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的智慧
4242100000037

第37章 要学会倾听(3)

听到这般温柔怪诞的问话,兴奋中的二人愣在当头,大眼望小眼,如坠五里雾中。全班同学沉寂了几秒钟,随即进发出哄堂大笑,二人方明白被愚弄了,刚才有声有色的“买卖”,再也没有兴致继续下去。

(3)制止别人的挖苦、讽刺。

挖苦、讽刺,都是一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辛辣有力地去贬损、揶揄对方的行为,极易激怒对方。为避免大动肝火,两败俱伤,也可巧妙地运用装作没听明白的方式见机而行。

(4)补救说话中的错漏、失误。

进行即兴演讲,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演讲者自己也不知为什么,竞说出一句错话,而且马上就意识到了。怎么办呢?倘若遇上这种失误,演讲者不妨装作不知道,然后采用调整语意、改换语气等续接方式予以补救。只要反应敏捷,应变及时,就可以收到不露痕迹的纠错效果。例如,一位公司经理在开业庆典上发表即兴演讲,他这样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公司是统一的整体,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是铁的纪律,每—个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上班迟到、早退、闲聊、乱逛、办事推诿、拖沓、消极、懈怠,都是违反纪律的行为。我们允许这些现象的存在——就等于允许有人拆公司的台,我们能够这样做吗?

这位经理的反应力和应变力是很强的。当他意识到自己把本来想说的“我们决不允许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句话中“决不”二字漏掉之后,佯作不知,马上循着语言表达的逻辑思路,续补了一句揭示其后果的话,同时用一个反问句结束,增强了演讲的启发性和警示力。这样的续接补救,真可谓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说起来,日本人的这一点小伎俩在它的老祖宗司马懿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魏明帝即位后,兵权尽归于曹爽。曹爽立即换将领,委任自己的弟弟分管三支御林军,随便出入禁宫;又任用智囊团何晏、邓扬、丁谥为尚书,毕范为司隶尉,李胜为河南尹,军政大权,尽在曹爽控制之下。司马懿见此情形,只好推病不出,在家闲闷,两子司马师、司马昭亦没有事做。

曹爽骄横专权,气焰不可一世,连明帝都不放在眼内了。

适李胜升调为青州刺史,曹爽便叫他去司马懿处辞行,探听虚实。

司马懿知道曹爽的人来访,便对两个儿子说:“这是曹爽要来打探我的动静,你们且回避。”

于是去冠散发,拥被坐在床上,诈称重病,叫侍女搀扶着,然后请李胜人见。

李胜拜见过后,说:“一向不见太傅,谁想病到这般,今小子调任青州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

司马懿佯答:“并州是近北方的,务要小心才可!”

李胜说:“我是往青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笑着说:“你从并州来的?”

“是山东的青州!”李胜大声说。

“是并州来的?”司马懿笑了起来。

李胜心想,怎么病得这么厉害?侍女告诉他:“太傅已病得耳都聋了。”

“拿笔来!”李胜写了字给他看。

司马懿看了才明白,笑着说:“不想耳都病聋了!”又把手指指口,侍女即给他喝汤,他将口去饮,又洒了一床,哽咽一番,才说:“我老了,病又如此沉重,怕活不了几天了,我两个孩子又不成才,望先生训导他们,如果见了曹大将军,千万请他照顾!”说罢又倒在床上,喘息起来。

李胜拜辞回去,将情况报告曹爽,曹爽大喜,说:“此老朽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从此对司马懿再不加防范。

司马懿见李胜走了,告诉二子说:“从此曹爽对我真的放心了,只待他出城打猎的时候,再给点厉害让他尝尝。”

不久,明帝要去城外拜谒祖先,大小官员随行,曹爽等一齐亦护驾前往。

司马懿立即召集昔日部下,率领家将,令二人占领了武器库,威胁太后,下旨封闭各城门。

然后,他亲自引兵出城,占据了曹爽的军营,削除曹爽羽翼,然后限令曹爽把兵权交出来。等到恢复秩序之后,再把曹爽及其党羽统统处斩。

司马懿的表演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不得不佩服。在他这儿,听也能成为武器,一个“没听懂”就把对手搞了个落花流水。

善用心照不宣的说话技巧

听,光听进去还不行,还必须学会听出来。汉语的语言艺术本来就博大精深,一层意思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不太好明说的时候通常以话中话、弦外音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你心领神会并迅速做出反应。

比如,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身家性命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在对方未亮明态度之前,谁电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紧,双方都是欲说还休。

杨虎城手下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的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当时,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大得多,且又是蒋的拜把子兄弟。杨虎城如果直接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张的面前,若张一旦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于是便借了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传出心声,这即使不成也可全身而退,另谋他策。

这件事例告诉我们,当自己拿不准对方态度的时候,最好不要直言相求或者否定对方,最好使用投石问路法,先摸清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也不迟。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不直接询问对方对某一具体做法的态度,而是先引用俗浯或故事,试探其对某一类行为的总的看法,从中得悉对方对某一具体问题可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刘黄刚刚死去丈夫,情绪低落,十分忧伤。刘秀担心姐姐忧坏了身体,有意在大臣中选一位如意郎君,为姐姐牵线搭桥。

刘秀的姐姐看中了一名叫宋弘的大臣。一天,刘秀接见宋弘。他弯着腰对宋弘说:“俗话说:‘富易交,贵易妻。’

人富了要换一批新朋友;地位显赫了就另娶门第高贵或年轻美丽的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嘛!”

宋弘正色说道:“我听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就是说贫贱时的朋友永远不能忘记,贫贱中共患难的妻子永远不能分离。”

刘秀听后,称赞了宋弘一番,十分后悔,再也不想在他身上打主意了。

皇帝的姐姐相中了有家室的大臣,这自然令皇帝颇为难。如果直接询问,倘若对方予以拒绝,自己的面子也过不去。于是,刘秀采用了先引俗语试探,得悉了宋弘在婚姻问题上的看法,从中推知他肯定不会同意姐姐的要求,于是也就不再追问了。

这种技巧使用得最高明的应是毛泽东同志。

1959年8月,毛泽东在武昌东湖会见美国杜波依斯夫妇。毛泽东说:“我也觉得上年岁了,但我还有精力,我每天还能畅游长江,也在中国其他河流畅游过。如果你们不反对的话,我想在密西西比河里游泳,但我估计杜勒斯、尼克松、艾森豪威尔诸先生可能要反对。”

杜波依斯回答说:“正相反,这三位很可能想见到你在密西西比河里游泳,尤其在河口附近游。”

毛泽东轻松地说:“真的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便近日内动身出发。就算是位旅游者好了,不谈任何政治问题,只在密西西比河里游泳。如果艾森豪威尔允许的话,我倒想看看他打高尔夫球呢,或许我会见一下在医院里的杜勒斯先生。”

毛泽东这段话被视为一九七二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早征兆。

50年代,正是中美关系敌对时期,恢复两国正常关系的打算是非常敏感的话题,这涉及中美双方的态度,毛泽东以游泳作借口委婉地向美方放出了试探气球,而杜波依斯已心领神会地把对方的态度也以同样的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为双方以后的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有些时候,这需要双方都具有一定的说话技巧,才能更完美、更艺术地把各自的意思表达出来。如1949年的北平谈判,因为当时正处在全国解放前期,国民党方面谈判代表在谈判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穷途末路,已不愿再为其陪葬,很想弃暗投明,但因为不知我方的真实意图能否接收,于是乘一次打牌的机会,巧妙地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问题说:“毛先生,是平和好哇还是清一色好。”

毛泽东同志微微一笑,当即回答,当然是平和好,平和好。从而给对方代表吃了颗定心丸。结果不久,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下,一个个都脱离了国民党的控制来到了北京.

话中话,弦外音的说话艺术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经常遇到。会说固然可喜,会听也是本事,否则就成了对牛弹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