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4242500000049

第49章 说服听众的方法和技巧(3)

时代进入21世纪,说服更成为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说服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比如一些权威言论或经实践证明的真知灼见,人们自然不说自服,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因某事而说服某人,就必须掌握一些说服的技巧和法则,以提高说服的效率。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在最快的时间内寻找到说服别人的最佳突破点,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种方法着手。

一、了解对方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了解了对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说服他了。

二、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领域。例如,有人对部队生活比较熟悉,有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人擅长文艺,有人擅长体育,有人擅长交际,有人擅长计算等。

在说服人的时候,要从对方的长处入手。

1.能和他谈到一起去。

2.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论起来他容易理解,因此容易说服他。

3.能将他的长处作为说服他的一个有利条件。

例如,一个伶牙俐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做推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现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三、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读书,还有人喜欢下棋、养鸟、集邮、书法、写作等,人人都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入手,打开他的“话匣子”,再对他进行说服,就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四、了解对方的想法

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绝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他自己的利益或人之常情。但这常常不是他想要坚持的,只是不愿承认,难以启齿。如果说服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五、了解对方的情绪

一般来说,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谈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绪仍在起作用,二是谈话当时对方的注意力还未集中起来,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因此,说服者在开始说服之前,要设法了解他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说服的成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凡此种种,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说服方式。另外,了解对方是有许多学问的。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就是因为他不仔细研究对方,不研究该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就急忙下结论,还以为“一眼看穿了别人”。这就像那些粗心的医生,对病人病情不了解就开了药方,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关键在理由

理由是说服人的关键,也是根本,因此我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最具说服力的方法,就是强调最大最关键的理由。

多年以前,拿破仑·希尔曾应邀向俄亥俄州立监狱的服刑人发表演说。他一站上讲台,立刻看到眼前的听众之中有一位是他在十年前就已认识的朋友——D先生,D先生此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拿破仑演讲完毕后,和D先生见了面,谈了谈,知道他因为伪造文书而被判20年徒刑。听完他的故事之后,拿破仑说:“我要在60天之内,使你离开这里。”

D先生脸上露出苦笑,回答说:“希尔,我很佩服你的精神,但对你的判断力却深感怀疑。你可知道,至少已有20位具有影响力的人士曾经运用他们所知的各种方法,想使我获得释放。但一直没有成功。这是办不到的事。”

大概就是因为他最后的那句话向拿破仑提出了挑战,他决定向D先生证明,这是可以办得到的。

拿破仑回到纽约市,请求他的妻子收拾好行李,准备在哥伦布市——俄亥俄州立监狱所在地——停留一段不确定的时间。

拿破仑的脑海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把D先生弄出俄亥俄州立监狱。他从来不曾怀疑能否使D先生获释。他和妻子来到哥伦布市,买了一处高级住宅,像要永久性住下去一样。

第二天,拿破仑前去拜访俄亥俄州州长,向他表明了此行的目的。

拿破仑是这样说的:

“州长先生,我这次是来请求你下令把D先生从俄亥俄州立监狱中释放出来。我有充分的理由,请求你释放他。我希望你立刻给他自由,为此我准备留在这儿,等待他获得释放,不管要等待多久。在服刑的期间,D先生已经在俄亥俄州立监狱中推出一套函授课程,你当然也知道这件事:他已经影响了俄亥俄州立监狱中2518名囚犯中的1728人,他们都参加了这个函授课程。他已经设法请求获得足够的教科书及课程资料,而使得这些囚犯能够跟得上功课。难得的是,他这样做并未花费州政府的一分钱。监狱的典狱长及管理员告诉我说,他一直很小心地遵守监狱的规定。当然了,一个能够影响1700多名囚犯努力学习的人,绝对不会是个坏家伙。我来此请求你释放D先生,因为我希望你能指派他担任一所监狱学校的校长,这将可以使美国其余监狱的16万名囚犯获得向善学习的良好机会。我准备担负起他出狱后的全部责任。这就是我的要求,但是,在您给我回答之前,我希望您知道,我并不是不明白,如果您将他释放,而且,您又决定竞选连任的话,这可能会使您失去很多选票。”

俄亥俄州州长维克·杜纳海先生紧握住拳头,宽广的下巴显示出坚定的毅力。他说:“如果这就是你对D先生的请求,我将把他释放,即使这样做会使我损失5000张选票,也在所不惜……”

这项说服工作就此轻易完成了,而整个过程费时竟然不超过五分钟。

三天以后,州长签署了赦免状,D先生走出监狱的大铁门,他再度恢复了自由之身。

拿破仑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说服州长,和他的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是分不开的。拿破仑事前了解到,D先生在狱中的行为良好,对1728名囚犯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当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监狱函授学校时,他同时也为自己打造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既然如此,那么,其他请求保释D先生的那些大人物,为何无法成功地使D先生获得释放呢?他们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请求州长的理由不充足。他们请求州长赦免D先生时,所用的理由是,他的父母是著名的大人物,或者是说他是大学毕业生,而且也不是什么坏人。他们未能提供给俄亥俄州州长充分的动机,使他能够觉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去签署赦免状。

拿破仑在见州长之前,先把所有的事实研究了一遍,并在想象中把自己当做是州长本人想了一遍,而且弄清楚了,如果自己真的是州长,什么样的说辞才最能打动州长。拿破仑是以全美国各监狱内的16万名男女囚犯的名义,请求释放D先生的。因为这些囚犯可以享受到D先生所创办的函授学校的利益。他绝口不提他有声名显赫的父母,也不提自己以前和他的友谊,更不提他是值得我们帮助的人。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被用来作为请求保释他的最佳理由,但和下面这个更大、更有意义的理由比较起来,就显得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个更大、更有意义的理由是,他的获释将对另外的16万名囚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他获释之后,将使这些囚犯享受到他所创办的这个函授学校的好处。因此,拿破仑靠着这个最大最关键的理由获得了成功。

找到了理由我们还要做到以理服人。

“演讲”,就是围绕一个话题旁征博引,援引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全面充分地论述自己的观点,以达到使人接受这个观点的目的。

著名演讲家李燕杰在演讲中,通过肖邦、贝多芬、屈原、文天祥和某华侨的故事说明祖国的神圣和爱国主义的崇高,又通过对中国地理和历史文化的分析让听众感到祖国可亲、可爱,材料充足,说理充分,产生巨大的说服力。

在谈爱国之心时,他先从国外说起,“在肖邦看来,祖国的泥土比金子还要宝贵,而肖邦这颗爱国的心胜过纯金。从祖国的一瓶泥土,到肖邦的这颗心,这里包含着一个爱国音乐家对祖国的挚爱与热爱”。对于贝多芬,他说:“以他那爱国主义的美好心灵和那一系列不朽的乐章,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耸立起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谈爱国诗人屈原时说道:“如此众多的国家都缅怀纪念屈原,就因为屈原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同时,他还举了文天祥和现实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例子。

李燕杰正是以他的“旁征博引”法,使他的演讲吸引千百万的听众。他在一次报告上说,“谁不同意我的意见,你可以走”,结果全场没有一个人走。可见,他的演讲多么有说服力。

俗话说,理是则心服。这里还应注意三点,即说理要尽量真实、具体,切忌虚假臆造事例。只有这样,才能为听众所接受,使听者无可辩驳,真正信服你的观点。

有力的说服要深入分析主题

一、主题句论点的形式

1.事实性论点

某些东西是事实,因此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但是在事实范畴里有些问题是无法直接证实的。其他星球上有或者没有生命。这个问题是一个事实,但是,我们无法得出确凿的答案,因此必须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来进行推论,以此得出最合乎逻辑的论断。比如:

每天喝咖啡超过两杯会增加得胰腺癌的可能性。

使用太阳能可以为一般家庭节约开支。

2.价值性论点

旨在说服别人的演讲者常常试图证明自己的评价确实有道理。他们的目标是判断某件事物的价值,给出理由说明它是优还是劣、是愚蠢还是明智、公平还是不公平、合乎道德还是违反道德、美还是丑、胜任还是无能。比如:

逃避担任陪审团的义务是错误的。

自由企业制度对工人阶级而言是最好的经济模式。

3.政策性论点

说服性演讲中最复杂、最普遍的主题是主张某种政策,它倡导人们采取特定行动。

当你开始证明你的政策主张时,你必须把主张明确到哪些权力机构或群体应该采纳什么计划或项目。否则,即使你的主题句当中包含了应该/不应该这样的词,实际上也只是隐性的价值主张。比如,应该避免出现税收漏洞,这只是换一种说法表示目前的税收制度很糟糕。

注意主张的类型是累计性的:价值的主张承认某些事实的主张,而政策的主张直接来自价值的主张。或者,为了证明应该/不应该做某件事情,必须提供这件事情好/不好的证明,接下来要明确另外一件事情跟它有/没有关系。

事实主张:是/不是

价值主张:好/不好

政策主张:应该/不应该

二、分解主题的规则

利用约定俗成的规则可以为演讲的准备工作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既然存在标准思路——即解决方案的模式,就没有必要另起炉灶。

1.争议性议题中的规则

在正式的政策辩论中,倡导变革的演讲者必须向听众就下面所有问题做出满意的答复:

变革的要求是否迫在眉睫?

这一要求是否为目前的制度结构本身所固有的?

演讲者所主张的解决方案是否能满足自己所提出的要求?

演讲者所主张的解决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演讲者所主张的解决方案是否利大于弊?

你不必像辩手那样严格遵循这些规则,但它们在你分析任何一个说服性议题时都具有指导意义。

2.问题——解决式议题中的规则

可以将严密推理的各个步骤作为问题——解决型演讲的对照表。下列问题可以用来作为分析政策主张时所遵守的惯例:

问题存在吗?

问题的症状是什么?

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

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评价解决方案时适当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哪些解决方案最适合既定的标准?

所选择的解决方案怎样运用于实践?

3.说服人们反对变革议题中的规则

前面两段中的例子适用于说服性演讲,其主要目的是说服听众接纳某种行为或态度。在反对某项政策的演讲中,延缓或中断政策是这类演讲的目的,因此它所遵循的规则与倡导性演讲正好相反。因为证明的责任在倡导变革者那里,反对变革者只要对一个主要问题做出否定的回答,就可以成功地推翻前者的观点。在诽谤案中辩护律师可以假设被告说过不真实的话,并且知道这些话不是真实的,但是他可以辩护说,这些话没有造成任何伤害。辩护方只要能证明对方所提出计划的不可行性,就能建立起自己整个的辩护理由。反对变革的演讲者可以指出,评价解决方案的标准有误。但是,当你把所有的理由放在一个问题上时,你必须慎重地表明,为什么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足以推翻整个对立的提议。

当然,如果同时可以对几个问题提出异议,那么反对某一政策的演讲就可以更有说服力,“这样的改变没有必要;但是即使有必要,这个计划也行不通;但是即使这个计划可行,它也会产生许多不良效果和副作用……”

消除听众的戒备心理,把听众当成自己的朋友,与听众化为一体,是演讲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演讲成功的重要方面。

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

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双方都会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双方自如地交往。所以,消除戒备状态、让人放松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交往对象持有顽固的见解时,直来直去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往往会碰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采取“迂回战术”。

所谓的迂回战术就是把对方的注意力从他敏感的问题上引开,绕个弯子,再回到正题上来,这样可以消除对方的戒心,避免陷入僵局。

卡耐基曾经告诫人们:“与人交谈,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要先讨论双方不一致的问题,而要先强调,并且反复强调你们一致的事情。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对的’,而不要让对方一开始就说‘不’。”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说出“不”字时,他的整个肌体,包括肉体和精神,都处于一种明显的收缩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会使他拒绝任何人的意见。同时,当“不”字说出来以后,人们就不愿意再悔改。哪怕他明显地意识到自己出现了错误,也会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甚至会贬损对方的观点,这就是某种自尊心作祟。

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劝说对方时就尽量不要让对方把“不”字说出来,或让他暂时忘记自己的观点。要尽可能地让对方说“是”,这时候他是放松的,比较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至少不会轻易地反对,而会先权衡。而且一旦“是”字说出口,他也不会再轻易地否定了。所以要利用这种心理学效应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

与听众化为一体

与听众化为一体,让他们在心理上接纳你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是演讲成功的重要条件。

尽快地,最好是一张口说话便指出自己与听众之间有某种直接的关系。如果觉得很荣幸能应邀发表演说,就照实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