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4263100000283

第283章 曾参守节辞赐

孔子在教育上奉行“有教无类”,主张人不分贫宙,不分贵贱,一律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只要拿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孔子就收他为学生。因此,在孔子的学生中,既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又有新兴地主和商人的子弟,也有小生产着和贫贱家庭的子弟。相依孔子的学生有三千多人,其中有72人学得最好,核后人称为’七十二贤人。。孔子的学生曾多,就是这“七十二贤人”之一。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咨国甫武城人。后世都答称曾参为曾子,他在儒家的道德修养观念的架构上有独到的贡献。

曾参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穷,他不能像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只要专心治学或是仕途就可以了,他需要参加农业生产,每天耕田种地,贩卖布匹,这样才能维持生活。不过曾参很喜爱读书学习,后来他拜孔子为师,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由于他的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曾参当年在乡间生活的时候,经常是衣襟破烂,有的时候几天吃不上饭,将近十年没有制作新衣。有时稍微动一下帽子就会把系帽子的绳子弄断,稍微整理一下衣服,就会捉其襟而见其肘,提起前襟就露出脚后跟,但是他毫不在乎。反而在去工作的道路,拖着锄头,推着车子,大声朗诵《诗经》,声音洪亮,有若洪钟,和路边的水塘都产生了回响。

后来鲁国国君听说贤人曾参身穿破旧的衣服在田地里辛苦耕种,觉得这样实在和一位贤士学者不相符合,于是就决定送给他一块封地。国君在赐赠给曾参的时候,派人告诉他说:“请你用这块封地的收入做一些衣服吧。”曾参车扯自己身上的破旧衣衫,笑了笑,没说什么,也没有接受。鲁国国君很是不死心,反复派人送来,曾参很坚决地一再地拒绝。使者不解地问:“这并不是您向别人索求的,而是人家主动奉送您的。有什么理由您非不能接受呢?芽”曾参回答说:“我听说,接受人家的东西,就要害怕人家;给予人家东西,就要傲视人家。即使鲁君的恩赐,不会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曾参到底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曾参说的话.足够保全他的节操了。”

修身点拨

如果一个人通过反身自省,感到自己是忠诚踏实的,那便是最大的快乐。如果有人对自己蛮横无理,作为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反身自问是否有不对的地方。

曾参不接受鲁国国君的赠礼,他的德行修养使他即便是别人馈赠,也不可以接受,这样他才能够对自己忠诚踏实,也才能得到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