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的智慧
4242100000018

第18章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3)

白嘉轩说:“这得凭契约说话!”

鹿子霖说:“我不管契约。李家寡妇已经把地卖给我了,她家借过我五斗麦子八块银元,讲定用这块地作抵押,逾期不还,我当然就要套犁圈地了!”说着就从长工手里夺过鞭子接过犁把,示威似地翻耕起来。

白嘉轩一跃上前抓住骡马缰绳。两个人随之就厮打在一起,接着,两家的亲门近族男子也一起上手,很快就发展为白鹿两姓阵势分明的斗殴,满地都是撕破的布片和丢掉的布鞋。直到冷先生来到,大喝一声“住手”,并且一手拉住一个,才算解劝开了。冷先生把二人一直拖到他的中医堂,让二人各自洗去脸上手上的血污,然后给他们抓破的伤口敷了白药,止了血。冷先生说:“就此罢休的话,你俩现在都回去吃饭;罢休不了的话,吃罢饭上县去打官司。”

原来鹿子霖所说也是事实,只是李家寡妇看白家出的价高,才又卖给白家。白嘉轩弄清楚后,却无法宽容鹿子霖,认为鹿家怎么也应该说一声,而不应啥话也不说就圈地,这明显是向他脸上撒尿。他手里攥着契约,向县府投了诉。鹿家也向县府投了诉。子霖的父亲怕子霖示弱,以后得受白家的欺负,坚决支持儿子打官司,并表示倾家荡产也要打赢这场官司。

白嘉轩顺便找了姐夫朱先生,想让这位极负盛名的学者给知县提示一下。朱先生说已替他写了一件诉状。自嘉轩回到家一看,却是一首诗:

致嘉轩弟: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败伤;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

嘉轩看罢,气先消了一半,连叫“惭愧”。朱先生又给子霖写了同样内容的信,两家终于重修旧好,抱拳打拱,互致歉意。并表示都不要李家的地了,还各自周济给李家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寡妇度过难关。这件事令李家寡妇和乡民非常感动,县令批为“仁义白鹿村”。

一场几乎会导致白鹿两家倾家荡产的诉讼以如此方式了结了。打官司,一方面是咽不下这口恶气或争强斗狠,一方面也是因为六分地。两家虽然都知道打了官司的后果,还要一意孤行,不过是因为不想吃亏。然而这“不想吃亏”导致的结果只会使双方在钱财、人缘和家族的仇恨上吃更大的亏;如果双方都能让步,岂不是“吃亏是福”的活生生的写照吗?多亏了“圣人”朱先生,一副拙朴心肠才使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又为两人争得了好名声。

因此,一个人不论遇到何事,一定要能忍让时就忍让,尽量避免两败俱伤的结局!

要有宽厚的态度

成功者不仅善于竞争,而且还会千方百计地赢得竞争。

对许多人来说,“竞争”这个字眼儿带有一种反面的含意,它可能暗指不正直的行为、隐瞒重要的信息、利用别人的单纯和信任、或以某种不公平的方式使用竞争手段。人类行为学专家们所做的研究,证实了竞争和获胜的重要性。他们断言:“获取胜利——在一场游戏、一项运动或任何事情中——对于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健康都具有意义深远的积极影响。”

他们认为:获取胜利不仅影响一个人现实的生活质量,而且同样会改变他对未来的生活态度。取胜能建立人的自信心和鼓起高昂的志气。取胜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他们还注意到:在童年时代的竞争中所要求具备的训练和努力,乃是对以后生活中真正的竞争的一种准备。而且,一种奋斗的态度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提高一个人克服自身局限性、去争取更大成就的兴趣。按他们的说法,“似乎每个人都有一种拼搏获胜的需要,一种考验一下自身才能的需要。”

对于“富有竞争性”这个概念需要下一个现代的、更人道主义的定义。这个定义包含着一种对理想主义准则的强调。竞争与倾轧或欺骗人无关。事实上,参加竞争可以是这样一种丰富的经验,在其中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首先与自己竞争,并体验到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关心的意识。

成功者懂得,在成功的顶峰天地是广阔的。

我们大多数人,在感到恐惧、不知所措和工作过度时,就有一种忘记个人的自身价值和个人成就的倾向。我们开始对同事和邻居感到妒忌。忘记了自己也有自身的价值,也有拼搏获胜的品质,我们抬高别人而否认了自己的美德和长处。我们过分严厉地苛责自己,把自己的行为消极地与别人相比。这种过分的自责导致了能力不足的自我感觉和对自身价值的贬低。

当你对自己积极肯定时,就会有一个更强大的自我形象,你对自己的肯定将加强自信心和自我安全感,并赋予你一种更加关心他人的内在基础。于是,你的拼搏获胜的定义就包括了这样的内容:全力以赴,使自己富有竞争精神,在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限,不遗余力去奋斗追求的同时,怀着温暖的情谊,给予你身边的人以博爱。

成功者努力寻求一种对竞争的更宽厚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既有使他们自己出类拔萃的机会,也有使别人成就卓著的领地。由于他们主要是和自己竞争,所以,成功者从不为了树立个人威望而对人敌视、不友好或贬低他人。

提醒自己,要从长远处着眼;不要谋求靠着利用别人或把别人引入歧途去取得一时的胜利;不要夺人之功;不要企图靠暗箭伤人去谋取利益。要记住:你是个高度自尊的人,而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去败坏自己的身价和个人自尊心。

在现代和平社会中,在与同事竞争的同时,要宽宏大量,不能把同事看成绝对的竞争对手,要在竞争中讲团结、讲合作,以赢得共同的发展。与同事合群,营造一份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你进入权力中心打下基础。

同一办公室里有年龄、条件相仿的同事实在是件头疼的事,因为人人都会把你们两个拿来比较。其实办公室里同事间本来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以健康心态看待竞争关系,同事的能力愈来愈强,等于是在无形中促使你提升实力。更何况,在全球化时代,本来就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一屋檐下的同事,而应该将全球的精英视为真正的竞争者,如此一来,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当“冤家”看待了。

器量狭小、排挤同事的人,一定也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挤;把同事当作阻挡前途的障碍,一定难以在办公室里立足。对于那些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不妨试着去赞美他,或请他帮一个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间的敌意,在职场上,减少一个敌人的价值胜过增加一个朋友。

当然,作为公司的一位职员,难免会碰到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难以相处的人也肯定少不了,如果你对他们也显示出极其厌恶之意,则无异于显示自己度量的狭小。所以你应该拿出你的诚意来,诚心诚意欣赏对方的长处,对于对方出错的地方,你也应该开诚布公地与他商讨,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

在公司中,有竞争才有进步。如果你在竞争过程中,输给了竞争对手,这时你更需要有承受打击的度量,不能就此消沉,而应该诚心诚意恭贺、欣赏对手的能力,消除你的敌意,并继续保持你与升迁了的对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愉快的办公室气氛。这样你的表现会赢得更多人的赞赏,从而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的人际基础。

损人利己要不得

人际关系的观念可归纳为六大类: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两败俱伤、独善其身、好聚好散。

为自己着想也不忘他人的权益,谋求两全其美之策,这种关系自然令人满意,乐于合作。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损人利己。以百慕大之旅引发竞争动机,无疑将助长“你输我赢”的观念。秉持此种信念的人,难免会运用本身的权势、财力、背景或个性来压迫别人,达到目的。

一般人从小就浸淫在“损人利己”的观念中。在家里,手足之间有高下之分,乖孩子会获得更多宠爱与特权。这岂不正是告诉儿童,爱是有条件的,要得到父母的爱,就得与兄弟姊妹竞争。

年龄稍长,同龄团体更是以成败论英雄,而在朋友间的地位最受青少年所重视。

学校教育也是以分数、名次定优劣,必须有成绩差的学生才能衬托出名列前茅者的光彩。至于个人的潜能发挥了多少并不重要。教育以竞争为尚,所谓合作往往只是假象。

运动比赛也强化竞争的观念,提醒观众与选手,人生同样是一场比赛和游戏,必须分出胜负,而且惟有击败是人才能成就自己。

法律则硬把人区别为敌对双方,打官司就为分出我是你非。所幸,目前司法界鼓励当事人庭外和解,这表示兼顾双方利益的观念已逐渐受到重视。

的确,人生不可能处处笼罩在竞争的气氛下。如果隧时随地不忘与配偶、子女、同事、邻居……一比高低,生命将多么可怕。因此,惟有互助合作才能增进幸福。

损己利人。有些人生性消极,习惯于委曲求全,这比损人利己的想法更要不得。这种人无所求,无所欲,也没有原则,只亟于讨好别人,容易受人左右。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深恐得罪人,惟有借别人的接纳来肯定自我,这种习性正中损人利己者的下怀。

可是被压抑的情感并不会消失,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有些精神疾病就是这样造成的。

若是一味压抑,不能把愤懑情绪加以升华,自我评价将日趋低落,到最后依然会危及人际关系,使原先委曲求全的苦心付诸流水。得不偿失。

一般人通常在“损人利己”和“损己利人”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低姿态摆久了心有未甘,就换上咄咄逼人的态势。久而久之,又觉得有罪恶感,还重拾与人为善之心,但总有一天忍无可忍,再度回复高姿态。

为了报复,不惜牺牲本身的利益,却不问是否值得,这只有不够成熟、掌握不了人生方向的人才会如此。

独善其身。又有一种人,利己但不一定损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他们的哲学。当不涉及竞争时,这种想法相当普遍。.

损人利己的人固然一时取得优势,但另一方受害,对双方长期的关系有害无益。举例来说,供应商以胁迫方式逼使客户接受条件,下次客户还会光顾吗?

换个角度来看,倘若供应商不得不屈服于客户的要求,又岂会忍气吞声,恐怕难免要另觅机会加以报复。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在同业问宣扬客户的恶行。到头来不论是占上风或下风的一方,都得不到好处。

要给上司留面子

与上司相处,更需要不争一时之长短,收敛锋芒的“圆”功夫。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你的聪明才智虽然需要得到上司的欣赏,但若故意炫耀,恃才而骄,就有盛气凌人之嫌。上司往往非常自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需要的不是指手画脚的指挥,而是唯唯诺诺的服从。

锋芒的本意是指刀剑的尖端,在这里比喻你显露出来的才干。一个人有锋芒是一件好事,剑无锋芒而不利,人无锋芒而愚钝。锋芒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应当,也必要。但锋芒是可以伤人的,锋芒太露不但会刺伤别人,也会伤及自身。物极必反,从而导致自己的失败。欲成大事的人要把自己的锋芒包裹起来,韬光养晦。这样既能抓住晋升的机会,也能让自己的事业成功。“不露锋芒”的要旨是:

(1)要得重用,勿露锋芒。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些自视颇高,恃才而骄,处事不留余地,有八分的才气,就要十二分地全端出来的人,他不想踌躇满志,却未曾料到会遭波折。有一位刚分到某个文化单位的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他立足未稳,仗着头脑好使,笔头好用,学魏征直言进谏,给单位领导提了一大堆意见和建议。虽然言真意切,但效果却适得其反。被视为狂妄和“有病”,弄得和领导关系紧张,四面楚歌,最后只好卷铺盖走人。

这位大学生的要害就在于锋芒毕露,而显得幼稚和没有城府。现在的人,尤其是领导,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上,没有一个是不喜欢听好话的。古训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你得不到领导的喜欢。你就没办法亲近他,你不亲近他,他就没有办法了解你,在这样的局面中他还能重用你吗?其答案是明显的不言而喻的。

(2)露锋芒易招暗箭。剑在鞘中,人不识其短,一旦你拔出剑来,锋芒毕露。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容易招致别人的明枪和暗箭。

年轻人刚在社会上立足,探望周围的人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好人。其实他们才能不在你的才能之下。平时他们对领导唯命是从,木讷无言。其实他们的健谈也会在你的善辩之上。他们表面上胸无大志,其实是心怀雄才。他们不显山露水的原因,就在于怕世人枪打出头鸟,使他们有所顾忌。你锋芒毕露,业务精深,势必成为领导的潜在威胁。他会从心理上对你产生戒备,有戒心。你就只能原地踏步,难有晋升的机遇。你能文能武,精明强干。锋芒毕露后,同事间也就有了劲敌,劲敌在竞争中挤兑你。就算你有三头六臂,也驾不住墙倒众人推。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君子不可太露其锋芒,”并不是让你把锋芒磨掉,而是要你隐锋藏芒。不要恃才,恃权、恃财而骄,目中无人,以便免受暗箭的伤害,招致无谓的烦恼和不必要的挫折。

(3)把精明放在心下。锋芒毕露者不是不精明,而是把精明摆放对位置。精明不是你脸上的面具,而应是你心中的智慧。所以,易露锋芒者,要在待人接物中,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不要口无遮拦地对别人肆意评价。我们要学会尊重人,只有尊重别人,这样你才不会在言语上伤害别人,才会不断加深与别人的亲密关系。所以,平日里要得理且饶人,收敛锋芒,宽厚待人,掌握说话的艺术,学习行为稳重的技巧。真正做到“敏于行而讷于言”,“内精明而外浑厚”。这不是让你去伪装,而是向着成熟修炼和转化。

不露锋芒,不是对自己才华的埋没,不露锋芒,往往会实至名归。深藏不露者,每每不喜怒形于色,他们平和恬淡,不哗众取宠,处事练达,而能得到领导的重用。在这方面,初人社交场的青年人,不妨勤学苦练,多用心,少用嘴,从长计议,不争强好胜,以减少那些人生旅途中不必要的磨难。

“牛脾气”不可取

随便发脾气,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难以弥补的。你可能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同时别人对你的诚意也会产生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