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尤其是对近未来的预言,在中国常常是一个敏感话题,一般的内容都很少涉及,更不要说军事领域了。21世纪初,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金子弹军事幻想小说”系列,就要求书中不能出现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容易引发国与国关系紧张”的字眼,而通通只能以地球、月球、火星等代替。
但也有例外。1995年,也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乔良的《末日之门》,打入禁区的胆子之大,让人咋舌。其时才30岁的空军大校乔良在此书中预言了2000年中国如何大战世界列强,最叹为观止的,是与印军的一场激烈交火。
在乔良看来,印度竟敢用武力截断了中国通往欧洲的“中巴公路”!于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一场现代化的空地海一体战中打成一团,精彩纷呈,乔良写得也煞有其事:
第一个中弹起火的是“德里”号导弹驱逐舰。其时它正处在“维兰特”号左舷三海里处。又是两架苏-27像无声的幽灵一样大速度贴海面飞来。根本来不及拉防空警报,舰长卡普里上校刚刚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导弹!”一枚“巡海夜叉”式空舰导弹已经深深地插进了舰体中部吃水线以上三米左右的地方。一声令人肝胆俱裂的爆响之后,凶猛的火焰从舰壳上那个大洞口喷射而出,滚滚浓烟霎时覆盖了全舰……
打到最后,自然是中国军队重演了1962年的胜利。
这样的预言,在中印修好的今天看来,无疑是“预言不准”的──不管是小说,还是基于“深入研究”的“科学结论”。但在当时,人们不这么看。是啊,为什么要把中印的未来设想得如此残酷?是因为印度宣称把导弹瞄准中国?是因为中印边界伤疤尚未愈合?是因为两个国家在现代化的路程上一直较劲?还是因为再没有了唐僧和达摩?总之,只要一谈到中国跟印度,人们就很心情纠结。
在乔良出版他的大作后不久,印度也出版了预言小说《火吐火龙》,描写未来的中国用核武器轰击印度。该书受到了时任印度国防部长赫尔南德斯的力荐。
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股股复杂而亢奋的情绪影响着人们对未来的看法。未来常常存在于普通人的精神世界中。《末日之门》出版后当月就进入了中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个月排第一名,一直到1996年上半年,7个月内,都是畅销书的前几名。该书获1996年度全军文学新作品一等奖。需要提及的是,同年,乔良与人合作写出了后来更加轰动的《超限战》,被美国西点军校列入课外必读书,而这一年出版的《中国可以说不》更是制造了巨大的戏剧性效果。
未来有可能是由愤怒的青年们决定的。很难说中印大战的预言如今就没有了市场。而对于崛起的大国来讲,它们还要寻找更高级的目标。2003年,印度前陆军参谋长潘德马那巴汗出版了一本新书,把美国当作了假想敌。
书名叫《印度2017年战败美国》。潘德马那巴汗在这本书中,把印度正在积极交好的盟友美国称作“流氓国家”和“无赖超级霸权”。书中称,印度军队2017年重创巴基斯坦军队,伊斯兰堡考虑动用核武器,这时美国对巴基斯坦进行救援并介入战争。
但是印美战争只持续了6个小时,印度在俄罗斯等大国的帮助下击退了来犯的美军。拥有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印度在战争中甚至对纽约发动了“网络战”,给美国的商业和行政中心造成了混乱。
有记者问,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正在积极推动印巴和谈,这是不是证明书中的预测有误?潘德马那巴汗解释说:“但是和平的希望几乎微乎其微。”
而在2003年的中国,有关中国军队在台湾海峡击败美国航母特混舰队的幻想小说,在互联网上风行一时。
此一时彼一时,但未来不变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