学会以平等的观念对待所有物种,要把准备工作做到前头。当然了,根据历史经验,这种事总是说了又说,最后总有人忘了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