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42691000000004

第4章 心肺复苏概论(3)

患者的临床表现是由闭塞动脉的部位、闭塞动脉的大小、闭塞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有无形成维持心肌血供的侧支循环所决定的。不同表现的心肌梗死,其治疗也有所不同。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和心肌损伤的血清标记物的检查来识别。

如果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的时间较长,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演变而形成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称之为有Q波型心肌梗死。该持续存在的血栓为富含血小板的类型,因而早期使用溶栓治疗和经皮冠脉成形术将有很好的效果。

(四)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是缓慢进展的过程,常表现为无任何症状,直到冠脉狭窄非常严重或发生急性斑块的侵蚀或破裂。动脉狭窄的程度逐渐加重达到70%~90%时,患者会出现运动后的胸部不适(心绞痛)。随着狭窄的进一步加重,患者在轻微的活动后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绞痛,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

由于斑块的破裂,有冠状动脉疾病和动脉狭窄基础的患者可在任何时候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而出现急性症状,还可发展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1.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由于心肌暂时得不到足够的血氧供应而引起的短暂疼痛或不适,可位于胸部正中(称为心前区或胸骨下)或扩散到整个前胸部。最初只发生于手臂、肩、颈、颌、背或上腹部的不适而没有前胸部不适时,也可能是心绞痛的表现。老年人、妇女或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与典型疼痛相比,其放射的部位常更为广泛、疼痛的描述更为模糊。这些患者还会伴有呼吸急促、晕厥、头痛、虚弱无力或扩散性疼痛。心绞痛可由任何引起心跳加快的因素所诱发,如运动、不寻常的体力消耗、精神心理上的压力等。一般持续2~15分钟。引起心绞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减少心绞痛所做的努力也需加强。心绞痛一般能通过及时的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而得到缓解。如果通过休息或在10分钟内含服3颗硝酸甘油(指先前有冠脉疾病史者)后疼痛未获缓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指长时间的、持续的或在休息时发生(如在夜间因疼痛而使患者惊醒)的疼痛。休息时发作且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的疼痛,或新发生的进展性疼痛以及夜间发生的疼痛,具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较大危险。此类患者如经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后疼痛未获缓解,应及时拨打“120”。

当患者有新出现的心绞痛(两周之前,但在两个月以内),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或严重程度增加,或轻微的活动即出现疼痛时,应寻求医疗帮助。此类心绞痛相对来说预后较好。

2.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病突发)。心脏病突发通常是在部分心肌较长时间丧失血氧供应(一般在20~30分钟以上)的情况下发生的。常因有疾病的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阻塞而使依赖其供血的心肌细胞死亡所致。病变冠脉的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或斑块的破裂伴继发性的血栓形成等往往会导致心脏病突发。血管痉挛(自主或继发于可卡因类药物)、壁间动脉瘤或栓塞也可导致心脏病突发,但较为少见。

当血流受阻较长时间,心肌会缺血(氧供不足而损伤);如果血流不能及时恢复,经该动脉供血的心肌细胞就会死亡(坏死)。心肌缺血还可导致心脏异常节律的出现如室颤。室颤常发生在症状出现的第一个小时内,因此,当新出现或发生持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时,获取急救医疗系统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心脏病突发的警告征象:胸部不适是心脏病突发的一个最重要的征象。该不适的部位、性质、放射部位等与心绞痛相似,但持续的时间较长,且通过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未获缓解或只有部分缓解。

其他征象包括出汗、恶心或气急。

虚弱无力的感觉可伴随胸部不适出现。

应警觉下列各项:不适感并不严重,患者可能仅仅出现呼吸急促,尤其是老年人、妇女或糖尿病患者。

患者看上去并不挺严重或并不具有心肌梗死所有的典型症状。

短暂的剧痛或刺痛通常不是心脏病突发的征象。

急性心肌梗死的征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在青年人中)、任何时间及任何地点。

不要过于相信患者描述不适时所使用的“尖锐”的词句。有时患者的意思是非常模糊的。他们常常使用该词语来表示“程度”而不是表示“性质”。

许多心脏病突发患者的死亡发生在到达医院前,如果患者能及时寻求帮助(如在症状和体征出现后的数分钟内),死亡常可避免。在心脏病突发时,最常见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室颤。

而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除颤。如果不能获得除颤仪,患者成功复苏的希望非常渺茫。

大约有一半的心脏病突发者是在院前死亡的,大多数发生于最初症状出现的1小时内,因而及时识别心脏病发作的前兆症状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应向公众宣传心脏病发作的高危因素以及它的前兆症状与体征。

最初的急救措施是让患者保持平静和休息。由于心绞痛及心脏病突发都是由于心脏血供不足所引起,因此要尽量减少活动。心跳加快或血压升高如运动状态时心脏需要更多的氧供,而休息能使耗氧量降至最低。可让患者躺下或坐直,使其保持最舒适而呼吸更易进行的位置。

在已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中,若典型症状持续10分钟以上,休息及三次使用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必须采取急救措施。

对于已往无冠心病史的患者:认识到前兆症状。停止活动并坐下或躺下。

若疼痛持续5分钟以上,立即打电话寻求帮助,若不能获取“120”的帮助,应立即将患者送至最近的医院急诊室并观察24小时。

对于已知有冠心病并使用硝酸甘油的患者:认识到前兆症状。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

将一粒硝酸甘油放于患者舌下,3~5分钟可重复一次,直至总量达3粒,大约需15分钟(家人使用硝酸甘油时应谨慎,因患者可能先前几分钟已使用过硝酸甘油或有个体差异)。

如果症状仍存在,应打电话寻求帮助或尽快将患者送至就近医院,至少观察24小时。

因患者可能否认心脏病发作,作为家人应准备好采取必要的基础生命支持措施,持续监测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尽早进行心电监护,如果可能,应及时给予氧吸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骤停的出现。如果患者出现了意识丧失,应开始进行CPR的ABC步骤。

心脏病发作时,患者否认机制的具体表现为:认为仅仅是因为吃的食物导致不适;或认为自己一向很健康,不可能会心脏病发作;不想打扰医生、困扰家人;可自行用些家庭备药;认为如事后证实不是心脏病发作会是一件很可笑的事等。如果患者开始寻找心脏病突发不可能的理由时,为采取积极态度的信号。

院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死亡常不可避免。如果室颤发生时专业人员能及时到达,就可提供CPR和除颤,并能建立静脉通路、给药以及提供进一步的通气支持。但这些措施都依赖于对急救医疗系统的尽早通知。

3.心脏猝死(心脏骤停)。心脏猝死可在心跳及呼吸骤停后发生。可表现为冠心病最初的、唯一的症状,也可在其他一些症状出现前发生,或在已知冠心病者心脏病突发的过程中发生。一般常发生于心脏病突发症状出现的1小时内。

心脏骤停发生后的几秒钟内,患者可发生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在早期阶段,患者可出现抽搐情况。脑循环再灌注建立得越早,脑功能恢复的机会也越大。在心脏骤停发生后4~6分钟,脑组织的损伤就会发生。但小儿发生冷水淹溺,或巴比妥类药物过量的情况下,即使在心脏骤停后较长时间,仍可能恢复正常的脑功能。心脏骤停的患者需立即进行CPR和获取除颤仪进行除颤。

冠心病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任何可干扰心脏血、氧供应或引起心肌刺激的情况均可导致心脏骤停。这些情况包括呼吸骤停、心脏的直接损伤、药物或心脏节律的干扰等。

脑组织本身的损伤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心脏骤停,常由脑损伤导致呼吸骤停,进而引起心脏骤停。一旦呼吸停止,心脏可能还可维持跳动几分钟,当血氧水平显着降低时心脏即停止跳动。

所有猝死的患者中,心跳骤停最直接的原因是室颤,而室颤是有见证的心脏骤停者中最为常见的初始节律。室颤是一种异常的、混乱无序的节律,使心脏无效地颤动,循环完全停止——即心脏停止泵血。室颤是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罪魁祸首,还与院内死亡率的增加有关。由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如不进行电除颤,该异常节律很少能够转复。尽管CPR能暂时保持生命器官的灌注,但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能恢复自主、协调的心脏电活动及心脏功能,从而引起有效的心脏跳动。因此要尽早使用电击除颤。成功地使室颤转复为灌注型节律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未治疗的室颤将在几分钟内转为停搏(一直线)。一旦发展为停搏,成功复苏的可能性就非常低。早期除颤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论述。

如果CPR能及时实施,除颤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患者就有更好的生存机会。早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在改善院外心脏骤停者的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作为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除颤的操作方法。除了心室颤动,还有一些其他情况可引起心脏猝死如意外电击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严重过敏反应、创伤、脑卒中等。