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42530700000022

第22章 九变篇(2)

第一,在利思害。“在利思害”,对于商战中的企业家是一贴清醒剂。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是件好事,但同时也要付出代价与成本。如何兴利防害,长春第一汽车厂的做法把引进与自己制造结合起来,只引进关键性先进设备、部件和技术,一些本企业或本国能制造的设备、部件尽量自行制造。这样既发挥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又避免了过多地耗费外汇的短处。

第二,在害思利。这是“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又一含义。即在不利情况下,将帅应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事情才能够进行。

生产经营者也有必要“杂于利害”。同时考虑到利和害,并在这两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就能够顺利发展。否则,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或者仅注意对自己不利的一面,要么迟早会栽跟头,要么使生产经营畏缩不前。尤其是当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发展时,人们往往容易忘乎所以,看不到其中所隐藏的不利因素和危机,不能及早谋取对策,一旦危机爆发了便会措手不及。因此,生产经营者特别需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科学态度。

如何才能居安思危呢?生产经营者必须善于预测危机。这又要求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眼力和缜密的思维;要注意研究国内外经济变动的历史,从中找出各种规律;要像军事将帅那样,利用各种情报,尽可能全面地察觉可能招致失败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要积极谋求克服消极因素的有效对策。例如,当一种商品正处于畅销之时,经营者就必须虑到它有滞销之日,及时地推出新的畅销商品,或者适时地转移阵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有时还需要从最坏处着想,做好失败之后收拾残局的各种准备,力求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的限度。《三十六计》中有一计是“走为上”,生产经营者在面临失败之时是走还是留,如何走,如何留,这些都是需要平时就认真考虑的。

波音公司因“险”得“福”

1988年4月27日,美国阿哈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机自檀香山机场起飞后不久,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飞机前舱顶盖被掀开一个直径达6米的大洞,一名空姐当即被掀出机外。驾驶员采取紧急措施,把飞机降落在邻近的机场上。令人惊异的的:除了那名不幸的空中小姐外,全机89名乘客和其他机组人员无一伤亡。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飞机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

波音公司面对严峻的考验,毫不惊慌,他们派出高级技术人员参与调查,并且,随着调查的深入,波音公司还借助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对空难事件大加宣扬,波音公司的解释是:这是一架已飞行了20年、起落9万多次的客机,按照技术规定,它本已早该退休了。飞机过于陈旧、金属疲劳是造成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但即使是一架如此陈旧的波音737,它还能保证乘客无一伤亡,这证明了什么呢?只能证明波音公司的飞机质量的的确确是上乘可靠的。

波音公司处变不惊,从容查清了造成空难的原因,并大加宣传,不但没有损伤波音公司的形象,反而使公司因“险”得“福”。事故之后,波音公司的订货成倍增加,仅国际金融集团和美国航空公司两家就订购了130架波音737,公司在5月份的订货高达70亿美元。

【商人活用之一】变害为“利”,是高招中的高招。因为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必包含利害两面,智者高明,可以不但明察利害两面,更能巧妙的转化,从而不论利、害,都能为己所用。在恶劣的形势下,看到有利的一面,放大、升华,就可以抵消不利的影响。

五危

败鉴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对于从事商战的现代企业家也是必须时地刻记的警戒。军事上的“五危”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同样会表现出来。例如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盲目投资,孤注一掷,就可能被对手诱杀;畏缩胆怯,一味求稳,错失良机,就可能被对手吞并;急躁冒进,轻举妄动,就可能被对手凌侮;过分重视虚名,就可能受各种议论的影响,使实际效益受损;过分迁就、放纵员工,就可能使管理松懈,效益下降,陷企业于困境。企业领导者如能吸取前车之覆的教训,随时警惕这五种会带来灾祸的弱点,企业的经营管理就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孙子五危论重在强调适度,这种原则在经营领域属于一种高级控制术。它告诉人们,做生意,搞项目,不能死拼蛮干,要把业务上勇于进取的精神控制在理智的范围内。既要有一股闯劲,又不能让偏激情绪左右自己,要牢记“必死,可杀也”。同时,又要知道生意场上永远是有得有失的,不能想着一点风险都不冒,万事一帆风顺,这样就可能什么也办不成,什么利益也得不到,成为一个彻底失败者,要多想想孙子所说的“必生,可虏也”。

另外,还要懂得事物的发展是受诸多客观条件制约的,如果外部条件不具备,仅凭自己异想天开,现实必然使之成为一个失败者,而不是成功者。比如,当设计一个项目时,如果不顾一切地追求规模和速度,或者将产品设计得过分超前于时代,这样很可能不会被市场接受。这正是孙子所说的“忿速,可侮也”。至于自矜名节、溺于爱民等毛病,同样也会给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万物都有一个度,生产经营者也不能违反孙子所强调的适度原则。

超前意识使通用汽车大滑坡

美国通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它生产很多世界名牌汽车,例如卡迪拉克、雪佛莱等。1988年它的销售额为1120.18亿美元,1989年1269.3亿美元,保持着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者的地位。

然而,随着1981年1月登上通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宝座的罗杰·史密期推行的“革新”,实际上已经把这个公司推上了衰落的道路。

史密斯是在55岁时当上董事长的,他上任伊始,就否定了前任的规章和策略,他宣布,他和他的前任不同,他把通用汽车公司建成21世纪的排头企业,这个企业“不用纸”、“不用灯”,无人操纵、全部电子化。为此,他采取一系列的“革新”措施。

他的措施是围绕“21世纪企业”的总目标进行的,凡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哪怕和汽车业无关,财务、生产状况很差的企业,他也大量兼并“吃进”。“不管是何处的尖端技术,我们发现了,就要买进来。这样才能实现飞跃。”例如,他用50亿美元买下了休斯飞机公司的军用电子和卫星公司。同时,他又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引起人们轰动的企业,例如,在密执安州建立了机器人工厂;在底特律建成小轿车生产集团,其规模相当于两个福特汽车工厂……从1981年到1986年,他已为他的“革新”花了近800亿美元的巨款。

但是,他的“革新”并未得到应用的收获,因为,他的决策是盲目的,他到处设厂,不顾成本地乱投资,都没有适当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管理措施。他收购的休斯飞机公司,原来是靠免税运营的,他收购时,因为要与福特、波音两家竞争,所以以休斯资产的5倍报价击败了福特和波音。但是,收购后的3年,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休斯公司一直处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正因为这样,不很长的时间,后果显现了。原来史密斯定称的要使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70%,7年后,仅仅占了35%。而这是通用公司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记录。在史密斯“革新”前,通用公司的轿车的占有率为47%,而7年后,却降为35%。利润率也逐年降低,头三年就下降了35%。更加严重的是,公司与工人的对立日趋严重。这是史密斯为了要与日本竞争,必须降低劳动力成本,于是只能采取不断裁员的办法来实现的,这当然引起工人们的不满,因而罢工、怠工就先后出现了。

总算史密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认了输,后来采取了种种收缩的办法来挽回大滑坡的败局,通用汽车公司这个“企业巨人”慢慢开始复苏,但是,这个挫折大大制约了通用公司的发展。

【商人活用之一】超前的意识和超前的决策要针对于市场的情形,不能够盲目地想当然。预见固然重要,但适时适地却更为重要。

IP公司以毒攻毒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电视节目“60分钟”是8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节目之一。它的主要节目内容,就是曝光丑闻,或一些重大问题。这栏节目令许多人感到心惊胆战。

1979年,当“60分钟”派记者哈里·雷森纳到伊利诺斯州迪凯特市调查伊利诺斯电子公司(IP)所属克林顿核反应堆工程为什么逾期尚未完工并且超过预算时,伊利诺斯公司就怀疑“60分钟”企图进行一场“恶毒诽谤”。但本着“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原则,该公司同意“60分钟”进行现场采访,但先决条件是“60分钟”必须同意伊利诺斯公司对现场采访的摄影过程进行全程录像。

1979年11月25日,“60分钟”就此次采访播放了一个16分钟的片断。正如伊利诺斯公司所担心的那样,它指责该公司管理失误、贻误工期,并将昂贵的超支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CBS节目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公众纷纷谴责伊利诺斯公司。该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猛烈下跌。伊利诺斯公司遭此剧变,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采取有力措施来回击CBS,挽救公司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