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菜根谭第三卷
42414000000074

第74章 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

“原文”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译文”

受人的恩惠虽然很多很大也不设法报答,但是一旦有一点点怨恨就千方百计地报复;听到人家的坏事即使很隐约也深信不疑,但是对于大家的好事再明显也不肯相信。这种人可以说刻薄冷酷到极点,过分地刻薄是作人应该严加戒绝的。

“解说”

恩深不报,怨浅亦报,免不了落得一刻薄之名。这是做人上的欠缺,但也不妨碍成大器。平定西北的清末名将左宗棠就曾犯过这种毛病。曾国藩对他恩深意重,只因一项方略不同意,左就长期和曾闹意气,处处与曾为难。直到曾以名将名军赠之,助其平定西北,左意气方稍稍平伏。所以左宗棠自叹:“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而左对其儿女亲家、至亲好友郭嵩焘的打击更失公平,迹近诬陷。以至于后来左厚着脸皮上门请罪,郭嵩焘仍怨气难平,让左讨了个没趣。观晚清之势,左湘阴之才气远在李合肥之上,然而其成就有限,与其刻薄寡恩关系甚大。

“例解”

齐桓公夺位竟使杀光计

春秋初年,齐襄公姜诸儿即位时,有两个已经成人的儿子。长子姜纠,是鲁女所生,由管仲和召忽做他的太傅(老师);次子姜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是莒女所生,由鲍叔牙做他的老师。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至深,历来被传为美谈。二人分别做了姜纠和姜小白两位公子的老师后,管仲对鲍叔牙说,国君就这两个大一些的儿子,日后继承君位,不是纠就是小白。不管谁继位,咱们二人要互相举荐,共享富贵!鲍叔牙点头称是。

齐襄公与自己的亲妹妹、鲁桓公夫人文姜私通,派人害死了鲁桓公。此后,文姜无颜回鲁,便住在齐鲁交界的齐地禚镇。鲁庄公无可奈何,便在齐鲁交界的鲁地祝丘为她建造了宫殿居住。一次,齐襄公外出狩猎,想借机把文姜由祝丘接到禚地相会,鲍叔牙便建议公子小白说,国君的淫逸出了名,国人都耻笑他。现在加以制止,还可以掩饰过去,使人们逐渐淡忘。如果再越礼来往,就会像水决了堤一样,必然酿成人祸。公子一定要劝阻他啊!小白进宫劝谏父亲说,鲁侯之死,人们议论纷纷。男女之间的嫌疑不能不避,请父亲再思!齐襄公一听气得踢了他一脚,训斥他多嘴多舌,小白进谏失败。叔牙说:“有奇淫者,必有奇祸。”于是,陪小白一起出走莒国。

后来,襄公的叔弟姜无知与在葵丘戍边的将官连称、管至父串连搞政变,杀了襄公,无知即了君位。公子纠与管仲、召忽一起跑到鲁国的姑母家。时间不长,几个大夫发动突然袭击,把无知、连称、管至父杀掉了,一面遣人取出襄公尸体,重新殓葬,而派人去鲁国迎接长公子纠回来继承君位。

鲁庄公认为此事对两国关系至关重要,便亲率兵车三百乘,用曹沫为大将,秦子、梁子为左右副将,护送姜纠入齐。管仲提议说,公子小白在莒,距离临淄城比我们近,如果他先赶去夺了权,君臣名分已定,便不好办了。请给我良马三十乘,赶到前头去拦住他!庄公答应了他。

果然,公子小白在莒国听说父死无君,便向莒君借了一百辆兵车,赶回齐国,路上被管仲的车队拦住。管仲上前施礼道:“公子纠是长子,按礼应该由他主丧,公子你不必辛苦这一趟了吧!”这时鲍叔牙喊道:“管仲,你退下去吧!咱们是各为其主,不必多 嗦了!”管仲环顾了一下莒兵,个个横眉立目,摆着拼命的架式,便答应让兵车后退。不料,他退出几十步,蓦地转身弯弓搭箭向小白射来,眼看着躲避不及,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管仲趁对方慌乱一片,赶紧率领他的兵车快马加鞭回去“报捷”了。

其实,小白没死也没伤,管仲只射中了他的带钩。他知道管仲箭法不错,怕他赶尽杀绝,便急中生智,咬破舌头,喷血诈倒,一时竟连鲍叔牙也被骗过了。管仲走远后,小白一挺而起,众人转悲为喜。于是,让小白化了装,坐在车里,抄小道赶到临淄城外。

鲍叔牙自己先进城拜访了几个有威望的老臣,说起继位之事,大家很为难。鲍叔牙说:“齐国连弑二君,不是贤能的人,不能控制局势。在这一点上,小白比纠强。况且,迎的是纠,而小白先到了,这也是天意啊!再说鲁国纳了纠,图报的胃口不会小,齐国多难之后,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吗?如果不能,跟着来的就是战争!”有人问:“不纳纠,怎么辞退鲁国呢?”鲍叔牙说:“通知他们,我们已经有了新君,他们不就作罢了?”这个意见得到群臣赞同,便以仪仗迎请小白入城即位。

大夫仲孙湫奉命去截止鲁庄公。庄公闻报大怒,来不及埋怨管仲的马虎,冲齐使仲孙湫说:“自古立子以长,再说你们也不能出尔反尔!”于是,齐鲁两国军队为“送君”和“拒送”,在乾时摆下了战场。结果鲁军大败。

齐桓公小白早朝时,百官称贺。鲍叔牙奏道:“纠在鲁国,还是个心腹大患。请让臣率兵压境,迫使鲁国除掉他!”桓公准奏。于是,鲍叔牙大军驻扎在汶水北岸原来鲁国的土地上,致信鲁庄公,大意是齐已立君,公子纠再夺就“不义”了,齐君不忍心诛戮亲兄,“愿假手于鲁国”。

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鲁国君臣最后决定满足鲍叔牙的要求,杀了公子纠,以结好齐国,为齐桓公消除了心腹之患。

从此,齐桓公小白治齐几十年,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霸的赫赫业绩。

为夺皇帝位 不惜杀父兄

五代时的后梁郢王朱友王圭,本是梁太祖朱全忠称帝前与一妓女生的儿子,自幼跟随母亲在安徽亳州(今安徽亳县),长大成人后,才被朱全忠迎到汴州。朱全忠即帝位后,封友王圭为郢王。开平四年(911)十月,加官为检校司徒、左右控鹤都指挥使,兼管四蕃将军。乾化二年(912),又加封诸军都虞候。

朱友王圭随母亲搬到汴州后,与父亲及诸兄弟间的关系一直很不融洽,尤其是全忠晚年,在立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上日程时,他和全忠养子、自己的异姓兄长友文的关系,更日益对立起来。朱全忠称帝后愈益酷爱女色,甚至常召诸儿媳入宫侍寝,如同禽兽一样淫乱。诸妇中数友文妻貌最美,深得全忠宠爱,因为这层关系,朱全忠对友文十分看重,并有意要立友文为太子。朱友王圭对此愤愤不平,因为在他看来,大哥死后,太子当是他,而友文是外姓人。但是,朱全忠对友王圭却不热心,甚至越来越反感。一次,友王圭犯错,朱全忠竟用鞭棍将他痛打一顿。看到继位无望,朱友王圭不肯罢休,一直在寻找机会。乾化二年五月底,朱全忠病危,便让友文妻召友文,想交付其国位。当时友王圭的妻子也守在全忠身旁,听到此事,立即告诉丈夫。朱友王圭感到事情紧急,便与左右心腹密谋篡位。六月三日,友王圭微服进入皇宫卫军——左龙虎军的军营,私见军统韩京力,把实情一一告之。韩京力也见过自己周围的功臣宿将多因小过被诛,常恐不能自保性命,见朱友王圭前来相求,便痛快地答应配合行动。当天深夜,韩京力以牙兵五百人并掺杂朱友王圭的士兵多人伏于宫中,至深夜便冲入帝寝殿,将朱全忠杀死。

事后,朱友王圭将父尸置于寝殿,秘不发丧,同时又遣供奉官丁昭溥乘马急驰至开封,矫诏将政敌友文除掉。等到丁昭溥将友文首级带来,他才松了一口气。至此,朱友王圭才一本正经地为父治丧。宣读由他伪造的遗诏,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赵高心叵测 卸磨杀李斯

沙丘政变后,赵高的阴谋一步一步地实现,篡权夺位的条件逐渐成熟,现在,剩下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障碍,就是沙丘政变的同盟者李斯。

李斯一直是赵高的一块心病,因为他知道赵高的一切阴谋,而且他本来就是反对政变的。他又是一个很有政治经验、位居丞相的人,随时都有可能除掉赵高。所以,必须先发制人,置李斯于死地。于是,赵高想出了借刀杀人的阴谋诡计。

一天,赵高诡诈地对李斯说:“关东群盗蜂起,可皇上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反而急于征调役夫修筑阿房宫,采办聚敛那些狗呀马呀之类无用的东西。我想劝谏他,可是人微言轻,恐怕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些其实是您当丞相分内的事,您为什么不去劝谏一下呢?”李斯不知是计,非常赞同赵高的意见,说:“本来我早就想进谏。可是现在皇上不上朝,居于深宫之中,很难找到进言的机会。”赵高见李斯上了圈套,就说:“如果您真想进谏的话,我给您留意着,等皇上一有空闲,我就来通知您。”

赵高在二世拥姬挽妾、燕乐正浓时派人通知李斯说:“皇上正有空闲,可以去奏事了。”李斯赶紧去求见,结果引起了二世的反感。一连几次都是这样,惹得二世大怒,说:“我平常有很多空闲的日子,丞相却不来奏事。偏偏当我玩得高兴的时候,丞相就来奏事。莫非丞相以为我年轻好欺吧!”赵高乘机向二世进谗说:“丞相要是这么想的,那就危险了。丞相参与了沙丘之谋,现在陛下已做了皇帝,李斯的地位并没有提高,他的意思是想裂土封王啊!另外,还有一件事,今天陛下不问,我一直没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造反的陈胜等都是丞相邻县的人,这正是楚地强盗横行的缘由。陈胜的军队经过三川时,李由不肯出击。我听说他们之间还有文书往来,因为现在没有拿到实证,所以一直没敢奏闻。况且丞相在外边的权力,比陛下还要大啊!”二世认为赵高说得有道理,想治李斯的罪,但没有证据,不好贸然行事,于是就派人去调查李由通贼的事。

李斯得知此事,这才如梦初醒,知道上了赵高的当。他想面见二世,澄清赵高对他的诬陷,但二世在甘泉宫中嬉乐,拒不见他。于是,李斯上书揭发赵高是一个如同宋国的司城子罕、齐国的田常那样的弑君篡位、怀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的阴谋家、野心家,并警告二世:“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史记·李斯列传》)二世根本不信李斯的上书,驳斥他说:“赵高虽然是个宦官,但他并不因为自己处境安逸而肆意妄为,也不因为处境危险而变心,他品行廉洁,善于自我约束,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位置。他是靠忠诚被提拔起来的,靠信义保住自己的职位的。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贤能的人,而您为什么要怀疑他呢?而且先帝死了,我还很年轻,缺少见识,又不懂得治理百姓,而您年纪又老了,如果没有赵高,恐怕我就会失掉天下的。我不把国家大事交给赵高,谁又能当此重任呢?况且赵高为人精明强干,对下能体察人情,对上能合我的心意,请您不必多疑。”李斯提醒二世说:“赵高并非如陛下所说。他本是一个‘贱人’,‘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这是一个危险人物。”(《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已完全信任赵高,他怕李斯杀掉赵高,就把这事私下告诉了赵高。赵高乘机对二世说:“丞相所顾忌的就是我,我一死,丞相就会干出田常篡齐那样的事来。”赵高这一番恶毒的挑唆,使二世从根本上动摇了对李斯的信任,于是,他就把李斯交给赵高处置。

赵高先把李斯拘捕起来,投入狱中。随即又把李斯的宗族、门客及凡与李斯有交往的人统统收捕归案。赵高用重刑逼供李斯,要他招认与儿子李由谋反之情。李斯被鞭打一千余下,疼痛难忍,便招了假供。此时的李斯还幻想着以雄辩之才,向二世上书自陈,企图以自己为秦所建立的功劳和实无反叛之心来打动二世,赦免自己。他在狱中写了一封自辩书,托狱吏上达二世,狱史却送给了赵高。赵高一看,大发雷霆,把上诉书扯个粉碎,说:“囚犯怎么能上书呢!”

李斯的上书反倒提醒了赵高:倘若二世真的派人来审问李斯,他肯定会翻供的。于是,赵高又想出一条诡计:他让自己的门客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的样子,轮番去审讯李斯。李斯不知其中有诈,就以实情相告,结果每次都遭到残酷的拷打。后来,秦二世派人来核实李斯的供词,李斯以为这又如前几次一样,始终没敢改口,承认了谋反的罪名。赵高把这份供词上奏给二世,二世看后非常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赵高,我几乎被李斯所卖!”

这时,二世派去调查李由通贼的使臣,也到了三川。这才知道李由已经被起兵反秦的项梁杀死。当使臣返回咸阳时,恰好李斯下狱,赵高把真实情况隐去,编造了一套假材料蒙骗二世。这样一来,李斯便被定成死罪。二世2年(前208年)7月,处决李斯,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临刑前,李斯凄楚地对他的二儿子说:“我们再也不能牵着黄狗上蔡东门外去追逐狡兔了!”父子二人抱头痛哭。这一切已悔之晚矣!

李斯死后,赵高被任命为丞相,因为他是宦官,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对赵高而言,再进一步,就是皇帝的宝座了!赵高借李斯之刀除掉蒙恬,又借二世之手除掉李斯,必然的,他就要亲手诛除秦二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