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4263100000305

第305章 程颐克己学圣人

程颐小时候聪明好学,曾和哥哥程颢一起,舍弃科举机会,投在周敦颐门下学习。他刻苦钻研,博览群书,经书、子书无不精研,成为当时十分有名的学者.与其兄程颢在当时并称为“二程”。

程颐苦学钻研,自有自己的观念和理想,他认为学习必须有远大目标,即“学以至圣人之道”。认为圣人可学,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达到圣人的境界。他在游太学时说,天地储藏精气,得五行之秀者而生人,其本原真诚而安静;在没有发展生成以前,就已具备了仁、义、礼、智、信这五性,形体生成以后,由于外界事物触碰形体而动生于其中,其中动而生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七情,七倩激荡而伤其性。所以,觉悟的人约束七情使其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愚昧的人就不知道这些,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至死亡。然而求学之道,必须先明之于心,知道怎样养性,然后身体力行以求达到目标,就是所说的“自明而诚”。程颐认为“自明而诚”之道在于“信道笃”、“行之果”、“守之固”,“仁义惠信不离于心”。就是要求学者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忘“仁义忠信”,只有这样,才不会有邪僻之心产生。

程颐赞成古人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克己思想,同时又指出颜渊墨守成规而不能化之的学习方法,是达不到圣人境界的主要原因。但他认为像颜渊这样有好学之心的入,如果不是早卒,时间长了也能达到化境(指达到一定精深的程度)。

程颐认为颜渊以后的人们之所以达不到圣人境界,就是因为不懂圣人可学的道理。他们认为圣人是生而知之,不是可以学成的,所以失去了为学之道。一些人不求之于己而求之于神佛先师,必定是缘木以求鱼,本末倒置,终究就算是终其一生也未见得能够修养到圣人的境界吧。

修身点拨

在儒家看来,所有有高尚道德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谨慎,在独自一人时,也自觉地进行内心反省,所以“克己”是慎独重要的修身方法,它要求人时刻保持警醒,克制不该有的欲望和邪念。

程颐以古圣先贤为榜样,通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潜心思考,进一步发掘和阐释了“克己”的含义,而他一生不求名利,坚持不懈地治学就是对“克己”最好的注释,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堪称“克己”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